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淑君;王艳玲
目的 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CRS)临床及病原学特点、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筛选出28例CRS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微生物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28例CRS中,共分离出26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4株,革兰阳性菌12株.主要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总耐药率为0~88.2%.11株真菌.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的有效处理方法 是于尽早诊断的基础上及时拔管.
作者:胡晓峰;管军;林兆奋;赵良;郭昌星;许永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脑血管病患者与同期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用多系睡眠仪全夜大于8 h连续同步记录脑电、眼动等11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呼吸紊乱指数(AHI)和低氧时间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OSAS患者血粘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OSAS是诱发脑血管病的因素之一,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姬淑君;王艳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在我国,胃肠道结核近年来仍然为重要的临床问题之一.原发性十二指肠结核临床上甚少见[1],国内外多数为个案报道,鲜见大宗病例.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常导致误诊甚至误治.1 病因消化道结核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原发于胃肠道的结核临床少见.在胃肠道结核中,常见的部位是回盲部,其他依次为回肠、空肠、乙状结肠、胃、食管[2],十二指肠结核的发生率占2.5%[1],居第六位[2].其感染途径为:(1)结核菌通过血液或淋巴液循环至十二指肠壁的黏膜下层或肌层,产生结核病灶,病变进一步发展侵及黏膜和浆膜层;(2)邻近脏器和组织的结核病灶直接与十二指肠壁穿通,先破坏十二指肠壁浆膜层,继而侵及肌层、黏膜层,如胃结核侵及到十二指肠球部或十二指肠周围的淋巴结结核压迫、侵及[3];(3)与其他胃肠道结核一样,摄食或吞咽的痰液内混有结核杆菌,停留于十二指肠,侵及黏膜、黏膜下层造成感染;(4)胆管系统可能是另一个感染途径,如肝结核.
作者:刘志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文报道术后肌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 mg引起严重呼吸衰竭、呼吸停止患者1例.患者,男,17岁.1998年11月26日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前用鲁米那100 mg,阿托品0.5 mg,肌注,以普鲁卡因局麻.手术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术后2 h因恶心呕吐,给胃复安10 mg,肌注,用药后30 min即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反应迟钝,继之神志不清.HR:124次/min,呼吸浅快,R 30次/min,Bp 160/110 mmHg,四肢抽搐,巴彬斯基征(+).实验室检查:WBC 22.7×109/L、N 0.90,L 0.08、M 0.01、E 0.01,Hb 109 g/L,K+ 3.4 mmol/L,Na+ 130 mmol/L,Cl- 105 mmol/L,Ca2+ 2.8 mmol/L,CO2 CP 24 mmol/L.内科会诊认为呼吸功能受抑制,即静推洛贝林、尼可刹米,供氧,人工呼吸,并转入ICU病房.并用20%甘露醇利尿,地塞米松2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用药4 h后患者昏睡,无自主呼吸,加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并给予654-2,20 mg,ATP、CoA、尼可刹米、甘露醇、地塞米松.1 d后患者昏迷、烦躁,给予鲁米那100 mg肌注,平衡液500 ml.2 d后神志清,能简单对答,生命体征平稳,自主呼吸平稳.EEG:轻度弥漫性异常脑电图,CT:头颅CT未见异常.18 d后四肢仍有抽搐,24 d后言语尚困难,留下后遗症.
作者:张玮;汤新强;凌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校附属医院从1980年5月~2000年12月共收治10例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由于该病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往往延误诊断,造成严重后果,死亡率极高,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力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特作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贺德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回盲部是肠结核的好发部位,其临床表现易与癌肿混淆,经常有回盲部结核被误诊、误治的报道,由于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过去在我国比较常见的肠结核已逐渐减少,近年,由于新耐药菌的出现及器官移植、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出现,结核病人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上升的趋势,回盲部结核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1 病因及发病机制
作者:张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脾脏结核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腹内脏器结核,由Coley于1846年首次报道,Monnerer继而(1855年)报告了第2例,其后陆续有更多的病例发表,因此,在结核病流行区并非十分少见;但在国内则报道较少.近年来由于结核病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对本病的诊治问题必将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申耀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细菌L型败血症(SBL)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定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王海滨、郭峰等创立的测定完整红细胞膜分子的酶免疫定量方法 ,对53例SBL患者及56例健康人测定比较.结果 红细胞CR1分子(CD35)SBL组较健康对照组低,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SBL组发病期与恢复期比较也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结论 SBL组发病期CR1有不同程度地减少,病情恢复后,CR1上升,与疾病的转归相关.
作者:张伊莉;潘立民;王恩举;李莹;卞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文总结我院1990年3月~2001年12月收治85例不同类型病毒性脑炎住院病人,将临床特征与EEG异常改变的情况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年龄、性别本组男48例,女37例;平均38.2岁.以13~29岁发病率为高45例(50.5%).
作者:耿家贵;孟庆莲;陆寅;秦丽晨;崔瑞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们在1999年2月~2000年2月曾用碘仿短时填塞加医用生物蛋白胶喷涂治疗3例腹股沟区淋巴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方法利用碘仿纱条短时填塞(2~3 d),碘仿应用于局部组织后,由于氧化酶的作用,缓缓析出新生碘,除了消毒防腐抗感染外,刺激肉芽组织生长,肉芽组织生长快,色泽红润,触之易出血,此时取出填塞之碘仿纱条,然后局部喷涂医用生物蛋白胶.本品由适当比例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ⅩⅢ因子、钙离子等所组成,是一血液制品,模拟凝血过程的后阶段,起凝血和粘合组织的作用.可以观察到被碘仿刺激的出血瞬间变成一薄层血凝块以封闭、压迫淋巴管,减少淋巴液渗漏.观察1~2 d如无明显淋巴液渗漏即可缝合创缘.
作者:许冰;王宇;张忠涛;李建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们对170例住院脑病患者的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进行了对比检查,现报道如下.1 观察对象非寄生虫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50例,脑囊虫病20例,共170例.上述病例均经临床和/或CT、脑电图及脑脊液常规检查确诊.
作者:李永春;仲世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原发性消化道结核近年来发生率有所下降,尤其胃结核更为少见[1,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1962-1982年收治胃结核29例,1983-1995年为8例,1996-2000年为1例.可见胃结核近年来在临床上罕见.1 病因及分型胃结核约60%以上继发于肺结核.也可继发于腹腔内脏结核,如胰、脾结核的结核病变直接穿通侵及胃壁引起胃结核.胃结核还可继发于颈淋巴结结核、腹腔淋巴结结核、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骨与关节结核病等.感染途径:(1)结核菌通过血液或淋巴液循环而至胃壁的黏膜下层或肌层,产生结核病灶,病变进一步发展则破坏黏膜和浆膜层;(2)邻近脏器结核病灶的直接穿通侵及胃壁,先破坏胃的浆膜层,进一步破坏肌层、黏膜下、黏膜层;(3)完整的胃黏膜具有抵抗结核菌侵入的能力,特别是酸性环境更不易发生胃结核.如胃腔内呈碱性环境,结核菌可经胃黏膜直接侵入胃壁.如有胃溃疡或胃癌病灶存在时结核菌更易侵入黏膜、黏膜下、肌层乃至浆膜,形成结核病灶.
作者:杨维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颅脑损伤临床常见,若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治疗比较困难.我院近期收治7例,现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均为男性,年龄22~65岁.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并脑疝2例,脑挫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外伤性小脑出血并梗阻性脑积水1例.其中手术治疗3例,非手术治疗4例.
作者:胡守舵;蒋天伟;裴亚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 同时采用热敏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测量仪监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探讨二氧化碳浓度测量法在诊断SA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5例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和呼出气二氧化碳浓度描记图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并对PetCO2值与呼吸紊乱指数(AHI)的关系进行分析,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 以热敏传感器所得结果 为标准,呼吸暂停、低通气和呼吸紊乱阳性诊断率分别为84.5%±9.6%,72.7%±8.0%,81.2%±8.4%;未发现假阳性.夜间平均PetCO2和高PetCO2与窒息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AHI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二氧化碳浓度测量法监测SAS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作者:刘升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肝结核为全身各系统器官结核的组成部分,多发于肺结核之后.经尸检或肝活检证明肝结核者85%伴有肺结核.各种类型的肺结核病例中,50%以上存在肝结核病变,粟粒型肺结核者70%~100%继发肝结核[1].由于肝结核多无明显临床表现,尤其病变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或被肺或其他器官结核的症状掩盖或在其他器官病变被诊断和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控制了肝结核的发展,呈隐匿过程或痊愈.因此,临床所见肝结核远不及实际发生率之多,要比实际存在肝结核病变少的多.
作者:王炳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探讨双J管在复杂性上尿路手术中的使用效果,我们对1990年10月~2000年10月,在120例复杂性上尿路手术中应用双J管的治疗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20例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18~76岁,平均41.9岁.
作者:邓武昌;刘洋;彭明轩;何德山;蔡百合;田中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自1996年9月~2000年9月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咯血患者40例.均行急诊纤支镜支气管肺灌洗止血治疗,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51岁;咯血原因,肺结核16例,肺脓疡10例,肺癌7例,支气管扩张症7例.咯血量24 h内平均在300~400 ml,其中8例患者行急诊介入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不佳.12例在急诊室静脉注射各种止血药物效果不佳,均改行纤支镜支气管肺灌洗治疗.
作者:徐宗祥;李进科;夏芙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锥颅抽吸血肿腔引流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头颅CT定位,锥颅置管血肿腔抽吸引流和用生理盐水置换冲洗,并在血肿腔注射麻黄素,尿激酶治疗46例自发性小脑出血.结果 治愈27例,好转12例,死亡7例.结论 早期行锥颅抽吸血肿腔引流术,能明显提高病人生存率及功能恢复,该疗法操作简单,定位准确,细针穿刺创伤小,不受年龄及重要脏器功能限制,可在局麻下完成,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韩玉慧;崔炎增;白惠霞;乔来军;姜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科自2001年1月~2001年7月对8例患者全麻下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均选自我院呼吸内科、胸外科住院病人及专科门诊的病人,共8例.男3例,女5例,年龄39~77岁,平均58岁.
作者:魏立平;王正维;张世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慢性咳嗽是指3周以上的持续性咳嗽,是呼吸内科常见病,有时可严重地影响病人的工作及生活,而且由于病因复杂,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就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等临床研究进展简要综述.1 病因
作者:周玉发;王勇德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