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锦红;於伟民;李彩霞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优越性.方法 2003年9月至2005年1月对46例单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大隐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并与2002年9月至2003年10月32例行经皮股静脉穿刺途径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大隐静脉途径组切口长度(1.4±0.2)cm,无一例术后发生局部皮下血肿,仅1例术后发生术侧股静脉血栓形成;经皮股静脉穿刺途径组切口长度(0.4±0.1)cm,术后发生局部皮下血肿9例,股静脉穿刺处血栓形成7例.经大隐静脉途径组局部皮下血肿和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经皮股静脉穿刺组明显为低(P<0.05或0.01).结论经大隐静脉途径是一种可选择的全新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途径,与经皮股静脉穿刺途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更为安全.
作者:张延祥;张强;娄尧强;孟路阳;王晓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鞍区肿瘤是儿童期发病率较高的颅内肿瘤,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0.0%[1-2].其种类和成人有较大差异,成人鞍区肿瘤以垂体瘤为主,可达54.8%,而儿童鞍区肿瘤中以颅咽管瘤为常见,可达54.0%[2].影像学多有异种同像或同种异像表现,给儿童鞍区肿瘤定性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为提高对儿童鞍区肿瘤的认识,笔者对26例鞍区肿瘤患儿的CT及MRI表现及l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儿童鞍区肿瘤的定性诊断能力,以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白光辉;邹爱国;严志汉;虞志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VG)与胃癌的关系.方法用酶标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VG伴肠化、50例VG不伴肠化患者胃液CEA(癌胚抗原)、β2-MG(β2-微球蛋白)含量,并与对照组Ⅰ(不伴肠化的浅表性胃炎患者)、Ⅱ(伴肠化的浅表性胃炎患者)比较.结果胃液CEA浓度在VG伴肠化、不伴肠化组较对照组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G伴肠化组较对照组Ⅱ胃液CEA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液β 2-MG浓度在VG伴肠化组、不伴肠化组较对照组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液β 2-MG浓度在VG伴肠化组较对照组Ⅱ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液CEA浓度可能与疣状胃炎癌前疾病有一定关系,测定胃液CEA对癌前疾病的监测和辅助诊断有一定临床的实用价值;测定胃液β 2-MG对肠化癌前病变的监测和辅助有一定临床的实用价值.
作者:陈淑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syndrome,IBD)是指病因未明的一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通常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情况--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或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患者家族特别是直系亲属UC和CD的发病率分别为常人的15、30倍[1].越来越多的动物模型和临床实践表明IBD和遗传有密切关系,通过定位克隆方法寻找易感基因是其研究的一个热点,据初步估计大约涉及10~20个基因.现本文就IBD的分子流行病学作一综述.
作者:王子薇;宁建文;季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的精神状态和特征.方法对312例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后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测评.结果男性及女性海洛因依赖人群在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妄想、精神衰弱、轻躁狂等7个因子上均高于中国常模.女性样本组还在精神分裂因子高于中国常模.文化程度差异对MMPI各因子分无明显影响.结论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有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种精神状态可能增加了复吸的机会,应加强社会心理干预以防复吸.
作者:谭云飞;黄满丽;许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治疗以化疗为主,以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组成的CHOP方案至今仍被认为是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但仍有复发及对此方案治疗耐药,而绝大多数患者终会死于肿瘤.目前对复发或难治的中高度恶性患者尚没有标准的解救化疗方案,我科采用MIE方案治疗16例CHOP方案化疗失败或复发的中高度恶性患者,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芬芝;毛力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JME)是一种以晨起肌阵挛、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而无神经系统功能下降为临床特征的特发性全身性癫痫.正确的抗癫痫治疗能控制绝大多数患者的发作,但不恰当的抗癫痫治疗会产生抗癫痫药的矛盾反应[1].现将1996年4月~2004年11月就诊于我院癫痫门诊的临床诊断为JME,在抗癫痫治疗中产生矛盾反应的16例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汤业磊;周祥琴;吴立文;丁美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嗜肺军团菌(1egionella pneumophila,LP)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从河水、湖水、天然水以及泥土中分离到,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病原之一.有报道,成人住院肺炎,2%~5%由嗜肺军团菌引起,且病情重,死亡率高[1].但在儿科,其感染率、流行规律及临床特点仍需进一步明确.我们通过检测445例肺炎患儿血清嗜肺军团菌1~7型特异性抗体,对小儿嗜肺军团菌感染情况及嗜肺军团菌肺炎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李兴周;沈丽萍;汪天林;陈志敏;余钟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 女性,57岁,农民,因体重下降10月,多尿多饮伴视物模糊5月于2004年3月31日入院.患者过去10月体重下降10kg余,无食欲亢进,无怕热多汗,无心悸等;近5月来,多尿多饮明显,尿次增多达每日20余次,每次约250~500ml;日饮水量约4热水瓶(约7500ml).
作者:俞孝芳;张哲;李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儿童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反复急性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为了进一步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我院对40例病程1年以上哮喘患儿,在吸入布地奈德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商品名顺尔宁)口服治疗,在预防急性发作方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冬莉;崔敏娴;张源;余峰;熊江波;夏晓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精索扭转是泌尿外科急诊之一.临床上较少发现,而误诊、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睾丸坏死而切除.我院1993年1月~2005年10月共收治精索扭转患者26例,现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陈柏君;吴忠标;鲍小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无症状性血尿是以血尿为共同临床表现的一类不同病因、不同发病机制的肾小球疾病,是儿童肾脏内科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患儿常无症状,多在出现肉眼血尿、体检或偶然检查时发现.有关无症状性血尿的病理类型各报道不一,本文就进行肾活检的91例儿童无症状性血尿的临床和病理分析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傅海东;刘爱民;王亚萍;陆亚君;汤洪峰;戴宇文;方澄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 男性,68岁,农民.胸闷、心悸1年余.长期偏食,偶有吸烟、饮酒.查体:精神软,神志清,血压145/90mmHg,贫血貌,舌略红,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两肺听诊无殊,心界略向左下扩大,心音强,心率91次/min(休息状态下),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明显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神经系统未引出阳性体征.查血常规:WBC、PLT正常范围,血红细胞(RBC)2.67×1012/L,Hb85.4g/L,红细胞压积0.26,平均红细胞体积103.48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32.69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21.14g/L,红细胞分布宽度16.72%.
作者:江锦红;於伟民;李彩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致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潴钠排钾、体液容量扩张而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临床上以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特点,常见的分型包括有肾上腺醛固酮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APA患者手术能够治愈,而IHA患者往往手术疗效不佳,多考虑药物治疗,因此进行术前分型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对外科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进行立卧位试验回顾分析,分析该试验的术前分型诊断价值.
作者:阮园;沈建国;童钟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以吗啡和芬太尼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是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有效药物.相当一部分的癌痛患者经过抗肿瘤治疗可以使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患者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停用阿片类药.作为缓释剂的美施康定(硫酸吗啡控释片)、多瑞吉(芬太尼透皮贴剂)因其能在体内维持恒定的药物浓度而具有更强的依赖发生潜力,停药后可能更容易出现戒断症状.临床工作中对这方面重视不够,易于将停药后出现的戒断症状误诊为患者病情加重而误导了肿瘤的治疗,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警觉.因此,有必要观察、研究其停药反应的特点,指导临床判断和治疗.
作者:曹高忠;吴式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1年8月至2004年7月间,我科共对29例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的风湿病患者予深静脉留针.其中3例留针后出现血栓形成,发现均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占所有留针的SLE患者的27.3%.结果其中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另2例经治疗后痊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咏梅;方兰芳;李永伟;朱红;徐立勤;孙德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s,MIF)是一种前炎症因子,由David等在研究中发现,因其能抑制巨噬细胞在体液中的移动而得名.随着体内MIF蛋白分离、纯化和MIFcDNA克隆的成功,人们对MIF的认识逐渐深入.近年来研究发现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et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有望成为狼疮治疗的靶点.以下将对MIF在免疫反应中的多种作用及与SLE发病机制的可能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郭学华;吴华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脑出血、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111例急性脑出血、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变性质分为脑出血组(50例)和脑梗死组(60例),对照组46例为非脑出血、脑梗死患者,比较分析不同组的baPWV值,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baPWV之间的关系及脑出血、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1)baPV在脑出血组、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其baPWV值明显增高(均P<0.01).(3)在所有危险因素中,baPWV是脑出血、脑梗死敏感危险因素(均P<0.01),高血压是脑出血、脑梗死的较敏感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吸烟也是脑梗死的较敏感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baPWV是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是与脑出血、脑梗死发生相关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因素,可作为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干预.
作者:黄小芳;黄慧芳;袁晓虹;袁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炎症性肠病可致肠道及肠道外症状,很大程度地损害患者生活质量.IBD患者需联合用药治疗来控制症状,如氨基水杨酸盐、皮质激素类、嘌呤类似物等.尽管依赖于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我们可以选择完善的IBD处理方法来诱导症状缓解并维持症状缓解,然而部分患者常规治疗难以奏效或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而使药效有限[1].因人们对IBD发病机理认识取得了长足进展,新型的生物制剂和生物仪器在治疗IBD免疫调节方面得到了应用,可以下调肠道内免疫炎症反应.现将免疫调节治疗在IBD患者中的应用,包括环孢霉素、细胞保护剂、infliximab(英夫利昔单抗)及白细胞除滤输血等综述如下.
作者:项时昊;蔡建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尿动力学检查是研究下尿路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项新技术.对于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的判定及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原因等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已成为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常规检查技术之一.但由于插管容易引起不适,加之检查时体位的不适,隐私部位的暴露以及长期的排尿障碍产生的情绪低落等,患者易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羞涩的心理,这些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我院在2004年2月至2005年12月,对做尿动力学检查的478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对240例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寿忠英;孙庆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