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结合大剂量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2例临床观察

赵天鹏

关键词:中晚期肝癌, 大剂量分割三维适形放疗, 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介入治疗结合大剂量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9年6月采用3DCRT结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42例.结果:CR 7例(17%),PR 23例(54%),NC 8例(17%),PD 4例(11%),总有效率(CR+PR)71%.结论:大剂量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结合TACE为中晚期肝癌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203对不良妊娠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

    不良妊娠包括反复流产、胚胎停育、死胎、死产、畸形儿妊娠史、生育史.本研究对203例不良妊娠夫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不良妊娠的关系.

    作者:姚爱玲;马爱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HIV携带者孕妇分娩期护理

    目的:探讨HIV携带者孕妇分娩期护理的心得体会.方法:分析6例HIV感染孕妇在分娩期的治疗,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宣教,术前准备,术后专科护理.结果:6例HIV感染的孕妇,在分娩期间采用剖宫产结束分娩,在此期间采用护理后,增加孕妇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安全的,顺利的度过分娩期.结论:HIV携带者孕妇分娩期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杨桂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探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许多因素与脑卒中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肥胖等.我科针对上述危险因素,结合病人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对策,达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慧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及IL-6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I患者48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血清IL-6(放射免疫分析法)及CRP(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2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ACI组治疗前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CRP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ACI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使IL-6,CRP显著降低,有明显抗炎作用.

    作者:李小琳;方天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平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平逆汤)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药平逆汤治疗组(12例)及西药对照组(36例).治疗组服用平逆汤,1剂/日,水煎服.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20mg,2次/日,西沙比利5mg,3次/日,维生素B620mg,3次/日,均为餐前半小时口服.两组患者6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48%、77.8%.结论: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满意.

    作者:李来祥;杜遂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药定向热透配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3例

    目的:观察中药定向热透配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定向热透配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12~15天为1疗程,按膝关节疗效标准评定.结果:治愈39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2%.结论:采用中药定向热透配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KOA,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等特点.

    作者:张智慧;张爱琴;娄淑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临床药学在医院中的开展研究

    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医药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新药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危害.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医院服务的对象是人,药学知识必须紧密联系临床.为此,各个医院先后开展了对临床药学的学习和研究.

    作者:张休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我院近几年来运用真空采血针取代传统注射器临床采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结合临床,谈几点体会.资料与方法材料:我科使用BD公司的一次性真空采血针组件(以下简称采血器),其顶端的采血针用于穿刺血管,尾端透明软管与尾针相连,尾针外由橡胶软管包裹,外套针帽,用于刺入真空采血试管,利用试管内的负压将血液吸入管内.整个采血器经环氧乙烷灭菌后,单独真空包装.

    作者:何红英;张向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预输血者血清标志物筛选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输血前患者做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以增强临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确保输血安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30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l/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4种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630例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指标全检测者528例(83.81%),未全做者102例(16.19%).检出HBsAg阳性73例(13.83%),抗HCV阳性6例(1.14%),抗-TP阳性11例(2.08%),抗-HIVl/2全阴性.该4项指标共检出90例阳性,总阳性检出率为17.05%.结论:为了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更好地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对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必要的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已成为临床检验的一项任务.

    作者:马吉联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罗哌卡因用于坐骨神经阻滞时低有效容量的研究

    目的:比较0.375%罗哌卡因用于腘窝和臀肌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时所需低有效容量的差异.方法:择期行单侧足跟手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两组,腘窝组(P组)和臀肌组(S组).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行坐骨神经阻滞.P组经腘窝入路,S组经臀肌入路,按照改良Dixon's增加-减少法给药,观察两组的低有效容量,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记录麻醉起效时间.结果:除P组平均容量26±5ml高于S组17±5ml外(P<0.05),其余指标两组没有差异.结论:远端腘窝入路阻滞坐骨神经所需0.375%罗哌卡因的容量要大于近端臀肌入路法.

    作者:赵姝;张明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0.25%度米芬联合麝香草酚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

    目的:观察0.25%度米芬联合麝香草酚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将82例恶性肿瘤化疗并发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相同治疗方案下,观察组用0.25%度米芬联合麝香草酚,每日3次,每次15ml,含漱1~3分钟;对照组按常规要求进行双氧水+0.9%生理盐水含漱,方法同上.7天后比较两组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口腔溃疡治疗总有效率为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0.25%度米芬联合麝香草酚治疗化疗后并发口腔溃疡效果良好,尤其能有效减轻疼痛,能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邵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64例临床特点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有少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尤其是老年人.2009年1月~2009年8月我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3例中>60岁64例(52%).可见随着生活条件改善,老龄化明显,急性心肌梗死中老年患者占据相当比例,因其有独特之处,更应引起重视,避免漏诊,误诊[1].

    作者:王学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眼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偏瘫58例疗效观察

    用眼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偏瘫58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58例患者,男39例,女19例,年龄24~85岁.病程1~3个月40例,4~5个月5例,6~12个月7例,1~5年6例.

    作者:陈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0例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喘息或气短,尤以清晨或夜间为重,痰量增多.笔者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0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探讨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与疾痛救治密切相关.而静脉乃是儿科护理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基本操作,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而如何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一次成功率,做到一针见血,能保证静脉通路的顺利开通,是每位护士都想掌握的技巧.笔者总结多年的护理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作者:邓云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技巧的探讨

    目的:探讨简单、方便、一针成功率的采血方法.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采取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血标本,观察其采血的一针成功率.结果:两组比较,新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这种改进的采血方法能有效的提高采血穿刺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提高采血标本质量,缩短新生儿哭闹时间,局部血供恢复较快,减少新生儿损伤,提高工作质量,增加服务满意度,减少医患冲突.

    作者:郑进;刘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酒依赖30例临床分析

    我们自1996年开始应用中药煎剂结合西药治疗酒依赖,并以单用西医地西泮为对照进行研究,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彦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58例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本组的58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进而据证予以相应的治法与方剂,同时酌情配以西药治疗,并对其远期效果进行追踪观察.结果:本组共获得痊愈33例,有效22例,有效率94.7;1年未复发者例38(80.6),2年未复发者20例(79.0).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简便、安全,而且疗效好.

    作者:季旭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用于子宫全切手术的比较

    目的:比较一点穿刺法、两点穿刺法的腰硬联合麻醉和双管持续硬膜外阻滞用于子宫全切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择期经腹子宫全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一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两点穿刺法),双管持续硬膜外麻醉组组(C组),每组20例.观察三组从起效时间、用药量、阻滞神经节段数、骶神经阻滞完善数、牵拉痛发生数、腹肌松弛情况、麻醉前后BP和HR变化、术后头痛、腰背痛发生率等方面.结果:A、B两组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及程度均较C组迅速且完全,A、B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用药量A、B组少于C组,并发症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C组.结论:子宫全切手术麻醉方式一点穿刺法的腰硬联合麻醉优于两点穿刺法的腰硬联合麻醉和双管持续硬膜外麻醉.

    作者:刘英;刘志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腓肠肌痉挛5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腓肠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均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结果:能明显改善腓肠肌痉挛的症状,有效率85%,疗效与疗程、病程和年龄相关.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腓肠肌痉挛疗效明显,复发率低,无不良反应.

    作者:郑贵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