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甘小玲;陈庆瑜;洪俊;叶枫;刘小珍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摘要: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公共健康问题~([1]).现对NAFL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Wallenberg综合征31例临床分析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由Wallenberg于1895年首次报告,经尸体解剖证实为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所致,故又称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现对我院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31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石磊;刘晓芳;迟兰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睡眠呼吸暂停与冠心病

    在过去10~15年中,有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可通过多种机制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多项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患病率明显增高,Mooe等~([1])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发现142例冠心病患者中37%存在OSAS.

    作者:王雅辉;张希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

    由于高血压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常见疾病,一直成为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因为它对机体多系统和多器官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作者:陈宝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荨麻疹的诊断与治疗

    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性风团样反应,一般无全身症状,严重者可有低血压、呼吸困难及过敏性休克样.治疗首先应寻找并消除病因,采用抗组胺药物,重者使用糖皮质激素.

    作者:刘全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睡眠呼吸暂停与脑血管疾病

    国脑血管疾病患者约500万~600万,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150万以上,死亡率居各种致死性疾病的第3位~([1]).大量研究结果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二者可相互促进、共同进展,导致许多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丁宁;张希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无肌病性皮肌炎八例临床特征分析

    收集近4年皮肌炎患者61例,其中8例无肌病性皮肌炎患者(观察组),53例典型皮肌炎患者(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示观察组肺问质病变、关节痛、发热者分别为4例、3例、3例;对照组肺间质病变、关节痛、发热、肿瘤者分别为21例(40%)、18例(34%)、17例(32%)和6例(11%).无肌病性皮肌炎者肺间质病变的发生率较高,虽没有明显肌病表现,但可累及内脏.

    作者:周晓洁;袁双龙;周蕾;巩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睡眠呼吸暂停与心律失常

    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可发生多种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Ⅰ度及Ⅱ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以快动跟睡眠期(REM)多发.其中持续时间在2 s以上的窦性停搏发生率为4%~10%,<40次/min的窦缓占24%,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占8%~12%,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6%~11%.

    作者:韩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抗高血压用药依从性分析

    采用回顾性问卷式调查,选择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1日于我院神经内科及体检中心就诊或体检的、头部CT证实有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组,以同期就诊或体检头部CT显示正常的高血压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等指标进行比较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研究组依从好者少于对照组(χ~2=16.661,P=0.000),不用药者多于对照组(χ~2=7.605,P=0.009).对照组长效药物应用比例高于研究组(χ~2=10.736,P=0.001).每组中依从良好者平均血压及血压达标情况均好于依从差及不服药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依从性好、在一定范围内收缩压控制越好,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越低(P<0.05或<0.01);高血压的病程越长,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越高(P<0.01).提示合理选择长效抗高血压药物,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预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心;耿清;宋英魁;胡晓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学习《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促进学科整合与发展

    睡眠呼吸暂停(sleep apnea,SA)的主要特点是睡眠过程中由于上气道完全或部分阻塞(或)呼吸中枢驱动降低导致呼吸暂停,从而产生慢性间歇性低氧、二氧化碳潴留、反复胸腔内负压增大、反复微觉醒、睡眠结构异常、白天嗜睡及记忆力下降,并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作者:何权瀛;陈宝元;张希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淤胆型戊型肝炎一例

    患者男性,58岁,农民.因腹胀、纳差、肝区胀痛伴皮肤黄染约一周,大便呈陶土色5 d,以黄疸待查,可疑胆管肿瘤、胆管结石于2008年5月4日入院.患病以来无发热、寒战.体格检查:体温37.5℃,神志清楚,营养一般,皮肤、黏膜、巩膜重度黄染.

    作者:何叶林;高连祥;王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疗法对围术期食管癌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评价心理干预对围术期食管癌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2008年1月至10月胸外科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对照组(29例),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syrnptom check list-90,SCL-90)对食管癌患者做心理状况评价,同时由经过培训并掌握一定肿瘤相关知识的医学生对干预组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应激处理、应对技术与行为训练,分术前、术后第一疗程、术后第二疗程三个阶段进行,同时进行阶段性评价、分析.结果 与1986年金华等发表的全国常模比较,手术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敌对、恐怖7个因子分均较常模高(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术后第4、24周,干预组的因子积分及其平均分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4=4.71,P_4=0.002;t_(24)=3.82,P_(24)=0.005).结论 心理治疗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作用,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陈冠璇;张惠芳;赵擎宇;杨晓平;邱云;吴文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重症胸部损伤临床救治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胸部损伤患者越来越多.本研究回顾总结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10例重症胸部损伤患者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魏建强;张华;杨景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睡眠呼吸暂停与糖尿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和糖尿病均是具有较高潜在危害性的现代常见病,两者的临床并存率较高,提示可能具有较密切的相关性.近年来国内外对两者的相关性和机制、可能的干预治疗方法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作者:孙赟;张希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厦门地区慢性荨麻疹变应原检测与脱敏治疗分析

    分析近4年厦门地区慢性荨麻疹的过敏原及其特异性脱敏治疗效果.对1250例患者进行38种吸入组及食物组变应原皮内试验,阳性率达93.76%,其中吸入组所占比例高于食物组.完成全程特异性脱敏治疗者的有效率为70.65%(378/535).

    作者:王勉;黄一锦;杨萍娥;商涛;林维嘉;张益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病房供求现状调查

    对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病房供求双方进行问卷调查及小组访谈.内容包括供方的人力资源配置、运营模式、护工状况以及需求方状况等.结果 显示,老年护理病房(150张床)运营模式以医疗为主,医疗费用占总结算费用的82.6%;住院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平均为25分,护理需求偏蕈;73%的护工为小学文化程度;供求双方存在护工依赖现象,出入院瓶颈问题凸显.因此需改进服务模式,动员社会护理力量,解决出入院瓶颈问题.

    作者:孙海英;徐娟娟;黄海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五年观察

    目的 探讨长期强化控制血糖与一般控制血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表法将49例年龄为58~70岁、病程为0.6~12.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糖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于2002年至2007年进行为期5年的门诊血糖管理.两组均行降糖治疗,强化降糖组每3个月测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控制目标为≤6.5%;对照组按我国糖尿病诊治指南,对有心肌梗死史患者或年龄60岁以上、既往无合并症者,血HbAlc控制在7.0%以内,每6个月测定一次血HbAlc水平.每年由同一位眼科医生定期对患者双眼进行眼科检查,观察有无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动脉瘤、眼底出血、黄斑水肿、糖尿病性失明).结果 强化降糖组的血HbAlc水平从治疗第2年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6.3±0.6)%与(7.1±2.0)%,P<0.05],并一直维持到第5年;5年间,强化降糖组无新发眼底出血和糖尿病性失明;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新发微动脉瘤、黄斑水肿以及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人次数.较对照降糖组明显减少(分别为15例次比25例次,5例次比10例次,1例次比3例次,4例次比23例次,P<0.05).结论 强化血糖管理可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门诊进行糖尿病患者的长期强化血糖管理是可行的.

    作者:张淑萍;傅汉菁;周海英;袁申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房颤)发病率的增加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肥胖率逐年增加,近年来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房颤重要的临床相关因素.超重但未达到肥胖标准的西方中年成人OSAHS发病率约为有嗜睡症状人群的4~5倍~([1]).

    作者:刘丹;张海澄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心力衰竭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由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发病率很高,所以心衰与CSA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1]).

    作者:王菡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性疼痛的现场判断和处理原则

    全科医生对急性疼痛患者现场急救的首要任务不是止痛,而是对这种伤害的性质、程度和危险性进行临床判断,然后决定是就地治疗还是紧急送往医院.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治疗组45例采用电针疗法,对照组45例采用理疗方法(超短波、温热式低周波),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颈椎病临床评价积分.治疗组总有效率93%(4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84%(38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愈显率(痊愈率和显效率)及颈椎病临床评价积分方面,2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理疗.

    作者:张红;何立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