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医学专业基于器官系统课程模式的教育改革探索

刘学政;萧鸿;曲巍;王小飞;郭喜良;崔洪雨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 器官系统, 课程模式, 教学改革
摘要: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是当前医学院校推进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与发展趋势,介绍了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辽宁医学院的实践,提出了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的措施和建议.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院校国防生与非国防生教育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 调查首都医科大学2009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国防生入学时及大学前三个学年的基本状况,并与非国防生进行比较分析,为制定医学院校国防生教育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入学时对2009级39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含18名国防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基本情况及思想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分析了入学3年后的学习及思想状况.结果 国防生与非国防生在入学初期的思想状况没有明显区别,国防生的高考平均成绩低于非国防生,但是经过3年的学习生活,国防生的学习成绩高于非国防生,而且思想上积极向上.结论 医学院校国防生教育管理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模式,建议加强国防生的军事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奖惩分明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作者:孟开;李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实验室与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对比研究

    为了建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体系,本研究从生物安全的角度对教学实验室与临床实验室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教学实验室具有多功能性,教学用生物标本具有可控性,活动人员多且生物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差,实验物件安全管理难度大,缺乏学生个人物件的有效管理方法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建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的基础.

    作者:周剑涛;丁海峰;姚正国;梅雨珍;曾华;张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抛锚式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处置能力培养的研究

    目的 评价以护理技能实训基地为载体的抛锚式教学对学生临床处置能力的培养效果.方法 选择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护理专业24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抛锚式教学训练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训练前后教师和学生采用修订的量表分别评定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结果 训练前,对学生临床处置能力的评分:学生自评总分为(68.59士14.52)分,教师对其评价总分为(62.71士8.02)分;训练后,学生自评总分为(80.38士11.39)分,教师对其评价总分为(110.36士6.59)分.训练前后学生自评和教师对其评价的总分及量表中各条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护理技能实训基地为载体的抛锚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玲芝;孙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行为能力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行为能力的方法.方法 2012年6月至7月,对进入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短期见习的第三军医大学128名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她们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她们的薄弱环节,集中采取视频教育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对其中32名学生开展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行为能力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学生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32名学生培训前只有39.6%的学生掌握了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后提高到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视频教育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行场景模拟实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行为能力.

    作者:杨莎;游建平;张怡;陈静;吴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多次报考者的特征与成绩分析

    目的 分析多次报考考生的背景特征及历次考试笔试成绩的变化情况,了解考生难以通过考试的原因,为完善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1年通过全国临床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的46 529名多次报考考生为研究对象,运用SAS软件,分析考生的背景特征及历次报考过程中背景特征的纵向变化;分析考生历次医学综合笔试,临床、基础成绩的变化趋势和增长幅度.结果 2011年通过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多次报考考生,少报考次数为2次,多报考次数为11次,50.0%的报考者在3次以上.随着报考次数的增多,高学历为本科以下、在职、有助理医师资格、西部考区、县及县以下单位的考生所占比例增大;特别是县以下医疗机构的考生中,已经获得助理医师资格的占比为78.2%,而且随着报考次数增多其占比增大.首次报考学历相同的考生,学历提升幅度越大,报考次数越少;提升了学历的考生报考次数平均不超过7次.报考次数在7次以内的考生,医学综合笔试、临床、基础成绩随着考试次数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逐渐减小,其笔试成绩的上升主要得益于临床医学成绩的提高.结论 提高自身医学学历可以将多考试次数减少到7次,是早日通过考试的有效途径.已经获得助理医师资格的县级以下考生在多次考试中的比例较高,国家应当为基层卫生工作者另行制订职称和职务评定体系,以减少无效的报考.

    作者:张丽娜;张颖;康晓平;何佳;黄广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武汉大学早期接触临床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早期接触临床是为临床医学专业设立的临床前教育课程,作为一门新设课程,课程建设十分关键.武汉大学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建设包括教学手段改革和教学内容建设,实践表明,通过课程建设,该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制伦理和医德观念,增强沟通能力,提高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同时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赵芳;熊世熙;陈明;周斌;雷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调研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从家庭、社会、学业等方面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和自制“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问卷”,对某医学院2006级~ 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450名医学生进行调研分析.结果 医学生中“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10.7%,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级、对医学专业的态度、毕业后是否当医生的意愿、母亲教育程度、教师的鼓励和认可,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关注.结论 医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密切关注,应当根据相关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业进步.

    作者:黄蕾;马希权;荣海健;戴洁;赵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麻醉医学生素质教育中安全理念的渗透

    医疗安全是临床麻醉工作永恒的主题.据统计,70% ~ 80%的医疗事故源于人为误差.在各类医疗投诉中,手术室所占比例位于高位,非技术性技能缺陷是医疗事故的根源.麻醉临床实践教学过程,必须坚持医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人本原则,强化安全意识,遵从安全法则,提高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作者:张锦英;金鑫;沈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网络评教结果的反差对临床护理学教育的启示

    目的 根据新疆某大学本科护理学专业少数民族学生班(简称民族班)、汉族学生为主的班级(简称汉族班)网络评教结果多次出现反差较大现象,探讨民族班和汉族班学生不同民族的认知差异,相同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期望等,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提高临床护理学教学质量寻求佳策略.方法 调查新疆某大学护理学院本科护理学专业2008级、2009级民族班、汉族班学生对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质量、价值取向,学生学习习惯,个体情感期望等,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民族班和汉族班学生对临床护理学教学管理、质量、价值取向,学生学习习惯,个体情感期望等差异明显.结论 面对不同教学对象,应当明其有别、知其所需、投其所好,抓住临床护理学教育薄弱环节,努力创建知识与智慧、思想与价值观,理智与情感共融的高等护理人才教育新局面.

    作者:袁碧;卡丽毕努尔·力提甫;刘畅;吐汉·艾买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长学制医学生与医学研究生实验设计能力诸因素测评比较

    比较长学制医学生与医学研究生思维创新技能和学术表现能力特点,由学生独立设计实验,举行课堂实验设计报告,测评和总结性评价报告者能力诸因素.学生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查阅文献、独立设计实验、准备幻灯片、课堂报告实验设计、回答评委提问等过程受到高水平思维技能训练.聘请实验研究和医学教育经验丰富的专家就课堂实验设计报告产生提问问题,测评实验设计质量、回答问题灵敏程度和学术表现能力.结果显示,优胜医学研究生组的15名学生在“实验设计”“口头报告”“电子演示文档(PPT)制作”及其细则测评项目得分均居首位,显现出较高学术水平、认知能力、思维技能和学术表现能力;长学制医学生组的16名学生总体得分和“PPT制作”质量得分接近研究生组,两者明显高于医学研究生组的104名学生.而长学制医学生组的“PPT美工”项目得分组内排序位于首位,显现出良好的文字能力、视觉美学鉴赏力和表现力.3个组的“实验设计”项目得分均组内排序位于末位,长学制医学生组得分接近优胜医学研究生组,高于医学研究生组.同时,优胜医学研究生组和医学研究生组的低得分项目是“思维创新”,而长学制医学生得分低项目是“操作可行”.研究结果表明,长学制医学生的高水平思维技能、知识结构、创新潜能和学术表现能力接近医学研究生中的优秀者,是一种优质智力资源,利于实现创新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但是他们还需要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作者:韩丹;刘青;吴俊芳;张先荣;余言松;王文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等医学教育特殊规律及其特性探析

    高等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医学教育既具有高等教育普遍的客观规律,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本文主要从以下5个角度揭示了高等医学教育特殊规律及其特性:(1)高等医学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2)高等医学教育具有5大基本特点;(3)高等医学教育是由3个教育阶段组成的连贯性教育过程;(4)高等医学教育人才成长过程经历4个重要环节;(5)高等医学教育与附属医院具有密不可分的隶属关系.

    作者:陈传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医学专业基于器官系统课程模式的教育改革探索

    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是当前医学院校推进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与发展趋势,介绍了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辽宁医学院的实践,提出了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的措施和建议.

    作者:刘学政;萧鸿;曲巍;王小飞;郭喜良;崔洪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美国高校教学发展中心述评与借鉴

    本文综述了美国高校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经验.首先,概述了专业化、组织化的教学发展中心的发展背景和状况并介绍教学发展中心的宗旨与服务内容;其后,从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和资金支持三个方面论述教学发展中心的运行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提出了建议:理念先行,树立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理念,顶层设计,构建教学发展中心运行的新机制,组织保障,促进教学发展中心的良好运行.

    作者:郭一杰;谢阿娜;王维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医学专家参与医事法律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医事法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医疗纠纷的预防和有效解决,缓解日益加剧的医患冲突.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结构合理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学生接受的是单纯法学思维训练,且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医事法律人才培养一直无法达到既定目标.采用临床医学专家全程参与的方式,为医事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通过训练学生从医学角度去预防和解决医疗纠纷的技能,能够打破医学与法学之间的隔阂,从而走出目前医事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作者:蒋祎;李喜洲;蒲川;田尧;向彦;冯磊;刘云飞;郑小克;钱矛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医学概论整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目的 了解临床医学概论整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以便改进课程建设.方法 自行设计《临床医学概论教学评价调查表》,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及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德语班112名学生和18名授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多数学生认为临床医学概论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认为学习该课程存在一些困难.缺乏与整合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特色及方法的研究和教师团队的建设及合作有待加强,考评机制有待优化.结论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很有帮助,应当重视该课程教学特色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刘春艳;张津铭;罗爱林;赵明;谭飞;舒涛;刘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与临床医学生的人文教育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是循证医学的核心与灵魂之一.本文阐述了临床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简况,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在临床医学生人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对临床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影响.强调指出,对临床医学生的人文教育需要使学生了解循证医学指南的变化,跟上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融合对循证医学人文精神不断加深的认识,以指导临床实践,这对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黎惠琴;王艳;郑国庆;王良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析提高医学生法律素质的必要性与路径

    本文论述了加强医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现有医学生法律培养方式中的不足,籍此对医学院校加强医学生法律素质的方法进行了思考.同时指出:医学院应该将医学法律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医学生必须学会用法律武装自己,学会站在法律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作者:费孔军;徐芳芳;吉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了解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问卷方式对30名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对影响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数据分析显示,性别、家庭收入、是否第一志愿录取以及是否备考研究生或公务员与本科护理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达到全国常模水平,本科护理学专业实习生的部分个人资料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梁敏;沈玉崇;胡丽璇;郑楚莲;陈春玲;谭淑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成长诉求与就业力提升路径探讨

    本文介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列举了医学院校贫困生的衍生性就业困难和成长诉求表现,对贫困生成长动能偏弱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及其内在和谐的有机建构问题.

    作者:闫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运动干预的医学生心理健康调适模式的构建

    基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具有不同心理问题的医学生传授运动处方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掌握根据自身心理健康症状合理制定并实施运动处方的方法,形成“运动处方、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的心理健康自我运动干预模式,为促进医学生身心健康探寻新途径.

    作者:张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