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RT对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血脂的影响

余巧梅

关键词:围绝经期症状, 绝经期妇女, 血脂代谢, replacement therapy, 激素替代治疗, 冠心病, 结合雌激素, 心血管疾病, 现报道如下, 有效缓解, 血脂变化, 危险因素, 发生率, 周期, 药物, 经典
摘要:1963年Robert Wilson提出对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进行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以来,大量研究结果提示,HRT不仅能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症状,亦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尤其能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而血脂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已知雌激素可影响血脂代谢,本文通过研究HRT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来研究HRT对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血脂的影响.结合雌激素(CE)是HRT的经典药物,本组采用CE对162例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治疗6周期,现报道如下.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市2004年度医药卫生科研成果重点介绍

    一、基础医学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与基础系列研究:北京朝阳医院等单位对本课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包括SARS的临床血清学和病原学诊断、免疫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临床描述医学、诊断、治疗及防护研究.

    作者:崔立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个体化联合序贯方案治疗IgA肾病的研究

    本项课题通过297例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和50例重复肾活检资料,以探讨中西医结合个体化联合序贯方案治疗IgAN的实用性、科学性及安全性.

    作者:王永钧;张敏鸥;陈洪宇;朱彩凤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对照研究

    笔者从2004年3月至12月应用降纤酶与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文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焦作地区人群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A/G参考值调查

    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以及白蛋白/球蛋白(A/G)测定,作为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检测的常规检测项目,临床应用十分普遍.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正常人群的TP、ALB以及A/G值不在以往教科书设定的参考范围内.为了解本地区人群的TP、ALB及A/G水平,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作者:马永红;成守金;罗云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容积重建法CT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1.研究主要内容及特点:容积重建法(volume rendering,VR)CT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伤而获取脑血管三维影像的方法.该技术经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以充填血管,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取得全颅脑的原始图像数据;利用图像工作站进行参数设定来实现血管的三维成像.通过观察血管及周围结构的改变、三维成像方法比较及手术结果对照,明确颅内动脉、静脉的显示比例,评价脑血管畸形、脑血管阻塞、脑膜瘤、颅内动脉瘤及不明原因的颅内出血等疾病的诊断价值.本成果作了系统的、大样本的临床应用研究,填补了国内外这一领域广泛应用的空白.扩大了应用范围,丰富了三维成像的内容.为全身血管成像术及其他三维成像方法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血管影像学及相关临床学科的发展.

    作者:段少银;黄锡恩;康江河;张丹彤;庞瑞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酷似宫外孕的卵巢癌

    临床上宫外孕有时可与卵巢肿瘤相混淆,特别是滋养细胞肿瘤.二者均可伴有不规则出血、腹胀、界限不清的包块,当血β-HCG增高时更不易鉴别.以下报告一例酷似宫外孕的卵巢癌.

    作者:李彩娟;郭丽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36例疗效分析

    螺内酯为醛固酮拮抗剂,近年发现其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可明显改善病情,本文观察该药治疗心衰病人36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闫小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肺癌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

    我们实验室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进行了有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一系列研究,发现RSV不仅感染小儿,也会引起成人的各种严重感染.还发现肺癌患者鼻咽部分泌物中RSV的检出率比一般呼吸道感染病人要高1倍.本研究旨在探索成人RSV感染与肺癌的关系,即RSV感染对肺癌细胞发生发展影响的可能作用机制.本课题对成人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的研究有较大促进作用,提高了临床病原学的诊断,避免滥用抗生素,也为生物因素致肺癌的病因研究提供新线索,为肺癌的进一步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陈杭薇;尤兰华;钱桂生;辛庆红;杜玉国;李继成;周景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病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疗效分析

    苯磺酸氨氯地平(Amlodipine,商品名络活喜),为临床的新一代钙离子拮抗剂,具有半衰期长疗效稳定,服用方便,副作用少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重视.1年来,我们用该药治疗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碧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小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

    我们从2003年9月起以小针刀较大量出血疗法为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280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280例,男103例,女177例,年龄大54岁,小25岁,病程短20天,长3年余,3例双侧,其余单侧.临床特征:患肢肘外侧疼痛,劳累加重,拧毛巾、扫地、开锁时加重,在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及二者之间有局限性极敏锐的压痛点,前臂伸肌紧张试验阳性.

    作者:陈广语;陈萍;陈广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输卵管妊娠保留输卵管的腹腔镜手术方法研究

    既往输卵管妊娠的手术治疗多以切除病侧输卵管,术后将损伤该侧卵巢血运而影响其功能;对要求生育者,将丧失再次妊娠一半或全部几率.腹腔镜手术以其微创特点,将是输卵管妊娠保留病侧输卵管的佳手术方式.我院从1996年至2002年对各类型输卵管妊娠以腹腔镜手术,采用直径10mmY型大吸管从输卵管破口或开窗口负压吸胚方法作手术研究.本研究成果包括四个内容:

    作者:陈全娘;张晓薇;胡淑君;邓志校;吴润德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儿童必需氨基酸的水平与成人的比较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研究儿童血氨基酸谱、血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及血总必需氨基酸/血总氨基酸比与成人的差异,探讨儿童时期氨基酸-蛋白质代谢与成人不同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改善与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营养问题,纠正某些影响儿童营养平衡的误导,并指导临床医师对患病儿童重视必需氨基酸的均衡补充,避免非必需氨基酸的过度补充,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方法采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24例健康儿童,39例成人血清氨基酸水平进行检测.对儿童与成人血清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水平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儿童血必需氨基酸水平大多明显低于成人.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和赖氨酸的组间比较,t值2.329~11.26,P<0.05~0.01,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亮氨酸和组氨酸在儿童与成人之间差异不显著,而苯丙氨酸则为儿童高于成人,t=7.473,P<0.01.儿童血非必需氨基酸水平大多高于成人,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酪氨酸、鸟氨酸、精氨酸为儿童高于成人,t=2.305~6.991,P<0.05~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只有胱氨酸和脯氨酸为成人高于儿童,t=3.681~3.88,P<0.05~0.01.丙氨酸在儿童组与成人组间无差异.儿童血总必需氨基酸低于成人,t=10.8,P<0.01,总非必需氨基酸高于成人,t=3.3,P<0.01.结论儿童血氨基酸代谢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特点.与成人相比,儿童血必需氨基酸较低而非必需氨基酸较高.儿童饮食应重视必需氨基酸的补充和饮食结构的均衡.对患病儿童,更需重视必需氨基酸的补充,避免非必需氨基酸的过度摄入.以此指导儿童保健及临床治疗,将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病儿预后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姚冬莉;崔敏娴;余峰;夏晓青;柴鸣雷;吴琳;林飞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近年来在免疫病理、自身抗体、免疫基因和病毒等几方面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进展迅速,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菁;周炜;赵岩校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近几年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神经内分泌因子激活是引起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故针对阻断神经内分泌因子激活途径的干预治疗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研究旨在观察倍他乐克对CHF患者逆转心室重构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作者:郭燕鸽;杨春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141例不同临床分期的乳腺癌血流SPV彩超检测结果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频彩超的广泛应用,乳腺癌的检出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已往超声检查工作者只注重癌肿的检出率,而超声检查对于乳腺癌分期的帮助则很少被重视.而乳腺癌的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法特别是手术方法的选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收集1999年3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入我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141例患者总计142枚乳腺癌高频彩超检测的SPV资料,作如下回顾性分析.

    作者:诸纪明;沈丽君;张升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乙型慢性肝炎和乙肝硬化患者血清IGF-1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性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分析探讨IGF-1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受检对象包括慢性轻度、中度、重度肝炎各30例,肝硬化30例,慢性重型肝炎30例以及正常对照20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游离IGF-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的血清游离IGF-1水平分别为222.77±49.61ng/ml、206.27±56.33ng/ml和176.37±76.07ng/ml,乙肝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别为106.58±72.77ng/ml和114.99±70.21ng/ml,对照组为251.05±41.53ng/ml,各实验组血清游离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乙肝肝硬化组及重型肝炎组血清游离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慢乙肝轻、中、重度组.结论血清IGF-1检测可用于评估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IGF-1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有关.

    作者:刘惠敏;张导文;刘宏景;娄国强;金巧菲;赵立夫;张曼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实验诱发树鼩肝癌过程中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p53突变位点的研究

    目前对肝细胞癌(HCC)的研究一般为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并用癌旁肝组织作为对照肝组织.这些研究只能观察癌形成时或形成后的基因表达状况,不能动态观察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一些基因的表达状况.而以往利用动物模型研究不同诱癌阶段的基因改变,也通常是在不同诱癌阶段分批处死动物获取所需的组织,故也只能从群体上而不能从个体上动态观察基因表达情况.

    作者:段小娴;欧盛敬;李瑗;苏建家;曹骥;欧超;杨春;岳惠芬;班克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抗凝蛋白缺陷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的发生率,探讨中国人群LDVT的主要发病机制.方法应用ACLPuturn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了100例LDVT患者(包括73例初发和27例复发病例)和100例健康人的抗凝血酶(AT)、蛋白S(PS)、蛋白C(PC)活性及活化蛋白C抵抗性(APCR).结果LDVT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DVT复发组与初发组相比,AT、PS、PC活性明显降低,APCR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本组100例LDVT患者中共有25例患者存在有抗凝蛋白缺陷,以PS缺陷的总发生率高,为13%(13例),其次是PC缺陷,为8%(8例),AT缺陷占5%(5例),APCR缺陷的总发生率小,为4%(4例).结论先天性或获得性抗凝蛋白缺陷是中国人LDVT发病和复发的重要机制之一,中国人群LDVT患者PS、PC、AT缺陷发生率高于西方国家,中国人静脉血栓易栓症的病因与西方国家不同,因此有必要对LDVT病人进行抗凝蛋白水平的筛选.

    作者:高阳;芦璐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对1135名自愿者进行OGTT试验,采用1g/kg体重计算口服葡萄糖量,服糖后0.5h、1h、2h、3h分别抽肘静脉血检测血糖(G)、胰岛素(I)和C肽(C).结果在血糖正常人群或糖尿病人群,高血压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病患者、体重指数(BMI)≥24kg/m2者不但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而且其C肽值水平也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水平增高提示糖生化反应异常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亢进.胰岛素抵抗的本质应当是机体代谢不能正常进行.

    作者:张纪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锌与生物膜屏障和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进展

    锌对生物膜屏障功能的稳定性和细胞的动态平衡过程极为重要,对细胞凋亡过程产生重要的生物学影响.机体在许多疾病状态下,普遍存在生物膜屏障功能的损害和细胞凋亡的过剩或衰减,这与缺Zn(zinc-deficiency,ZD)综合征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孙永波;陈红霞;宋益兴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