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新医学职业素质教育与考核模式探析

曹德品;樊立华;赵光;杨琳丽;杨立斌

关键词:医学职业素质, 医学教育标准, 考核, 隐性课程
摘要:当今社会对医学职业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开展医学职业素质教育与考核,培养出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应当着重研究的一项课题.因此,应该对职业素质做出明确的界定,分析影响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开展相应的教学和多种形式的考核,以培养具有全新医学职业素质的医学人才.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社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在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社区实习教学中,引入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岗位核心能力为目标,构建“分散实习、集中授课和过程考核”三位一体的社区实习教学模式,并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激励法”、“实习作业法”等教学方法贯穿其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断提高学生胜任基层卫生岗位的核心能力.

    作者:徐发莹;吴丽慧;吴森林;戴玉英;顾寒多;蒋锦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的探讨

    2012年,190个国家的16万学生选修了人工智能课程,全球掀起了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开发的热潮.MOOC是指具有精细设计的高质量的课程内容、短视频设计、大规模学习者参与讨论、具有强辐射性等特征的网络课程.MOOC的这些特点符合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要求,对目前医学院校进行的课程整合、讨论式教学很有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临床思维等能力.采用MOOC与传统授课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会有效促进医学教育改革;而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的形式,将会促进我国不同地区医学教育的共同发展.

    作者:俞赤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应用三维动画技术构建牙体动态教学模型

    目的 构建三维立体数字化牙体模型,用于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方法 以现有教具模型为基础,选取其中具有典型形态的牙齿,拍摄六视图,再应用3D Max和Z Brush等三维设计软件,构建三维立体数字化牙体模型,并制作交互式学习动态视频.结果 完成了上颌中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以及下颌第一磨牙数字模型的开发,形成可观看和自主操作的多媒体牙体教具.结论 该方法成本较低,易于开展,获得的三维立体数字化牙体模型各角度表面解剖标志清晰,适用于口腔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邢田;侯爱兵;范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行为能力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行为能力的方法.方法 2012年6月至7月,对进入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短期见习的第三军医大学128名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她们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她们的薄弱环节,集中采取视频教育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对其中32名学生开展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行为能力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学生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32名学生培训前只有39.6%的学生掌握了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后提高到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视频教育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行场景模拟实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行为能力.

    作者:杨莎;游建平;张怡;陈静;吴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社区实践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索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社区实践教学模式.方法 选择2009年~ 2012年参加医学社区实践的上海中医药大学2004级~ 2007级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临床方向)254名学生进行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自评调查.结果 96.1%的学生认为,社区实践有助于加深对“五星级医生”的认识;97.6%的学生认为,社区实践有助于增进师生互动和医患互动;99.6%的学生认为,社区实践有助于懂得尊重医护人员、调查对象和患者;98.4%的学生认为,社区实践有助于坚定学好中医学的专业思想.结论 社区实践是医学生融汇知识、增长技能、增强使命感的重要教学环节,更是医学生懂得尊重、理解、包容、关怀、感恩、奉献、敬畏生命和提高心智的有效途径.

    作者:黄品贤;宋花玲;陈学芬;董英;戎芬;金如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美国护理教育困境中“自救”的启示

    21世纪,美国的人口老龄化、健康差距、语言差异等困境给护理工作带来诸多挑战.美国护理教育在遇到行业市场挑战的同时,面临护理教员老龄化、临床实习时间不足、师资短缺等问题,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亦不对等.为此,美国护理教育试图通过教育体系改革、促进学术进程中的无缝教育和培训来解决面临的困境.美国护理教育的改革实践给我国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启示.

    作者:岑金;唐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组织学与胚胎学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与应用实践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于2009年获批学校精品课程.此后几年,教研室继续加强课程的后续建设和实际应用.实践证明,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和实际应用至关重要.

    作者:张国境;金洁;王伟;邢安凤;沈瑞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调研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从家庭、社会、学业等方面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和自制“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问卷”,对某医学院2006级~ 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450名医学生进行调研分析.结果 医学生中“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10.7%,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级、对医学专业的态度、毕业后是否当医生的意愿、母亲教育程度、教师的鼓励和认可,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关注.结论 医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密切关注,应当根据相关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业进步.

    作者:黄蕾;马希权;荣海健;戴洁;赵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网络评教结果的反差对临床护理学教育的启示

    目的 根据新疆某大学本科护理学专业少数民族学生班(简称民族班)、汉族学生为主的班级(简称汉族班)网络评教结果多次出现反差较大现象,探讨民族班和汉族班学生不同民族的认知差异,相同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期望等,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提高临床护理学教学质量寻求佳策略.方法 调查新疆某大学护理学院本科护理学专业2008级、2009级民族班、汉族班学生对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质量、价值取向,学生学习习惯,个体情感期望等,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民族班和汉族班学生对临床护理学教学管理、质量、价值取向,学生学习习惯,个体情感期望等差异明显.结论 面对不同教学对象,应当明其有别、知其所需、投其所好,抓住临床护理学教育薄弱环节,努力创建知识与智慧、思想与价值观,理智与情感共融的高等护理人才教育新局面.

    作者:袁碧;卡丽毕努尔·力提甫;刘畅;吐汉·艾买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武汉大学早期接触临床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早期接触临床是为临床医学专业设立的临床前教育课程,作为一门新设课程,课程建设十分关键.武汉大学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建设包括教学手段改革和教学内容建设,实践表明,通过课程建设,该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制伦理和医德观念,增强沟通能力,提高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同时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赵芳;熊世熙;陈明;周斌;雷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了解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问卷方式对30名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对影响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数据分析显示,性别、家庭收入、是否第一志愿录取以及是否备考研究生或公务员与本科护理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达到全国常模水平,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的部分个人资料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梁敏;沈玉崇;胡丽璇;郑楚莲;陈春玲;谭淑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全新医学职业素质教育与考核模式探析

    当今社会对医学职业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开展医学职业素质教育与考核,培养出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应当着重研究的一项课题.因此,应该对职业素质做出明确的界定,分析影响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开展相应的教学和多种形式的考核,以培养具有全新医学职业素质的医学人才.

    作者:曹德品;樊立华;赵光;杨琳丽;杨立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运动干预的医学生心理健康调适模式的构建

    基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具有不同心理问题的医学生传授运动处方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掌握根据自身心理健康症状合理制定并实施运动处方的方法,形成“运动处方、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的心理健康自我运动干预模式,为促进医学生身心健康探寻新途径.

    作者:张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医改形势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适应医改新形势的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中医药人才,已经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分析了“新医改”为高等中医药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新医改”形势下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实践,以期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匡海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上海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教学现状与需求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改革实施现状,分析学生需求.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上海市4所高等医学院校的122名2011年入学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进行相关调查.结果 88.5%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设置公共基础课;80.3%的被调查者对网络化的教学模式表示认可;47.5%的被调查者认为医院没有提供足够的机会让住院医师参与临床科研和学术活动.对毕业后择业情况的调查显示:39.3%的被调查者的就业去向是三级医院;22.1%的被调查者选择二级医院;28.7%的被调查者选择继续深造或从事非医疗行业;9.9%的被调查者选择一级或社区医院.对于导师指导方式,64.7%的被调查者认为集体指导方式有待完善,84.4%的被调查者更倾向选择传统单一导师的指导方式.结论 公共基础课程可以采用网络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单一导师指导仍然是目前更可取的导师指导模式,应加强对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作者:吴静;李觉;王光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多次报考者的特征与成绩分析

    目的 分析多次报考考生的背景特征及历次考试笔试成绩的变化情况,了解考生难以通过考试的原因,为完善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1年通过全国临床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的46 529名多次报考考生为研究对象,运用SAS软件,分析考生的背景特征及历次报考过程中背景特征的纵向变化;分析考生历次医学综合笔试,临床、基础成绩的变化趋势和增长幅度.结果 2011年通过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多次报考考生,少报考次数为2次,多报考次数为11次,50.0%的报考者在3次以上.随着报考次数的增多,高学历为本科以下、在职、有助理医师资格、西部考区、县及县以下单位的考生所占比例增大;特别是县以下医疗机构的考生中,已经获得助理医师资格的占比为78.2%,而且随着报考次数增多其占比增大.首次报考学历相同的考生,学历提升幅度越大,报考次数越少;提升了学历的考生报考次数平均不超过7次.报考次数在7次以内的考生,医学综合笔试、临床、基础成绩随着考试次数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逐渐减小,其笔试成绩的上升主要得益于临床医学成绩的提高.结论 提高自身医学学历可以将多考试次数减少到7次,是早日通过考试的有效途径.已经获得助理医师资格的县级以下考生在多次考试中的比例较高,国家应当为基层卫生工作者另行制订职称和职务评定体系,以减少无效的报考.

    作者:张丽娜;张颖;康晓平;何佳;黄广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与临床医学生的人文教育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是循证医学的核心与灵魂之一.本文阐述了临床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简况,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在临床医学生人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对临床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影响.强调指出,对临床医学生的人文教育需要使学生了解循证医学指南的变化,跟上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融合对循证医学人文精神不断加深的认识,以指导临床实践,这对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黎惠琴;王艳;郑国庆;王良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析提高医学生法律素质的必要性与路径

    本文论述了加强医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现有医学生法律培养方式中的不足,籍此对医学院校加强医学生法律素质的方法进行了思考.同时指出:医学院应该将医学法律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医学生必须学会用法律武装自己,学会站在法律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作者:费孔军;徐芳芳;吉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病区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通过文献检索,在分析借鉴的基础上建立了病区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23名护理专家进行3轮函询,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终确立了包含4项一级指标和20项二级指标的病区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希望评价指标体系的采用能促进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作者:欧阳霞;冯绮玲;陈小琼;许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应用临床模拟教学系统实施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黑龙江省全科医师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通过培训前后的技能考试结果,评价临床模拟技能教学对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培养的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黑龙江省全科医师的基本情况并对其培训前后技能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临床模拟教学系统培训的学员的技能考核成绩显著提高,比较培训前后的成绩,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501,P<0.05),18项技能考试前后成绩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临床模拟技能中心对全科医师进行技能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全科医师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和诊疗能力.

    作者:韩冰;王鹏鹏;李剑锋;仰曙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