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衡;王家骥;雷毅雄;王彩霞;王敏;杨巧媛;纪卫东
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是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延边大学为例,对实施医学教育二级管理体制的必然性、类型、原则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金政;张默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长学制医学生(七年制和八年制)、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和试用期医学毕业生都必须进行二级(或三级)学科轮转,即临床实践期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颁行之后,医学人才临床实践期培养具有了执业医师法上的违法性,因此,应当区分执业医师法修改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并探讨解决之策,以便从法律上保障医学人才临床实践期培养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兰秋;王力红;张英;吕兆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本文根据吴阶平现有论文资料,从理论构成的视角论述了他的实践、思考、学习(知识)三结合医学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实践、思考、学习(知识)的内涵与医学人才成长,三结合思想的意义,对吴阶平的三结合医学教育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于书彦;郑超强;兰泓;贾明艳;王月香;李少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通过对教学质量调查结果的分析,探讨了目前我院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影响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着手,提出只有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以及加快课程建设,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韩利红;王文梅;石晓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等医学人才,我院率先在国内护理学专业本科层次实施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采用综合的方式,按照人体的器官系统进行学科内容的综合和重组,实现了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与病理等多种综合.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淡化了传统的学科意识,减少了理论授课的学时,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加强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以及科研基本功与创新能力培养开辟了空间,探索了一条医学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作者:李红玉;卢祖洵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为配合临床课程教学,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采取集中大课讲授;小组授课,以病例为主导、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主讲;临床诊断思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传统大课讲授可以凝练教学内容,适用于理论性强、知识点密集的临床基础和疾病学总论;以病例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可以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于理论和临床思维并重的疾病学各论;学生上讲台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适用于部分简单的疾病;临床诊断思路教学以提高临床分析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适用于实习的巡诊中.临床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内容,其教学目的 亦不尽相同,只有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孟小英;刘钢;张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本文从对语言能力的认识、测试方法、测试内容和主要特征等方面简要地回顾了英语测试史的四个发展时期,指出交际测试法是英语测试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全国卫生系统外语水平考试的介绍与分析,提出医学英语改革的思路:建立卫生系统人员医学英语能力标准,设定等级;整合目前卫生系统内的英语考试;新的卫生系统英语水平考试应该采用全新的理论框架,以先进的外语测试理论为指导,全面、综合地测评受试者的语言运用能力,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完善的测试方法,提出适合评估卫生系统人员英语水平的考试设计.
作者:贾若君;席峥;轩海华;初明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内容包括:①理论课的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②实验课的教学方法;③临床实习的实习计划和导师制度.结果 和讨论经过近几年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与科研、教书育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质量,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知识更加牢固.
作者:曾东林;崔敏毅;古向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确定合格标准是一项考试的重要部分.采用安戈夫法确定全国医学博士外语统一考试的合格标准简便易行,既考虑了试卷内容及其难易程度,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从效果评价来看,所确定的合格标准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好评,达到了预期目的 .
作者:于惊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对2001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撰写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影响学生参与毕业论文撰写主动性的因素主要是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备考研究生和就业压力影响了论文的完成质量,知识能力的欠缺、选题来源的不同影响了学生投入精力的程度.结合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和公共卫生实际工作,本文提出了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毕业论文撰写的积极性的建议,包括改革教学内容,调整毕业论文教学时间,加强和改进论文选题工作等.
作者:张玲;朱长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为了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各论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以病例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典型的临床病例并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结果 显示,该方法不仅能够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而且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波清;刘士霞;孟玮;张玉梅;孙旭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探讨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社区卫生服务实践能力.广州医学院自1997年起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将培养学生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和实践能力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提前融入社区卫生实践并加强了对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培养了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和实践能力,对适应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发展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周志衡;王家骥;雷毅雄;王彩霞;王敏;杨巧媛;纪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在生理学教学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学习,以问题为线索指导学生课前自学,以学生为主体就问题展开课堂讨论,使学生逐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结果 显示,此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赵磊;李建华;许继德;刘国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本文具体分析了医学教育自身的特点,重点提出了综合性高校在医学教育管理中统筹兼顾、扬长避短的四个方面的管理对策;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探索了综合性高校对医学教育管理同中有异、求同存异的新方案、新措施,旨在不断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促进医学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者:谢宏;马时荣;张梅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本文论述了细节管理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包括制作办公流程,研制基于互联网的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现场督查,提高管理团队整体水平等.实践证明,细节管理决定着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质量.
作者:马真;葛复生;杨英;黄静;张成兰;高子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为了实现医学教育信息化和完善医学教育资源库建设,提高生理学授课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探讨了创建生理学多媒体教学素材库的必要性、原则和方法.
作者:郑学芝;孙卫;李丽;张承玉;徐秋玲;刘桂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可行性及成效.方法 将基础知识水平相同的62名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妇产科学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改进,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测试成绩和量化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教学方法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才能达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
作者:曾玉华;周昌菊;周玉华;彭丽秀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为了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入训前学位培养的衔接,本文通过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3年以来开展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入训前学位培养的衔接工作,提出了按照人训前的专科工作情况和临床经验、培训一年后的考核结果、专家组意见和行政审批三者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人训前学位培养的衔接模式,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入训前学位培养的合理衔接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作者:刘战培;王星月;廖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校2001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5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内容为内科学中的支气管哮喘疾病.实验组28名学生,采用PBL教学方法;对照组30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在授课前后就有关哮喘疾病知识进行问卷调查,并比较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结果 哮喘疾病知识问卷调查学生得分情况:授课前实验组学生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授课后两组学生得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授课后两组学生得分明显优于授课前(P<0.05).期末考试病例试题成绩,实验组学生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 两种授课方法均能提高医学生对哮喘疾病知识的掌握,但是PBL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医学生对临床病例的远期综合分析能力.
作者:孔灵菲;马丹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