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治疗进展

李董平(综述);李佑生(审校)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中医药, 辨证论治
摘要:代谢综合征( MS)是临床上多个症候群的聚合体,病因病机复杂,涉及胰岛素抵抗、肥胖、机体炎症状态、脂质代谢紊乱、神经内分泌异常等多个方面,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中医对MS有独特的认识,治疗手段多样,临床上通过辨证论治、专方治疗、单味药治疗、中成药治疗以及针灸等综合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程,取得较好的疗效。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致读者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高血糖可激活细胞内的多元醇通路,引起山梨醇的蓄积,从而造成细胞水肿,摄取肌醇能力障碍,细胞Na +-K +-ATP酶活性下降,神经细胞内环境紊乱、代谢平衡破坏及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终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醛糖还原酶是该通路的关键限速酶,其抑制剂可减少山梨醇的蓄积并改善神经功能。此外在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的其他代谢通路中,多元醇通路也参与其中,可能是造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动因素。

    作者:胡影影(综述);李全民(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依托咪酯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依托咪酯已经广泛用于临床麻醉,具有独特的药理特点,尤其适用于创伤、休克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重患者的麻醉,在心胸外科麻醉和老年患者麻醉中有独特的优势。依托咪酯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保护作用,增加了在临床应用的广度。同时,依托咪酯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拓宽了其适应证,使它能更安全地应用于临床麻醉和镇静。

    作者:夏丰娜(综述);贾慧群(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糖波动致内皮细胞损伤机制及绿茶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糖尿病并发症危害严重,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可导致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而波动性高血糖比持续性高血糖更能导致内皮损伤。相对于持续性高血糖来说,在血糖波动中,Toll样受体4、蛋白激酶C、c-Jun氨基末端激酶高表达,下游的核因子κB、p53及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等高表达,一氧化氮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途径合成减少。绿茶在内皮细胞保护方面研究众多,在防治血糖波动带来的内皮细胞损伤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作者:曹田田(综述);曹艳丽(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是一种复杂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主要特征为月经稀发或闭经、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改变以及代谢紊乱。其中,胰岛素抵抗在PCOS患者中很常见。高糖通过糖类反应元件增加了血清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TXNIP)的表达,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加强了氧化应激,引起β细胞凋亡。由于 PCOS 妇女血清 TXNIP 水平较正常妇女明显偏高,因此通过探究TXNIP 与PCOS的相关性,可以为寻找PCOS代谢紊乱治疗靶点提供新的依据与线索。

    作者:徐小平(综述);周晓梅(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肠道动力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性重症胰腺炎( SAP)常伴随器官功能障碍,而肠道是早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初以肠道动力障碍常见,进一步可能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探索SAP时肠道动力障碍的机制至关重要,而SAP出现肠道功能障碍的原因可能与胃肠激素比例失调、神经调节、胃肠道 Cajal间质细胞、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内毒素血症、胰腺炎相关性腹水等相关。

    作者:叶美玲(综述);彭燕(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少肌症的诊治及其与糖尿病的关系

    少肌症包括各种原因尤其是增龄导致肌量减少、肌力降低及肌肉功能的减退,进而导致身体功能及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甚至死亡。少肌症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目前多学科协会对少肌症有着不同的认识。少肌症与糖尿病尤其是老年2型糖尿病关系极为密切,两者可通过多种机制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少肌症的正确诊治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包括饮食、运动及药物等方法,对于提高老年人群生活质量、预防摔倒、甚至促进老年人群糖尿病的管理尤为重要。

    作者:于菁(综述);王秋月(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模型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复发率高达50%,是育龄期妇女盆腔痛和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外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为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体外模型主要有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两种形式,已从传统的单一模型、二维模型发展为新型的复合模型、三维模型。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模型的建立和发展,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更为仿真的研究模型。

    作者:陈振振(综述);贡欣(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骨缺损治疗方式的选择

    骨缺损的治疗对于骨科医师来说一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目前多种技术已在临床上成功用于骨缺损。自体骨移植仍然是治疗<5 cm 骨缺损的常用方法,Masquelet 技术和牵拉成骨技术适用于较大范围骨缺损的治疗,而大范围骨缺损可考虑采用血管化腓骨移植治疗方式,在某些情况下肢体缩短也适用于骨缺损的治疗,但各种方法的并发症均普遍存在。作为临床医师,准确的判断和手术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将各种并发症降到低。

    作者:刘晓峰(综述);梁庆威(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血浆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后果严重,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且不同患者的预后差异很大,因而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判断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血浆生物学标志物(如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纤维蛋白原等)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而不同类别的血浆生物标志物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作者:杨纪元(综述);费爱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其细胞和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导致DR患者严重视力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抗VEGF药物已广泛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并在向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及增殖性 DR 等眼部其他血管性疾病治疗方向扩展,它的发明预示着眼科血管性疾病治疗新时代的到来。

    作者:胡丽丽(综述);艾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鼻咽癌放疗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常常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脑损伤。大部分患者在放疗结束后的长期随访观察中常规磁共振成像( MRI)及CT检查并无异常的信号或密度改变。但是,当出现CT及常规MRI可见的影像学改变时,损伤往往已较为严重,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在潜伏期内检出放射性脑损伤,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王莉(综述);韩福刚(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5例,均接受下肢动脉DSA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情况。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共显示病变血管529段,其中轻度狭窄379段、中度狭窄100段,重度狭窄32段,闭塞18段。以DSA为标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之诊断符合519段。其中对血管狭窄高估4段,对血管狭窄低估6段。一致性检验显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 DSA对下肢动脉闭塞症诊断情况Kappa值=0.984。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的诊断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99.8%、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99.9%、准确度为99.7%。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诊断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99.2%、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9.4%、准确度为98.8%。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文景;李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颈性眩晕病因及其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颈性眩晕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与计算机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普及,其发病率有所上升并出现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因而引起了广泛关注。临床上,颈性眩晕虽然较常见,但其诊断较为笼统。且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也没有确切的诊断标准,故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颈性眩晕进行研究与分析,从而加强对其病因和治疗的认识。

    作者:常刚;韩建龙;邱思强(综述);左金良(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策略

    对于年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能力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能满足患者生理需求。关于年轻未生育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能进行生育能力保留,尽管国内外学者进行临床试验并长期随访后发现目前对于适合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可以利用激素治疗、辅助生殖技术等一系列干预措施,达到顺利分娩的目的。但是,在研究合并妊娠时的疾病监测、妊娠后的病情发生发展以及合并卵巢肿瘤的处置中依然存在争议:决定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时机、结束妊娠的方式及监测病变过程中操作手段的局限性。所以,对于年轻未生育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作者:兰云竹(综述);毛熙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脂蛋白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一直以来,脂蛋白都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物质,不同脂蛋白通过其对体内胆固醇的转运等作用促进或抑制心血管疾病的改变。事实上,脂蛋白的功能并不仅限于对心血管疾病的调控,它对肿瘤的发生及进展也有重要影响。其中,高密度脂蛋白可抑制肿瘤的发展、转移,而低密度脂蛋白可加速肿瘤的恶化进程;不同载脂蛋白在一定程度上亦可作为癌症的标志物。

    作者:董欣敏(综述);张积仁(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百全毫米波治疗手指屈指肌腱腱鞘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百全毫米波治疗仪治疗手指屈指肌腱腱鞘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淄博市第一医院骨二科收治的屈指肌腱腱鞘炎患者134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健康教育和适当制动患指,患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百全毫米波治疗仪治疗,毫米波辐射器置于手掌侧远掌横纹附近疼痛重的痛点、手部的穴位及经络,每日2次,40 min/次,每个疗程7 d,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04%(61/67)比67.16%(4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05±0.98)分比(3.21±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观察组SF-36量表中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82.75±9.74)分比(70.42±12.16)分、(86.91±14.87)分比(71.12±15.34)分、(86.91±14.87)分比(59.23±12.40)分、(60.96±5.77)分比(51.35±4.63)分、(66.98±7.72)分比(52.46±6.52)分、(77.88±12.43)分比(57.33±10.38)分、(87.25±10.69)分比(75.11±14.13)分、(65.73±8.25)分比(48.41±6.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所有患者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百全毫米波疗法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恢复手指屈指功能,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管廷进;祝清华;丁明;马啸;周海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射频消融术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5年5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2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脾破裂伤缝合修补术,观察组为射频消融术。对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PLT)、免疫功能及相关手术指标予以比较。结果两组不同时间段PLT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两组在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观察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显著高于对照组[(2.58±0.68) g/L比(2.04±0.42) g/L、(16.74±3.88) g/L比(10.35±2.32) g/L、(16.88±3.21) g/L比(12.48±2.14)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进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d腹腔引流量、非计划再次手术率显著少于对照组[(215±17) mL比(325±21) mL、(87±15) min比(152±18) min、(73±8) h 比(85±10) h、(13.2±2.4) d比(16.9±3.0) d、(185±16) mL 比(342±18) mL、0.00%(0/60)比8.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7%(1/60)比16.67%(10/60)](χ2=8.107,P<0.05)。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并不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庞武;张伟;陈莉红;戴毅;朱宇;葛明刚;肖昌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临床麻醉的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 DEX)是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抗焦虑、抗交感、减弱应激及镇痛等多重作用。 DEX的给药途径广泛,滴鼻应用无创、无鼻黏膜刺激,易被小儿和家长接受。 DEX滴鼻给药起效较快,作用平稳,对呼吸无影响,临床使用安全性高,广泛用于小儿的术前准备以及需要麻醉辅助的相关检查中,能有效减少患儿的焦虑、恐惧心理,减少麻醉药物及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提高麻醉质量。

    作者:徐瑾(综述);邓晓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并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9例)与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血必净注射液加入200 mL 0.9%NaCl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2次,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U乌司他丁加入50 mL 0.9%NaCl注射液微量泵泵注,每日2次,疗程均为14 d,记录病死情况与有创通气比例,对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与外周血炎性介质浓度,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98±10) mmHg (1 mmHg =0.133 kPa)比(92±9) mmHg,(41±4) mmHg 比(43±3) mmHg,(283±40)比(243±37),P<0.01]。联合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8) ng/L 比(38±12) ng/L、(56±15) ng/L 比(68±17) ng/L、(59±10) ng/L比(69±11) ng/L、(12±3) mg/L比(17±5) mg/L,P <0.01]。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中行有创通气比例、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必净与乌司他丁在重症肺炎抗炎治疗中作用协同,联合应用较之单纯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可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氧合功能,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曹学雷;黄欢;孙晓红;秦桥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