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RP以及心功能的影响

张海伶;马春华;马骁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辛伐他汀, 曲美他嗪, 高敏C反应蛋白, 心功能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8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辛伐他丁(20 mg/d,每日1次)联合曲美他嗪(每次20 mg,每日3次)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辛伐他丁(40 mg/d,每日1次)联合曲美他嗪(用法同对照组)治疗。两组均连续给药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hs-CRP及血脂变化、6 min步行试验,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37/40)比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45.8±2.9) mm 比(51.2±3.2) mm、(35.7±2.5) mm比(42.0±2.8) mm],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50.0±4.2)%比(43.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 hs-CR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2.47±0.31) mg/L比(3.36±0.49) mg/L、(3.57±0.21) mmol/L比(4.45±0.56) mmol/L、(1.77±0.19) mmol/L比(2.03±0.32) mmol/L,(3.02±0.45) mmol/L比(3.65±0.56) mmol/L],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1.08±0.16) mmol/L比(0.92±0.1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大于对照组[(382±55) m 比(318±52) 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药物治疗 CHF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重构,减少心肌损伤及改善心功能。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环状RNA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环状RNA是区别于传统线性 RNA 的一类新型 RNA,在细胞中高度稳定,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随着近年对环状RNA研究的日益增多,已发现其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全身多脏器恶性肿瘤、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环状RNA在多种人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沈永华;杨柳青;张娟娟(综述);邹晓平(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扩大溶栓时间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溶栓治疗是当前公认的可快速恢复血流、挽救可逆性损伤状态脑细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超早期(3 h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由于国内医疗资源的限制,众多患者无法在治疗时间窗内得到有效的治疗。现就溶栓的作用机制、治疗时间窗,扩大时间窗常用的方法和疗效以及溶栓的并发症进行总结,以期有更多的患者从溶栓治疗中获益。

    作者:詹珊珊;叶涛(综述);陆世建(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

    目的:探究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敏感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每次2 mL,治疗周期为14 d;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3~5岁患儿每次2片,每日3次,>5岁每次4片,每日3次)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气促、憋闷、咳嗽、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6%(62/70)比75.7%(5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儿气促、憋喘、哮鸣音、啰音及咳嗽等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5) d比(2.7±0.8) d,(3.2±0.9) d比(5.1±1.2) d,(4.1±0.9) d 比(5.3±1.0) d,(5.3±1.2) d比(6.5±1.6) d,(6.2±1.9) d 比(7.1±1.7) d,P <0.01]。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试验组患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白细胞均低于对照组[(6.3±1.8) mg/L 比(7.6±2.3) mg/L,(0.19±0.05)μg/L比(0.23±0.04)μg/L,(8.4±1.2)×109/L比(8.2±1.0)×109/L,P<0.05]。结论小儿清肺化痰泡腾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显著,其能减轻患儿症状及体征,有效降低患儿的炎性指标。

    作者:刘剑平;金英姬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炎性因子与免疫性血栓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免疫调节紊乱使得自身免疫性疾病频发免疫性血栓,进而损伤重要脏器功能,甚至导致死亡,从而增加了临床治疗的复杂性。且免疫性血栓与炎症反应呈高度相关性,免疫性炎症反应不仅可以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凝血反应,还能诱导凝血系统表达炎性因子,从而扩大炎症反应和增强凝血过程,所以炎症反应越严重,凝血系统就越活跃。因炎性因子对免疫性血栓的形成影响明显,故以此为靶点进行干细胞治疗可能会成为新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顾蔚(综述);张鲁勤(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清 Hcy及NT-proBN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体积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脑卒中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脑卒中组及对照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HISS)评分及梗死体积与Hcy、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组患者血清Hcy、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0±5)μmol/L比(12±3)μmol/L、(426±32) ng/L 比(55±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及重度损伤组患者血清 Hcy[(19±4)μmol/L、(22±6)μmol/L]、NT-proBNP [(466±69) ng/L、(524±73) ng/L]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损伤组[(15±3) mol/L、(312±60) ng/L],且重度组Hcy、NT-proBNP水平高于中度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梗死组和大梗死组患者血清Hcy[(20±4)μmol/L、(24±5)μmol/L]、NT-proBNP[(487±51) ng/L、(544±73) ng/L]水平高于小梗死组[(13±3)μmol/L、(285±43) ng/L],且大梗死组Hcy、NT-proBNP水平高于中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 Pearson分析可知,Hcy、NT-proBNP水平与患者的 NHISS 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 Hcy 和 NT-proBNP 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因此可作为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刘晓雄;郝海军;马靖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卵巢癌靶向治疗新进展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在过去30年,其诊断与治疗进展缓慢,预后差。随着精准医疗的到来,卵巢癌治疗策略也趋向个体化。通过研究癌症信号通路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各项信号通路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联系,或许能为进一步阐明肿瘤的发病机制、耐药机制以及选择多靶向联合用药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基因研究不仅使卵巢癌个体化风险评估成为可能,还为寻找抗癌新靶点、研制新型靶向抗癌药物提供了新方向。

    作者:陈珊(综述);李荣清(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子宫肉瘤化疗进展

    子宫肉瘤是一组来源于子宫间质、结缔组织或平滑肌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复发及远处转移,预后不佳。子宫肉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其他治疗方式包括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其中,化疗在子宫肉瘤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化疗作为一种全身性的治疗,可消除早期微小转移病灶,减少肿瘤的远处转移。近年来,随着对化疗的不断认识和研究,术后辅助以化疗为主的全身治疗已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李霞(综述);孔为民(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肘关节僵硬治疗进展

    肘关节僵硬是肘关节创伤及手术常见的并发症。肘关节僵硬的病因可以分为内在、外在及混合型。药物及放疗可减少异位骨化生成,从而减少肘关节僵硬的发生;开放性肘关节松解术是标准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关节镜下松解术疗效肯定,且损伤小、恢复快;全肘关节置换术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手术指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辅助铰链外固定、持续被动运动、术后疼痛控制有助于术后康复。

    作者:王华(综述);李少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卒中相关性肺炎( SAP)是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和发展相对于普通肺炎有其独特之处。 SAP的发病与卒中后的免疫抑制状态、细菌定植、误吸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有关,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位、误吸、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心房颤动、糖尿病史、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鼻饲饮食、镇静剂使用、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等,国内外学者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订了SAP预测量表以预测SAP的发生。

    作者:张淑霞;潘晓华(综述);刘国荣;王宝军(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是脊柱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DVT患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静脉炎后综合征,若栓子脱落可造成肺栓塞,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病在骨科脊柱围术期至关重要。近年来,脊柱手术量逐年增多,术后 DVT时有发生。国内外关于脊柱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越来越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临床医师应熟悉脊柱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预防方案。

    作者:易伟林(综述);梁斌(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正常孕妇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变化研究

    目的:分析正常孕妇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香河县人民医院产科就诊的正常孕妇妊娠早期400例为A组、妊娠中期440例为 B 组,妊娠晚期370例为C组,同期选取非妊娠妇女41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4组妇女的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自身抗体。分析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特点,测定正常孕妇妊娠期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游离甲状腺素( 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的参考范围,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结果 A 组、B 组、C 组 TSH 和 F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8±0.45) mU/L、(1.63±0.32) mU/L、(2.35±0.59) mU/L 比(3.03±0.84) mU/L;(15.6±1.6) pmol/L、(15.0±1.3) pmol/L、(12.6±1.1) pmol/L比(17.3±1.6)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FT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2±0.41) pmol/L 比(4.97±0.43) pmol/L](P >0.05)。 B 组、C 组 FT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71±0.35) pmol/L、(3.85±0.24) pmol/L 比(4.97±0.43) pmol/L](P <0.05)。正常妊娠期妇女妊娠早、中、晚期血清 TSH 的参考值分别为0.03~3.73 mU/L、0.10~3.85 mU/L、0.35~4.76 mU/L,血清 FT4的参考值分别为11.24~20.13 pmol/L、10.06~17.57 pmol/L、9.45~15.26 pmol/L,血清 FT3的参考值分别为3.62~6.01 pmol/L、3.44~5.87 pmol/L、2.85~5.04 pmol/L。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总患病率为6.78%(82/1210),显著高于对照组2.93%(12/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B组、C 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5%(33/400)、6.14%(27/440)、5.95%(22/370)比2.93%(12/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甲状腺相关激素受到内分泌变化的影响,与非妊娠期妇女存在较大的差异。

    作者:车素侠;周力;何卫社;倪宏云;程连赛;刘宏敏;马志军;吴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慢性炎症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系

    糖尿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相关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慢性炎症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密切相关,控制机体的慢性炎症可能会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而进一步地了解炎性介质及通路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发现潜在的抗炎方法,以更好地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展。

    作者:韩兴发;张弘弘(综述);胡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常规超声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简便、常用的方法,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BI-RADS)为常规超声诊断乳腺疾病制订了指南性规范,但却不能区分组织的软硬度,而组织的软硬度对于乳腺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超声弹性成像( UE)能区分组织软硬度,为 BI-RADS的准确分类提供了无创可靠良好的补充信息。随着 UE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其在超声诊断乳腺病变中的价值越来越显著。

    作者:黄巧燕(综述);罗晴霞(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痛风不可改变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异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痛风不但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也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对于痛风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性别、年龄、种族和遗传等是痛风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是痛风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已经发现了28个基因与血清尿酸水平相关,这些基因中的大部分是痛风的高风险基因,鉴别高危人群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欣(综述);成志锋(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 MSCs)是一种具有多项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可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并通过分化和旁分泌效应发挥组织修复、免疫调节、抗菌和抗凋亡等作用。目前,许多肺部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MSCs可对诸多肺部疾病产生治疗作用。因此,研究MSCs对肺部疾病的影响,从细胞和分子层面揭示其作用机制,将为肺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奠定临床前基础。

    作者:昌建鈞(综述);聂宏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不同时机及力值对牙移入牵张成骨再生区的影响

    在口腔正畸领域中,牵张成骨技术为正畸牙的移动提供了新的方法。由于牵引力值与时机的不同,当正畸牙在牵张成骨再生区内移动时会对正畸牙移动的速度、频率以及牵引器的稳定性等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而此时正畸牙的组织学以及牙周组织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也会出现相应变化,这些变化为今后牙齿移动到骨再生区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作者:凌宁(综述);李峥(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肿瘤相关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肿瘤相关性疲劳( CRF)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认为,CRF的发病机制涉及多脏器、多系统、多途径,主要与炎症标志物相关,治疗多为纠正贫血、兴奋中枢。中医则将其归于“虚劳”的范畴,病机涉及气血阴阳失衡,与脾胃肾密切联系,治疗予以补益气血、活血散瘀、健脾补肾。该文希望通过总结前人在 CRF上的研究,引起社会对 CRF治疗的重视,并关注如何提高CRF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怡;邱富娟;林燕端;刘倩倩(综述);夏旭(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RP以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8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辛伐他丁(20 mg/d,每日1次)联合曲美他嗪(每次20 mg,每日3次)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辛伐他丁(40 mg/d,每日1次)联合曲美他嗪(用法同对照组)治疗。两组均连续给药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hs-CRP及血脂变化、6 min步行试验,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37/40)比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45.8±2.9) mm 比(51.2±3.2) mm、(35.7±2.5) mm比(42.0±2.8) mm],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50.0±4.2)%比(43.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 hs-CR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2.47±0.31) mg/L比(3.36±0.49) mg/L、(3.57±0.21) mmol/L比(4.45±0.56) mmol/L、(1.77±0.19) mmol/L比(2.03±0.32) mmol/L,(3.02±0.45) mmol/L比(3.65±0.56) mmol/L],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1.08±0.16) mmol/L比(0.92±0.1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大于对照组[(382±55) m 比(318±52) 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药物治疗 CHF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重构,减少心肌损伤及改善心功能。

    作者:张海伶;马春华;马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中的新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全球第四大死因,其发病率、病死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该病的特征为气道和全身的炎症反应、不可逆的气流受限及病情的持续进展或反复急性发作。对其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以及长效抗胆碱能药物、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的临床应用,使得COPD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COPD治疗上的广泛应用,使得学界开始重视其具体疗效的研究。而上述治疗措施的联合应用、相互作用及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戴凯丽(综述);张薇;刘磊(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变异性很大的精神病性障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神经发育异常的结果。遗传因素中风险基因单个核苷酸多态性( SNPs)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引起了重视。目前,SNPs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神经发育异常相关的领域,涵盖了与神经营养、神经递质、代谢酶类等基因的研究。除此之外,在免疫学等其他领域的相关基因也有类似的报道。

    作者:万星(综述);许瑞环(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