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出血急性期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郑笑男;张铎(综述);李平(审校)

关键词:脑出血, 急性期, 原发性损伤, 继发性损伤, 病理机制
摘要:脑出血是常见的一种病死率、致残率颇高的疾病,急性期的危害性更大。尽管临床上治疗的手段很多,如较常应用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疗效并不理想。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脑出血尤其是急性期的相关病理机制,找出更新、更好的治疗方案显得格外重要。该文就脑出血急性期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从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两方面)作一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微RNA-181 b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微 RNA(miRNA)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基因调控作用。 miR-181 b在急性白血病和其他多种恶性实体肿瘤中表达上调,具有癌基因作用,不仅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等调控,同时还与药物敏感性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 miR-181b的表达改变可作为预测疾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孔晓琳(综述);李英花(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危重病相关性皮质醇不足的研究进展

    危重病的发生、发展,一方面受致病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机体应激反应引起的内环境失调关系密切。危重病相关性皮质醇不足( CIRCI)是指由于高应激状态使皮质醇水平不能满足机体适应疾病严重程度的需要,在感染性休克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容易出现,在其他高应激的危重病中也很常见,其机制复杂,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研究CIRCI有望改善危重病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是近年来危重病医学研究的热点。

    作者:曾德福(综述);梁大胜(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P物质及其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与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很多疾病均可导致疼痛,如何有效缓解疼痛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研究发现,P物质是一种十一氨基酸多肽,广泛地分布于神经系统和其他外周组织器官内,其 G蛋白偶联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密集分布于脊髓背角浅层。 P物质及其受体 NK-1受体与疼痛有密切关系。 P物质作为兴奋靶组织器官的神经递质,从初级感觉传入纤维终末释放,介导痛觉传递。 P物质和 NK-1R结合也可以介导痛觉效应。 P物质经酶解产生的N端片段和NK-1受体拮抗剂则产生镇痛作用。

    作者:赵国敏(综述);尹金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腹部超声检查可疑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患者31例,将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对照分析。对临床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将行超声引导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与未行该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经临床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29例,不全流产2例,诊断准确率为93.5%(29/31)。行超声引导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2.5±1.8) d,较未行该操作的患者(18.8±3.8) d短(P<0.05),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为(23.3±3.3) d,较未行该操作的患者(34.8±4.1) d短(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经腹部超声引导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梅娜;宫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患者的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患者的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咽科诊治的183例鼻息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采用鼻内镜治疗;观察组9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术前7 d清晨口服泼尼松,40 mg/d,术前2 d时改为口服60 mg/d,术后3 d口服5 mg/d,术后4 d至6个月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剂,每日2次,每次1喷,局部喷涂剂量每次50μg。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6个月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63±7) mL 比(140±10) mL,(36±7) min 比(47±9) min,(6±2) d 比(10±2)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4.7%(90/95)、复发率为2.1%(2/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66/88),复发率为10.2%(9/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Lund-Mackey、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鼻息肉患者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鼻息肉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李贤斌;吴海丽;肖艳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新城疫病毒的分类及治疗胶质瘤研究的进展

    脑胶质瘤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因其致残率、致死率高而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传统的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手段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近些年各种生物基因治疗不断涌现,其中溶瘤病毒的抗肿瘤作用正在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新城疫病毒( NDV)的胶质瘤治疗更是研究的热点。现就NDV的发现、溶瘤的结构基础、分类及关于治疗胶质瘤的研究及反向遗传技术的应用等进行总结。

    作者:李俊卿;申汉威(综述);杨孔宾(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新进展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新生儿脑伤残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及伤残率,但这仍是一个难点。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应用彩色多普勒监测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以及实验室检测脑特异性蛋白能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两种检查方法均未能在临床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加强对两者的进一步研究,使其能在临床实际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对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早期治疗新生儿窒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世界(综述);李明星(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药现代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 RA)属中医痹症范畴,在现代医学研究,RA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确切病因尚未明确,病理学改变分为基本病变和各器官病变;西医治疗基本参照指南,中医治疗 RA,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和症型,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为依据进行辨证论治,结合西医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疗效。由于RA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作用机制也未明确,也没有完全符合该病的动物模型,需进一步搞好基础研究,建立适当的病症契合的RA动物模型,筛选组方,完善基础理论研究。

    作者:张庆丽;杨卫彬;杨静;胡春花;李倩(综述);张裕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肝细胞癌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近几年,不同的外照射放射治疗技术以及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在肝细胞癌治疗中取得了较大进展。单纯放射治疗对早期患者可治愈,对中、晚期患者可延长生命,并可减轻疼痛。放射治疗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或口服索拉非尼或静脉化疗等方法联用,疗效可进一步提高,且毒性可耐受。因目前文献均局限于Ⅰ期/Ⅱ期临床试验或回顾性分析,故放射治疗在肝细胞癌综合治疗中的潜在作用,还需要开展Ⅲ期研究来证实。

    作者:梁永(综述);何克菲(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盐酸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对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云南省圣约翰医院收治的83例冠心病心衰患者,在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20 mg/次,每日3次,餐后服用,治疗持续3个月。分析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心功能变化及其远期预后。结果治疗后患者NT-proBNP显著下降( P <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 P<0.01);治疗后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其Ⅰ、Ⅱ级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升高,Ⅲ、Ⅳ级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5年随访发现,病死率为8.4%(7/83),冠心病心衰加重再住院率为24.1%(20/83)。结论盐酸曲美他嗪可降低冠心病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分级,有效促进患者的预后。

    作者:吕云;潘娅萍;高彦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非心脏手术后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和预测研究现状

    医学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导致目前接受非心脏手术的高龄和心脏病患者日益增多。而心血管并发症是非心脏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高危害大,是围术期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直接决定了手术的成败。因而对心血管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和预测,减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并改善患者预后,是当前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发现了风险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评估体系,一些全新的高敏生化指标及无创检测也展示出良好的预测价值和应用前景。

    作者:杨彬(综述);熊卫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姜黄素在皮肤外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姜黄素是从姜黄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多酚类化合物,是姜黄属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显著抗炎、抗氧化、抗癌、抗突变、抗凝、抗感染和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其一直作为草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风湿病、糖尿病病足、咳嗽和鼻窦炎。姜黄素还被证明有显著地促进伤口愈合的特性。它可以作用于伤口愈合过程的不同阶段,从而加速愈合。

    作者:周曙(综述);金海蓉;胡晋红(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在新生儿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NT-proBNP)检测在新生儿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宝鸡市中心医院小儿科收治的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新生儿患者128例,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组)56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非心源性组)72例,同时选择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依据改良ROSS新生儿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心源性组患儿分为心功能Ⅰ级31例、Ⅱ级18例、Ⅲ级7例,采用心脏超声检测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NT-proBNP的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心源性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为(4922±1244) ng/L,非心源性组为(314±47) ng/L,对照组为(58±22) ng/L,心源性组和非心源性组高于对照组,心源性组高于非心源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儿新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清 NT-proBNP水平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NT-proBNP 水平与 LVEF 呈负相关(r =-0.564,P <0.05)。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检测在新生儿心源性与非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海锋;高自颖;乔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清脑钠肽水平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血清脑钠肽水平对脑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进行心肺复苏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脑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脑损伤组(28例)、中度脑损伤组(20例)及重度脑损伤组(20例),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2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研究对象和3组患者在自主循环回复后2、8、12、24及48 h血清脑钠肽的水平,分析不同时间脑钠肽的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的相关性。结果4组研究对象血清脑钠肽的水平在组间、不同时点间及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脑损伤组患者的脑钠肽高,2、8、12、24、48 h分别为(3.26±0.14) ng/L、(3.34±0.57) ng/L、(3.13±0.39) ng/L、(2.99±0.41) ng/L、(2.15±0.13) ng/L,对照组低,分别为(0.75±0.44) ng/L、(0.75±0.44) ng/L、(0.78±0.44) ng/L、(0.75±0.45) ng/L、(0.75±0.44) ng/L,且不同时点间脑钠肽水平与GCS呈负相关(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脑钠肽的水平可预测脑损伤程度,脑钠肽水平越高,脑损伤程度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反之,则损伤较轻,预后较好。

    作者:肖铸;付斌;刘玉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丹参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丹参是研究比较全面的一种中草药,由于它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广泛而又复杂,临床上常将其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对药物联合应用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者把目光投向丹参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通过丹参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丹参可与多种药物联用,并且能起到增强药物治疗效果的作用,这使对丹参的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丹参的临床价值也越来越高。

    作者:王媛媛(综述);原永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必净联合国产十四肽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30例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国产十四肽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AHN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国产十四肽生长抑素100μg,缓慢静脉注射后再予以250μg/h的速度静脉泵入,连续治疗7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记录患者就诊当日及治疗3 d及5 d后体液淀粉酶(淀粉酶检测试剂盒检测法);记录患者腹胀腹痛时间、恶心呕吐时间、禁食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腹胀腹痛时间、恶心呕吐时间、禁食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1.3) d 比(4.4±1.3) d,(3.6±1.0)d 比(5.1±1.1) d,(8.4±1.2) d 比(12.0±1.4) d,(4.9±1.4) d 比(7.1±1.7) d,(16.7±2.0) d 比(21.8±2.7) d,26.7%(8/30)比36.7%(11/30),均P<0.01]。结论血必净联合国产十四肽治疗AHNP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倪浩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自噬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自噬是一种重要的溶酶体介导的物质降解途径,通过净化自身多余或受损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物质的再循环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对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均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自噬在肝脏脂质代谢方面有重要作用,自噬功能异常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个潜在病因。但是,自噬在脂质代谢过程中的确切作用还不十分清楚,甚至有相反的结论。

    作者:邓颖勋;蒋卓勤;王宇琦(综述);纪桂元(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端粒是真核细胞维持自身染色体稳定的重要成分,其 DNA 序列位于染色体的末端,端粒的长度会随着染色体的不完全复制和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端粒酶相关基因的突变会造成端粒酶活性的降低以及端粒长度缩短,过短的端粒无法保护基因组维持正常的稳定性,终造成细胞的老化、凋亡或恶变。人端粒酶反转录酶( hTERT)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端粒酶的活性一致,其表达被认为是端粒酶活性的关键步骤。该文就hTERT与肿瘤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李三党(综述);刘宏斌(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药治疗白癜风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的以局部或全身皮肤黏膜色素脱失为特征的皮肤病,直接影响患者的容貌,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不清,存在多种学说如黑素细胞自毁、自身免疫、遗传缺陷、氧化应激、微量元素失衡等,但终结果是黑素细胞减少、缺失和功能抑制。所以,黑素细胞的损害在白癜风的病机中占重要地位。中药治疗白癜风有确切疗效。借助于其他学科,中药治疗白癜风已研究至分子机制。

    作者:李情(综述);许爱娥(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经皮肾镜碎石手术体位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已广泛应用于肾结石的治疗,30多年来,PCNL手术体位从初的俯卧位扩展到仰卧位、侧卧位,并经历了多种 PCNL 手术体位的改良。俯卧位、仰卧位和侧卧位PCNL具有确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改良手术体位更提供了同时顺行 PCNL和逆行尿路内镜的操作,不同程度上提升了碎石的成效。充分认识不同 PCNL体位的穿刺特点能为手术体位的合理选择和进一步体位改良提供依据。

    作者:吴定涛(综述);陈远波(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