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电压及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张鹏(综述);赵英杰;李振龙(审校)

关键词:低电压, 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随着多层螺旋CT的快速普及和发展,CT检查频率正逐渐提高,CT辐射剂量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可以在保证CT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该文旨在介绍低电压及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并对低剂量CT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新进展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新生儿脑伤残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及伤残率,但这仍是一个难点。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应用彩色多普勒监测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以及实验室检测脑特异性蛋白能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两种检查方法均未能在临床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加强对两者的进一步研究,使其能在临床实际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对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早期治疗新生儿窒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世界(综述);李明星(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腹部超声检查可疑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患者31例,将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对照分析。对临床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将行超声引导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与未行该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经临床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29例,不全流产2例,诊断准确率为93.5%(29/31)。行超声引导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2.5±1.8) d,较未行该操作的患者(18.8±3.8) d短(P<0.05),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为(23.3±3.3) d,较未行该操作的患者(34.8±4.1) d短(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经腹部超声引导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梅娜;宫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姜黄素镇痛作用研究进展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橙黄色多酚类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风湿、抗氧化、抗炎症反应的药理特性,可以改善癌症、炎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症状。姜黄素对多种疼痛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如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手术后疼痛和炎症性疼痛等。

    作者:张力(综述);侯娜;向勇(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药物治疗策略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医院环境中,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逐年升高,临床上已出现了多重耐药、泛耐药菌株,甚至全耐药菌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株是指仅对1~2种对其感染治疗有效的抗菌药物(主要是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其分离率逐年上升,临床上选择抗菌药物和治疗方案非常棘手。该文就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梁大胜(综述);石齐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在新生儿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NT-proBNP)检测在新生儿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宝鸡市中心医院小儿科收治的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新生儿患者128例,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组)56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非心源性组)72例,同时选择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依据改良ROSS新生儿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心源性组患儿分为心功能Ⅰ级31例、Ⅱ级18例、Ⅲ级7例,采用心脏超声检测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NT-proBNP的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心源性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为(4922±1244) ng/L,非心源性组为(314±47) ng/L,对照组为(58±22) ng/L,心源性组和非心源性组高于对照组,心源性组高于非心源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儿新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清 NT-proBNP水平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NT-proBNP 水平与 LVEF 呈负相关(r =-0.564,P <0.05)。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检测在新生儿心源性与非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海锋;高自颖;乔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肝细胞癌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近几年,不同的外照射放射治疗技术以及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在肝细胞癌治疗中取得了较大进展。单纯放射治疗对早期患者可治愈,对中、晚期患者可延长生命,并可减轻疼痛。放射治疗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或口服索拉非尼或静脉化疗等方法联用,疗效可进一步提高,且毒性可耐受。因目前文献均局限于Ⅰ期/Ⅱ期临床试验或回顾性分析,故放射治疗在肝细胞癌综合治疗中的潜在作用,还需要开展Ⅲ期研究来证实。

    作者:梁永(综述);何克菲(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自噬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自噬是一种重要的溶酶体介导的物质降解途径,通过净化自身多余或受损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物质的再循环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对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均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自噬在肝脏脂质代谢方面有重要作用,自噬功能异常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个潜在病因。但是,自噬在脂质代谢过程中的确切作用还不十分清楚,甚至有相反的结论。

    作者:邓颖勋;蒋卓勤;王宇琦(综述);纪桂元(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营养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分析营养治疗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营养科接受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接受常规干预治疗,观察组(64例)接受针对性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体质指数等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高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接受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值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营养治疗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体质指数,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郝海水;张秀芬;朱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槲皮素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 SW480结肠癌细胞生长增殖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SW480细胞后,采用人工重组基膜技术监测槲皮素对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和运动活性的作用。将培养成功的细胞分为空白组和其余5个不同浓度(10、20、40、80、160 mg/L)的槲皮素作用组,观察干预结果,检测人结肠癌 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选择佳作用浓度;并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人结肠癌SW480内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 SW480细胞经槲皮素处理后,体外侵袭、运动能力呈剂量依赖性下降( P <0.05);槲皮素能显著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浓度为10、20、40、80、160μmol/L的槲皮素作用于结肠癌 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1±1.2)%、(13.9±1.5)%、(38.8±2.2)%、(41.5±2.6)%、(45.3±2.6)%,与空白组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的结肠癌 SW480细胞内 Ki67和 PCNA的表达均呈下调表现(P<0.05)。结论槲皮素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对人结肠癌 SW480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

    作者:王芬;熊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胰腺良性肿瘤的术前诊断及外科治疗进展

    胰腺良性肿瘤包括上皮来源的肿瘤、非上皮来源的肿瘤和良性内分泌肿瘤,患者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术前主要依靠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查以及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胰腺良性肿瘤一经发现需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根据肿瘤部位、术中对病灶良恶性的判断等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以完整地切除肿瘤,并大程度地保护胰腺的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作者:端传友(综述);王新波(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在现代骨科康复观指导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在现代骨科康复观指导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常规股骨远端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检测受试者C反应蛋白(CRP)和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65±6) min比(81±6) min,(320±10) mL比(420±16) mL,(1.9±1.0)次比(3.4±1.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CRP、CK水平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术后各个时间点CK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 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 HSS 评分高于对照组[(95±6)分比(8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远端骨折术中采用新型前外侧入路,可以减少对软组织的损害,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汤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超声定位和体表异感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定位和体表异感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择期行上肢手术的68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体表异感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则行超声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效果、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肌皮神经[(4.4±2.1) min 比(9.8±3.6) min]、桡神经[(4.2±1.3) min比(10.6±4.5) min]、正中神经[(6.4±2.5) min 比(15.1±6.6) min]、尺神经[(7.3±3.0) min比(18.0±7.4) min]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完全阻滞率、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1.2%(31/34)、82.4%(28/34)、94.1%(32/34),与对照组的58.8%(20/34)、38.2%(13/34)、70.6%(24/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体表异感定位相比,超声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成功率高、麻醉效果良好且并发症相对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恒跃;吕虎;平山;杨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评估腹型肥胖的新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高三酰甘油性腰围、腰围身高比值、脂质蓄积指数评估腹型肥胖的几个新指标,与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脂肪肝等代谢因素密切相关,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筛查指标,同时也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相关,可预测不同的代谢疾病相关风险。相对于评估肥胖的指标有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等传统指标,更具科学性及准确性。

    作者:黄沁(综述);都健(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危重病相关性皮质醇不足的研究进展

    危重病的发生、发展,一方面受致病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机体应激反应引起的内环境失调关系密切。危重病相关性皮质醇不足( CIRCI)是指由于高应激状态使皮质醇水平不能满足机体适应疾病严重程度的需要,在感染性休克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容易出现,在其他高应激的危重病中也很常见,其机制复杂,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研究CIRCI有望改善危重病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是近年来危重病医学研究的热点。

    作者:曾德福(综述);梁大胜(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真菌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癌检出中的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真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癌检出中的病理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淮南朝阳医院诊治的胃癌患者(胃癌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临床资料,各45例,均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方法对标本进行研究,观察真菌和幽门螺杆菌检出情况。结果胃癌组中,真菌检出26例,占57.8%,幽门螺杆菌检出34例,占75.6%;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真菌检出0例,幽门螺杆菌检出12例,占26.7%。两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和真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真菌、幽门螺杆菌感染均是诱发胃癌的致病菌。

    作者:赵惠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桥式缝合阴道筋膜在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脱垂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桥式缝合阴道筋膜治疗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在广饶县中医院妇产科住院手术的70例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阴式子宫切除组(35例)予以传统的阴式子宫切除术,桥式缝合阴道筋膜组(35例)采用桥式缝合阴道筋膜方法,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在临床疗效、性交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疼痛评分等。结果阴式子宫切除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桥式缝合阴道筋膜组[(83.1±18.4) min 比(123.2±13.5) min, P<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显著长于桥式缝合阴道筋膜组[(20.4±8.4) h 比(17.3±3.4) h、(3.0±1.4) d 比(2.2±1.1) d,P<0.05],术中出血量、疼痛积分显著高于桥式缝合阴道筋膜组[(217.4±67.5) mL 比(174.3±43.5) mL、(7.1±1.3)分比(5.2±1.4)分,P<0.05]。结论桥式缝合阴道筋膜可提高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脱垂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吴新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盐酸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对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云南省圣约翰医院收治的83例冠心病心衰患者,在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20 mg/次,每日3次,餐后服用,治疗持续3个月。分析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心功能变化及其远期预后。结果治疗后患者NT-proBNP显著下降( P <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 P<0.01);治疗后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其Ⅰ、Ⅱ级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升高,Ⅲ、Ⅳ级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5年随访发现,病死率为8.4%(7/83),冠心病心衰加重再住院率为24.1%(20/83)。结论盐酸曲美他嗪可降低冠心病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分级,有效促进患者的预后。

    作者:吕云;潘娅萍;高彦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症激活及中药注射液干预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术后部分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临床不良事件。研究表明,PCI操作可激活冠状动脉及全身炎症反应,且贯穿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抑制炎症激活可以作为控制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重要途径。丹红等中药注射液可能通过多向性效应抑制PCI术后炎症激活,故中药注射液可作为PCI围术期改善预后的有效干预措施。

    作者:纪金龙(综述);褚现明;安毅(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新城疫病毒的分类及治疗胶质瘤研究的进展

    脑胶质瘤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因其致残率、致死率高而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传统的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手段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近些年各种生物基因治疗不断涌现,其中溶瘤病毒的抗肿瘤作用正在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新城疫病毒( NDV)的胶质瘤治疗更是研究的热点。现就NDV的发现、溶瘤的结构基础、分类及关于治疗胶质瘤的研究及反向遗传技术的应用等进行总结。

    作者:李俊卿;申汉威(综述);杨孔宾(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流行率和病理机制及其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涉及所有器官的高度异质性疾病。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流行率,病理机制和其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的3个重要方面。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流行性在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是由很多方面因素引起,目前普遍公认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遗传,人种和生活环境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机制研究对该病的治疗具有为关键的作用,但也是难攻克的课题,至今的研究还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许多问题还未解决。而生物标志物对于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流行率和病理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生物标志物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眭维国;贾艺聪;陈洁晶;薛雯(综述);戴勇(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