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伟;沈文生;朱晓沔;何建国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0.25~4.0 mg/ml的苦参碱分别处理Hela细胞24~72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苦参碱对Hela细胞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细胞在苦参碱作用后,细胞凋亡率增加;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部分细胞发生凋亡早期改变.结论 苦参碱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滕小玲;金畅;周仲楼;王教;付小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有些不但高龄,而且伴有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疾病,增加了手术风险.为降低手术风险,近年来一种新的激光前列腺汽化术--磷酸钛氧钾晶体绿激光前列腺选择汽化术(PVP)已应用于临床.
作者:肖家全;董志超;白虹;丁青;茅夏娃;邹强;祁小龙;任黎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的致命原因是感染,如何合理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感染药物,以尽可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现阶段临床上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陈伊伦;张华滋;陈文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严重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及血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影响,探讨纳洛酮抗神经细胞凋亡的Caspase-3及自由基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普通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分别于致伤后给0.9%氯化钠注射液及大小剂量纳洛酮腹腔注射,在致伤后0h、6h、1d、3d、7d、11d和15d检测血红细胞内SOD活性(自氧化抑制法)及LPO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比色分析法),在致伤后15d检测脑组织中凋亡神经细胞(TUNEL法)及Caspase-3表达阳性神经细胞(SP法).结果 大小剂量组家兔脑组织凋亡及Caspase-3表达阳性神经细胞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7个时间段,大小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血红细胞内SOD活性和LPO含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可降低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而自由基可能未参与作用过程.
作者:董晓巧;刘伟国;杨小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疗、预防和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密切协作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优化城市卫生资源,落实卫生工作方针,提高卫生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雪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医学观念也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转变.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 embolism,PTE)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逐渐被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认同.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误诊率已成为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医疗保健问题[1].
作者:朱平;张邢炜;高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麻疹发病率已大大降低.但近年来,麻疹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今年浙江省麻疹爆发流行,年龄分布上出现双峰现象,即5~8个月大婴儿及成人(20~40岁青壮年)麻疹的发生比例显著增加.
作者:盛棋跃;付跃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施行胆道探查术有可能导致胆总管远端穿通伤致严重腹膜后隙感染.随着EST的广泛应用,由其引起的胆总管远端穿通伤也不少见.近2年来我们诊治3例胆总管远端穿通伤致严重腹膜后隙感染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沈新江;冯文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人工流产术(简称人流)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已为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异丙酚是门诊无痛人流术中广泛使用的麻醉药.目前大多数医院主要采用手控输注的方法来进行麻醉,但可控性较差.
作者:邵瑾;丁波;李峰;刘叶挺;蒋惠丽;夏奕;夏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Bcl-2基因蛋白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9例尖锐湿疣(CA)组织和26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COX-2、Bcl-2蛋白检测.结果 COX-2、Bcl-2基因蛋白在尖锐湿疣组的表达率和阳性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未发现Cox-2与Bcl-2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 COX-2、Bcl-2基因蛋白表达与CA的发生发展相关,CA的发病可能与Cox-2、Bcl-2基因的阳性表达程度有关.
作者:刘启真;陈向敏;叶晓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垂体卒中是指垂体因为出血或梗死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多发生于垂体巨腺瘤的患者,可表现为一系列急性的、危及生命的临床症状.我科自1998年至2005年共收治5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虞军;杨小锋;刘伟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尿转铁蛋白(TRF)在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39例IM患儿按有无临床肾损害分为肾损害组(5例)和无肾损害组(34例),并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测定两组RBP和TRF.结果 两组TRF和RBP均升高,但肾损害组较无损害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无肾损害组中,TRF、RBP同时升高者27例,RBP升高而TRF正常者3例.本组中临床肾损害率为12.82%(5/39);肾脏总损害率(临床肾损害+早期肾损害)为89.74%(35/39);早期肾损害率为76.92%(30/39),在无肾损害组中占88.23%(30/34).结论 IM大多数有肾损害,检测TRF和RBP可作为IM早期肾损害敏感指标,并可根据其变化评估肾损害的恢复情况.此外,联合检测还有助于早期诊断肾损害部位和程度.
作者:沈道江;蒋群;叶芳;沈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脂肪肝由于缺乏独特的临床表现,很少引起患者的注意,容易被忽视继而引发其他疾病.从1996~2004年杭州市省属单位高级职称科技人员每年1次的健康体检中发现,脂肪肝在前10种好发疾病中位列第2位.
作者:胡培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由于解剖位置特殊,损伤程度严重及治疗预后不甚理想,胫骨Pilon骨折是公认的难治骨折之一,尤其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现对余杭区中医院1997年至2004年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9例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作一分析.
作者:马春雨;何荣新;俞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创面修复是机体对损伤反应的一个生理过程,贯穿于烧伤治疗的全过程,任何治疗终的目的都是有效修复创面.近年来涌现了许多修复创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
作者:夏时春;陈炯;张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后易形成脓肿,传统治疗方法是行脓肿切开引流,但往往会出现病程迁延.自2001年2月至2004年6月,我们对200例耳前瘘管感染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切开排脓(对照组)和改良切排法(试验组)治疗,并对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高云;汪审清;沈强;郭丽明;戈言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主要原因是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尿毒症患者由于体内抗氧化剂活性降低而导致的红细胞寿命缩短及单独EPO疗效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1].
作者:周小花;黄宝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根据血尿来源可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由于两者的病因完全不同,治疗原则亦不同.除常规病史、生化、免疫学、影像学及肾穿刺活检外,尿红细胞形态的观察是初步鉴别肾性和非肾性血尿十分有效的辅助方法.
作者:陈浙涌;陈国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佳治疗方法一直存在着争论[1].我们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在脑内镜和显微镜辅助下,采用小骨窗清除脑内血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8例,并与同期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开宇;杨树旭;王义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吸烟和非吸烟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的插管反应.方法 42例老年男性患者(>65岁),ASAⅠ-Ⅱ级,分为吸烟组(20例)和非吸烟组(22例).每例患者均使用异丙酚、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在插管前,诱导后1、2min和插管后即刻,1、3、5min记录心率、血压.麻醉诱导前测量还原血红蛋白浓度.所有患者由同一个医生进行气管插管.结果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吸烟组(27.27%)高于非吸烟组(10.00%).插管即刻吸烟组的心率增幅(41.34%)明显大于非吸烟组(20.88%);吸烟组的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增幅(45.11%和41.77%)明显大于非吸烟组(23.51%和20.78%).结论 在麻醉诱导插管时老年吸烟患者的心率、血压较老年非吸烟患者的波动明显.且老年吸烟者还原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老年非吸烟者,携氧能力相对低下,更容易发生心肌缺血,其麻醉风险高.
作者:俞欣;徐静;钟泰迪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