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导向下在肺部穿刺活检的临床探讨

彭俊琴;汤日杰;张涛;游佳;林彬

关键词:肺部占位性病变, 穿刺活检, 螺旋CT扫描
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CT导向下在肺部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我院在螺旋CT导向下肺部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65个病例共穿刺68个病灶及临床随访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个病灶穿刺72针次,穿刺成功率100%,获得正确诊断率93.8%(61例).其中鳞癌28例,腺癌20例,胸膜间皮瘤3例,炎性假瘤3例,肺结核瘤4例,原发病灶不明确的转移瘤4例,恶性淋巴瘤1例.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和出血,气胸发生率6.1%,出血发生率为12.3%.结论 螺旋CT导向下肺部穿刺活检术属微创性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有效,成功率高,诊断准确,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鱼鳞病1例报告

    本文报告1例先天性鱼鳞病如下.1病例分析患儿,男,3 h,因全身皮肤如羊皮纸样入院.系第1胎第1产,胎龄36+2周,剖腹产娩出,出生时羊水混浊,Apgar评分10分-10分-10分.父母非近亲婚配,母亲、舅舅皮肤较干燥,易脱屑.入院体检:体温正常,脉搏140次/min,呼吸45次/min,体重2 600 g.神清,哭声响,前囟平,眼睑、口唇外翻,结膜充血,有黄色分泌物,颈软,全身皮肤薄而发亮,多皱褶,如涂过油的羊皮纸,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四肢半屈曲位,肌张力稍高,原始反射存在.

    作者:温素芳;牛广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鸦胆子油乳加阿霉素治疗难治性恶性胸水41例

    目的 观察应用鸦胆子油乳联合阿霉素治疗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41例临床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进行胸腔引流并行腔内化疗,经2~3 d引流干净全部胸水后经导管注入鸦胆子油乳60~100ml,阿霉素40~60 mg,封管同时处理相关不良反应.7~9 d 1次,按疗效重复引流给药,1月后评价疗效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41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39例,其中CR 11例,PR 21例,有效率82.1%(32/39),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轻微胸痛、胃肠反应等.结论 鸦胆子油乳联合阿霉素治疗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有明显疗效,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川;刘学芬;李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观察护理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变的常用检查技术.此项检查能直接反映活体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等方面有很大帮助.但其副作用时有发生,为了解该检查对人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我院对588例行FFA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文明;王华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以眼部表现为首发首诊的AIDS特点分析

    目的 研究眼科首诊确诊的AIDS病例的特点.方法 搜集文献报道我院2000年3月-2006年3月眼科首诊确诊的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点.结果 有全身表现者只有2例,主要表现为口腔多发性溃疡,反复不明原因发热.6例有不同程度眼部表现,主要表现为程度不一的视网膜棉绒斑、后极部片状、火焰状出血、Roth斑、毛细血管瘤、血管白鞘、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眼部带状疱疹者1例,眶部肿瘤者1例.结论 AIDS可以是以眼科表现为主,且可以为首发,因此对于有特征性或无特征性眼部表现的患者都要高度警惕,及时排查,防止漏诊、误诊.

    作者:胡宏阁;张有亭;陈彧;程红松;许冰;赵晏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上海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展望暨国内外概况

    本文综述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开展全科医师培训的工作概况,概括了全科医师培训的管理机构、培训基地、培训经费、考核、资格认定、全科医师的继续医学教育等六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回顾了我国全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历史,介绍了上海在全科医师培养方面的主要做法,并对今后全科医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作者:张勘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63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63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出血原因及防治途径.结果 63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新生儿自然出血症10例(15.8%),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1.6%),应激性溃疡52例(82.5%).应激性溃疡的原因主要有胎儿宫内窘迫及出生时窒息、早产、重症感染、硬肿、休克.新生儿自然出血症预后好,治愈率100%,应激性溃疡病死率5.8%.治疗除对症输血外,应禁食,应用维生素K1、甲氰咪呱、凝血酶、立止血有效.结论 应激性溃疡是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因,且为新生儿危重病症的合并症,加强围产期保健可减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焦善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胸骨骨折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分析胸骨骨折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31例胸骨骨折患者中,17例经非手术保守治疗,14例手术行胸骨固定,同时治疗合并症.结果 2例死于严重的脑外伤和呼吸衰竭,29例治愈.其中1例钢丝断裂和1例胸骨被切割开,需再次手术,3例并发肺部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结论 胸骨骨折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外伤,及时诊断、评价伤情和正确的处理是减轻患者并发症,降低死亡的关键.

    作者:黄日茂;罗万俊;陈胜喜;蒋海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老年支气管扩张误诊1例

    支气管扩张是指直径>2 mm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异常扩张.起病多在小儿或青年期,多数患者童年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病史.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性痰和(或)反复咯血.

    作者:陈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细菌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48例发病时间和病原学特点.结果 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48 h 112例,并发VAP 48例,发病率为42.8%.重症患者并发VAP时病死率35.4%.VAP机械通气平均发生在(5.3±2.5)d,与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相关;V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81.8%,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高,尽可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有利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

    作者:宋克义;杜文杰;夏玲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连续性血液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炎性介质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过程中对其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危重患者,诊断符合MODS标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和CVVH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液及滤液中的白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a)、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CVVH前后IL-1β无变化(P>0.05),血TNF-a、CRP在CWH后呈降低趋势(P<0.01);临床症状也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且有轻度升高.结论 对MODS患者应用CVVH治疗,可以清除炎症介质,减少其对组织器官的损害;并通过稳定内环境,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进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的目的.

    作者:刘恩波;牛效清;宋艳玲;李振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舒降之)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并分析其产生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 本实验为随机、开放、对照临床研究,共选取39例因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而导致心衰的慢性心衰患者(NYHA Ⅱ、Ⅲ级),并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0,应用常规药物)和用药组(n=19,应用常规药物+辛伐他汀20 mg qn).用药观察期为3个月.全部入选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3月时行超声心动图(用LVEF、EDD、ESD、SV等指标)评价心脏收缩功能,行六分钟步行试验评价患者运动耐量.结果 入选时2组资料有可比性.用药12周后,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患者比较,辛伐他汀组的六分钟步行距离、FS值、SV值和EF值与对照组相比增高.2组患者血生化检查、血压、心率在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未遇严重不良事件者.结论 在常规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能力,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李继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护士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交流技巧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患者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重要,通过健康教育活动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掌握一些日常的护理知识,而改变一些不健康的习惯和行为.健康教育是良好的护患沟通的前提,建立更好的护患关系,是搞好护理工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运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围术期护理

    我科2003年5月-2006年4月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患者146例,术后反应良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庆梅;麻德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术前药物准备方法的选择、手术时机的掌握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73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并发气管痉挛2例、暂时性声嘶5例、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术后48h内脉搏100~120次/min 23例;其余脉搏均在100 次/min以内.结论 抗甲状腺药物与lugol液同时服用应作为术前药物准备的首选方法,对少数无效者加用心得安.术前、术中及术后常规应用氢化可的松能进一步防止甲状腺危象的发生.基础代谢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率≤90 次/min是佳手术时机,应高度注意喉返神经的损伤、残留甲状腺体的量及手术中气管痉挛的发生.

    作者:吴文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颜面软组织凹陷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颜面部凹陷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17例行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治疗颜面部凹陷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根据颜面凹陷计算所需颗粒脂肪的量,用注射器在自体脂肪丰厚部位手动抽取,将所获颗粒脂肪反复冲洗,在需填充部位分点多层注入皮下.结果 本组17例患者,经3~18个月的随访,其中5例为一次治疗后,3~6个月复诊原凹陷部位外观明显改善,与术前对比效果满意.12例6~12个月后进行第2次补充注射,随访6个月后外观改善明显.结论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治疗颜面凹陷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裴丽丽;张敬德;李小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聚丙烯疝环充填物及成型补片,对136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就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等进行观察.结果 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方法简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和更宽的手术指征等优点.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治疗腹股沟疝的合理手术方法.

    作者:姚建根;毛跃;焦兰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衰伴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心衰伴快速房颤126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与去乙酰毛花苷组各63例,观察比较用药3 h内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 胺碘酮组与去乙酰毛花苷组治疗有效人数分别为56例及33例,有效率分别为88.89%及52.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复为窦性心律者胺碘酮组25例(占39.68%),去乙酰毛花苷组22例(占34.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可有效降低心衰伴快速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并能使部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梁金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慢性心衰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109例CHF患者和32例对照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的水平并比较.结果 ①CHF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3、T4、FT3均降低(P<0.05或P<0.01),FT4、TSH无明显变化(P>0.05);②T3、T4、FT3随心衰程度加重逐渐降低(P<0.05或P<0.01);③TSH在心衰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毛静雯;刘奇良;于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9例蝮蛇咬伤救治报告

    在我国,毒蛇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而以蝮蛇为常见.近年来,西部农村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笔者收集了2005年4月-2006年11月收治的蝮蛇咬伤病例共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提高实习生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质量的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口腔临床医学实习教学模式,提高实习质量.方法 改进口腔临床医学教学的方法,注重教学环节中的实践性,注重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对基础理论的深化学习,加深专业知识,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结果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效提高培养口腔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习质量及科研创新思维的形成,提高口腔医学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口腔医学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结论 通过加强认识口腔颌面外科专业的重要性,通过多样化、多形式化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口腔医学本科生的实习质量.

    作者:赖仁发;刘湘宁;陈铁;沈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