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黄静;冯新恒;韩江莉;辛丽红;郭雨龙;曹轲;高炜
目的 调研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从家庭、社会、学业等方面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和自制“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问卷”,对某医学院2006级~ 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450名医学生进行调研分析.结果 医学生中“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10.7%,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级、对医学专业的态度、毕业后是否当医生的意愿、母亲教育程度、教师的鼓励和认可,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关注.结论 医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密切关注,应当根据相关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业进步.
作者:黄蕾;马希权;荣海健;戴洁;赵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早期接触临床是为临床医学专业设立的临床前教育课程,作为一门新设课程,课程建设十分关键.武汉大学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建设包括教学手段改革和教学内容建设,实践表明,通过课程建设,该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制伦理和医德观念,增强沟通能力,提高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同时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赵芳;熊世熙;陈明;周斌;雷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对2008年~2012年《中华医学教育杂志》刊出论文作者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指标有作者发文量、合作情况、高产作者、基金来源和分布、地区分布、机构分布、高产机构等.结果表明,该刊作者分布范围、合作率高,并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对刊物影响较大、造诣较深的活跃核心作者群,基金项目论文逐年提高,北京、广东和湖北地区医学教育研究领域力量雄厚,总体分布尚不均衡.
作者:杨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八年制医学生对八年制医学教育现状和期望的认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八年制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对5所院校正在就读8年级的八年制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八年制医学教育总体满意率偏低,表现在对于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招生形式、教学内容、导师安排和时间安排的现状与期望存在差距.基于研究结果,未来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应该厘清培养定位;改革招生形式;合理分配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训练时间;整合医学前教育和医学教育课程;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
作者:邹丽琴;何勇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了解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问卷方式对30名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对影响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数据分析显示,性别、家庭收入、是否第一志愿录取以及是否备考研究生或公务员与本科护理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达到全国常模水平,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的部分个人资料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梁敏;沈玉崇;胡丽璇;郑楚莲;陈春玲;谭淑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根据新疆某大学本科护理学专业少数民族学生班(简称民族班)、汉族学生为主的班级(简称汉族班)网络评教结果多次出现反差较大现象,探讨民族班和汉族班学生不同民族的认知差异,相同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期望等,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提高临床护理学教学质量寻求佳策略.方法 调查新疆某大学护理学院本科护理学专业2008级、2009级民族班、汉族班学生对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质量、价值取向,学生学习习惯,个体情感期望等,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民族班和汉族班学生对临床护理学教学管理、质量、价值取向,学生学习习惯,个体情感期望等差异明显.结论 面对不同教学对象,应当明其有别、知其所需、投其所好,抓住临床护理学教育薄弱环节,努力创建知识与智慧、思想与价值观,理智与情感共融的高等护理人才教育新局面.
作者:袁碧;卡丽毕努尔·力提甫;刘畅;吐汉·艾买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当今社会对医学职业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开展医学职业素质教育与考核,培养出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应当着重研究的一项课题.因此,应该对职业素质做出明确的界定,分析影响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开展相应的教学和多种形式的考核,以培养具有全新医学职业素质的医学人才.
作者:曹德品;樊立华;赵光;杨琳丽;杨立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社区实践教学模式.方法 选择2009年~ 2012年参加医学社区实践的上海中医药大学2004级~ 2007级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临床方向)254名学生进行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自评调查.结果 96.1%的学生认为,社区实践有助于加深对“五星级医生”的认识;97.6%的学生认为,社区实践有助于增进师生互动和医患互动;99.6%的学生认为,社区实践有助于懂得尊重医护人员、调查对象和患者;98.4%的学生认为,社区实践有助于坚定学好中医学的专业思想.结论 社区实践是医学生融汇知识、增长技能、增强使命感的重要教学环节,更是医学生懂得尊重、理解、包容、关怀、感恩、奉献、敬畏生命和提高心智的有效途径.
作者:黄品贤;宋花玲;陈学芬;董英;戎芬;金如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医疗安全是临床麻醉工作永恒的主题.据统计,70% ~ 80%的医疗事故源于人为误差.在各类医疗投诉中,手术室所占比例位于高位,非技术性技能缺陷是医疗事故的根源.麻醉临床实践教学过程,必须坚持医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人本原则,强化安全意识,遵从安全法则,提高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作者:张锦英;金鑫;沈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以护理技能实训基地为载体的抛锚式教学对学生临床处置能力的培养效果.方法 选择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护理专业24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抛锚式教学训练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训练前后教师和学生采用修订的量表分别评定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结果 训练前,对学生临床处置能力的评分:学生自评总分为(68.59士14.52)分,教师对其评价总分为(62.71士8.02)分;训练后,学生自评总分为(80.38士11.39)分,教师对其评价总分为(110.36士6.59)分.训练前后学生自评和教师对其评价的总分及量表中各条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护理技能实训基地为载体的抛锚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玲芝;孙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孝道伦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加强高等护理人才的孝道教育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本文旨在探索高等护理教育老年护理课程中孝道意识的养成,探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切入点,提升传统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作者:俎德玲;诸葛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比较公办与民办本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国现行高等医学教育政策进行反思并为改进民办医学教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分析公办和民办医学教育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结果和校内各阶段学业成绩方面的差异.结果 作为整体,从医学院录取到本科教育各阶段学业成绩,直至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民办医学生显著差于公办医学生.结论 民办医学生培养质量显著低于公办医学生,应当考虑逐步缩小民办医学教育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对现有的民办医学院校加强监督与引导.
作者:石云霞;毛广运;卢丽笋;林陈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三维立体数字化牙体模型,用于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方法 以现有教具模型为基础,选取其中具有典型形态的牙齿,拍摄六视图,再应用3D Max和Z Brush等三维设计软件,构建三维立体数字化牙体模型,并制作交互式学习动态视频.结果 完成了上颌中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以及下颌第一磨牙数字模型的开发,形成可观看和自主操作的多媒体牙体教具.结论 该方法成本较低,易于开展,获得的三维立体数字化牙体模型各角度表面解剖标志清晰,适用于口腔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邢田;侯爱兵;范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介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列举了医学院校贫困生的衍生性就业困难和成长诉求表现,对贫困生成长动能偏弱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及其内在和谐的有机建构问题.
作者:闫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适应医改新形势的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中医药人才,已经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分析了“新医改”为高等中医药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新医改”形势下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实践,以期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匡海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基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具有不同心理问题的医学生传授运动处方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掌握根据自身心理健康症状合理制定并实施运动处方的方法,形成“运动处方、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的心理健康自我运动干预模式,为促进医学生身心健康探寻新途径.
作者:张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测评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精神现状,为开展职业精神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改编的医学生职业精神评估表,由导师、带教教师和病人对82名实习期八年制医学生的职业精神进行评价.结果 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精神总体评价较好,在7个职业精神评价指标中,“尽职尽责”评分低,“荣誉感和正直”评分高;带教教师与导师评分仅在8个指标(共29个指标)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但与病人评分在6个指标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评分低于带教教师评分;不同年级医学生的职业精神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该强化医学生尽职尽责和沟通能力教育,教育医学生帮助同行改进不足、介入他人不专业操作、深入探究医学不确定问题,并增强情绪自控及沟通能力培养,且注意从病人对医生的职业行为期望方面着手实施.
作者:李亚平;梁莉;邓声莉;宋爽;熊瑶;陈翔;田勇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对国内部分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状分析表明,各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课程体系相似,仍普遍采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课程设置较混乱、教学时数不均衡;实践课程和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薄弱.本文提出,应当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改革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重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课程顺序和学时分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生成绩评定,使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内在需求.
作者:徐宛玲;王建国;崔明辰;宋国华;王福青;高凤兰;张福华;张延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行为能力的方法.方法 2012年6月至7月,对进入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短期见习的第三军医大学128名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她们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她们的薄弱环节,集中采取视频教育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对其中32名学生开展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行为能力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学生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32名学生培训前只有39.6%的学生掌握了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后提高到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视频教育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行场景模拟实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行为能力.
作者:杨莎;游建平;张怡;陈静;吴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医事法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医疗纠纷的预防和有效解决,缓解日益加剧的医患冲突.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结构合理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学生接受的是单纯法学思维训练,且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医事法律人才培养一直无法达到既定目标.采用临床医学专家全程参与的方式,为医事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通过训练学生从医学角度去预防和解决医疗纠纷的技能,能够打破医学与法学之间的隔阂,从而走出目前医事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作者:蒋祎;李喜洲;蒲川;田尧;向彦;冯磊;刘云飞;郑小克;钱矛锐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