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中;杨瑞民;张铭秋;李奋保;赵鹏;刘爱光;孙建明
目的探讨预防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胆漏的发生原因.方法对48例胰头癌、壶腹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传统Child术式27例,另一组为胆汁T管外引流并胰液胶管外引流的Child术式21例.结果传统Child术式发生胰胆漏6例,引流的Child术式组无胰胆漏发生.结论胆汁T管外引流并胰液胶管外引流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能有效地预防胰、胆漏的发生.
作者:何琳;陈春雷;陈曹臻;林晖;谢景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膝增生性关节病.本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以膝关节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现代医学对此病的治疗方法分为保守疗法及手术疗法.保守疗法主要是采用镇痛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物理治疗、调整生活方式或职业,当这些方法不再能缓解疼痛症状时,就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现就其国内外现状作一综述,供同道参考.
作者:于培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55年Zollinger和Ellison首先报道了2例胃酸分泌亢进伴有严重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实质是患有产生非胰岛素的胰岛非β细胞瘤.1960年Gregory报道从病人手术切除的胰头组织中检测到胃泌素活性物质,故命名为胃泌素瘤,也称为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ZES).国外报道发病率为(0.1~5.0)/100万[1,2],国内报道较少,2000年北京协和医院报道较多,也仅有17例[3].
作者:杨维良;赵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胰腺外伤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995-2002年收治的38例胰腺外伤按损伤的不同程度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本组死亡2例.有并发症者17例(20例次),发生率为45%.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例,损伤性胰腺炎3例,腹腔感染7例,腹腔内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3例,胰瘘2例.结论胰腺损伤与周围脏器关系复杂,没有固定方法能适用各种不同的胰腺及周围脏器的损伤,应根据胰腺损伤不同程度,选择佳处理方法,才能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尹宁伟;季春勇;季予江;刘东亮;王中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高危前列腺增生病人冷冻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应用ND-Ⅱ型液氮冷冻机,对前列腺手术危险度五级分类为Ⅱ~Ⅳ级的256例高危前列腺增生病人实行前列腺冷冻术.对病人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前列腺体积进行术后随访观察.结果经过平均(4.5±1.2)年的观察,术后IPSS(P<0.01)、Qmax(P<0.01)、PVR(P<0.01)、前列腺体积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术后总有效率92.3%.结论前列腺冷冻术的远期疗效是肯定的.只要正确认识冷冻的适应症和掌握并发症的防治,对高危前列腺增生病人,冷冻术是理想的外科选择.
作者:王寅;黄长海;吴永安;辛永春;林则放;李晓东;潘明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1998-2002年共收治气管前间隙畸胎瘤6例,术前全部误诊,现将误诊6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刚;雷鸣;姚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胰岛素瘤发病率低,年发病率约为0.8~0.9/100万[1].我国1981-1999年底的文献共报告胰岛素瘤1 438例[2].由于发病率很低,临床少见,症状表现多样,易被忽略或误诊.长期低血糖症状反复发作,将导致大脑和神经系统不可逆的营养不良性退行性改变损害.可使病人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甚至痴呆、丧失劳动力.因此,提高对胰岛素瘤的认识、及时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炳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动脉血管材料--内乳动脉(IMA)、桡动脉(RA)的临床解剖和组织学特征.方法采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CABG患者术中IMA、RA长度及近远端外径各30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CABG术中收集到的IMA、RA远端片段各30根.并测量IMA、RA内、中膜各层厚度.采用动脉内膜与中膜厚度之比判断动脉硬化程度并将其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结果测量IMA平均长度18.25 cm(16.10~20.40 cm),外径近端和远端分别为3.10 mm(2.99~3.21 mm)和2.03 mm(1.90~2.16 mm);RA平均长度22.06 cm(19.56~22.56 cm),外径近端和远端分别为3.21 mm(3.09~3.33 mm)和2.60 mm(2.50~2.70 mm).IMA与 RA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MA和RA内、中、外膜三层结构清晰,两者的显微结构很为相似.IMA与RA动脉硬化程度之比P>0.05.结论 IMA和RA有足够的长度能满足CABG,IMA和RA直径与冠状动脉相匹配.IMA和RA均为搏动性的肌性动脉血管,解剖与组织学比较相差无显著性.均为较理想的动脉移植材料.
作者:何学志;王玺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SAH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进行选择性的全脑血管DSA检查,部分病因明确病例进行栓塞治疗.回顾性对所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者8例(6.7%),阳性者112例(93.3%),其中颅内动脉瘤79例(70.5%)、血管畸形17例(15.2%)和脑动脉狭窄及闭塞16例(14.3%),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 DSA全脑血管造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直接和可靠的检查方法,并能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解剖形态.
作者:李利中;杨瑞民;张铭秋;李奋保;赵鹏;刘爱光;孙建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经侧脑室短期反复应用尿激酶(UK)和维生素C(Vit C),并行侧脑室外引流,对预防动脉瘤破裂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效果.方法发病后48 h内,手术夹闭瘤颈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FisherⅢ级动脉瘤破裂30例.经侧脑室注射UK和Vit C治疗15例,对照组15例,以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作为症状性DCVS的诊断依据,评估预后.结果 UK和Vit C治疗组术后3~4 d血凝块消失,无DCVS的发生,预后良好;对照组术后5~10 d血凝块消失,6例预后良好,7例中度病残,2例死亡.结论经侧脑室短期反复应用UK和Vit C及侧脑室外引流,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DCVS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冀勇;王中;朱庆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自1992-2002年共收治创伤性膈肌破裂1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3~65岁.发生在左侧13例,右侧2例.车祸13例,刀伤2例.15例均为合并伤.肋骨骨折13例,脑外伤5例,四肢及骨盆骨折7例.脾破裂7例,肝破裂2例.除2例胸外伤1年后因肠梗阻住院确诊外,其余均急诊手术.伤后至手术时间1~5 h 8例,10~20 h 5例.
作者:苏伟强;华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胰高血糖素瘤(glucagonoma)是一种罕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因为其病变来源于胰岛α细胞,又称为α细胞瘤,大多数为恶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性迁移性红斑,血糖增高,贫血,口角、唇、舌等部位的慢性炎症,指甲松动,外阴、阴道炎等,也称为高血糖皮肤综合征.早在1942年Becker描述了特异性皮疹伴发糖尿病等症状与胰腺肿瘤有关;而1966年McGavran MH应用电镜发现肿瘤细胞有α细胞颗粒的特征,并用放免法测定切除的肿瘤组织中含有大量胰高血糖素,即将此病命名为胰高血糖素瘤.
作者:张新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易并发感染成为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五点法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并胰液外引流,同时胆肠吻合口置支撑管技术,并探讨其在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远光;董振江;武来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Tietze)是外科门诊常见病之一,且常不为医生所重视.笔者自1997年1月~2003年8月在共接诊289例患者,111例(38.4%)曾以乳腺病或乳腺肿瘤治疗.现作一总结探讨.
作者:朱赤;陈崇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例介绍患者,女,59岁.于8 h前因食用不洁牛肉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加重3 h.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绞痛,难以忍受,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呕吐胃内容物,停止排气排便.无发热、心悸及呼吸困难等.既往无肝炎及结核病史,有高血压、冠心病史.查体:T 36.2 ℃,P 88次/min,R 20次/min,Bp 160/90 mmHg.
作者:卢书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可调式髌骨骨折整复器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可调式髌骨骨折整复器固定治疗87例髌骨骨折.结果手术1周后即扶拐下地,逐步负重行走;随访6个月~2.5年,平均17个月,膝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应用可调式髌骨骨折整复器固定治疗髌骨骨折,适应症广,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是髌骨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云;唐天驷;程华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经尿道药物滴注结合微波热疗对性病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支原体或衣原体引起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经双囊五腔导管尿道内滴注氟罗沙星及前列腺微波热疗结合口服阿齐霉素;对照组40例,静脉滴注氟罗沙星结合口服阿齐霉素.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5.0%,病原体阴转率为93.8%,前列腺液转阴率88.8%,自主症状阴转率为86.3%;对照组治愈率为72.5%,病原体阴转率为87.5%,前列腺液转阴率75.0%,自主症状阴转率为77.5%.治疗组前列腺液转阴率较对照组高,相差显著,P<0.05.结论经双囊五腔导管尿道内滴注氟罗沙星及前列腺微波热疗结合口服阿齐霉素是治疗性病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衍国;郭晓明;余春艳;王庆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我院采用栓塞、硬化、手术联合治疗蔓状血管瘤6例,克服以往单一治疗不足,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平;周晓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黏膜上皮增生或化生性病变,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临床并不少见,以病理为确诊依据,治疗以医院条件而定,有电切加化疗、单纯化疗、单纯电切.我科自1982-2002年共收治109例腺性膀胱炎,作者就其治疗方法及病理分型不同时的预后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健;姬学义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