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综述);史大卓(审校)
目的:分析影响院前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急诊科接诊并进行心肺复苏的106例院前心脏停搏患者按照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准进行分组,其中成功组55例、失败组5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院前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心脏停搏患者恢复自主循环的因素主要有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击除颤开始时间和肾上腺素使用剂量等。其中危险因素为:心脏按压开始时间(>5 min)(OR =1.342,95%CI 1.124~1.741)和气管插管时间(>2 min)(OR=1.998,95%CI 1.342~2.685);保护因素为:电击除颤开始时间(≤5 min)(OR =1.532,95%CI 1.357~1.699)和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标准量)(OR =2.142,95%CI 2.012~3.969)。结论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击除颤开始时间和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是影响院前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主要因素。
作者:谭宗林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致死性损伤。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随着脊髓损伤修复机制研究的深入和临床救治水平的提高,需要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目前已有重物坠落法模型、钳夹模型、牵拉损伤模型等多种动物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形式脊髓损伤,为研究各类脊髓损伤的神经修复机制提供条件。该文就脊髓损伤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合理选用模型及制作与临床各类脊髓损伤发病机制更为接近的动物实验模型提供参考。
作者:李经辉;刘禹(综述);余化霖(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在所有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和卒中,1/5发生于后循环供血区。后循环缺血性事件尽管很重要,但受到的关注远不如颈动脉供血区。近的研究表明,后循环缺血性事件的早期卒中复发风险高,特别是伴有椎基底动脉狭窄者,因此有效的二级预防很重要。有效的二级预防需要准确的临床诊断、探查根本病因以及有效的内科、外科或神经介入治疗,但新近的研究结果正在改进对这个领域的理解。该文主要关注后循环卒中和TIA 的诊断、辅助检查和二级预防以及近来的一些进展。
作者:关景霞(综述);卢祖能(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特有的,起源于胎盘以广泛的孕产妇内皮功能障碍为特点的一个系统性综合征,至今其分子机制大部分仍是未知的。造成孕期胎盘血管形成异常的因素主要为高水平的抗血管生成因子、低水平促血管生成因子及两者调节失衡,血管生成调节失衡可能代表一个“后共同通路”,并且是导致子痫前期临床特征性表现的原因。新研究表明,多种微 RNA参与子痫前期,对胎盘血管形成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宁艳;姜桐(综述);蔡丽瑛(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血小板微粒是血小板在活化和凋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微颗粒,其膜上表达有多种活性标志物,使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血小板微粒不仅具有很强的促凝活性,而且还有一定的抗凝、抗炎及介导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作用;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随着对血小板微粒认识的不断深入,其有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诊疗靶点。
作者:梁鹏(综述);周新华;陈开祥(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手法复位是目前肩关节脱位临床为常用的复位方法,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肯定。杠杆法利用杠杠支点,省力快捷,但局部软组织的应力较大,并发症多,适用范围小;重力法无需寻找杠杠支点,利用重力进行牵引,节省人力,但所需时间较长,对场地设备要求高,不适用于现场急救;牵拉法临床为常用,操作简便,对局部软组织损伤小,对场地设备要求低,适用于现场急救,但复位成功率相对较低,与术者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手法的熟练程度相关。
作者:张均锦(综述);陆春(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17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58例,中度狭窄62例,重度狭窄57例,同期选择185例颈动脉未发生狭窄的门诊体检者作为颈动脉无狭窄组。比较各组受试者认知功能评分及完成时间,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中各指标变化和合并症情况。结果中、重度狭窄组 MMSE 评分[(25.5±1.4)分、(23.8±1.3)分]显著低于轻度狭窄组[(28.7±1.7)分]和颈动脉无狭窄组[(29.2±1.6)分](P<0.05),而中、重度狭窄组完成时间[(8.1±1.1) min、(12.2±1.2) min]明显慢于轻度狭窄组[(5.6±1.3) min]和颈动脉无狭窄组[(4.8±1.5) min](P <0.05),重度狭窄组 MMSE 评分则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组(P <0.05),而完成时间明显慢于中度狭窄组(P <0.05);颈动脉狭窄组患者MMSE评分中定向力、延迟回忆力、注意计算力、即刻回忆力、语言能力显著低于颈动脉无狭窄组(P<0.05),且随着狭窄程度加重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白质病变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颈动脉无狭窄组( P <0.05或P<0.01)。结论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狭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随着狭窄程度的逐渐加深,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也越严重。
作者:王廉昌;程利萍;王颖;霍瑞民;牛海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无创检测活体组织内化学代谢物质的技术手段,对物质改变敏感且可重复性高。1 HMRS作为一种客观的特异性指标已成为痴呆的主要研究手段,有效弥补了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认知量表的状况。1 HMRS 已被证实在痴呆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痴呆主要的类型阿尔茨海默病是1 HMRS的研究热点。
作者:陈飞;张志平(综述);董从松;戴真煜(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膝关节骨、软骨损伤是骨科的诊疗难题,对其认识不足或早期处理不当可导致创伤性骨关节炎。磁共振成像( MRI)为临床评估骨与软骨的损伤提供了敏感而可靠的手段,其可以发现常规 X线、CT无法发现的隐匿性骨折、应力性骨折、骨挫伤、骨软骨剥脱、软骨缺损及关节游离体等。该文就膝关节常规MRI扫描技术及常见骨、软骨损伤类型进行综述。
作者:刘潇(综述);龚洪翰(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血清炎性因子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海军总医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 SAP)、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及体检的健康者各40例,分别纳入研究的 SAP 组、UAP 组、NSTEMI 组、STEMI 组和对照组,检测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的水平。结果五组受试者心肌酶谱(CK-MB、hs-cTnT)及炎性因子( CRP、MMP9、TIMP1、MMP9/TIMP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SAP 组、UAP 组、NSTEMI组、STEMI组CK-MB为(8.2±0.9) U/L,(8.5±1.1) U/L,(9.2±1.4) U/L,(29.2±4.6) U/L,(71.3±10.4) U/L;hs-cTnT 为(4.3±0.6) ng/L,(4.7±0.5) ng/L,(5.1±0.7) ng/L,(21.8±4.6) ng/L,(34.2±6.3) ng/L。 SAP 组、UAP 组与对照组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STEMI组、STE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UAP组与 SAP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NSTEMI组、STEMI 组显著高于 SAP 组( P <0.05);NSTEMI 组、STEMI 组显著高于 UAP 组( P <0.05);STEMI组显著高于 NSTEMI 组(P <0.05)。对照组、SAP 组、UAP 组、NSTEMI 组、STEMI 组CRP为(5.1±0.7) mg/L,(5.3±0.6) mg/L,(11.8±2.4) mg/L,(31.2±4.2) mg/L,(55.8±6.9) mg/L;MMP9为(14.8±2.1)μg/L,(16.3±2.8)μg/L,(28.4±4.2)μg/L,(40.6±5.9)μg/L,(66.8±9.2)μg/L;TIMP1为(49.2±6.2)μg/L,(48.5±6.8)μg/L,(32.4±5.4)μg/L,(24.4±3.5)μg/L,(15.9±2.4)μg/L;MMP9/TIMP1为0.30±0.08,0.31±0.07,0.87±0.11,1.66±0.19,4.20±0.52。炎性因子: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UAP 组、NSTEMI 组、STE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UAP 组、NSTEMI 组、STEMI 组显著高于 SAP 组( P <0.05);NSTEMI组、STEMI组显著高于UAP组( P<0.05);STEMI组显著高于NSTEMI组( 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CRP、MMP9和TIMP1水平在UAP 阶段即出现明显异常,联合检测是早期诊断疾病的理想指标。
作者:臧贵明;曹毅;王洪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肝胆结石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7例肝胆结石性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47例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外科保胆取石术( LACC)为 LACC 组,40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为LC组,40例患者行胆管镜外科保胆取石术( CC)为 CC 组;记录3组患者的住院和手术状况,并术后随访,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住院费用 LACC 组高(9247±339)元、LC组次之(8614±322)元、CC 组低(8130±40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LC组的平均手术时间(88±28) min 短,但出血量(112±22) mL 和血红蛋白损失量(17.4±2.1) g/L高;LACC组的手术时间长,(117±32)min,但出血量(87±18) mL 和血红蛋白损失量(7.4±2.1) g/L,均低;CC组手术时间(96±31) min、出血量(105±23) mL及血红蛋白损失量(13.5±1.9) g/L,均位于中间水平;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此外,LC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2.5%,显著高于 LACC 组的2.3%和 CC 组的17.5%( P <0.05);且LACC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C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肝胆结石性疾病,取石彻底、损伤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洪辉;王笃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正畸医师采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加速正畸牙移动以缩短治疗时间。骨皮质切开后快速牙移动的理论基础与局部加速现象相关。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该技术可以使正畸治疗时间缩短为传统治疗时间的1/2~1/3,并且牙根吸收减少,牙槽骨量增加,且复发较低,适用于大部分错牙合畸形。尽管骨皮质切开加速牙移动有诸多优点,但尚不能作为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对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缺乏完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韦溅萍(综述);马佳君;张锡忠(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肾脏纤维化基本病理过程是细胞外基质过多地积聚、沉积及降解不足。主要的致纤维化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的活化或转变,产生大量的细胞外基质;而主要的抗纤维化细胞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从而抑制肾小球系膜及间质纤维化。目前认为促纤维化与抗纤维化细胞因子的失衡是肾脏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作者:王延叶(综述);于为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坏死,心功能障碍的结果。 IRI与自主神经的激活关系密不可分。 IRI中产生的各种理化因子激活交感神经传入纤维,而交感过度兴奋反过来也能加剧IRI,如此恶性循环。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刺激能保护心脏,减轻IRI。日后有望将迷走神经刺激作为常规治疗手段以减轻IRI的发生。
作者:屈园园(综述);余锂镭;江洪(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CEREC(瓷睿刻) AC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 CAD/CAM)系统制作的玻璃陶瓷嵌体修复磨牙Ⅱ类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口腔门诊收治的牙体缺损需制备Ⅱ类洞患者60例(78颗磨牙),使用 CEREC AC CAD/CAM系统制作玻璃陶瓷嵌体,修复后追踪观察3个月、6个月、1年,按照改良美国公共卫生服务标准进行临床评价,并比较修复第1磨牙和第2磨牙缺损的成功率。结果玻璃陶瓷嵌体修复1年成功率达到96.0%,第1磨牙和第2磨牙嵌体修复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EREC AC CAD/CAM系统制作玻璃陶瓷嵌体修复后磨牙Ⅱ类洞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姚娜;贾立辉;张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地佐辛在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全身麻醉手术的9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生理盐水组注射生理盐水,而地佐辛组以同样的方法注射地佐辛注射液0.1 mg/kg。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的躁动情况、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5 min 后呼吸频率、睁眼时间等项目,以评价麻醉效果。结果地佐辛组术后5、15、25 min 躁动率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4.1%(2/49)比46.9%(23/49),χ2=23.681,P <0.05;6.1%(3/49)比55.1%(27/49),χ2=27.671,P <0.05;8.2%(4/49)比59.2%(29/49),χ2=28.555,P<0.05]。地佐辛组呼吸恢复时间和睁眼时间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3±1.5) min 比(4.9±1.3) min,(8.7±2.2) min 比(8.1±2.5) min,均P>0.05]。结论地佐辛具有良好的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作者:毕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接收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行开腹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并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病理类型主要以腺癌为主,手术前后病理类型一致,符合率为92.5%(74/80)。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27±42) mL比(268±76) mL],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39±23) min 比(187±84) min,(26±12) h比(38±17) h,(9.4±2.1) d比(14.8±4.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2 d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较开腹手术可以明显地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行,是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途径。
作者:范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血管内皮细胞及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是促进血管内皮损伤修复及有益再生,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损伤性疾病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分化抑制因子1( Id1)、转录因子E2-2在血管内皮细胞及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共同参与血管内皮损伤修复,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深入探讨Id1及E2-2对以上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将为促进血管内皮有益再生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作者:夏曦(综述);王红(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均与社会-心理-生物代谢因素有关,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在遗传和神经发育缺陷基础上产生的慢性、致残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异常较常见。自1960年以来,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等不良反应受到大家的关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异常则较少有报道,患者在治疗前的代谢状况未引起重视。糖尿病是世界各国成人的常见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一般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肥胖、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及感染等因素有关,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被阐明。
作者:朱晓丹(综述);匡洪宇(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上颌窦癌临床上较少见,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左右。患者就诊时多数已为中晚期,常侵及周围重要组织及器官,临床上治愈率很低。现在普遍认为,上颌窦癌的复发和转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上颌窦解剖的特殊性、基因学特点、生物学特性、治疗的方法、肿瘤的分期和分级等。该文就影响该疾病复发和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寻找合适的方法以提高上颌窦癌的治愈率。
作者:张兴杰(综述);马士崟(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