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治体会.方法:1998~2006年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5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结脑症状不典型,诊治带来困难,易误诊.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抗结核药物全身与局部联合治疗,提高存活率,降低后遗症及致残的机会.
作者:戴淑敏;郑雪琴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这种致病菌的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来分析它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从而指导我科在临床上采取一系列相关应对护理措施来预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进娜;李知洪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CT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资料完整的4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肝脏CT表现,采用GEprospeedAi螺旋CT机,重建层厚为5mm.结果:44例患者中,35例CT显示肝脏低密度改变,占79.54%(35/44);在10天复查CT,有50%(22/44)病例随病情的好转而减轻,CT值升高约9HU;2~4周后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螺旋CT可以很好地显示急性胰腺炎胰腺本身及其肝脏的损害,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增添了新的依据;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急性胰腺炎的肝脏低密度改变主要是急性脂肪肝的形成造成的.
作者:王世光;范兵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浆中活性氧水平的检测方法及其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方法:分子探针技术检测26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和27例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活性氧浓度.结果:肾小球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活性氧阳性率分别为5.0±1.5、4.5±2.0,P>0.05;平均荧光强度6.58±0.42、5.34±0.35,P>0.05;肾小球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活性氧阳性率分别为99.8±0.6、99.3±2.3,P>0.05;平均荧光强度69.0±10.2、27.1±8.1,P<0.01.结论:分子探针技术检测外周血细胞中活性氧浓度是较为敏感特异的方法,并能直接明确不同的血细胞类型,肾小球疾病中性粒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进一步支持氧自由基在肾小球疾病病理损伤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熊荣;欧阳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病历资料患者,23岁,彝族,因停经40-1周,腹痛3小时,于2001年7月8日21:00入院.平素月经规律.16岁结婚,孕4次,足月产3次,前2次臀位妊娠阴道助产新生儿死亡,第三胎头位孕足月顺产女婴,现3岁.末次月经2009年9月30日,孕期未产检.入院体检:体温37.4℃,肪搏11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身高156cm,体重69kg,痛苦病容,强迫俯屈位.
作者:李绍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病人43例,大部分病人均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部分病人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结果:经1~2年的随访,43例中骨折愈合41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无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结论: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有术式简单,损伤小,骨折愈合快,病人能早期活动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黄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急症,以中老年人多发,其致残率很高,对于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临床上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做好各项护理,对防止进一步梗死,预防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2008年2月~2010年6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永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内宫节育器(IUD)作为长效避孕方法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也为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其主要优点为安全、高效、经济、简便,放置可长期避孕,而且作用可逆,取出后生育力即可恢复.但IUD异位后可导致失败妊娠、出血、疼痛、脏器损伤、取器困难,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004年8月开始放置爱母型宫内节育器,目前已发现Mcu不同程度异位5例.通过对此5例MCu不同程度异位异位病例进行分析,意在探讨Mcu异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Mcu异位的发生.
作者:刘乐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分析多功能监护仪在院前监护中的影响因素,认识到转运监护中患者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等方面监护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及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保证院前监护的准确性,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作者:吴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尿管各段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根据结石部位不同,采用不同体位及扫查方式.结果:88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检出输尿管结石84例,其中上段30例,中段10例,下段44例,结4例未检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尿管结石的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诊断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华;常佳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在临床中,每遇到外感发热性病人,诊断上喜用六经辨证,为指导遣方用药提供纲领性依据,常收奇效,现举2例以证之.病历资料
作者:蔡元龙;梁风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的主要手段,但是任何一种疫苗都不是绝对安全、有效的,加强预防接种各环节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预防接种差错发生,同时防止不必要疫苗反应发生.为了开展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从加强预防接种环节管理入手,严格要求,使预防接种反应发生率降到低.20余年来,体会如下.
作者:隋凤湖;张艳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在芬太尼加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麻醉迅速,操作简便,效果良好,适用于短小的腔镜无痛检查及短小的手术麻醉,现体会如下.
作者:刘军;马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现状和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可能致病或加重的因素,为银屑病患者的心理辅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41例银屑病患者应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量表(EPQ)进行测查.结果:与正常成人常模比较,银屑病患者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正常成人常模,除躯体化症状外各因子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成人常模比较,银屑病患者不论男性和女性,P量表(精神质)、E量表(神经质)和N量表(内-外向)的分值均高于常模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患者EPQ中的部分因子与SCL-90中的各因子分别存在相关性.结论:与正常成人常模比较,银屑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在人格结构中,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躯体化、敌对、精神病性等方面的负性情绪明显.
作者:田玉娥;刘江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近年来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证实,脑卒中的发生和预防与白细胞增高有关,而中性粒细胞增高的相关性大.白细胞数越高,发生卒中的危险性越大.CRP与白细胞数、多形核白细胞具有密切相关性.本文旨在了解CRP在脑卒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宏启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5年3月~2010年9月收治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41例,男32例,女9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4.5岁;闭合性骨折34例,开放骨折7例,其中胫腓骨骨折12例,单纯胫骨骨折29例,胫骨粉碎骨折11例.患者受伤原因多为井下煤石砸伤,车祸外伤及摔伤.因胫骨中下段血运差,采用完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经常出现胫骨骨折较长时间不愈合,且宜出现内固定物折断、拔钉、骨折再移位,切口张力大、裂开,钢板外露,骨感染,切口溃烂、长期不愈合等并发症.
作者:董松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救治成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9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29例肝性脑病患者全部好转出院.结论:恰当、及时、周到的护理是肝性脑病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预防接种存在建卡率及建卡合格率低和接种质量不高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加强计划免疫宣传,规范疾病监测,培训诊疗人员,落实常规接种,查漏补种,进一步搞好接种质量的安全控制工作,提高建卡质量和接种质量同时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督导检查,推动计划免疫的规范开展.
作者:王秀梅;张堃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小儿静脉输液中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因素有:①护士的心理素质;②护士的操作方法及认知;③患儿及家属的配合程度;④患儿的血管状况;⑤穿刺后的固定及对穿刺部位的保护等.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及心理素质,做好沟通,取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根据患儿的血管状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做好穿刺后的固定保护工作,对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效.
作者:郭秀阳;张彦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全球范围内主要的慢性疾病和死亡原因,目前已占全球致死原因的第4位.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研究报告,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第5大负担的疾病[1],COPD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COPD的治疗除了危重急性期给予积极抢救外,主要力求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COPD的基本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呼吸功能锻炼技巧及体能锻炼措施,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实践证明[2],健康教育对稳定COPD患者的病情、延长患者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确有实效.
作者:丛长龙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