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生素C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王艳华;黄利鸣

关键词:宫颈肿瘤, 维生素类, 乳头瘤病毒
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C在体外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生和凋亡的影响,以促进维生素C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方法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维生素C对Heh细胞增生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凋亡过程中细胞基因组DNA的变化.结果 维生素C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阻滞HeLa细胞于G0/G1期,抑制其生长并诱导凋亡.结论 维生素C可抑制HeLa细胞生长,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其原因可能是HPV E6蛋白的表达上调而恢复了P53的功能.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及39名健康人的血清sICAM-1水平进行检测,并与临床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正常人(P<0.01);②BMI≥25kg/m2的血清sICAM-1浓度比BMI<25kg/m2水平明显升高(P<0.01);③腰臀比(WHR)≥0.8的血清sICAM-1的浓度比腰臀比<0.8的明显升高(P<0.01);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sICAM-1水平与年龄、BMI、腰臀比成正相关,与血清雌二醇的浓度成负相关.结论 sICAM-1与PCOS可能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越大,腰臀比及体重指数增大,sICAM-1水平渐增.

    作者:黄卡立;蒋凤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胰岛细胞移植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糖尿病人数2.23亿,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3.33亿.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成倍增长之势.发病率已接近发达国家6%的水平.此外,血糖异常或糖耐量异常的潜伏糖尿病患者例数庞大,如不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将难以阻止糖尿病快速增长的趋势.

    作者:谭建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糖心平对实验性糖尿病心肌病变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mRNA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糖心平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1型受体(AT1R)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采取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糖心平治疗组、格华止治疗组、开博通治疗组,灌胃给药8周.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免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实验12周后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ngⅡ和AT1Rm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心肌组织中Ang-Ⅱ含量较正常组增高,经F检验组间比较,P<0.01.各治疗组中中药大剂量组和开博通组与模型组比较Ang-Ⅱ含量明显降低,经F检验,P<0.05.其余各组无明显改变.经吸光度比值半定量分析,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T1R基因表达吸光度比值为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中药大剂量组和开博通组吸光度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实验提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发展,心肌局部存在着RAS的激活,而且RAS的激活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药物作用说明中药糖心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同样可以调整心肌局部RAS的紊乱,并通过此途径对糖尿病心肌病变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李敏;林兰;倪青;楚晓燕;王兆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多糖是由醛糖或酮糖通过甙链连接在一起的多聚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真菌、藻类、细菌和动物细胞膜上的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多糖不但是生物体的主要结构成分,还具有复杂的生物活性和功能.随着传统中药的多糖成分被分离和纯化,对他们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理功能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作为多糖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作者:邓旻;田国燕;史亦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进展

    止血、凝血和抗血栓是正常人体内生理平衡的两种机制,使血液既能在人体内正常流动,又能在创伤时完成良好的止血,一旦此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出血或血栓.正常止血由血管、血小板和凝血机制三方面因素共同构成.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决定止血的正常与否,血管壁收缩,将促使凝血物质局部积聚及血小板黏附,其分泌的内皮素是目前发现的强的缩血管物质.

    作者:刘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VAMT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VAMT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1年3月至2004年12月经VAMT对4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手术.结果 全组均获治愈.拔管后残留少量气胸1例,经胸穿抽气后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 VAMT对于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书高;何毅军;陈若;朱乾坤;王永功;刘峰;郑明峰;陈静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后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4101名正常体检者进行空腹血糖(FBG)、血脂、尿酸的检测,并根据FBG水平分为A组FBG<5.6mmol/L,B组FBG≥5.6mmol/L且FBG<6.1mmol/L,C组FBG≥6.1mmol/L同时FBG<7.0mmol/L,D组FBG≥7.0mmol/L,B组为新增人群,TC、TG、尿酸高于A组,低于C组.在上述人群中采用随机方法选择655名,同时进行餐后2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此655名人群同时进行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EDD)和硝酸甘油(NGT)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新增人群在EDD中已明显低于FBG<5.6mmol/L(A组),但与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GT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B组高于C组,C组低于A组,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新增人群在内皮功能上已有变化.

    作者:王广宇;朱旅云;单巍;李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黄芩素胶囊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

    目的 观察黄芩素胶囊灌胃一日后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方法 将黄芩素胶囊的内容物黄芩素粉以大浓度给ICR小鼠灌胃给药,小鼠未出现死亡,未测出LD50,故测其大给药量.结果 黄芩素粉大给药量为15g/Kg.结论 黄芩素胶囊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张喜平;程琪辉;陈君峰;毛嘉宾;陆贝;居同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三氧化二砷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一、三氧二砷的抗肿瘤作用机制1.通过线粒体依赖性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细胞在被诱导产生特征性形态学改变和DNA降解之前,一个普遍的变化是线粒体膜功能的改变即线粒体的通透性改变(permeability transition,PT),这是调节凋亡的中心环节.砷剂与巯基结合后,导致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的开放,反应性氧类增加,进而导致线粒体跨膜电位(△ψm)下降.巯基是As2O3诱导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细胞凋亡的重要化学感受器,二硫键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TT)明显阻止As2O3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细胞凋亡,因此,其机制可能与巯基氧化尤其是二硫键的形成有关.MPT是细胞凋亡的调节物,可能作为细胞死亡的开关一但打开,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不可逆地进行凋亡[1-3].当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时,促凋亡因子,如细胞色素C(Cyto-C)和凋亡诱导因子(AIF)自线粒体释放入胞质,激活一些凋亡效应分子,如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员caspase-9,进一步激活aspase-3,从而诱导细胞凋亡.Caspase即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在NB4(一种APL细胞系),U937及SH-SY5Y成神经细胞瘤等细胞系中均可见As2O3等砷剂诱导的凋亡相关的caspase激活[4,5].根据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可分为始动(上游)caspase(caspase2、8、9、10)和效应(下游)caspase(caspase3、6、7)两大类.前者在凋亡诱导信号作用下结合特异辅因子而活化,并进一步活化后者.因而caspase的活化级联形式是砷剂诱导凋亡的重要通路.综上所述,砷剂引起的MPT开放和△ψm破坏是决定细胞生存与否的关键,而caspase是砷剂诱导凋亡的下游效应物,其活化可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徐艳霞;徐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兔眼结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治疗结膜缺损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培养结膜上皮细胞治疗结膜缺损的方法.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0只,右眼(10眼)为实验组,左眼(10眼)为对照组.术前2周取右眼穹隆部结膜1mm×1mm剪成0.5mm×0.5mm后种植于羊膜上体外培养;术中切除鼻侧结膜组织,实验组将结膜上皮植片移植于结膜创口,对照组结膜创口暴露.观察结膜上皮细胞的生长特性.结果 接种在羊膜上的结膜组织,6天左右融合成膜状,细胞为复层上皮细胞.术后实验组角膜透明,结膜移植片与周围组织完全融合,未发生排斥反应;对照组为瘢痕性愈合.结论 体外分离培养结膜上皮细胞是治疗结膜缺损的一种理想的好方法.

    作者:钟建光;卢忠;张惠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因素、病理损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地方性氟中毒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主要在我国、印度、孟加拉、越南、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发展中国家流行.我国地方性氟中毒主要分为饮水型和燃煤型两类,总病区(县、市和旗)多达1308个,受影响人口达1.2亿;其中燃煤型氟中毒病区200个,受威胁人口3430万人,氟斑牙患者1801万人,氟骨症患者高达151万人.

    作者:官志忠;于燕妮;张华;魏赞道;刘家骝;周琳业;陈绪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血肿周围水肿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疏血通注射液6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14天.于第7、14、21天复查头颅CT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采用NIHSS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第14、21天治疗组的血肿体积、周围水肿体积减小(P<0.05,P<0.01),NIHSS评分明显减小(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血肿吸收、抑制水肿形成,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孙兴元;赵宏;蒋丽艳;迟景宏;张艳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中医药学是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以生物学为基础,与人文哲学,现代医学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医学科学.无论在理论升华,还是新药研制,均来源于临床实践.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粹,是构建临床诊疗体系的基础.

    作者:林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鉴别诊断与分型研究

    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类型分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性肝癌,其中胆管细胞癌根据其生长部位分为外周型胆管癌和肝门部胆管癌.由于胆管细胞癌生发于胆管上皮细胞,并以浸润性的方式向周围胆管和肝组织扩散,导致肿瘤境界不清.而且胆管细胞癌常合并肝胆管结石和肝脓疡,病理改变极为复杂,致使以往术前诊断率较低,且不易与肝细胞癌、肝胆管结石、肝脓疡鉴别.为此本研究通过对胆管细胞癌以及肝细胞癌、肝胆管结石、肝脓疡的声像研究,提出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结石、肝脓疡的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要点,并对各种类型胆管细胞癌行超声分型诊断,以提高胆管细胞癌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率.

    作者:高上达;林礼务;薛恩生;何以敉;林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国农村老年人群血浆维生素E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血浆中维生素E水平.方法 采集长年生活于我国四川、山东两省当地农村的老年人群共计199份血样,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中维生素E的含量.结果 农村≥65岁老年人群血浆中的维生素E平均含量为6.90±2.40mg/L,其中男性为(6.60±2.24)mg/L、女性为7.20±2.52mg/L.结论 本调查研究显示了中国农村老年人群目前维生素E营养水平现况,可为进一步研究维生素E与老年人群健康的关系及开展防治老年性疾病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马凤;程义斌;金银龙;高素娟;梁超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全喉切除后发声的探讨

    将活瓣性气管食管分流术128例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讨论.结果 除失访者13例外,115例中91例(79.1%)发声成功,占本术式的71.1%.不能发声的24例(20.9%)中,6例因局部感染后瘘孔扩大,引起误咽而缝合瘘孔,改练食管发声.另外18例中,7例患者曾练习发声,但未成功.其原因考虑为:①环咽肌和咽缩肌痉挛;②术中下咽黏膜和食管黏膜切除过多,术后咽腔和食管腔狭窄.另11例属高龄和体弱者,无发声欲望或对发声失去信心,放弃发声努力.

    作者:王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近况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cystopathy,DCP)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现代医学在治疗上尚无有效手段.近年来在西药降糖治疗的基础上,运用针灸及其各种相关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作者:魏钧;孙忠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管活性肽激酶抑制剂和转换酶抑制剂对心血管保护作用比较研究

    近年来有关对血管活性肽激酶抑制剂(vasopeptidase inhibitors,VPI)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inhibitors,ACEI)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较为深入,许多学者对两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进行了比较性研究.本文就近几年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孙奥丽;孙永波;张西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21世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慢性高血糖将导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的长期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给国家公共卫生事业、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一、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学科交叉渗透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和西医相互渗透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利用高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古老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理论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作者:魏军平;林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难治性哮喘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难治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对2003年2月至200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15例难治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在给予药物治疗同时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气改变等指标.结果 15例病人中,2例放弃治疗,余13例通过BiPAP治疗救治成功.平均上机时间2h后,症状、体征及血气指标均开始改善.结论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难治性哮喘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可减少并发症,挽救病人生命.

    作者:苗淑贤;赵红;李春娣;李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