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明
寒战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可能与麻醉方式、术中用药、温度及孕妇自身因素等有关。寒战可以使机体的耗氧量成倍增加,导致低氧血症、心肌缺血的发生,严重者可使颅内压增高,甚至影响子宫收缩及使术后切口感染率增加。该文就目前剖宫产手术寒战的预防和治疗进展予以综述,探讨了预防和治疗寒战时所使用的心理安慰、物理保温及药物治疗等手段,并重点阐述了药物治疗中各类药物的优缺点。
作者:秦玫(综述);薛兴(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近几年,不同的外照射放射治疗技术以及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在肝细胞癌治疗中取得了较大进展。单纯放射治疗对早期患者可治愈,对中、晚期患者可延长生命,并可减轻疼痛。放射治疗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或口服索拉非尼或静脉化疗等方法联用,疗效可进一步提高,且毒性可耐受。因目前文献均局限于Ⅰ期/Ⅱ期临床试验或回顾性分析,故放射治疗在肝细胞癌综合治疗中的潜在作用,还需要开展Ⅲ期研究来证实。
作者:梁永(综述);何克菲(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患者的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咽科诊治的183例鼻息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采用鼻内镜治疗;观察组9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术前7 d清晨口服泼尼松,40 mg/d,术前2 d时改为口服60 mg/d,术后3 d口服5 mg/d,术后4 d至6个月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剂,每日2次,每次1喷,局部喷涂剂量每次50μg。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6个月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63±7) mL 比(140±10) mL,(36±7) min 比(47±9) min,(6±2) d 比(10±2)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4.7%(90/95)、复发率为2.1%(2/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66/88),复发率为10.2%(9/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Lund-Mackey、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鼻息肉患者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鼻息肉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李贤斌;吴海丽;肖艳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危重病的发生、发展,一方面受致病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机体应激反应引起的内环境失调关系密切。危重病相关性皮质醇不足( CIRCI)是指由于高应激状态使皮质醇水平不能满足机体适应疾病严重程度的需要,在感染性休克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容易出现,在其他高应激的危重病中也很常见,其机制复杂,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研究CIRCI有望改善危重病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是近年来危重病医学研究的热点。
作者:曾德福(综述);梁大胜(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血管生成是内皮细胞的重要功能,在胚胎发育、组织再生、炎症﹑肿瘤的生长与转移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均有血管生成。传统的单层细胞培养(2D培养)模型是迄今常用的体外实验研究模型,但存在诸多的不足,如细胞的生长特性与体内差异较大等。三维培养(3D培养)模型上细胞呈立体生长,更接近于体内的自然生长状态。3D培养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方法,特别是近年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3 D血管生成模型的建立取得了很多新进展,在肿瘤领域的相关研究尤为活跃。
作者:任荣梅(综述);白怀(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国产十四肽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AHN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国产十四肽生长抑素100μg,缓慢静脉注射后再予以250μg/h的速度静脉泵入,连续治疗7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记录患者就诊当日及治疗3 d及5 d后体液淀粉酶(淀粉酶检测试剂盒检测法);记录患者腹胀腹痛时间、恶心呕吐时间、禁食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腹胀腹痛时间、恶心呕吐时间、禁食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1.3) d 比(4.4±1.3) d,(3.6±1.0)d 比(5.1±1.1) d,(8.4±1.2) d 比(12.0±1.4) d,(4.9±1.4) d 比(7.1±1.7) d,(16.7±2.0) d 比(21.8±2.7) d,26.7%(8/30)比36.7%(11/30),均P<0.01]。结论血必净联合国产十四肽治疗AHNP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倪浩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脑出血是常见的一种病死率、致残率颇高的疾病,急性期的危害性更大。尽管临床上治疗的手段很多,如较常应用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疗效并不理想。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脑出血尤其是急性期的相关病理机制,找出更新、更好的治疗方案显得格外重要。该文就脑出血急性期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从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两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郑笑男;张铎(综述);李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涉及所有器官的高度异质性疾病。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流行率,病理机制和其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的3个重要方面。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流行性在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是由很多方面因素引起,目前普遍公认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遗传,人种和生活环境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机制研究对该病的治疗具有为关键的作用,但也是难攻克的课题,至今的研究还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许多问题还未解决。而生物标志物对于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流行率和病理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生物标志物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眭维国;贾艺聪;陈洁晶;薛雯(综述);戴勇(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已广泛应用于肾结石的治疗,30多年来,PCNL手术体位从初的俯卧位扩展到仰卧位、侧卧位,并经历了多种 PCNL 手术体位的改良。俯卧位、仰卧位和侧卧位PCNL具有确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改良手术体位更提供了同时顺行 PCNL和逆行尿路内镜的操作,不同程度上提升了碎石的成效。充分认识不同 PCNL体位的穿刺特点能为手术体位的合理选择和进一步体位改良提供依据。
作者:吴定涛(综述);陈远波(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的以局部或全身皮肤黏膜色素脱失为特征的皮肤病,直接影响患者的容貌,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不清,存在多种学说如黑素细胞自毁、自身免疫、遗传缺陷、氧化应激、微量元素失衡等,但终结果是黑素细胞减少、缺失和功能抑制。所以,黑素细胞的损害在白癜风的病机中占重要地位。中药治疗白癜风有确切疗效。借助于其他学科,中药治疗白癜风已研究至分子机制。
作者:李情(综述);许爱娥(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高截留量血液透析( HCO)是近年来血液透析领域重要的研究进展之一,其可有效清除相对分子质量为65000的物质,主要用于治疗骨髓瘤管型肾病、脓毒症、横纹肌溶解征等疾病。骨髓瘤患者由于游离轻链被近曲小管吸收后沉积在上皮细胞胞质内,使肾小管细胞变性,导致急性肾衰竭。大量临床试验证明,HCO可有效清除游离轻链,促进肾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该文就 HCO在多发性骨髓瘤管型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简述。
作者:徐丰博(综述);孙懿(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真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癌检出中的病理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淮南朝阳医院诊治的胃癌患者(胃癌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临床资料,各45例,均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方法对标本进行研究,观察真菌和幽门螺杆菌检出情况。结果胃癌组中,真菌检出26例,占57.8%,幽门螺杆菌检出34例,占75.6%;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真菌检出0例,幽门螺杆菌检出12例,占26.7%。两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和真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真菌、幽门螺杆菌感染均是诱发胃癌的致病菌。
作者:赵惠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宫腔纱条填塞治疗重度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术治疗重度产后出血的57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各种不同产后出血原因应用宫腔纱条填塞的病例数,以57例使用宫腔纱条填塞术产后出血患者不同出血量为观测点,分别统计各观测点治疗有效和无效行子宫切除术的人数,并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①使用宫腔纱条填塞术治疗的57例重度产后出血患者,宫缩乏力导致者19例,胎盘因素导致者36例,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者2例,7例治疗无效切除子宫。②宫腔纱条填塞术治疗重度产后出血的成功率与出血量呈负相关(r=-0.943,P<0.05),当出血量≥2500 mL时,子宫切除的概率大于子宫保留的概率( P<0.05)。结论宫腔纱条填塞术是治疗胎盘因素及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重度产后出血避免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有效措施,其有效率随产后出血量的增加而下降,当出血量≥2500 mL 时,出血控制失败而行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概率更大。
作者:梁升连;葛海艳;褚志平;应小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自噬是一种重要的溶酶体介导的物质降解途径,通过净化自身多余或受损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物质的再循环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对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均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自噬在肝脏脂质代谢方面有重要作用,自噬功能异常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个潜在病因。但是,自噬在脂质代谢过程中的确切作用还不十分清楚,甚至有相反的结论。
作者:邓颖勋;蒋卓勤;王宇琦(综述);纪桂元(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临床上腔镜手术期间导致严重的二氧化碳栓塞少见,但其是潜在的致命性的严重并发症,是麻醉医师应注意的重点。二氧化碳栓塞一般发生在二氧化碳注入期间或注入后不久,主要为二氧化碳误入血管或实质脏器所致。二氧化碳栓塞的临床表现由轻到严重为无症状、神经损伤、心血管性虚脱、甚至死亡等。近年来,二氧化碳栓塞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中兵(综述);张燕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建始县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情况与耐药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建始县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中确诊的院内感染患者180例,调查标本来源,细菌培养后选择8种抗生素进行耐药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20株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60例,占50.0%,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分泌物与血液标本;科室来源于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和普通外科。耐药率高的3种药物为庆大霉素(65.0%)、亚胺培南(58.3%)、哌拉西林(55.0%),敏感率高的3种药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0%)、头孢他啶(6.7%)与硫酸阿米卡星(10.0%)。结论院内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比较大,多在危重科室患者中分离检测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与硫酸阿米卡星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
作者:李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在现代骨科康复观指导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常规股骨远端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检测受试者C反应蛋白(CRP)和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65±6) min比(81±6) min,(320±10) mL比(420±16) mL,(1.9±1.0)次比(3.4±1.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CRP、CK水平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术后各个时间点CK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 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 HSS 评分高于对照组[(95±6)分比(8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远端骨折术中采用新型前外侧入路,可以减少对软组织的损害,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汤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微RNA( 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蛋白质编码的小分子 RNA,它通过对目标mRNA的剪切和翻译抑制,发挥对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作用。 miRNA具有多靶点的特性,至少参与约1/3人类蛋白质的表达调控,并且参与调控细胞分化、凋亡,肿瘤形成、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学行为。近些年研究表明,miRNA对于调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基因表达、调节脂质形成和储存至关重要。
作者:于俊杰(综述);詹晓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比较超声定位和体表异感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择期行上肢手术的68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体表异感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则行超声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效果、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肌皮神经[(4.4±2.1) min 比(9.8±3.6) min]、桡神经[(4.2±1.3) min比(10.6±4.5) min]、正中神经[(6.4±2.5) min 比(15.1±6.6) min]、尺神经[(7.3±3.0) min比(18.0±7.4) min]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完全阻滞率、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1.2%(31/34)、82.4%(28/34)、94.1%(32/34),与对照组的58.8%(20/34)、38.2%(13/34)、70.6%(24/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体表异感定位相比,超声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成功率高、麻醉效果良好且并发症相对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恒跃;吕虎;平山;杨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很多疾病均可导致疼痛,如何有效缓解疼痛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研究发现,P物质是一种十一氨基酸多肽,广泛地分布于神经系统和其他外周组织器官内,其 G蛋白偶联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密集分布于脊髓背角浅层。 P物质及其受体 NK-1受体与疼痛有密切关系。 P物质作为兴奋靶组织器官的神经递质,从初级感觉传入纤维终末释放,介导痛觉传递。 P物质和 NK-1R结合也可以介导痛觉效应。 P物质经酶解产生的N端片段和NK-1受体拮抗剂则产生镇痛作用。
作者:赵国敏(综述);尹金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