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血对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马传根;郭素莲

关键词:合理输血, 髋关节置换术, 病人, 机体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亚群, 自体血, 自然杀伤, 细胞水平, 外科手术, 输血后, 实验, 全血, 临床
摘要:外科手术常需输血,输血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下降目前还有争议[1].本文通过比较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输异体全血或自体回收血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的变化,探讨输异体或自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对临床合理输血提供实验根据.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的认识也日益深化.通过对细胞癌变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等过程的研究,发现癌细胞能分泌产生一些活性物质,包括癌细胞的一部分结构或其代谢产物,也可因癌组织直接侵犯或代谢改变引起宿主组织反应产生某些物质.它们存在于癌肿组织及宿主的体液中.这些与肿瘤关系密切的,并能通过现代实验手段检测出来的活性物质称为肿瘤标志物.

    作者:李德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干扰素致失听1例报告

    干扰素副作用较多,其中发热、乏力等不适常见,我们在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发现致失听1例.

    作者:王继绪;许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成人社会获得性呼吸道腺病毒感染临床描述性研究

    目的描述成人腺病毒(ADV)3型(ADV3)、7型(ADV7)和11型(ADV11)感染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804例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和156名同期平行健康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ADV3、ADV7、ADV11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1)804例中,9.7%ADV3-IgM、6.6%ADV7-IgM、4.6%ADV11-IgM、和16.0%ADV3、ADV7和/或ADV11-IgM阳性;(2)13.1%社会获得性肺炎、12.5%COPD急性加重、21.2%哮喘急性发作、33.3%支气管扩张、18.4%肺部感染、24.3%败血症、20.0%急性支气管炎、57.1%肾移植后病人血清ADV3、ADV7和/或ADV11-IgM阳性;(3)9.4%慢性肺心病ADV3-IgM阳性;15.5%哮喘、25.9%支气管扩张ADV3 -IgM阳性;11.1%支气管扩张ADV11-IgM阳性;7.4%COPD、11.1%支气管扩张 ADV7-IgM阳性;(4)ADV3-IgM阳性78例中,≤46岁组多数无基础疾病,>46岁各组病人,50%~90%有基础疾病;而ADV7、ADV11也有相似的分布;(5)ADV3、ADV7和ADV11-IgM阳性多见于秋季、冬季和春季.结论 (1)ADV3、ADV7、ADV11是成人社会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中重要的致病原;(2)部分气流限制性疾病急性加重与ADV3、ADV7、ADV11感染有关;(3)ADV3、ADV7、ADV11感染与基础疾病和年龄有关;(4)ADV3、ADV7、ADV11感染在秋冬春季高发.

    作者:张忠鲁;于晓然;胡晓慧;孙莉丽;高秀兰;高岩;张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胰头癌术后 反复寒战高热

    患者,男,72岁.因胰头癌术后寒战高热3周于2001年8月22日入院.患者2001年7月上旬体检时发现胰头部占位性病变而于2001年8月1日于外院行胰头癌十二指肠切除术,分别于文氏孔和主胰管处各置引流管1根.术后予以头孢他啶2.0 g静滴,每日2次,抗感染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体温在37.8 ℃以下.作者简介:毕丽岩(1966-),女,辽宁大连人,医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作者:毕丽岩;万献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5例男性乳腺肿块的彩色超声诊断

    我院自1999年10月~2002年3月共收治男性乳腺肿块病人15例,均在术前做常规超声检查,经术后病理证实,仅1例误诊,介绍如下.

    作者:李萍;冯悦年;刘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癌皮肤转移

    肺癌是一种具有其他器官转移倾向的常见恶性肿瘤.但肺癌引起的皮肤转移在临床上较少出现,据国外报道大约为1%~12%.然而,肺癌的皮肤转移灶可以发生在肺癌确诊之前,临床上有时可漏诊和误诊.同时,已确诊的肺癌发生皮肤转移提示病情进展,临床医师必须引起足够的认识.

    作者:马淑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甘利欣在肝介入治疗时保肝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甘利欣在肝介入治疗时保肝作用.方法 2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在肝介入治疗当天给予甘利欣保肝,并设18例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无变化,对照组胆红素(BIL)3 d升高,2周末降至正常,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3 d,7 d明显升高,2周降至正常,白蛋白(ALB)7 d开始下降,2周回升,但未至正常水平.结论甘利欣可防止正常肝细胞损害,保护肝功能,增强对介入治疗的耐受性.

    作者:张会荣;张美华;吴秀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应用自体脐带修补腹裂及术后远期观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7例,女1例.就诊时间:小于6 h 3例,7~12 h 4例,17 h 1例,早产儿4例.出生体质量:2 000~2 500 g 2例,2 600~3 000 g 4例,3 100~3 500 g 2例.

    作者:侯广军;邵雷鹏;王献良;黄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重症胰腺炎术后阶梯性营养支持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重症胰腺炎手术后22例全静脉营养、肠内营养的阶梯性营养支持(A组)与20例全静脉营养(B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组全静脉营养(TPN)时间(8.6±4.8) d,管饲肠内营养(EN)时间(21.6±9.3) d;B组TPN时间(19.7±5.6) d,胰腺炎胰周感染5/22例,B组为10/20例,A组病人住院时间(62.1±30.4) d,B组病人住院时间(78.5±31.3) d,A组病人平均医疗费用(18 280±2 500)元,B组病人平均医疗费用(25 922±2 750)元.结论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采用阶梯性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张茂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的肺转移

    肺是各种组织类型肿瘤发生转移的第二位易发器官,尸检中有29%的病人死于肺转移性恶性肿瘤,肺是惟一转移部位的占20%.

    作者:郑晓;刘鹏;徐裕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现代治疗进展

    自从Auber 1579年首次报告了急性胰腺炎(AP)及其并发症后,在其诊断和治疗方面一直受到外科临床的关注,Bradley等认为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仍有15%~20%的病人可能恶化而进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SAP的临床表现十分凶险,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达40%[2],因而如何有效地治疗SAP成为现代普外临床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学者在SAP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SAP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SAP治疗方面的各项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吕国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硬化并发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探讨

    目的了解探讨肝硬化合并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状况、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以188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合并各种感染,感染发生率27.66%,以自发性腹膜炎多见,老年组感染发生率15.66%,高于非老年组11.48%.肝硬化并发MOF发生率为20.74%,感染并发MOF死亡率为76.7%.MOF累及脏器主要有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等.结论肝硬化易并发各种感染,是造成MOF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原发病的综合治疗、严密监护、控制感染、减少诱因是防止MOF的基本措施.

    作者:赵晓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炎肝硬化脾切除对与血清中乙肝e抗原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了解脾脏对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eAg在血中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对术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术前对病人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表达采用PCR法进行常规检测;术中分别抽取脾动、静脉血后送检,外周血分别在手术前1周及手术后1周从外周血管中抽取;HBeAg的定量检测采用微量酶免分析法(MEIA).结果在HBVDNA表达为阳性组的病人中,脾动、静脉血中HBeAg的定量检测,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后HBeAg的定量值较术前明显升高,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01;在HBVDNA表达为阴性组的病人中,脾动、静脉血及手术前后外周血中的HBeAg的定量检测,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HBVDNA表达为阳性的病人中,脾脏起到一定的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应行保留脾脏的分流手术;对HBVDNA阴性表达组病人,可以通过切除脾脏来达到降低门脉压的治疗作用.

    作者:丁海;薛迪广;周镇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异位肾形成腹股沟嵌顿疝内容物1例报告

    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农民.因劳动时突发性剧烈腹痛恶心呕吐2 h 于2001年9月10日急诊收入院.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入院查体:急性痛苦病容,强迫屈曲卧位,T 37.0 ℃,P 90次/min,R 24次/min,Bp 120/80 mmHg.腹软,肝脾不大,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右阴囊睾丸上方可见8 cm×6 cm大小肿物,实性,触痛,透光试验(-).化验血常规:RBC 4.52×1012/L,Hb 126 g/L,WBC 8.6×109/L,N 0.78,L 0.22.尿常规正常.作者简介:高思合(1967-),男,山东高密人,主治医师.

    作者:高思合;王凌;李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限制椎板切除后根切断治疗创伤性痉挛瘫

    本组病例采用限制性椎板切除后根切断治疗创伤性痉挛瘫1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孙纲;西中海;杨清芳;吕德铎;王延凯;王勃;于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26例临床应用

    近几年来欧美国家开展网塞填充疝修补术亦称无张力疝修补术,取得很好的疗效.我科自2000年6月以来开展此手术,共26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书信;刘会协;张宏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时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变化及丹参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时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变化和丹参对其影响,并探讨丹参对急性胰腺炎(AP)治疗作用.方法急性胰腺炎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A组),观察组35例(B组).A组用基础治疗+丹参+654-2;B组除丹参外治疗方法与A组相同.两组治疗前后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ET、NO和血尿淀粉酶(somogyi),同时以健康体检者15例(C组)作对照.结果急性胰腺炎时血浆ET、NO较C组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AP病变程度相关.A组经丹参治疗后血浆ET、NO变化较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值时间、病程的缩短和治疗费与B组相比亦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ET、NO异常变化可能是AP发生、发展主要因素之一.丹参具有改善胰腺微循环和拮抗ET、NO产生,对AP有一定治疗作用.

    作者:刘建生;张晓红;付极;卫新革;袁耀宗;吴云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大疱萎陷注入OB胶粘堵内科肺减容治疗体会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共32例,系1997年3月~2001年12月胸部CT确诊的胸膜下肺大疱,且要求接受治疗的患者,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单个局限性肺大疱10例;多发性肺大疱22例,有的多达10余个或更多.发病原因多为阻塞性肺气肿,其次为特发性肺大疱.

    作者:张祎捷;李四红;李红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亚太地区第七届呼吸学国际会议精神简介

    亚太地区第七届呼吸学国际会议于2002年10月25~28日在中国台北举行,参加会议代表有800余人.本次会议精神简介如下.

    作者:余健民;吴西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4例误诊分析

    现将我院2001年2月~2002年5月确诊的4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住院患者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周现武;吕德祥;王秀兰;李多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