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田;侯爱兵;范蓬
通过解读国内外医学教育标准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明晰基于医学教育标准的医学人文素质内涵和培养目标,提出以培育职业态度与人文精神为轴心建立医学人文核心课程;以人文素质培养目标为红线,使人文教育贯穿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以资源共享协同培养为导向,重视医学人文教育资源整合;以医学人文基本内涵为参照,重视医学生人文学科内在需求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改革路径.
作者:廖沐榕;牛玉敬;邢方敏;黎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首都医科大学2009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国防生入学时及大学前三个学年的基本状况,并与非国防生进行比较分析,为制定医学院校国防生教育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入学时对2009级39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含18名国防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基本情况及思想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分析了入学3年后的学习及思想状况.结果 国防生与非国防生在入学初期的思想状况没有明显区别,国防生的高考平均成绩低于非国防生,但是经过3年的学习生活,国防生的学习成绩高于非国防生,而且思想上积极向上.结论 医学院校国防生教育管理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模式,建议加强国防生的军事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奖惩分明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作者:孟开;李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当今社会对医学职业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开展医学职业素质教育与考核,培养出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应当着重研究的一项课题.因此,应该对职业素质做出明确的界定,分析影响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开展相应的教学和多种形式的考核,以培养具有全新医学职业素质的医学人才.
作者:曹德品;樊立华;赵光;杨琳丽;杨立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医疗安全是临床麻醉工作永恒的主题.据统计,70% ~ 80%的医疗事故源于人为误差.在各类医疗投诉中,手术室所占比例位于高位,非技术性技能缺陷是医疗事故的根源.麻醉临床实践教学过程,必须坚持医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人本原则,强化安全意识,遵从安全法则,提高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作者:张锦英;金鑫;沈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介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列举了医学院校贫困生的衍生性就业困难和成长诉求表现,对贫困生成长动能偏弱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及其内在和谐的有机建构问题.
作者:闫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医学模拟技术为医学教学提供了安全实践的机会,因此成为近10年来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发展的重要领域.急重症救治技能是医学本科生必须掌握的通科技能之一,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对于医学本科生的该技能培训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培养目标局限、教学内容片面、培训手段单一、缺乏有效整合等,使得培训效果不佳并隐含着诸多医疗隐患.对此,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在既往多年大量急重症救治培训基础上,开展了以高仿真医学模拟训练为主体的本科生危重症救治技能选修课,进行了整合“核心胜任力”教学目标的医学模拟训练的实践.
作者:颜洪;鲁开智;黄河清;张倩;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比较公办与民办本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国现行高等医学教育政策进行反思并为改进民办医学教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分析公办和民办医学教育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结果和校内各阶段学业成绩方面的差异.结果 作为整体,从医学院录取到本科教育各阶段学业成绩,直至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民办医学生显著差于公办医学生.结论 民办医学生培养质量显著低于公办医学生,应当考虑逐步缩小民办医学教育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对现有的民办医学院校加强监督与引导.
作者:石云霞;毛广运;卢丽笋;林陈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1世纪,美国的人口老龄化、健康差距、语言差异等困境给护理工作带来诸多挑战.美国护理教育在遇到行业市场挑战的同时,面临护理教员老龄化、临床实习时间不足、师资短缺等问题,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亦不对等.为此,美国护理教育试图通过教育体系改革、促进学术进程中的无缝教育和培训来解决面临的困境.美国护理教育的改革实践给我国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启示.
作者:岑金;唐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社区实践教学模式.方法 选择2009年~ 2012年参加医学社区实践的上海中医药大学2004级~ 2007级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临床方向)254名学生进行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自评调查.结果 96.1%的学生认为,社区实践有助于加深对“五星级医生”的认识;97.6%的学生认为,社区实践有助于增进师生互动和医患互动;99.6%的学生认为,社区实践有助于懂得尊重医护人员、调查对象和患者;98.4%的学生认为,社区实践有助于坚定学好中医学的专业思想.结论 社区实践是医学生融汇知识、增长技能、增强使命感的重要教学环节,更是医学生懂得尊重、理解、包容、关怀、感恩、奉献、敬畏生命和提高心智的有效途径.
作者:黄品贤;宋花玲;陈学芬;董英;戎芬;金如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学习风格的医学生接受案例教学法实施效果的差异.方法 采用Felder学习风格问卷实名调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48名八年制见习医学生的学习风格,在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结合目前考核标准评价不同学习风格学生接受案例教学法的效果.结果 学生具备反思型、感悟型、视觉型和综合型学习风格的居多,学生的学习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内科专业理论三个方面的见习考核中,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选择信息加工维度下具有明显学习偏向的学生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具备明显活跃型学习风格的学生的见习成绩优于具有明显反思型学习风格的学生.结论 学习风格测试为分析学生学习风格提供了客观依据,为促进教学改革,探索更高效、更科学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作者:李蕾;黄静;冯新恒;韩江莉;辛丽红;郭雨龙;曹轲;高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是当前医学院校推进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与发展趋势,介绍了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辽宁医学院的实践,提出了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的措施和建议.
作者:刘学政;萧鸿;曲巍;王小飞;郭喜良;崔洪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对中等职业人才素质的需求,引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方法 采用实验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广泛实践,观察其教学效果.结果 (1)树立了人人成功的学生观;(2)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观;(3)明确了多元化的目标和要求;(4)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多元智能;(5)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机制.结论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改革,能够为学生提供大的学习和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多元化智能的发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徐琪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基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具有不同心理问题的医学生传授运动处方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掌握根据自身心理健康症状合理制定并实施运动处方的方法,形成“运动处方、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的心理健康自我运动干预模式,为促进医学生身心健康探寻新途径.
作者:张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以护理技能实训基地为载体的抛锚式教学对学生临床处置能力的培养效果.方法 选择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护理专业24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抛锚式教学训练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训练前后教师和学生采用修订的量表分别评定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结果 训练前,对学生临床处置能力的评分:学生自评总分为(68.59士14.52)分,教师对其评价总分为(62.71士8.02)分;训练后,学生自评总分为(80.38士11.39)分,教师对其评价总分为(110.36士6.59)分.训练前后学生自评和教师对其评价的总分及量表中各条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护理技能实训基地为载体的抛锚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玲芝;孙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为了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通过文献检索,在分析借鉴的基础上建立了病区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23名护理专家进行3轮函询,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终确立了包含4项一级指标和20项二级指标的病区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希望评价指标体系的采用能促进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作者:欧阳霞;冯绮玲;陈小琼;许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多次报考考生的背景特征及历次考试笔试成绩的变化情况,了解考生难以通过考试的原因,为完善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1年通过全国临床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的46 529名多次报考考生为研究对象,运用SAS软件,分析考生的背景特征及历次报考过程中背景特征的纵向变化;分析考生历次医学综合笔试,临床、基础成绩的变化趋势和增长幅度.结果 2011年通过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多次报考考生,少报考次数为2次,多报考次数为11次,50.0%的报考者在3次以上.随着报考次数的增多,高学历为本科以下、在职、有助理医师资格、西部考区、县及县以下单位的考生所占比例增大;特别是县以下医疗机构的考生中,已经获得助理医师资格的占比为78.2%,而且随着报考次数增多其占比增大.首次报考学历相同的考生,学历提升幅度越大,报考次数越少;提升了学历的考生报考次数平均不超过7次.报考次数在7次以内的考生,医学综合笔试、临床、基础成绩随着考试次数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逐渐减小,其笔试成绩的上升主要得益于临床医学成绩的提高.结论 提高自身医学学历可以将多考试次数减少到7次,是早日通过考试的有效途径.已经获得助理医师资格的县级以下考生在多次考试中的比例较高,国家应当为基层卫生工作者另行制订职称和职务评定体系,以减少无效的报考.
作者:张丽娜;张颖;康晓平;何佳;黄广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对国内部分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状分析表明,各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课程体系相似,仍普遍采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课程设置较混乱、教学时数不均衡;实践课程和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薄弱.本文提出,应当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改革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重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课程顺序和学时分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生成绩评定,使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内在需求.
作者:徐宛玲;王建国;崔明辰;宋国华;王福青;高凤兰;张福华;张延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适应医改新形势的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中医药人才,已经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分析了“新医改”为高等中医药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新医改”形势下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实践,以期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匡海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行为能力的方法.方法 2012年6月至7月,对进入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短期见习的第三军医大学128名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她们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她们的薄弱环节,集中采取视频教育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对其中32名学生开展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行为能力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学生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32名学生培训前只有39.6%的学生掌握了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后提高到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视频教育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行场景模拟实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行为能力.
作者:杨莎;游建平;张怡;陈静;吴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临床医学概论整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以便改进课程建设.方法 自行设计《临床医学概论教学评价调查表》,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及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德语班112名学生和18名授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多数学生认为临床医学概论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认为学习该课程存在一些困难.缺乏与整合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特色及方法的研究和教师团队的建设及合作有待加强,考评机制有待优化.结论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很有帮助,应当重视该课程教学特色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刘春艳;张津铭;罗爱林;赵明;谭飞;舒涛;刘征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