甄明富;谭晓军;关骏良;余澄清;关兆灿;陈景堂
目的 评价高龄冠心痛(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CAD年龄>70岁82例(高龄组)和年龄<70岁78例(非高龄组)行PCI患者的临床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 高龄组行PCI的总成功率与非高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死亡率(1.21%)与非高龄组死亡率(1.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高龄组冠状动脉病变较非高龄组重,支架置入率高于非高龄组,随访24月,2组间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CAD患者行PCI是安全的,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与非高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同样是高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选择.
作者:王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肾活检对老年急性肾衰竭(ARF)的诊治价值和可行性,提高老年ARF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19例老年ARF患者肾活检标本合格率、穿刺成功率、并发症,以及肾活检后病因修正和治疗更改情况.结果 19例老年ARF患者肾活检操作均顺利,标本合格率为100%,穿刺成功率为82.6%,肉眼血尿发生率为5.3%,19例中有6例(31.6%)存在病因误诊,包括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误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AGN)2例、急性间质性肾炎(AIN)误诊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4例.被误诊的6例(31.6%)均改变了治疗方案,5例(26.3%)部分改变了治疗方案,其余8例(42.1%)原方案治疗.结论 临床上有相当部分老年ARF的病因被误诊,在诊断困难时应及时肾活检,以免延误治疗.对于老年ARF患者,如果没有禁忌征,术前作好准备,是可行的.
作者:沈建松;李大林;杨吉明;吴以连;朱爱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颜面部凹陷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17例行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治疗颜面部凹陷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根据颜面凹陷计算所需颗粒脂肪的量,用注射器在自体脂肪丰厚部位手动抽取,将所获颗粒脂肪反复冲洗,在需填充部位分点多层注入皮下.结果 本组17例患者,经3~18个月的随访,其中5例为一次治疗后,3~6个月复诊原凹陷部位外观明显改善,与术前对比效果满意.12例6~12个月后进行第2次补充注射,随访6个月后外观改善明显.结论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治疗颜面凹陷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裴丽丽;张敬德;李小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苦参片联合知芙保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口服苦参片,1.75 g/次,3次/d,同时皮损处外用知芙保,早晚各1次;对照组仅外用知芙保,用法同前.治疗时间为8用,治疗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皮损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及皮损消退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苦参片联合知芙保治疗寻常型痤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淑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应用鸦胆子油乳联合阿霉素治疗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41例临床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进行胸腔引流并行腔内化疗,经2~3 d引流干净全部胸水后经导管注入鸦胆子油乳60~100ml,阿霉素40~60 mg,封管同时处理相关不良反应.7~9 d 1次,按疗效重复引流给药,1月后评价疗效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41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39例,其中CR 11例,PR 21例,有效率82.1%(32/39),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轻微胸痛、胃肠反应等.结论 鸦胆子油乳联合阿霉素治疗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有明显疗效,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川;刘学芬;李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时预注小剂量维库溴铵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全麻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1 mg/kg、芬太尼5 μg/kg、维库溴铵0.15 μg/g;观察组采用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1 mg/kg、维库溴铵0.05 mg/kg,2 min后芬太尼5 μg/kg、维库溴铵0.1 μg/kg.观察2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后有无呛咳反应.结果 对照组14例(70%)发生呛咳,显著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无1例呛咳反应发生.结论 预注小剂量维库溴铵能有效地预防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作者:李江悦;尤本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抚触是通过父母或医护人员的双手对婴儿非特定部位皮肤进行温和、有手法的触摸,刺激机体表面的感受器,调节大脑皮层和各脏器的功能,使其得到感知觉的满足和情感、心理上的安慰,从而产生良好的生理及心理效应.早产儿由于身体各系统未发育成熟,往往需要住院观察治疗,造成母婴分离,生理和情感发育需要很难经常得到满足,因而可能出现各种焦虑或紧张的迹象,还会随之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我科对32例早产儿实施抚触护理,发现患儿更安静、进奶量增多、体重增长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萍;马继平;黄二敏;纪媛媛;张倩;王玉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63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出血原因及防治途径.结果 63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新生儿自然出血症10例(15.8%),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1.6%),应激性溃疡52例(82.5%).应激性溃疡的原因主要有胎儿宫内窘迫及出生时窒息、早产、重症感染、硬肿、休克.新生儿自然出血症预后好,治愈率100%,应激性溃疡病死率5.8%.治疗除对症输血外,应禁食,应用维生素K1、甲氰咪呱、凝血酶、立止血有效.结论 应激性溃疡是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因,且为新生儿危重病症的合并症,加强围产期保健可减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焦善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细菌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48例发病时间和病原学特点.结果 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48 h 112例,并发VAP 48例,发病率为42.8%.重症患者并发VAP时病死率35.4%.VAP机械通气平均发生在(5.3±2.5)d,与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相关;V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81.8%,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高,尽可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有利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
作者:宋克义;杜文杰;夏玲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变的常用检查技术.此项检查能直接反映活体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等方面有很大帮助.但其副作用时有发生,为了解该检查对人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我院对588例行FFA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文明;王华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血气改变与颅内高压的关系.方法 对50例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儿的脑脊液压力进行测定.结果 小儿重症肺炎并发颅内高压发生率为82%.脑脊液压力增高与血pH、PaO2、HCO3-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颅内压增高程度与呼吸衰竭类型、程度有关.结论 脑脊液压力增高是导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加重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抢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儿,改善通气,早期给氧,适当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非常必要.
作者:高胭;李晓玲;祝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组织相容性好,对组织刺激性小,不会引起疼痛,套管腔富有弹性[1],不易压扁,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并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穿刺的静脉,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枪救,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现就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做如下综述.
作者:许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本文报道2例卡泊芬净治疗耐药白色念珠菌感染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53岁.因突然昏迷、伴恶心呕吐、全身抽搐3 h入院.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出血,量约80ml,紧急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转入ICU治疗.由于患者意识一直未恢复,持续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并留置尿管和右侧股静脉插管.住院期间多次并发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痰培养报告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土生克雷伯菌和白色念珠菌生长,有时2种或3种细菌同时存在,先后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也间断应用氟康唑静点共21 d,肺部感染时轻时重.
作者:卓安山;曾葭;李奕;闫丽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时我院外科近12年来收治的18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平均年龄63.6岁),中毒症状重,并存病多,本组并发胆囊穿孔2例.11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5例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1例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1例行胆囊造口术.结论 早期诊断、积极的手术治疗及正确的手术方法是本病治愈的关键.
作者:周雷;韩继光;黄昆;黄侠春;周宗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本文综述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开展全科医师培训的工作概况,概括了全科医师培训的管理机构、培训基地、培训经费、考核、资格认定、全科医师的继续医学教育等六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回顾了我国全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历史,介绍了上海在全科医师培养方面的主要做法,并对今后全科医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作者:张勘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我科2003年5月-2006年4月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患者146例,术后反应良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庆梅;麻德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Braden评分法预警干预神经内科卧床患者褥疮发病的护理疗效.方法 根据Braden评分分值进行预警性分层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传统分级护理,比较2组褥疮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预警干预组220例有3例发生褥疮,发病率1.4%;220例常规护理组有10例发生褥疮,发病率4.5%,预警干预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采用Braden评分法预警分层护理干预,可有效减低神经内科卧床患者褥疮的发生.
作者:段晓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MCM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分别检测MCM2在23例结肠正常组织、69例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计算其标记指数,分析MCM2在结肠正常组织和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69例结肠癌标本均表达MCM2,与正常组织之间的MCM2标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显示MCM2表达与结肠癌患者性别、肿块大小、病理学类型、Dukes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而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相关.结论 MCM2可能是结肠癌新的增值标记物,根据MCM2染色的组织结构差异和标记指数能比较准确区分结肠正常粘膜组织和癌组织.MCM2表达与结肠癌的分级显著相关,可以提示结肠癌的恶性程度.
作者:尹嵘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导向下在肺部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我院在螺旋CT导向下肺部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65个病例共穿刺68个病灶及临床随访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个病灶穿刺72针次,穿刺成功率100%,获得正确诊断率93.8%(61例).其中鳞癌28例,腺癌20例,胸膜间皮瘤3例,炎性假瘤3例,肺结核瘤4例,原发病灶不明确的转移瘤4例,恶性淋巴瘤1例.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和出血,气胸发生率6.1%,出血发生率为12.3%.结论 螺旋CT导向下肺部穿刺活检术属微创性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有效,成功率高,诊断准确,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俊琴;汤日杰;张涛;游佳;林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关注小儿麻醉诱导期的心里干预以达到小儿围术期的心理微创.方法 问卷调查了解小儿麻醉诱导期所有参加者的真实意愿以及选择30例单纯家长要求陪同麻醉诱导组(Ⅰ组);30例患儿家长均要求陪同诱导组(Ⅱ组);30例患儿单独进入手术室组(Ⅲ组)以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评估全部90例惠儿在术前访视、入手术室、静脉穿刺麻醉诱导、术后6 h 4个时间段的焦虑状态.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参与麻醉诱导期各种角色对实行家人陪伴小儿麻醉诱导看法不尽一致;在入手术室和静脉穿刺麻醉诱导阶段,Ⅰ组和Ⅱ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Ⅲ组.结论 小儿麻醉诱导期需要心理干预,可减轻患儿的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减少由此引发的心身疾病,有利于围术期安全,但实施心理干预的方式需要因人而异.
作者:赵红炜;舒柏荣;钟衍;曾建敏;林清永;黄文东;李水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