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晓佳;王雯
目的 探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一八○医院就诊的82例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64 μg/次喷鼻、早晚各1次,持续治疗2周),观察组给予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盐酸非索非那定片60 mg/次、早晚各1次,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持续治疗2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嗜酸粒细胞数目及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0.68±0.09)分比(1.05±0.15)分、(0.52±0.08)分比(0.89±0.12)分、(0.33±0.06)分比(0.72±0.09)分、(0.51±0.08)分比(1.14±0.18)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鼻灌洗液及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7.84±0.92)个/高倍镜视野(HP)比(13.31±1.87)个/HP、(4.27±0.66)个/HP比(10.38±1.43)个/HP]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的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α干扰素(IFN-αt)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IL-4、IL-6、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1.49±0.22) mg/L比(2.32±0.42) mg/L、(7.49±1.03) mg/L比(11.32±1.86) mg/L、(2.94±0.36) mg/L比(4.42士0.68) mg/L],IFN-oα水平高于对照组[(357.39±51.38) μg/L比(232.25±35.56) μg/L] (P <0.05).结论 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嗜酸粒细胞浸润、纠正Thl/Th2的比例失衡,是治疗AR的理想方案.
作者:阙镇如;冉骞;蔡继壹;张智斌;黄钦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虽为易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之一,但仍存在一定的早期病死率.作为APL的有效治疗药物,三氧化二砷(As2O3)凭借其强大的抗白血病功效,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As2O3进入人体后,经过复杂的代谢过程会产生一系列代谢产物并发挥功能,但这些代谢产物往往具有较大的毒性,若超过人体负荷即可能产生相应的损害,这可能是As2O3治疗白血病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通过调整给药方式间接调节患者体内砷代谢产物水平可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赵天雨;张莹;周晋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世界上广泛存在的健康问题.芪苈强心胶囊作为一种中国传统草本药物,现与西医常规药物联合应用于临床心力衰竭的治疗,但是芪苈强心胶囊对于心力衰竭治疗的机制需要更加严格的研究.因此,掌握芪苈强心胶囊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分析芪苈强心胶囊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芪苈强心胶囊在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王文玉;张娟;杜清;曲辅政 刊期: 2017年第17期
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易于发生腹腔种植和远处转移,即便早期发现给予手术治疗,仍然有部分患者出现较早的复发转移,导致生存率下降.近期胃癌侵袭转移以及靶向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关注的热点.紧密连接对维持上皮组织细胞正常的功能及结构极为重要.密封蛋白(Claudin)家族是紧密连接的主要成分,参与维持紧密连接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其表达异常与多种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Claudin家族成员亦在胃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及靶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车娟娟;王婧;曹邦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调节性T细胞(Treg)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是CD4+T细胞的两个亚群,在维持人体自身免疫稳定和抗肿瘤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并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逐渐成为热点.肿瘤微环境成为肝细胞癌治疗的重要靶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reg细胞及Thl7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肝细胞癌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研究深入,它将为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策略.
作者:葛宽雪;向晓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各类恶性肿瘤的第3位,大多数患者初次就诊时已是晚期.晚期胃癌的临床预后差,病死率占所有癌种相关死亡的第3位.Lgr4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它是Wnt信号通路的靶基因,在胃癌和胃的非肿瘤组织间存在差异性表达.因Lgr4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其可能作为胃癌患者的潜在预后因子及个体化药物治疗靶点.目前,关于Lgr4与胃癌关系的研究尚无定论,但随着基因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Lgr4的研究会在胃癌的靶向治疗方面取得巨大突破.
作者:白玉环;李晓凤 刊期: 2017年第17期
黄韧带位于硬膜外腔后方,从枕骨大孔延伸至骶裂孔,由左、右两条黄韧带组成,在后正中连接呈锐角,而腹侧是开放的.自颅骨至骶骨,甚至在同一椎间隙,黄韧带并非均匀一致,韧带的厚度、与硬脊膜的距离以及皮肤与硬脊膜的距离均随所处椎管的节段而改变.腰段椎管呈三角形而且宽,胸段椎管呈圆形而且窄.两条黄韧带在中线处的连接情况是可变的,甚至同一患者在不同椎体水平亦可能同时出现两侧黄韧带融合或不融合这两种情况.黄韧带的这种解剖特点对硬膜外腔穿刺所采用的“阻力消失技术”影响重大.分析不同脊柱节段黄韧带中线缺口的情况,总体来讲,黄韧带中线缺口的发生率颈段高,胸段次之,而腰段低.然而,在正中入路进行硬膜外腔穿刺时,穿刺者不应对所有患者均依赖穿透黄韧带的感觉判断穿刺针位置.
作者:马博;韩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肾炎,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对其亦暂无统一、公认的治疗方案或指南.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对HBV-GN的治疗优势被逐渐挖掘.不同的中医学家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认识迥异,在治疗方法上也各有不同.HBV-GN既可辨证施治,又可根据病情进展的动态演变进行分期论治.另外,目前中医药的治疗选择多种多样,如经方、专方、中成药以及中药提取物等.未来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HBV-GN的具体作用机制及进行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将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陈伊莉;李佑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耐药性的FSGS预后较差,大部分将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或肾脏移植.近年来,有临床观察提出FSGS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一种与大量蛋白发生相关的循环因子,随后在动物实验以及体外观察证实了循环因子的存在.目前已提出心肌营养素样因子1、抗CD40抗体以及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suPAR)是潜在的循环因子,但确切的证据还有待发现.其中suPAR也可能是作为诊断原发性FSGS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刘析;张颖;陈小丽 刊期: 2017年第17期
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CD4+T淋巴细胞亚群,机体功能异常时,常表现出Th171Treg细胞免疫失衡,进而导致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成功妊娠直至分娩包括胚胎着床、母-胎界面耐受维持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依赖于母体精细的免疫调控,如免疫调控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妊娠相关疾病.Th171Treg细胞的免疫失衡与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早产、弓形虫感染所致的不良妊娠以及子痫前期有关.
作者:陈振振;贡欣 刊期: 2017年第17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咽喉不适是GERD的主要食管外表现之一.随着GERD发病率在我国逐渐上升,GERD相关咽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受到了消化科和耳鼻喉科医师的重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GERD相关咽喉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的认识已逐渐完善,但治疗方面西医以质子泵抑制剂抑制酸分泌为主要手段,中医药基于中医传统理论,通过辨证论治进行对因、对症的综合治疗,已逐渐显现出优势.
作者:汪保利;陶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自1994年以来,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虽然腹腔镜肝切除术已被很多医师熟知和掌握,但早期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仍有风险较大、困难较多等问题.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腹腔镜在肝脏外科的应用中迅速发展.但由于肝脏解剖复杂和肝脏功能的特殊性,使腹腔镜肝切除术较其他腔镜手术发展缓慢,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成为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重要问题.目前,腹腔镜肝切除术对于中国外科医师来说仍是较为复杂的手术之一.相信随着肝脏外科的发展和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会逐步得到推广,未来会成为肝脏切除的常规和首选方式.
作者:褚彦玺;邰升;廖冠群;李奕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前甲胎蛋白(AFP)作为肝细胞癌(HCC)的一项诊断标准,其浓度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提出低浓度AFP阳性,结合其他诊断方法,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在存在肝占位性病变(SOL)时,低浓度的AFP(AFP21~200 μg/L)也可作为诊断HCC的参考标准,结合临床,发现低浓度AFP作为诊断参考有利于HCC的早期诊断,能有效避免低浓度AFP升高的HCC患者的漏诊,同时低浓度AFP升高结合影像学方法,如B型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进行联合的诊断,提高了单一诊断手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张伟;张建淮;祁付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官腔镜是诊断官腔内病变的金标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远高于其他检测手段.通过官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子宫纵隔切除、官腔粘连分解、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等手术方式,可改善官腔环境,提高妊娠率,且具有直观、微创、有效、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官腔镜检查及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不孕不育及辅助生殖技术中,其并发症少,常见的有官腔粘连、子宫穿孔、水中毒等,但这些并发症均可能导致较严重的后果,在肯定官腔镜诊治不孕症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手术风险,严格评估官腔镜检查及手术的适应证,合理使用官腔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青青;于月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且独立的危险因素.自噬在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噬异常会影响心血管功能.探讨自噬与HHcy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HHcy致心血管疾病的机制、自噬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现己较为明确.研究者根据HHcy对细胞活性状态的影响及细胞状态对自噬的影响,间接推测出在HHcy初期激活自噬可以保护心肌细胞,在HHcy后期过度的自噬加重心肌细胞的损伤.
作者:温晓佳;王雯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种细胞因子在RA患者血清中均高表达,同时RA患者血清中也会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和抗角蛋白抗体等,但仍有部分RA患者这些抗体为阴性.肽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4)是一种酶,在多种细胞中均表达,其在RA中异常表达,诊断RA的特异性较高,对RA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是RA新型的血清学指标;PAD4不仅在表达水平上对RA有诊断价值,而且单核苷酸多态性也与RA发病、抗CCP抗体水平以及影像学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庞春艳;王永福 刊期: 2017年第17期
近年来,关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得益于基因学在阴茎血管的平滑肌舒张与收缩方面的研究,同时ED的分子学及临床学研究亦在不断加深,尤其是对ED的病理机制、分类及相关诊断和治疗的认识也较前有了极大提高.阴茎ED分为器质性和心因性,其中器质性ED的病理生理机制及类别复杂,且诊断和治疗方式多样,如口服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海绵体注射、阴茎假体植入、介入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未来,基因分子学及临床学的研究将为E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刘树超;刘凌琪;吴天鹏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炎性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可能与卵巢早衰(POF)之间存在关联.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POF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某些营养素可能是POF的保护因素.炎症反应、营养失衡可能会影响卵巢功能从而导致POF.而适当的体力活动可能对卵巢功能有保护作用.但目前关于营养运动及炎性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与POF的研究较少,其在POF发病中的确切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慧;程冉;许良智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缺血性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之,,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疾病伴发,目前其发病率不断增加.缺血性心律失常曾被认为是由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异常引起,近年来逐渐考虑为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被破坏、心功能受损的结果.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是心室缝隙连接通道的主要构成成分,其分布和表达异常可导致心肌细胞间传导速度减慢和传导各向异性发生改变,终发生折返性心律失常,这提示Cx43很可能成为心律失常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刘亚军;钟江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密封蛋白(Claudin)家族是细胞紧密连接的主要结构之一,近年来被发现在结直肠癌、肺癌、胰腺癌、甲状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提示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其中Claudin-7蛋白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除维持脏器正常生理功能外,还可能涉及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及某些癌症相关事件的发生.Claudin-7蛋白与多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亦参与肿瘤外泌体的形成.其与消化道肿瘤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及肿瘤干细胞之间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
作者:许畅;李文晶;丁磊 刊期: 201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