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影响

金云妹;许正翠

关键词:系统健康教育, 患者, 无创呼吸机, 现报告如下, 压力支持, 心理因素, 护理计划, 氧分压, 急性期, 呼吸肌, 不耐受, 并发症, 症状, 显影, 通气, 临床, 间歇, 从性
摘要:无创呼吸机因使用方便、并发症少、可间歇使用等优点,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对于COPD患者,无创呼吸机通过提供一定的压力支持,改善患者的通气,降低CO2分压,提高患者的氧分压,并减少患者呼吸肌做功的强度来缓解COPD急性期的症状.但由于患者的心理因素和不耐受不适应明显影响了呼吸机使用者的配合,影响其使用效果[1].通过对40例COPD患者按护理计划的要求进行系统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出现的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011年3月~2012年3月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洪雷;张艳玲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余学诗老中医运用独活寄生汤经验

    姚安县名中医余学诗主治医师长期致力于中医临床,推崇仲景之说,长于仲景<金匮>;业医五十载,临床经验丰富,临证慎密心细,处方知常达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经方,不但擅治内科杂证,尤精于老年病的诊治,其对老年病的独到见解、辨证之精、立方遣药之巧,足资吾辈等后人师法.现就余学诗主治医师运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痹证经验总结,以借鉴、学习与继承、发扬.

    作者:胡祥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术后引流管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锥颅术后引流管的观察护理.方法:锥颅术后依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和神志状态调节引流管高度和经管注药达到消除血肿的目的.结果:147例患者出院117例,长期昏迷11例,死亡19例,病死率为13%.结论:锥颅术后密切观察引流管及时正确的处置能尽快消除颅内血肿,促进患者早日苏醒,有效降低致死致残率.

    作者:贺亚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创伤性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创伤性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确保实现十二指肠破裂的早期确诊和及早治愈.方法:收治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患者17例,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少数患者出现并发症,但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终完全康复.结论:创伤性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要本着对患者负责的原则,通过术前和术中探查的方式,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诊断,尽早确诊,并尽快通过适当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农跃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液芯技术应用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恶性肿瘤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有利于肿瘤的防治.随着科技的发展,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不断更新,在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化学发光固态芯片后,现在较常用的是液芯片.

    作者:吴乐霞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方法的不同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一般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更好(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偏瘫辅助应用针灸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罗玉华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护理干预

    目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总结优势和不足,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应用.方法: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8例,分成A、B两组,A组45例患儿为治疗组,从患儿出生后3天给予包括运动训练、高压氧等在内的早期干预护理方法;B组33例患儿为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总结A、B组患儿护理后智力成长指数和运动成长指数,及护理有效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护理,A组治疗组患儿智力成长指数和运动成长指数均明显高于B组患儿,护理有效率高于B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低于B组患儿.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病症恢复较好,智力和运动成长指数较高,护理有效率较高,后遗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连央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阳和汤加减治疗局限性硬皮病78例

    目的:观察阳和汤加减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近6年收治局限性硬皮病患者78例,采用阳和汤加减口服.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4.9%,结论:阳和汤加减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疗效显著.

    作者:王付启;隋克毅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健康评估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省医院护理人员健康评估能力的现实水平,分析影响该能力的各种因素,本研究于2010年分别对江西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了健康评估能力现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爱珍;方晟;谢姊萍;李静懿;孙美花;赖丽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肛周脓肿脓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78例

    对肛周脓肿患者进行脓液培养加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对肛周脓肿的治疗和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78肛周脓肿患者脓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细菌培养中58例大肠埃细菌,其中8例大肠埃细菌为多重耐药菌,大肠埃细菌合并其他细菌2例(76.9%).66例脓液培养常用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舒普深高度敏感,无耐药病例,而常用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及头孢曲松等高度耐药,均达>55.0%,尤其是头孢曲松高达62.1%.结论:肛周脓肿多为大肠埃希菌感染,对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所以肛周脓肿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手术治疗,术后应按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同时加用抗厌氧菌抗生素.

    作者:胡玉超;李兰亚;刘爱民;仲超祥;江飞;杨杰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门诊多点分诊设置预防医院感染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门诊多点分诊设置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传统的门诊分诊模式,实行多点分诊设置,调整分诊岗位,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健康教育.结果:实施门诊多点分诊设置后,门诊的环境卫生、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安全管理等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有效减少了医院感染现象.结论:多点分诊设置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高效、周到的就医护理指导,更好地改善就医秩序与环境,避免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安全就医,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宁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上腹部脏器钝性伤患者的CT诊断结果分析162例

    目的:探讨CT检查对上腹部脏器钝性伤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收治上腹部钝性伤患者136例,对CT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例肝实质损伤,肝脏包膜下血肿11例,肝脏撕裂伤5例;39例脾实质损伤,9例脾脏包膜下血肿,28例肾撕裂伤,肾实质损伤19例,肾包膜下血肿5例,肾撕裂伤9例.胰腺撕裂伤3例.2例合并脾脏和肾脏损伤,2例合并肝脏和肾脏损伤,1例合并肝脏和胰腺损伤.结论:CT检查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可明确上腹部受损的脏器,判断腹腔出血量的多少,是临床上诊断上腹部脏器钝性伤,确定相应治疗方案的重要方法.

    作者:刘广红;白瑞霞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病变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是20世纪医学研究取得重大成就的领域之一,而超声造影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刚开始只适用于右心造影,而后逐步发展到心之外的各脏器.超声造影是利用造影剂作为强烈的声学反射体和散射体,在超声仪器上可产生多种成分的回波信号,使组织和器官影像增强、并呈现时间及强度差异的方法,了解各实质脏器的组织血流灌注,通过对血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脏器的生理和病理改变,从而对其功能及病变性质进行判断.

    作者:李晓伟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收治接受心血管介入术患者240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晓兰;董晓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15例体会

    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患者15例,年龄12~71岁,发于腰腹部12例,发于颈部及面部3例,收效良好.

    作者:吕建兵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颅脑外伤术后引流的观察及护理

    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一般较重,在手术之后为了防止再出血和血肿的发生往往需要进行引流,以防止出血或血肿现象的发生,引流对于由于外伤所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缓解颅内压增高症状,起到控制病情加速恢复的效果.目前,临床上对于颅脑外伤术后的引流方式一般有4种,即脑室引流、创腔引流、硬膜外引流以及硬膜下引流[1],放置引流管之后应当时刻观测患者的颅内压以及引流物的量、颜色等,防止血肿以及再出血,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尽早拔管,防止感染的发生,合理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对近年来收治的此类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四种引流方式的护理要素提出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春英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不完全性川崎病的诊疗进展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自限性且病因不明的血管炎症候群,主要以全身毛细血管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病理表现,其中冠状动脉容易受到严重损害,进而形成冠状动脉瘤或引起冠状动脉扩张,严重时导致猝死.KD主要影响婴儿和年幼儿,以亚洲地区的发病率高,目前已成为引起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随着对此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诊断不完全性川崎病(IKD)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研究显示,IKD发病率21.3%.研究表明IKD多发于新生儿,其临床表现更为隐蔽,冠状动脉发病率也高于年长儿[1].一项日本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中,约5%的病例临床表现低于3项,易发于6~12个月及5岁以上儿童,需要引起临床上足够重视,同时给予合理的治疗.由于KD的发病原因及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给患儿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特别是IKD的诊断、治疗仍然有争议,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极易误诊.现就不完全KD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黎素清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穴位注射结合针灸推拿治疗根性颈椎病效果显著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结合针灸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周,随访3个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患者140例,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采用随机、单盲、阳性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两组选穴相同,7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52例(74.28%),对照组70例中痊愈39例(55.7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总有效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组有症状明显减轻和症状消失快的优势;不同性别、年龄、病程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可以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量、血流速度,接近于正常水平,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穴位注射.

    作者:徐明;郑庆余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胃癌胃全切术20例病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胃全切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收治胃癌患者20例,均行均经腹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手术时间184.5±18.9分钟,术后住院14.6±1.6天,PNI指数(3.28±0.26)×109/L,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胃全切术治疗胃癌,改良袢式代胃术式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手术方式.

    作者:卫学东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防范措施及不安全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对心血管病区护士灌输法律意识及安全管理意识,为防患于未然,采取有效的监控手段,努力消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结果:通过实施种种管理措施,近2年来收治的心血管患者,无1例因为护理不善而损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没有发生1起医疗护患纠纷.结论:在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指标,直接体现了护理质量的高低,它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护理的基础,对促进社会治安,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何俊芹 刊期: 2012年第36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