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击伤合并烧伤休克4例的护理

马俊英

关键词:电击伤, 休克, 护理
摘要:电击伤是电流进入人体由电能在机体内转变热能造成的创伤,高压电击伤除局部皮肤烧毁外,常可引起肌肉、血管、神经、骨骼坏死,因此电击伤较一般烧伤对人体损伤更为严重,尤其是高压电击伤.收治4例因高压电6万6伏电击烧伤的患者,经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脑血管病排尿障碍的护理

    通过对97例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重点阐述了生理心理效应对脑血管排尿障碍患者的全面康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康丽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吸烟问题及干预对策

    分析60例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的吸烟问题.查找原因.制定干预措施,从而减少吸烟率,维护他们的健康.

    作者:王珊;唐岩;李志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水溶维生素加小儿复方氨基酸支持治疗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加用水溶维生素和小儿复方氨基酸支持治疗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及不加用水溶维生素和小儿复方氨基酸治疗的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10年6月收治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不加用水溶维生素和小儿复方氨基酸治疗,观察组加用水溶维生素和小儿复方氨基酸支持治疗,其余按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水溶维生素和小儿复方氨基酸支持治疗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明显优于不加用水溶维生素和小儿复方氨基酸支持治疗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作者:朱亿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

    目的:针对乳腺癌病人在诊断、治疗、康复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乳腺癌患者从就诊到化疗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论: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减少病人的心理反映,而且能直接产生治疗作用,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范瑞霞;康妙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几种固位钉在龋齿缺损修复中的运用体会

    目的:探讨几种固位钉在龋齿缺损修复中的运用.方法:收治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根据患者病情首先治疗好牙髓病;根据缺损壁的多少用不同种类固位钉固位;再用银汞或光敏复合树脂修复.结果:成功43颗牙,失败6颗牙,其中修复后1年失败的2颗牙,修复后2年失败4颗牙.结论:保髓、根尖周病、牙周病的治疗是否成功是牙体大面积修复的基础,无髓牙牙体修复后应必须以金属、烤瓷、全冠保护,这样牙齿的保存率才会大大地提高.

    作者:雷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鼻内镜鼻部手术患者的护理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逐渐成熟和医疗仪器的先进性,鼻腔、鼻窦,尤其是深部的手术能在直视下进行,使鼻腔手术有了较快发展.鼻内镜手术损伤小,痛苦小,操作简便,患者颜面部无伤口,且保持了鼻腔的生理功能和减少手术创面,降低了复发率.

    作者:邹秀芹;朱晓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带教质量探讨

    临床护理实习带教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所医院综合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高低.近年来,我院把护生的临床实习带教工作纳入年度护理工作计划,实行层层负责制,规范临床护生实习带教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丽敏;程亚蒙;秦俊荣;王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8例

    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关节腔内注射、手法治疗及中药内服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8例,采用以上综合疗法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愈9例,好转81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91.8%.结论:小针刀疗法、关节腔内注射、手法治疗及中药内服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李祥运;贺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奥曲肽在普外科的临床应用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生长抑素(SST)类似物,对多器官组织具有抑制作用.本文拟对其在普外科的临床应用作一归纳简述.

    作者:刘海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医中药治疗阑尾炎的探讨

    文章认为阑尾炎的发病主要是由于肠管内压力的增高,导致粪石和细菌进入阑尾而引起的.据此应用大黄牡丹汤化裁,清热解毒,泻热通便,活血散瘀,以降低肠管内压,改善微循环和抗感染.治疗急慢性阑尾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卢世庆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预输血者血清标志物筛选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输血前患者做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以增强临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确保输血安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30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l/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4种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630例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指标全检测者528例(83.81%),未全做者102例(16.19%).检出HBsAg阳性73例(13.83%),抗HCV阳性6例(1.14%),抗-TP阳性11例(2.08%),抗-HIVl/2全阴性.该4项指标共检出90例阳性,总阳性检出率为17.05%.结论:为了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更好地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对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必要的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已成为临床检验的一项任务.

    作者:马吉联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人文关怀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人文关怀是病人希望能通过护理而得到满足的基本需要之一.因此,手术护士要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加强医学人文关怀,实施医学人性化服务的心理护理.

    作者:王重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改良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技巧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正确使用,减少医患纠纷.方法:对3280例病例改良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技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3280例病例,其中3188例均一次性成功穿刺;有35例经2~3次穿刺并改变穿刺部位而穿刺成功;有57例发生诸如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与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留置部位呈正相关,以留置5天以后和下肢部位为多.结论: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前,对拟穿刺部位、操作护士自身心理状态的评估,留置针型号选择、穿刺与固定、封管方法是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关键要素;留置时间以3~5天为宜,留置部位宜选择上肢部位的静脉,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于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特定地区、特定人群肝脏B超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特定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传播未阻断地区)特定人群肝脏B超检查情况.方法:对40~59岁和60~70岁两组人群的肝脏B超检查及分析.结果:40~59岁人群组肝脏Ⅰ级占82.1%;肝脏Ⅱ级占3.4%;肝脏Ⅲ级占0.4%;其他占14%;60~70岁人群组,肝脏I级占58.3%,肝脏Ⅱ级占16.2%,肝脏Ⅲ级占13.8%;其它占11.7%.40~59岁年龄组人群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人数明显低于60~70岁年龄组.结论:40~59岁年龄组人群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人数明显低于60~70岁年龄组.20多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血吸虫病防治的投入以及对感染人群的及时正规吡喹酮治疗,大大提高了疫区人民的身体素质,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汪云花;杨兰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黄连温胆汤配合艾箱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特征为局限性或广泛性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分泌功能低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胃脘隐痛或胀痛,痞闷不舒,嘈杂灼热,口苦,黏腻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黄腻,脉弦细、弦滑.近年来我科用自制艾箱灸疗法加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桂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护理体会

    通过回顾讨论132例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探讨如何增加手术的安全性、耐受性,缩短手术后恢复期,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确保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明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微创手术在哺乳期乳房脓肿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在哺乳期乳房脓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脓肿抽吸法、脓腔置管引流法、传统切开引流手术三种方法治疗哺乳期乳房脓肿,并对三者进行比对.结果:三种方法在浓腔愈合的时间、病人的痛苦程度、对哺乳的影响以及医疗费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前两种手术方法明显优于后者.

    作者:朱建香;于春庆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

    目的:观察阴道分娩产妇给予系统的、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方法:入选对象为进行阴道分娩100例产妇,根据实施护理干预情况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发生尿潴留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2小时出血量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发生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产妇产前、产时及产后系统的护理干预及预防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缩短产程时间,提高分娩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沈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永昌县2003~2009年出生缺陷儿发生率监测分析

    目的:探讨永昌县出生缺陷儿发生的率影响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9年永昌县4家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7年共监测围产儿11660例,出生缺陷儿125例,发生率107.20/万;前6位出生缺陷依次为总唇裂;多指(趾);唇裂、并指、脑积水;马蹄内翻足.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出生缺陷儿发生的监测工作,对降低出生缺陷儿,提高人口出生素质很有必要.

    作者:汪燕;赵吉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药浴治疗新生儿脓疱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浴治疗新生儿脓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脓疱疹患儿156例,按病情轻重先分为住院组和门诊组,再分别按就诊顺序各分为药浴组、炉甘石组、新霉素组,各组患儿分别予炉甘石洗剂、0.5%新霉素软膏、中药浴治疗.结果:住院药浴组治愈时间4.31±0.91天,住院炉甘石组治愈时间5.28±0.81天,住院新霉素组治愈时间5.56±1.03天,住院药浴组与住院炉甘石组、住院新霉素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门诊药浴组有效率85.71%,门诊炉甘石组有效率47.62%,门诊新霉素组有效率52.38%,门诊药浴组与门诊炉甘石组(P<0.01)、门诊新霉素组(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中药浴治疗新生儿脓疱疹疗程短、效果佳.

    作者:梁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