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百全毫米波治疗手指屈指肌腱腱鞘炎的临床效果

管廷进;祝清华;丁明;马啸;周海英

关键词:屈指肌腱腱鞘炎, 百全毫米波, 安全性
摘要:目的:观察百全毫米波治疗仪治疗手指屈指肌腱腱鞘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淄博市第一医院骨二科收治的屈指肌腱腱鞘炎患者134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健康教育和适当制动患指,患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百全毫米波治疗仪治疗,毫米波辐射器置于手掌侧远掌横纹附近疼痛重的痛点、手部的穴位及经络,每日2次,40 min/次,每个疗程7 d,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04%(61/67)比67.16%(4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05±0.98)分比(3.21±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观察组SF-36量表中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82.75±9.74)分比(70.42±12.16)分、(86.91±14.87)分比(71.12±15.34)分、(86.91±14.87)分比(59.23±12.40)分、(60.96±5.77)分比(51.35±4.63)分、(66.98±7.72)分比(52.46±6.52)分、(77.88±12.43)分比(57.33±10.38)分、(87.25±10.69)分比(75.11±14.13)分、(65.73±8.25)分比(48.41±6.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所有患者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百全毫米波疗法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恢复手指屈指功能,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帕罗西汀联合百乐眠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联合百乐眠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武汉市汉口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12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帕罗西汀治疗,每次20 mg,晨起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百乐眠进行治疗,每次1.08 g,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7%(55/60)比7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对照组[(12.1±1.0) U/L 比(23.5±3.1) U/L,(7.2±1.0) U/L 比(20.1±2.7) U/L],雌二醇水平高于对照组[(46.5±6.5)μg/L比(33.3±5.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5-羟色胺水平高于对照组[(168±18)μmol/L 比(116±15)μmol/L],睡眠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7.5±1.1)分比(12.6±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帕罗西汀联合百乐眠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红涛;艾艳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关于作者署名的相关事项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腺苷蛋氨酸对过度激活的Rho-ROCK通路介导的糖尿病肝损伤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对过度激活的 Rho-ROCK 通路介导的糖尿病肝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4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为4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Y27632干预组及腺苷蛋氨酸干预组,各10只。对照组大鼠给予正常饲粮,自由饮水;糖尿病组、Y27632干预组及腺苷蛋氨酸干预组大鼠每日给予高糖高脂饲料,自由饮水,并于第35日时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腹膜内);Y27632干预组于第9~12周给予 Y2763210 mg/kg进行治疗。腺苷蛋氨酸干预组于第9~12周给予腺苷蛋氨酸10 mg/kg进行治疗。分析各组大鼠胰岛素抵抗系数、血脂水平及RhoA、ROCK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变化。同时分析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 caspase)-3及caspase-9的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组、Y27632干预组和腺苷蛋氨酸干预组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稳态模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1);糖尿病组、Y27632干预组和腺苷蛋氨酸干预组大鼠的总胆固醇高于对照组( P<0.01);糖尿病组、Y27632干预组和腺苷蛋氨酸干预组大鼠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 P <0.01);糖尿病组、Y27632干预组和腺苷蛋氨酸干预组大鼠的羟脯氨酸高于对照组( P<0.01)。糖尿病组大鼠肝脏组织的 Rho及ROCK1/2蛋白的表达、MMP-2及 MMP-9的表达及促凋亡蛋白相关蛋白 caspase-3和 caspase-9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 Y27632干预组和腺苷蛋氨酸干预组上述异常表达得到一定的恢复( P<0.01)。结论腺苷蛋氨酸通过抑制肝脏组织中过度激活的 Rho/ROCK 信号转导通路改善小剂量SZT合并高糖高脂饮食复制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组织损伤。

    作者:周晋航;陈先祥;吴黎明;王江华;张林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其细胞和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导致DR患者严重视力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抗VEGF药物已广泛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并在向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及增殖性 DR 等眼部其他血管性疾病治疗方向扩展,它的发明预示着眼科血管性疾病治疗新时代的到来。

    作者:胡丽丽(综述);艾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国产阿卡波糖联合格列吡嗪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凝血指标的改善作用

    目的:研究国产阿卡波糖联合格列吡嗪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凝血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武汉市第十三医院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格列吡嗪治疗,每次5~10 mg,每日3次,分别于餐前半小时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国产阿卡波糖治疗,每次25~50 mg,每日3次,咀嚼口服。所有患者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血糖、血脂、凝血指标变化,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2%(31/34)比70.6%(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呈升高趋势,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HDL-C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 FIB )含量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FIB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呈上升趋势,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3/34),对照组为6.7%(2/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阿卡波糖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良好,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血脂及凝血指标。

    作者:侯保俊;吴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肠道动力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性重症胰腺炎( SAP)常伴随器官功能障碍,而肠道是早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初以肠道动力障碍常见,进一步可能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探索SAP时肠道动力障碍的机制至关重要,而SAP出现肠道功能障碍的原因可能与胃肠激素比例失调、神经调节、胃肠道 Cajal间质细胞、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内毒素血症、胰腺炎相关性腹水等相关。

    作者:叶美玲(综述);彭燕(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治疗进展

    代谢综合征( MS)是临床上多个症候群的聚合体,病因病机复杂,涉及胰岛素抵抗、肥胖、机体炎症状态、脂质代谢紊乱、神经内分泌异常等多个方面,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中医对MS有独特的认识,治疗手段多样,临床上通过辨证论治、专方治疗、单味药治疗、中成药治疗以及针灸等综合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程,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董平(综述);李佑生(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模型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复发率高达50%,是育龄期妇女盆腔痛和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外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为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体外模型主要有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两种形式,已从传统的单一模型、二维模型发展为新型的复合模型、三维模型。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模型的建立和发展,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更为仿真的研究模型。

    作者:陈振振(综述);贡欣(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瘢痕疙瘩发病相关的遗传及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瘢痕疙瘩( KD)是病理性瘢痕的一种,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对其治疗仍无突破性进展。 KD在各人种间的遗传异质性、易感变异效应各不相同,其发病机制涉及多条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位点,且可能有特异的基因变异参与其中。同时,有多个基因通路参与 KD的发病过程,而对其发病过程中不同基因突变及遗传变异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KD的个性化诊断和治疗。

    作者:陈迎霞(综述);刘畅(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腹横肌平面阻滞( TAPB)可减轻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于肝脏、胆管、胃肠道以及盆腔等腹部手术后的辅助镇痛。传统的 TAPB 依靠对神经走行解剖特点和体表定位标志来进行,对个人操作经验要求很高,成功率受到严重限制。而超声辅助技术引入后,对提高TAPB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具有很大的帮助,操作者训练周期大大缩短,准确率也有显著提高。

    作者:王英(综述);刘立飞;王寿勇(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医学综述》的指标数值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血浆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后果严重,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且不同患者的预后差异很大,因而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判断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血浆生物学标志物(如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纤维蛋白原等)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而不同类别的血浆生物标志物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作者:杨纪元(综述);费爱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多孔金属骨科内植物改良策略的研究进展

    骨科植入物与周围宿主组织的生物学界面对于临床疗效至关重要。其佳效果包括骨内生长、刺激成骨、血管生成以及改善机械稳定性。理想的初始和翻修骨科承重金属植入物应高度多孔,并可通过生物、化学和物理改进方法诱导干细胞生长和成骨分化,改善骨整合和骨诱导,同时抑制炎症和感染。新型生物、化学和机械方法的联合应用可能是更有效的策略,以控制和改进植入物-骨界面,从而提高长期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永庆(综述);李琪佳;王志强(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新生儿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 NTIS)在绝大部分急、慢性疾病中均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近年来,NTIS在新生儿中并不罕见。甲状腺功能异常改变的类型呈多样性,致病原因可能包括窒息缺氧、感染性疾病、胎龄、母亲相关因素及能量摄入不足等。其致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关于NTIS是否需要治疗仍未有定论。

    作者:张婷(综述);赵琳(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TRPM7通道与血管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瞬时受体电位M7通道(TRPM7)是一种具有阳离子通道和蛋白激酶双重结构的膜蛋白,因而TRPM7也被称为通道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以及脑血管病均可由于血管损伤导致,TRPM7与血管损伤的关系密切,TRPM7通道具有负向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随着对TRPM7通道的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相信该通道会为内科医师介入研究血管性疾病提供一个新的靶向目标。

    作者:倪训然(综述);张黎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少肌症的诊治及其与糖尿病的关系

    少肌症包括各种原因尤其是增龄导致肌量减少、肌力降低及肌肉功能的减退,进而导致身体功能及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甚至死亡。少肌症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目前多学科协会对少肌症有着不同的认识。少肌症与糖尿病尤其是老年2型糖尿病关系极为密切,两者可通过多种机制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少肌症的正确诊治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包括饮食、运动及药物等方法,对于提高老年人群生活质量、预防摔倒、甚至促进老年人群糖尿病的管理尤为重要。

    作者:于菁(综述);王秋月(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百全毫米波治疗手指屈指肌腱腱鞘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百全毫米波治疗仪治疗手指屈指肌腱腱鞘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淄博市第一医院骨二科收治的屈指肌腱腱鞘炎患者134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健康教育和适当制动患指,患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百全毫米波治疗仪治疗,毫米波辐射器置于手掌侧远掌横纹附近疼痛重的痛点、手部的穴位及经络,每日2次,40 min/次,每个疗程7 d,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04%(61/67)比67.16%(4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05±0.98)分比(3.21±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观察组SF-36量表中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82.75±9.74)分比(70.42±12.16)分、(86.91±14.87)分比(71.12±15.34)分、(86.91±14.87)分比(59.23±12.40)分、(60.96±5.77)分比(51.35±4.63)分、(66.98±7.72)分比(52.46±6.52)分、(77.88±12.43)分比(57.33±10.38)分、(87.25±10.69)分比(75.11±14.13)分、(65.73±8.25)分比(48.41±6.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所有患者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百全毫米波疗法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恢复手指屈指功能,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管廷进;祝清华;丁明;马啸;周海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策略

    对于年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能力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能满足患者生理需求。关于年轻未生育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能进行生育能力保留,尽管国内外学者进行临床试验并长期随访后发现目前对于适合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可以利用激素治疗、辅助生殖技术等一系列干预措施,达到顺利分娩的目的。但是,在研究合并妊娠时的疾病监测、妊娠后的病情发生发展以及合并卵巢肿瘤的处置中依然存在争议:决定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时机、结束妊娠的方式及监测病变过程中操作手段的局限性。所以,对于年轻未生育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作者:兰云竹(综述);毛熙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颈性眩晕病因及其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颈性眩晕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与计算机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普及,其发病率有所上升并出现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因而引起了广泛关注。临床上,颈性眩晕虽然较常见,但其诊断较为笼统。且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也没有确切的诊断标准,故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颈性眩晕进行研究与分析,从而加强对其病因和治疗的认识。

    作者:常刚;韩建龙;邱思强(综述);左金良(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复宫宁制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VEGF、MCP-1、RANTES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宫宁制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 EMT)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受激活调节正常 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黄石市爱康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28例EMT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0.15 mg/d)联合醋酸曲普瑞林(8 mg/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宫宁制剂治疗,每日0.5 g/kg,治疗时间为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血清VEGF、MCP-1、RANTES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9%(62/64)比81.3%(5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盆腔体症评分、总阳性体征评分、总主观体征评分为(1.0±0.4)分、(1.5±0.3)分、(2.4±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3)分、(2.2±0.4)分、(4.6±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VEGF、MCP-1、RANTES水平分别为(112±32) ng/L、(12±5) ng/L、(142±22)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38) ng/L、(25±6) ng/L、(184±2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宫宁制剂能有效抑制EMT患者VEGF、MCP-1、RANTES分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曹玮;李丽岩;肖新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