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张庆宏;范恒俊;张福利;吴凯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脓毒症的调控,影响脓毒症的进展.一方面,PPARγ阻止转录因子及其辅助因子与一氧化氮合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环氧合酶2等炎症相关因子启动子上的相应位点结合,进而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因此,其在脓毒症的高炎性反应阶段发挥明显的抗炎作用,改善了部分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另一方面,PPARγ能诱导免疫细胞的凋亡和中性粒细胞的麻痹,这在高炎性反应阶段可能是有利的,但是在抗炎性反应为主的脓毒症后期,则可能会增加二次感染的机会,导致病情恶化.PPARγ在脓毒症中的作用目前仍存在争议,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阐明.
作者:莫桂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对生理性起搏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意识到要做到生理性起搏不仅要保证房室顺序、频率适应性起搏,还应减少不必要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小化心室起搏策略);保持心肌电-机械收缩活动的同步性(大化近生理起搏部位的选择).在接近正常传导束(His)处行电极起搏可以提供接近人体正常的生理性传导,由此减少双心室非同步运动带来的种种弊端,这种起搏方式称之为选择部位起搏.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作为选择性起搏的一种已成为近来的研究热点,该文就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邢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B淋巴细胞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抗原呈递以及分泌抗体.新近研究发现,调节性B细胞(Bregs)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等细胞因子作用于免疫系统,在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癌症进展、转归和预后中发挥作用.了解Bregs在癌症中的作用机制对临床治疗癌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Bregs与癌症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张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文章归纳了脑卒中二级预防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的相关概念、主要方法及现状,讨论了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可干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二级预防依从性的研究方案提出建议,以期在后续的研究中获得更为客观、准确的结果,为国内进行相关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马桂芬;陈婕;蒋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左心耳血栓的“金标准”,心脏声学造影结合能量多普勒、心脏CT延迟成像、二维增强单相心脏CT等检测左心耳血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都非常高.左心耳血流速度降低、左心耳壁运动速度降低、左心耳射血分数降低、左心耳应变降低、左心室肥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心房增大等都是左心耳血栓的预测因子,有助于指导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和预防血栓栓塞事件.
作者:刘景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一种复杂且创伤较大的腹部手术,是目前治疗胰腺及壶腹部周围某些良恶性疾病的主要方法,该术式包括胰肠、胃肠及胆肠吻合,而胰肠吻合则是决定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主要因素.随着医学的发展,胰肠吻合术式不断改良,已发展为数种不同的手术方式,且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该文就PD中胰肠吻合的不同方式作一综述.
作者:白寒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双绒毛膜三胎妊娠行减胎术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经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受孕的20例多胎妊娠的临床资料,其中双绒毛膜三胎妊娠7例(A组),三绒毛膜三胎妊娠13例(B组)均于移植后33~ 56 d行减胎术,减灭1胎,保留2胎.比较两组自然胎几丢失率、分娩率、婴儿畸形率.结果 A组的自然胎儿丢失率、婴儿畸形率显著高于B组(64.3%比19.2%,40.0%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率(42.9%比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避免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双绒毛膜三胎妊娠减胎时宜减灭单绒毛膜双胎,保留单绒毛膜单胎.
作者:莫凤媚;丘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运动疗法中除了早就被广泛使用的有氧运动外,等长收缩运动也被应用于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人们发现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的多项指标都有改善,对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患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并且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进行运动锻炼的安全性并不低于正常人,在运动停止后,对心血管的改善效果还可以保持一段时间,参加运动锻炼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费用也会减少.运动疗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普及有赖于有丰富治疗经验的人员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打消患者对安全的顾虑.
作者:林爱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在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九○三医院诊治的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内固定治疗组51例行有限内固定分期治疗,联合治疗组51例行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分期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年,采用Johner-Wruhs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分析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内固定治疗组(94.1%比80.4%、98.0%比86.3%),联合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内固定治疗组(14.2±0.5)周比(16.7±0.6)周],联合治疗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内固定治疗组(3.9%比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分期治疗中,外固定支架的使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踝关节功能,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刘宇;张庆宏;范恒俊;张福利;吴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心肌缺血是引起一组连续进展性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常见原因,现有的心肌生化标志物(如心肌酶谱等)只能在不可逆性心肌细胞损害时被检测出,而心肌缺血短期发作或可逆性发作时,此类标志物并不会明显升高.缺血修饰白蛋白是近年来被予以高度关注的反映早期心肌缺血的生物标志物,反应性灵敏,可辅助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以便早期临床干预.
作者:贾政;古莉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子宫内膜病变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育龄期妇女出现长期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量明显增多且经期延长,绝经期后妇女再次出现阴道流血或者排液现象.阴道超声检查是大多数患者容易接受的检查方式,可通过阴道超声二维、彩色多普勒甚至三维能量多普勒检查观察内膜形态、血流分布等情况.阴道超声检查可初步诊断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病变,是一种快捷的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方法.
作者:李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手术时机.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固安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HICH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于出血后4~6h应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45例)于出血后7~72 h应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并比较两组存活患者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和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37,P=0.711),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GOS预后评估,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Z =9.462,P =0.024).术后6个月观察组ADL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Z =8.517,P=0.036).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HICH,能够快速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减轻继发性脑组织损害,远期临床疗效优于早期手术治疗.
作者:王树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七氟烷、丙泊酚对心脏双瓣置换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东莞康华医院进行风湿性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用药将患者分成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七氟烷组患者采用1%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丙泊酚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分别在术前、主动脉开放后第2、8、24小时测定血流动力学变化;在术前及主动脉开放后第8、16、72小时监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等指标.结果 两组心脏双瓣置换术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肺动脉楔嵌压(PAWP)、总胆红素、AST、AL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点间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氘代试剂(CIL)、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左心室做功指数(LVSW)、血尿素氮(BUN)、肌酐(Cr)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七氟烷或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对患者MAP、HR、PAWP、TBIL、AST及ALT的影响相似,但是对SVI、LVSWI、BUN及Cr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作者:邱友庆;熊金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DNA甲基化作为一种表观遗传学元件,参与正常细胞的发育分化、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和染色质重构等生命过程,在肿瘤演进中亦发挥重要作用.为满足不断深入的研究需求,DNA甲基化检测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不断提高,并逐步从个别位点向高通量检测发展.该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DNA甲基化分析方法,并简要总结了其在应用中的关键点和经验.
作者:李懿;李光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益气化瘀冲剂试验性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入住淄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的120例经临床确诊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益气化瘀冲剂组,每组60例.安慰剂组,每日1袋安慰剂,早晚两次;益气化瘀冲剂组,每日1袋益气化瘀冲剂,早晚2次.上述两组治疗期间均给予西药抗心力衰竭为基础治疗方法,一个试验疗程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心功能指标与心电图监测结果、心率(HR)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安慰剂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低于益气化瘀冲剂组(81.7%比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安慰剂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益气化瘀冲剂组治疗后LVEF高于治疗前;安慰剂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低于治疗前,益气化瘀冲剂组治疗后LVDd低于治疗前;安慰剂组治疗后HR低于治疗前,益气化瘀冲剂组治疗后HR低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率及房性期前收缩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益气化瘀冲剂组治疗后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中药治疗,能够有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马剑飞;崔文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二尖瓣成形术较二尖瓣置换术有明显的优势.根据二尖瓣不同的病变,可以采用三角形切除术、矩形切除术、腱索转移术、腱索置换术、瓣环成形术等;根据技术条件及微创理念可以采用正中切口、部分正中切口、右侧胸壁小切口、胸腔镜、机器人及介入治疗等.相信随着技术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作者:刘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烧伤作为一种应激原,可引起组织凝血活酶释放入血,激活凝血因子,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这种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常成为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潜在危险.一旦血栓形成,无论血栓位于深静脉的近端还是远端,脱落后都会导致肺血栓栓塞症,从而危及患者生命.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与形变规律的一门科学,烧伤后血液学指标及凝血指标监测在预防DVT及肺栓塞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3(SIRT3)是Sirtuins脱乙酰基酶家族中的一员,是酵母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的同源物,是一种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Ⅲ类去乙酰化酶,它调节许多线粒体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关系到代谢、氧化应激及细胞存活.SIRT3是线粒体适应性反应的调节因子,调节线粒体对应激等的适应性反应,包括代谢程序重排、加强抗氧化剂的防御机制等.另外,调控SIRT3可能是治疗线粒体功能障碍疾病的一个有希望的靶点.
作者:马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院营养科业务开展情况及本地居民对营养及营养科认知状况,为我市今后开展营养宣教提供资料.方法 统计2012年度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营养科门诊咨询患者的数量、年龄及咨询疾病的种类;统计2012年度临床各科室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的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随机对在门诊就诊的居民进行营养态度及对营养科认知的问卷调查.结果 2012年营养科门诊接受营养咨询的居民1081人次,平均每日2.96人次;50~ 59岁年龄段咨询营养问题的人次多(365人次,33.8%),40岁及以上咨询者844例(78.1%).咨询糖尿病饮食的患者多(32.9%),其次为高血压(19.9%)和痛风(10.8%).本院56个临床科室有10个科室提出了营养会诊要求,占17.9%(10/56).实施营养治疗例数多的科室是神经外科(24.8%),其次为胸外科(23.8%)和神经内科(20.1%).接受问卷调查的300居民中35.0%知道医院有营养科,27.3%认为营养师的参加对治疗疾病有帮助,9.3%的居民曾经到营养科咨询过.91.0%的居民认为营养对健康重要,78.0%的居民关注自己的营养状况;仅28.0%的居民认为营养科参入临床治疗疾病.对营养态度和对营养科的认知“高学历组”与“低学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院营养科业务开展状况不佳,虽然本地居民营养态度及关注度高,但居民对医院营养科及营养师的功能与职责认识不足.医疗机构在加强营养知识宣教的同时应对营养科的职责与功能进行宣传,这对营养知识的普及、营养科建设和居民进行营养咨询和营养保健意义重大.
作者:孙俊波;汤敏;凌国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包括内分泌因素、营养状况、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免疫因素等.近年来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和骨骼系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免疫细胞和骨细胞都处于骨骼腔的微环境中,它们共享有很多调节分子,包括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信号分子和转录因子等.免疫细胞能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破骨细胞的数量增多、活性增强,骨质吸收增加.该文就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17、辅助性T细胞17等细胞因子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阐述免疫调节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李文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