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油三酯试剂对总胆汁酸测定结果的影响及试剂针清洗前后的比较

王时南;徐献宗

关键词:甘油三酯试剂, 总胆汁酸, 生化分析仪, 交叉污染, 试剂针
摘要: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试剂对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汁酸结果的影响,比较试剂针清洗前后的影响情况.方法 试剂针清洗前后分别单独测定总胆汁酸与测甘油三酯后再测定总胆汁酸结果做比较,了解分析顺序对总胆汁酸结果的影响;混合血清分别加入生理盐水、甘油三酯试剂1和2,制成三份样本,每一样本均重复测定10次,计算均值与标准差,观察甘油三酯试剂1和2对总胆汁酸干扰情况;用清洗后试剂针测定混合血清总胆汁酸10次作为对照组,测定甘油三酯3次后,再连续测定总胆汁酸10次作为实验组,以观察测甘油三酯后对总胆汁酸影响的持续情况.结果 试剂针清洗前后分别单独测定总胆汁酸与测甘油三酯后再测定总胆汁酸结果做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剂针清洗后测甘油三酯再测总胆汁酸对结果的影响远小于试剂针清洗前;甘油三酯试剂1和2对总胆汁酸测定结果有明显的正干扰;试剂针清洗后测定甘油三酯再测定总胆汁酸对结果的影响仍持续到第3管.结论 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针应定期清洗,注意项目顺序的设置,测定甘油三酯和总胆汁酸时,中间间隔至少要有3个项目分析试剂对总胆汁酸测定无影响的分析项目或启用试剂针特殊的清洗程序;如为高级生化分析仪应将相互有影响的项目置于不同的分析模块以避免携带污染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加斯清与思密达合用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及胃内胆汁的影响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肠吻合术后使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1].BRG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占慢性胃炎的16.03%,胆汁反流是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胃黏膜癌前变化的原因之一,有效治疗本病对防止胃黏膜萎缩并阻断其癌变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胃镜工作的普遍开展,BRG的诊断逐渐增多.我院自2001~2004年以来以加斯清合用思密达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0例,并用24小时胃内胆汁连续监测法研究其对胃内胆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海燕;苑凤昌;刘颂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靶器官是滑膜,其病理特点为累及周身关节的增生性和侵蚀性滑膜炎,呈进行性病变,终生反复,终导致关节侵蚀畸形、功能丧失.RA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因此,滑膜炎作为RA的始动环节,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现将目前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孙崇玲;王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苯那普利对FSGS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影响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 建立单侧肾切除合并阿霉素静脉双次注射大鼠FSGS模型,经苯那普利进行灌胃治疗8周,然后采用半定量病理分析苯那普利对肾组织ECM影响,以及生化检测尿蛋白、血脂、肾功能变化.结果 FSGS大鼠经苯那普利治疗后,肾组织ECM积聚减少(P<0.01),血脂、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较模型组降低(P<0.05~0.01).结论 苯那普利可以抑制肾组织ECM积聚,改善肾功能,防治肾纤维化.

    作者:王军;朱晓玲;王永钧;陈洪宇;林宜;鲁盈;李涛;卜爽剡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甘油三酯试剂对总胆汁酸测定结果的影响及试剂针清洗前后的比较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试剂对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汁酸结果的影响,比较试剂针清洗前后的影响情况.方法 试剂针清洗前后分别单独测定总胆汁酸与测甘油三酯后再测定总胆汁酸结果做比较,了解分析顺序对总胆汁酸结果的影响;混合血清分别加入生理盐水、甘油三酯试剂1和2,制成三份样本,每一样本均重复测定10次,计算均值与标准差,观察甘油三酯试剂1和2对总胆汁酸干扰情况;用清洗后试剂针测定混合血清总胆汁酸10次作为对照组,测定甘油三酯3次后,再连续测定总胆汁酸10次作为实验组,以观察测甘油三酯后对总胆汁酸影响的持续情况.结果 试剂针清洗前后分别单独测定总胆汁酸与测甘油三酯后再测定总胆汁酸结果做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剂针清洗后测甘油三酯再测总胆汁酸对结果的影响远小于试剂针清洗前;甘油三酯试剂1和2对总胆汁酸测定结果有明显的正干扰;试剂针清洗后测定甘油三酯再测定总胆汁酸对结果的影响仍持续到第3管.结论 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针应定期清洗,注意项目顺序的设置,测定甘油三酯和总胆汁酸时,中间间隔至少要有3个项目分析试剂对总胆汁酸测定无影响的分析项目或启用试剂针特殊的清洗程序;如为高级生化分析仪应将相互有影响的项目置于不同的分析模块以避免携带污染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作者:王时南;徐献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检测乙肝病毒拉米夫定耐药株的应用研究

    目的 建立乙肝病毒拉米夫定耐药检测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并对乙肝病毒拉米夫定耐药检测寡核苷酸芯片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评价.方法 通过对388份服用拉米夫定、559份未服用拉米夫定的HBV DNA阳性血清以及359份HBV DNA阴性血清进行耐药突变检测,同时对照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和DNA序列测定,对芯片法检测的准确度、实用性进行考评.结果 对388份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突变标本均能检测到突变;528、552、555位密码子突变检测芯片法与测序法的符合率分别为96.6%,98.5%,100%.559例荧光PCR检测HBV DNA阳性的样品,除3份弱阳性标本外,均为阳性,且能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拉米夫定耐药相关位点的检测,两者的符合率为99.7%.359份HBsAg阴性标本经芯片法检测,结果为HBV DNA全部阴性.结论 乙肝病毒拉米夫定耐药检测寡核苷酸芯片可用于临床检测病人血清中的野生型和拉米夫定耐药突变型病毒株,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林峰;曾爱平;杨宁敏;饶高峰;颜鸣鹤;杨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不同初始剂量甲泼尼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治疗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初始剂量甲泼尼龙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急性加重期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0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0例)予初始剂量甲泼尼龙120mg/d,B组(20例)予甲泼尼龙80mg/d,逐渐减量,观察临床疗效,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后第72h、第7天做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第7天测血糖和肝肾功能.结果 A组72h疗效和血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无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和两重感染,血糖和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120mg/d初始剂量的甲泼尼龙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早期疗效更显著,未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宝贤;钟佰强;盛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加强传染病防治战略研究的思考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是人类生存的大敌.随着人类生态环境、生活方式、行为活动的变化,一些已经出现的和今后继续可能出现的新传染病,将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并对全球公共卫生提出新的挑战.

    作者:田玲;李冬梅;汪楠;代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胃黏膜病变演化及细胞癌变过程中c-met基因改变及临床意义

    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研究表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展密切相关.但是由于实验条件和相关技术的限制,人们对细胞病变过程中的分子事件还了解甚少,特别是病变演化过程中有哪些重要基因参与、这些基因的改变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等是肿瘤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

    作者:石玉涛;郭瑞芳;刘锦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大孔树脂对地锦草、金银花叶与杭白菊总黄酮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目的 考察3种大孔树脂和聚酰胺对地锦草总黄酮、金银花叶总黄酮和杭白菊总黄酮的吸附分离性能,以探讨大孔树脂等在精制地锦草、金银花叶和杭白菊有效部位的应用.方法 以总黄酮为考察指标,筛选适用的大孔树脂等型号,评价大孔树脂的吸附与解吸工艺.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 地锦草、金银花叶和杭白菊总黄酮精制的适用树脂分别为D101、DA201、DM301;DA201;D101、DA201、DM301.地锦草总黄酮对DA201和对D101、金银花叶总黄酮对DA201、杭白菊总黄酮对DA201和对D101的上样浓度分别为0.49~1.47和0.42~1.31、1.03~2.07、0.50~1.00和0.71~1.99mg/ml,动态吸附阶段的泄漏点分别为8和10、2、2和1BV,乙醇洗脱液中总黄酮含量较高的乙醇浓度分别为20%、30%、40%和20%、30%、40%;10%、20%、30%;30%、40%、50%和20%、30%、40%.温度对DA201和D101吸附地锦草总黄酮影响不大,而对DA201或D101吸附金银花叶和杭白菊总黄酮有一定影响.结论 3种大孔树脂和聚酰胺对中药总黄酮有效部位的提取精制有较大差别.

    作者:朱英;何远;李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我国传染病现状及防治体系建设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与人类为敌的病原微生物,这一事实将永远持续下去.尽管人类与它们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但迄今为止,被人类消灭的病原微生物只有天花病毒一种,而新问世或新发现的传染病种类却越来越多.

    作者:邹郁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嗜酒前后胃乙醇脱氢酶活性变化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嗜酒前后胃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的变化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39只随机分成两组:模型组24只,对照组15只,模型组给予乙醇灌胃,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用HE病理染色技术和酶组化电镜染色技术,观察给酒前后胃黏膜的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给酒后,HE病理显示胃粘膜的主细胞、壁细胞等明显肿胀变性,酶组化电镜显示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内质网和线粒体发生溶解;对照组实验前后未发生上述改变.结论 给酒前后胃乙醇脱氢酶活性变化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胃黏膜的主细胞、壁细胞水肿变性,从而导致其线粒体和内质网变性、溶解有关.

    作者:王国祥;祝旭清;张欣;王洪刚;王炳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生物抗毒治疗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BV)侵入人体后,易形成持续性感染,并诱发各种慢性肝脏疾患.这种持续慢性感染状态,是由于被感染者机体免疫系统对HBV的特异性耐受所造成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一是机体免疫系统对HBV识别,加工和递呈环节存在障碍;二是病毒感染使宿主细胞免疫信息传递以及病毒变异使得免疫攻击效应减弱或丧失.

    作者:何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3例胰性脑病临床诊治研究

    目的 探讨胰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诊断,评价各种治疗措施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3例PE的诊治经过及疗效.结果 本组治愈出院12例.11例死亡,病死率为47.8%,其中手术组死亡5例,病死率为62.5%,非手术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40%.5例死于MOSF,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 PE的发生与胰酶、炎症介质和感染等因素有关;PE的诊断应以AP为基础,以精神神经症状的出现为条件,相关辅助诊断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确定.AP的常规治疗、治疗MOSF及纠正水电解质等是PE的基础治疗,神经营养保护治疗是PE的重要内容.

    作者:张雨华;李晓娟;林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尿毒症患者血透前后血小板参数及血红蛋白测定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 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健康人组和尿毒症组血透前后的PLT(血小板),MPV(血小板平均体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Hb(血红蛋白).结果 尿毒症组血透前与健康人组Hb、PLT、MPV、PDW差异非常显著,两者经t检验,P<0.01;尿毒症组血透前与血透后PLT、MPV、PDW、Hb差异显著,两者经t检验,P<0.01.讨论血液透析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可以影响尿毒症患者PLT、MPV、PDW、Hb,这对临床观察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韩颖;刘瑞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吸烟对输卵管功能的影响

    吸烟对生殖的影响已得到公认,然而,大多数研究都没有深入到吸烟与输卵管这一与生殖息息相关的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回顾输卵管的功能,尤其是拾卵和受精卵的输送以评价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对输卵管功能产生的影响.

    作者:行俊秀;王晓强;吴效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腔镜与开腹肝硬化脾切除肝功能和白细胞变化的比较

    目的 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和开腹脾切除(open splenectomy,OS)术前后肝功能和血白细胞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2006年3月76例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而行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S 27例、OS 49例.收集和分析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天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血白细胞(WBC).结果 (1)两组术后第1天Tbil、Dbi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3天WB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7天AS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AL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LS组ALT、AST、Tbil、Dbil术后均较术前升高,但仅AST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OS组ALT、AST、Tbil、Dbil术后均比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患者行LS和OS都会导致肝功能和血白细胞的变化,但OS变化更大,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LS对肝功能影响和对机体的创伤比OS小.

    作者:占小莉;王跃东;叶再元;竺杨文;谢志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传代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生、凋亡和分化影响

    目的 探索传代对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增生、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后(P0)和经过两次传代后(P2)的神经干细胞用BrdU细胞增生检测试剂盒检测增生能力;用Annexin V-FITC凋亡试剂盒检测早期凋亡率;诱导分化7天后,分别进行MAP2和GFAP免疫荧光标记和Hoechst 33342核染色,计算MAP2+细胞和GFAP+细胞占Hoechst+细胞的各自比例.结果 P0神经干细胞的OD值是:1.1899±0.0485(n=13),P2为0.3526±0.1053(n=11,P=0.000);P0的早期凋亡率为40.91%±12.74%(n=8),P2为24.31%±13.01%(n=9,P=0.018);P0和P2的神经元细胞比例分别为:58.81%±9.69%(n=10)和27.84%±5.70%(n=10,P=0.000),星形胶质细胞比例分别为22.85%±4.36%(n=10)和49.32%±6.95%(n=10,P=0.000).结论 传代后的神经干细胞的增生能力和早期凋亡率都会变弱,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比例会降低,而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增大.

    作者:周盛轩;潘进钱;叶盛;苏志鹏;诸葛启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模型预后分析

    目的 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系统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2003~2005年收治的391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组和非血浆置换组,应用MELD模型公式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分,观察3个月内的病死率.应用c-统计值(concordance statistic)评估MELD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236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病死率为60.6%.MELD分值在小于30和30~40的患者的病死率,PE组分别为25%、75%,而非PE组分别为42%、90.7%,PE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非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达到并超过40的患者的病死率,PE组和非PE组均为100%,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应用该模型预测患者3个月内死亡与否的佳MELD临界值,PE组为30,敏感性66.7%,特异性86.7%,c-统计值为0.823;而非PE组分别为27、76.4%、79.1%及0.832.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短期内(3个月)死亡危险性随MELD分值的增加而上升,MELD模型能较准确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

    作者:周文红;应豪;叶俊茂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单味中药或中药提取物辅助治疗肝外阻塞性黄疸的作用与机制

    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分为肝外阻塞性黄疸和肝内阻塞性黄疸,肝外阻塞性黄疸发病原因复杂多样.目前,对辅助治疗肝外阻塞性黄疸的中药研究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细化,突出表现在从原来的临床组方用药的摸索,到对其中有效单味中药及相应的提取物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诸多研究证实,单味中药在辅助治疗肝外阻塞性黄疸方面有良好的作用,本文将对有关药物的作用与机制进行综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治疗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和辅助的,对于阻塞性黄疸的根本治疗还在于明确梗阻部位,尽早采取减黄措施,使胆管引流通畅.

    作者:张喜平;仇凤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肾性骨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肾性骨病(RO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尿毒症病人100%有骨病存在.并且患者数量逐渐增加,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近5年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在中西医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将成果综述如下.

    作者:刘宪莉;刘学东;张洪玲;宋立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