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晨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黏膜上皮增生或化生性病变,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临床并不少见,以病理为确诊依据,治疗以医院条件而定,有电切加化疗、单纯化疗、单纯电切.我科自1982-2002年共收治109例腺性膀胱炎,作者就其治疗方法及病理分型不同时的预后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健;姬学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患儿,男,5 d.因吐沫5 d,青紫2 d入院.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胎龄39+6周,顺产,出生体重3 600 g,生后无窒息.羊水过多、清.于生后即发现唾液多、不断从口腔溢出,吐白沫.生后6 h喂奶,吃后即吐,呈非喷射性,并有呛咳.于生后第2天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为新生儿肺炎,予禁食补液等治疗,2 d后出现颜面青紫逐渐加重而转我院.入院时排淡黄色黏液便1次.
作者:韩菲;姜丽娟;董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7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17例患者中12例胰岛细胞瘤者手术9例,术后血糖全部恢复正常;5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中3例为恶性,2例为良性,手术后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胰岛细胞瘤容易误诊误治,早期诊断是关键,手术切除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崔龙;祁卫东;李华;徐少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利用膀胱黏膜行尿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严重狭窄和无法修补的尿瘘瘢痕组织彻底清除,膀胱黏膜成新尿道.结果 16例中,15例治愈,1例小尿瘘作尿道修补治疗.结论用膀胱黏膜移植尿道成形术治疗各种类型先天性尿道下裂严重并发症,疗效好.
作者:肖小强;谢家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胰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病人生命的恶性疾病.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作者自1984年以来,经治的壶腹周围癌324例(至修稿时已近400例),其中胰头癌116例,壶腹部癌208例;胰体尾癌29例(至修稿时已37例).在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的比例呈逐渐增高势头.胰腺为腹膜后器官,解剖部位隐蔽,临床症状不突出,因此,来诊病人多处于中晚期,早期诊断很难做到.又由于胰腺周围解剖关系复杂,涉及多个重要的血管,不允许损伤,手术切除率低;胰腺癌早期可能发生淋巴转移,扩大根治切除对延长生存必有好处.本组手术成功率保持在100%.本文就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关问题,浅谈点滴体会.
作者:戴显伟;卜宪民;何贵金;徐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介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经验.方法对44例(56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采用低分子量肝素+足底和下肢静脉泵,并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44例中,2例术后发生腓肠肌静脉丛内血栓,未见股静脉血栓.无一例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低分子量肝素结合足底和下肢静脉泵法是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杰;邰鹏越;张卫国;王立德;张羽飞;李洪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胰腺外伤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995-2002年收治的38例胰腺外伤按损伤的不同程度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本组死亡2例.有并发症者17例(20例次),发生率为45%.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例,损伤性胰腺炎3例,腹腔感染7例,腹腔内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3例,胰瘘2例.结论胰腺损伤与周围脏器关系复杂,没有固定方法能适用各种不同的胰腺及周围脏器的损伤,应根据胰腺损伤不同程度,选择佳处理方法,才能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尹宁伟;季春勇;季予江;刘东亮;王中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安阳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参与3例死因不明、经尸检后明确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病例,现对其一般情况及简要病史、尸检大体和镜下特征进行总结.
作者:杨海军;董芳莉;张三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自1992-2002年共收治创伤性膈肌破裂1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3~65岁.发生在左侧13例,右侧2例.车祸13例,刀伤2例.15例均为合并伤.肋骨骨折13例,脑外伤5例,四肢及骨盆骨折7例.脾破裂7例,肝破裂2例.除2例胸外伤1年后因肠梗阻住院确诊外,其余均急诊手术.伤后至手术时间1~5 h 8例,10~20 h 5例.
作者:苏伟强;华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壶腹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壶腹区癌患者行MRCP检查,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MRCP对壶腹区癌的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1.2%.结论 MRCP因无创、不用造影剂、图像质量高,对壶腹区癌诊断是一种有效、安全、方便的方法.
作者:杨文彬;秦兆寅;黎一鸣;吕凡;王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经尿道药物滴注结合微波热疗对性病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支原体或衣原体引起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经双囊五腔导管尿道内滴注氟罗沙星及前列腺微波热疗结合口服阿齐霉素;对照组40例,静脉滴注氟罗沙星结合口服阿齐霉素.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5.0%,病原体阴转率为93.8%,前列腺液转阴率88.8%,自主症状阴转率为86.3%;对照组治愈率为72.5%,病原体阴转率为87.5%,前列腺液转阴率75.0%,自主症状阴转率为77.5%.治疗组前列腺液转阴率较对照组高,相差显著,P<0.05.结论经双囊五腔导管尿道内滴注氟罗沙星及前列腺微波热疗结合口服阿齐霉素是治疗性病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衍国;郭晓明;余春艳;王庆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胰高血糖素瘤(glucagonoma)是一种罕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因为其病变来源于胰岛α细胞,又称为α细胞瘤,大多数为恶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性迁移性红斑,血糖增高,贫血,口角、唇、舌等部位的慢性炎症,指甲松动,外阴、阴道炎等,也称为高血糖皮肤综合征.早在1942年Becker描述了特异性皮疹伴发糖尿病等症状与胰腺肿瘤有关;而1966年McGavran MH应用电镜发现肿瘤细胞有α细胞颗粒的特征,并用放免法测定切除的肿瘤组织中含有大量胰高血糖素,即将此病命名为胰高血糖素瘤.
作者:张新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55年Zollinger和Ellison首先报道了2例胃酸分泌亢进伴有严重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实质是患有产生非胰岛素的胰岛非β细胞瘤.1960年Gregory报道从病人手术切除的胰头组织中检测到胃泌素活性物质,故命名为胃泌素瘤,也称为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ZES).国外报道发病率为(0.1~5.0)/100万[1,2],国内报道较少,2000年北京协和医院报道较多,也仅有17例[3].
作者:杨维良;赵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可调式髌骨骨折整复器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可调式髌骨骨折整复器固定治疗87例髌骨骨折.结果手术1周后即扶拐下地,逐步负重行走;随访6个月~2.5年,平均17个月,膝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应用可调式髌骨骨折整复器固定治疗髌骨骨折,适应症广,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是髌骨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云;唐天驷;程华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易并发感染成为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五点法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并胰液外引流,同时胆肠吻合口置支撑管技术,并探讨其在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远光;董振江;武来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1998-2002年共收治气管前间隙畸胎瘤6例,术前全部误诊,现将误诊6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刚;雷鸣;姚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SAH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进行选择性的全脑血管DSA检查,部分病因明确病例进行栓塞治疗.回顾性对所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者8例(6.7%),阳性者112例(93.3%),其中颅内动脉瘤79例(70.5%)、血管畸形17例(15.2%)和脑动脉狭窄及闭塞16例(14.3%),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 DSA全脑血管造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直接和可靠的检查方法,并能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解剖形态.
作者:李利中;杨瑞民;张铭秋;李奋保;赵鹏;刘爱光;孙建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胰腺囊性新生物本不多见,而囊腺癌更少.国外大宗病例的报道不多,国内仅见零星报道,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本病的发病率本不太高,加上临床上对它的认识与处理经验也不足.自B超与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腹部检查后,胰腺囊性病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Compagno和Oertel(1978)把囊性新生物分为两类:几乎都属于良性的浆液性囊腺瘤和包括有恶变可能的良性病变及癌肿的黏液性囊性新生物,是为本病的病理学鉴别诊断的基础.
作者:申耀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胰腺十二指肠深居腹膜后,损伤机会甚少,约占腹腔脏器损伤的2.8%.但其手术前诊断困难、手术中易漏诊及手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尤其是胰腺十二指肠合并伤,处理不及时将产生严重后果.
作者:隋玉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