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醉深度指数(CSI)用于老年患者喉罩全麻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

杨占民;卢兰生;边磊

关键词:麻醉深度指数, 异丙酚, 喉罩, 全麻, 老年
摘要:目的 研究麻醉深度指数(CSI)复合喉罩技术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静脉复合全麻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行经膀胱前列腺电切的老年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通过维持CSI值于40~60左右来调节异丙酚的靶浓度值;Ⅱ组仅凭临床经验来调节异丙酚的靶浓度值.观察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喉罩置入前(T1)、喉罩置入时(T2)、电切镜置入时(T3)、手术进行30min时(T4)、术终患者改良镇静清醒评分(OAA/S)≥4分时(T5)6个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CSI.记录异丙酚和舒芬太尼的用量以及麻醉清醒时间,即停用异丙酚至术终患者改良镇静清醒评分(OAA/S)达4分时的时间.结果Ⅰ组平均清醒时间为(9±3)min,Ⅱ组平均清醒时间为(15±6)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异丙酚的实际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点Ⅰ组的CSI值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SBP、DBP、MAP明显较Ⅰ组低.结论 通过CSI为麻醉深度监测提供量化指标,可有效应用于喉罩通气时的老年患者短小手术静脉复合麻醉,减少麻醉药物的过量使用.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罗格列酮抗人HL-60细胞增生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增生抑制及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对HL-60细胞增生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PPARγ、Bax、bcl-2、NF-κB蛋白表达状况.结果 罗格列酮对HL-60细胞具有明显生长抑制效应,抑制率高达77%,且呈时间-效应、剂量-效应依赖关系;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提示:10~100μmol/L罗格列酮能抑制HL-60细胞增生;50、100μmol/L罗格列酮能促进HL-60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HL-60细胞表达PPARγ;罗格列酮作用HL-60细胞后,发生核转位现象; Bax表达增加, bcl-2 、NF-κB的表达减少.用PPARγ阻断剂GW9662作用于HL-60 细胞后PPARγ、Bax、bcl-2、NF-κB蛋白表达无变化.结论 罗格列酮能抑制HL-60细胞增生,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γ途径,上调Bax下调Bcl-2 、NF-κB有关.

    作者:戴文香;王莉;陈艳华;曹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敏感性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亚型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对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敏感性与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激素受体(GR)亚型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正常对照组(10例)和PNS组(28例,其中激素敏感组10例、激素依赖组10例、激素抵抗组8例)外周血PBMC内α与β亚型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NS患者3组中GRα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0 .05 );GRβ在激素抵抗组中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激素敏感组、激素依赖组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NS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GRβ表达水平的变化,导致GRα与GRβ比例失调,使组织细胞对激素的敏感性降低,因此,导致PNS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同,PNS出现激素抵抗可能与GRβ表达水平增高有关.

    作者:彭家清;周松林;张克凯;徐立;邢天柱;熊燕;彭君;秦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NKT细胞与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自然杀伤T细胞(nature killer T cells, NKT细胞)是一类新型的免疫调节细胞,不仅具有NK细胞的自然杀伤功能,也具有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因此已成为现代免疫学的研究的热点之一.尽管NKT细胞在体内数量相对较少,但种类复杂,功能多样.近年来研究发现,NKT细胞在免疫耐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可以防止母体妊娠时对胎儿的免疫排斥、抑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介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形成等.本文将对NKT细胞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芦丽淦;王军朋;卫琮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分析

    目的 调查了解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全部出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制表分析,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结果 共调查病历4003份,其中使用抗生素的有2756例,应用率为68.85%,联合用药1103例,联合用药率为40.02%,手术科室Ⅰ类切口占90.89%,术后用抗菌药物5~7天者占78.85%.在选择用药方面,主要以经验用药为主,占93.72%,不合理用药占25.90%.结论 我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还存在用药不规范、超标准超范围用药等现象.

    作者:汪晖;周诗晶;邹本胜;邹本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应用双环醇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0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双环醇片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两组接受治疗,试验组35例,每日服用双环醇片75mg;对照组35例,给予每日口服复方甘草酸苷150mg.两组均连续用药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的改变.结果 两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得到明显下降,试验组更为显著(P<0.05,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适反应.结论 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生物化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性好,使用方便,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立华;孙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医生兼职执业问题探析

    医生兼职执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并分析了医生兼职执业的概念、存在的原因及利弊等问题,以期为规范医师兼职执业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胡志民;张黎黎;田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麻醉深度指数(CSI)用于老年患者喉罩全麻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

    目的 研究麻醉深度指数(CSI)复合喉罩技术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静脉复合全麻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行经膀胱前列腺电切的老年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通过维持CSI值于40~60左右来调节异丙酚的靶浓度值;Ⅱ组仅凭临床经验来调节异丙酚的靶浓度值.观察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喉罩置入前(T1)、喉罩置入时(T2)、电切镜置入时(T3)、手术进行30min时(T4)、术终患者改良镇静清醒评分(OAA/S)≥4分时(T5)6个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CSI.记录异丙酚和舒芬太尼的用量以及麻醉清醒时间,即停用异丙酚至术终患者改良镇静清醒评分(OAA/S)达4分时的时间.结果Ⅰ组平均清醒时间为(9±3)min,Ⅱ组平均清醒时间为(15±6)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异丙酚的实际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点Ⅰ组的CSI值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SBP、DBP、MAP明显较Ⅰ组低.结论 通过CSI为麻醉深度监测提供量化指标,可有效应用于喉罩通气时的老年患者短小手术静脉复合麻醉,减少麻醉药物的过量使用.

    作者:杨占民;卢兰生;边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支撑喉镜下声带新生物摘除术的临床麻醉方式探讨

    目的 比较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声带新生物摘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声带新生物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组Ⅰ与组Ⅱ,每组30例.组Ⅰ依次静脉注入异丙酚2mg/kg、芬太尼4μg/kg、维库溴胺0.1mg/kg进行麻醉诱导.组Ⅱ依次静脉注入异丙酚2mg/kg、瑞芬太尼1μg/kg、维库溴胺0.1mg/kg进行麻醉诱导.两组均经鼻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两组均采用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2~3mg(kg·h)+瑞芬太尼0.05μg/(kg·min).观察两组支撑喉镜置入前后、气管插管时及术中的血压心率变化;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清醒拔管时间t2、患者停药后1min、2min、3min、4min、5min时镇静程度(改良OAA/S法).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支撑喉镜置入后,组Ⅰ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组Ⅱ患者仅收缩压表现明显升高;组Ⅰ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组Ⅱ患者(P<0.05).组Ⅰ患者苏醒时间略长于组Ⅱ.患者OAA/S评分(P<0.05),组Ⅱ停药后3min、4min、5min明显高于组Ⅰ(P<0.05).恢复自主呼吸时间t1,清醒拔管时间t2组Ⅱ明显短于组Ⅰ (P<0.01).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声带新生物摘除术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谷思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清金畅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48例

    目的 观察清金畅肺饮结合西医治疗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清金畅肺饮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每日进行症状、体征改善记录,治疗前后进行肺功能、炎症因子如IL-8、IL-2等水平的检测.结果 清金畅肺饮结合西医常规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体征、肺通气功能指标等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痰及血液中IL-8、ET、 MDA、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结论 清金畅肺饮结合西医治疗治疗COPD较之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钟耀东;胡毅;范伏元;何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组织胚胎学与临床病例相结合教学改革的实践

    素质教育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种能力.如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等综合能力,以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1],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能够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学模式,在当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加拿大、美国等)和地区(香港)被广泛应用.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借助于显微镜观察正常人体微细结构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微观形态肉眼看不见,摸不着,名词多、抽象、呆板、难以记忆与掌握,学习难度大;加之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导致学生普遍对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因而,教学效果差,直接影响后期课程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等综合能力[2].为了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对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随机选择1个小班共32人中尝试性的应用了组织胚胎学与临床病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作者:李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细胞原代培养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所谓原代培养,是指由体内取出组织或细胞进行的首次培养,也叫初代培养.原代培养离体时间短,遗传性状和体内细胞相似,适于做细胞形态、功能和分化等的研究.我院在大学一年级第1学期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中开设细胞原代培养课程,培养小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增生能力,适应性强,是容易培养的动物细胞类型之一.一般情况下,只要取材得当,杜绝污染,都能培养成功.虽然成纤维细胞较易培养,但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细胞原代培养,学生普遍对无菌操作技术较为陌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弱,而原代培养操作过程又比较烦琐,学生要在老师的讲授和演示后自己完成整个无菌操作过程,所应用的器材多、步骤多、难度大,不易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1].同时由于学生才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不久,观察染色标本尚可,而要观察未经染色的活细胞,难度较大;而实验课的课时又有限,老师没有时间一一指导,有的同学实验课结束后仍不能掌握成纤维细胞的形态特征.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在实验课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和观察效果,成为实验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萍;郭威;刘丹;刘枫;郑立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年级医学生作为外科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标准化病人又称为模拟病人、病人演员或病人指导者,是指那些经过训练的,以能复制的方式准确地表现实际病人问题的人.它于1968 年早由Barrow(美国) 提出,以后逐渐推广开来,主要用于临床技能的教学与考试,已经成为西方各国医学院校中十分流行的一种教学与考核形式.加拿大、美国及日本等国已经或将在医师执照考试中,在临床技能测试部分使用标准化病人(SP)[1].标准化病人在我国应用还不太广泛,目前仍处于早期探索实践阶段.

    作者:姜秀峰;王志农;刘建民;卓冬兰;徐逸萍;胡小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体外MTT药敏试验在指导原发性肝癌化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3-(4,5)-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药敏试验法在指导临床原发肝癌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45例原发肝癌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分为MTT敏感组及经验对照组分别进行细胞培养,MTT敏感组按MTT试验药敏检测结果组成化疗方案给药,经验对照组凭经验及文献用药.计算各药物对肿瘤细胞相对抑制率IR及敏感率,分析结果.结果 (1)肝癌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2)MTT敏感组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率明显高于经验对照组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的敏感率.结论 MTT法对原发性肝癌的评估能为原发性肝癌的个体化疗提供参考.

    作者:张凤梅;李胜水;许华;李双标;刘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布比卡因不同注药速度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相同剂量不同注药速度对剖宫产术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适合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0.5%布比卡因1.4ml(7mg),A组注药速度10s;B组注药速度20s;C组注药速度30s.于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15min、30min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需硬膜外追加用药例数.结果 3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差异均无显著性,穿刺部位、体位相同.B组麻醉效果佳,血压和心率平稳;A组麻醉效果佳,但血压和心率下降明显;C组血压稳定,但麻醉阻滞平面欠满意,需硬膜外追加用药.结论 0.5%布比卡因1.4ml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的注药速度以20s为宜.

    作者:陈剑;刘才堂;刘培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必净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疗效和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血必净对老年脓毒症患者治疗的效过,通过观察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6例老年(>60周岁)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血必净组(B组)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A组和B组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和生理盐水治疗.在治疗前、后第2、4、8天,对每个试验对象进行APACHEⅡ评分,取血清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 、白介素6(IL-6) 和白介素10(IL-10) 浓度,并计算28天病死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APACHEⅡ评分相似(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下降,但B组下降较A组快(P<0.05).B组患者28天的病死率为17.8%(5/28)低于A组的64.3%(18/28) (P<0.05).细胞因子检测显示: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下降, B组在第4、8天下降较A组明显(P<0.05);血清IL-10水平均有上升,B组在第4、8天上升较A组具显著差异(P<0.05);虽然血清IL-4 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两组的IL-4 浓度差异始终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必净能够改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1、IL-6 的水平,及提高IL-10浓度有关.

    作者:黎清标;曾庆春;佟琳;蔡施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宫颈癌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受体NKG2D及其配体MICA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宫颈癌、CIN及子宫肌瘤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的表达及局部组织中相应配体MICA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NKG2D-MICA在宫颈癌中的抗肿瘤机制和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宫颈癌、CIN及子宫肌瘤患者组与宫颈组织正常组外周血NK细胞NKG2D的表达状况,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组织标本中MICA的表达.结果 宫颈癌、CIN及子宫肌瘤患者组与宫颈组织正常组外周血NK细胞受体NKG2D的表达分别为(76.87±9.39)%、(81.84±7.94)%、(86.77±8.68)%、(93.968±4.9)%,各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各病例组之间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相应配体MICA mRNA的表达率在宫颈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子宫肌瘤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各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降低,其活化性受体NKG2D表达的下降是NK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NKG2D的配体MICA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且随着病变进展其表达有升高趋势,可能与宫颈鳞状上皮损伤向宫颈癌的转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宫颈癌的免疫逃逸可能与NKG2D表达下调及其配体MICA的表达升高有关.

    作者:黄瑞;邵淑丽;孙俊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川穹茶调饮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药治疗偏头痛的意义.方法 治疗组54例采取尼莫地平及中药川芎茶调饮加减,采用观察治疗前后4周头痛天数及头痛指数评价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39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无1例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6.7%,7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9例出现头晕、心慌症状,12例血压在原基础上下降,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十分显著,不良反应小,提高了病人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郭旭先;陈方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存繁殖规律等的病原生物学科[1],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和应用课程,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严谨的科学作风及提高综合素质等,是寄生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寄生虫学为非主干学科,学时少而内容多,且我校所处地域寄生虫病相对较少,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学效果相对不够理想.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针对这种现象并结合近年来现代医学教育技术的发展,笔者及所在教研室尝试对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方式、内容、方法、手段进行改革,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全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教学型医学院校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

    教学型院校多指我国一般的本专科院校,尤其指近年来新建、组建、升格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教学型大学的特色在于应用,在于实践,需要为学生进入社会就业或创业做好准备.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应是面向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作者:何浪;王丹;张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玻璃体切割手术已经成为临床上各种玻璃体疾病、视网膜疾病、眼内炎和球内异物等眼科疾病的常用的治疗方法.随着玻璃体切割术的广泛应用,术后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成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治疗后视力再次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是多样的,总结起来包括晶状体的机械性损伤、玻璃体物理和化学性变化、手术时间、患者年龄和眼部宿疾、玻璃体切割术后葡萄膜炎的发生等因素.其中晶状体的机械性损伤机制较为直观,不再赘述.本文对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和主要机制研究做如下综述.

    作者:俞超;毕宏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