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青;赵虎;吴斌;袁军
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复发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据报道,HCC根治性切除后5年复发率为54.1% ~61.5%,而局部治疗的转移复发率更高.因此,抗HCC侵袭、转移,减少术后复发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抗HCC的侵袭、转移首先必须了解其侵袭、转移相关因子及其作用机制,由此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予以综述.
作者:邓菊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替加色罗联用聚乙二醇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38例C-IBS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50例)采用替加色罗联用聚乙二醇,替加色罗组(43例)仅应用替加色罗治疗,莫沙必利组(45例)仅应用莫沙必利治疗.记录治疗期间三组患者每日的排便次数、大便Bristol分级及腹部胀痛等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结肠传输时间均少于治疗前(P<0.05),联合用药组和替加色罗组治疗后的结肠传输时间显著少于莫沙必利组(P<0.05);联合治疗组和替加色罗组腹痛、腹胀改善情况显著优于莫沙必利组(P<0.05);治疗后各组大便Bristol的分级构成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加色罗联合聚乙二醇治疗C-IBS,近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刘海峰;艾德华;田淑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肿瘤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关系,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胸外科2004 ~2008年手术切除的60例NSCLC患者的标本(其中鳞癌26例,腺癌34例),并同期选取15例正常支气管肺黏膜组织作为对照,所有标本均切片做HE染色,显微镜下作出病理诊断.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研究肿瘤组织、正常肺组织中VEGF-C的表达情况,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C在NSCLC中存在较高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而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别无关.结论 NSCLC组织中VEGF-C高表达,提示恶性度高,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其有助于评估肺癌的转移趋向,分析病期,指导术后治疗方案.
作者:陈苏娟;陈苏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前交叉韧带(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ACL断裂后无法自行愈合并会造成膝关节不稳,对患者运动产生明显影响,即使进行运动,也是以损伤关节软骨及半月板为代价,需及早行手术治疗.关节镜下行ACL重建技术是治疗ACL断裂的有效方式之一,ACL重建固定方式及固定物有多种.该文就重建韧带的方式、韧带固定物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
作者:马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期间,血液有形成分大量破坏,激活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引起凝血功能异常,使得术后再次开胸止血的概率增加,导致患者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延长;大量的血液输注,可增加肾衰竭、脓毒症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而异体输血还会增加感染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及其他并发症的机会,且近年来血源日趋紧张.所以,采取相关血液保护措施,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显得日益重要.
作者:张文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破坏,并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丧失.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及向骨细胞与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动物模型及初步临床研究表明,MSC不仅能够通过其免疫调节作用降低关节炎的发生率并减轻实验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亦能修复发生于RA的骨与软骨破坏,提示其用于治疗RA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朱海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人工泪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廊坊市香河人民医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断的68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人工泪液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滴眼,对照组(34例)单用人工泪液.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采用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的情况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相应的治疗和检查.治疗组和对照组BUT、SIT、FL三项检查的初始评分均无明显差别,治疗组治疗后2周、4周的三项检查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工泪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滴眼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干眼疗效优于单用人工泪液,效果显著.
作者:勾健媛;李勇亮;赵莉;李秀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乳腺癌是女性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临床上有很多方法,影像学诊断始终是临床上应用于乳腺癌诊断的常规手段,对于乳腺癌的筛查和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MRI的多种成像方式、超声弹性成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出现都极大地提高了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作者:邱琳;赵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监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肺炎链球菌的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法和E-test法对137株肺炎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用K-B法测定耐红霉素菌株的耐药表型,并分析药敏结果.结果 137株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口 恶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4.2%(129/137)和74.5%(102/137),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29株红霉素耐药株中,内在型耐药(cMLSB)占70.5%,诱导型耐药(iMLSB)占19.4%,M型耐药占10.1%.红霉素耐药株对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口 恶唑共同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率分别为66.7%、74.4%、60.5%,显著高于红霉素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9 ~2011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克林霉素及复方磺胺甲口 恶唑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儿童对这两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成人,耐药表型以cMLSB为主,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作者:乔斌;李艳;汪明;吴青;袁乐永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盆腔炎性疾病(PID)是妇科常见病症,发病率高,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PID实验模型建模方法有多种,以动物模型居多.建立一个实用有效的实验模型对于PID的深入研究十分重要.从动物模型的实验动物选择、动物模型制备方法以及细胞模型的建立、应用等方面,就目前国内外PID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赵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腹腔内高压(IAH)和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对于危重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显著的影响.升高的腹腔内压力(IAP)会影响重要器官的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病死率的上升.对高危患者的监测、预防以及针对有早期征兆或已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膀胱压测量对于ACS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周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建立靶向甲胎蛋白(AFP)基因的人工microRNA(amiRNA)稳定表达HepG2细胞来评价AFP-amiRNA的沉默效果.方法 构建靶向AFP基因的amiRNA慢病毒表达质粒,将其转入HEK293T细胞包装为慢病毒并感染HepG2细胞,嘌呤霉素筛选2周后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间接免疫荧光及AFP定量试剂盒检测amiRNA对AFP的抑制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靶向AFP的amiRNA慢病毒表达质粒,并建立稳定表达AFP-amiRNA的HepG2细胞,RT-PCR、间接免疫荧光与上清AFP定量结果显示稳转细胞AF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高效稳定表达AFP-amiRNA的HepG2细胞株建立成功,并能有效抑制AFP的表达.
作者:谢佩雯;张秀娟;黄海;王学军;王升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鼻咽癌患者在放化疗治疗时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问题比较普遍,营养不良反过来影响患者体质与行为能力,限制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耐受性.对住院的鼻咽癌患者进行营养筛查,能早期识别和确定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患者,从而给予及时有效的营养支持.营养干预的时间是个体化很强的问题,不同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不同也决定了干预时间的个体化.营养干预的方式、干预的时机及持续的时间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明确.
作者:韦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URSL)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联合治疗肾盂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妇幼保健院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肾盂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URSL联合ESWL治疗,对照组给予URSL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 vs 56.7%)(P<0.01);术后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SL与ESWL联合治疗肾盂结石疗效可靠,损伤小,术后尿路感染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於焱生;刘任成;刘文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对自体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进行评价,对其适应证及手术方法进行讨论,以认识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采用自体膀胱黏膜一期尿道成形术进行治疗的16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患儿均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阴茎伸直满意,外形好,尿线粗,开口近似正常位置.无尿瘘发生.1例患儿于术后半年发生尿道口膀胱黏膜增生,小便分叉,予以二次手术切除尿道口多余黏膜外翻缝合后正常排尿.结论 自体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为治疗尿道下裂较理想的方法,此术式成功率高,外形效果良好.
作者:黄青;赵虎;吴斌;袁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结肠癌具有很高的肝转移概率,但与胃癌比较其转移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该文对影响结肠癌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癌胚抗原水平和年龄)、结肠癌诊断主要方法(B超诊断、CT诊断以及PET诊断)、常用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法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门静脉化疗、冷冻治疗、中医中药辅助治疗、基因治疗)予以总结概述,以期为临床结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黄忠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尖锐湿疣(CA)转归与众多因素相关,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序列不同导致其致病力、发病部位及预后各不相同,高危型CA与外阴、生殖器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对HPV型别的检测是治疗CA有力的风向标.HPV对免疫系统的攻击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异常,CD4 +和CD8 +细胞及其比值发生变化,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L-12、IL-18、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改变及其他免疫细胞活性降低.HPV亚临床感染作为疾病系谱发展过程,在临床中更为常见,其转归因素的研究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王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检查设备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一步优化,成为冠心病筛查与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256层螺旋CT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优越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近年来在冠状动脉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评价、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及旁路移植术后的评价、对冠状动脉先天变异和畸形的诊断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者:井淑艳;陈伟彬;宫凤玲;赵新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武警总医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诊治的170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组)的临床资料,对其双侧颈部血管内-中膜以及血管内部的硬化斑块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检测斑块导致的管腔狭窄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期选择1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检查结果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结果 高血糖组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者86例(50.6%),其次为颈内动脉的起始段者16例(9.4%),见于椎动脉者2例(1.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者12例(9.8%),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者2例(1.6%),椎动脉处未见斑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3.18,12.64,14.91,P<0.05).对高血糖组中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的104例患者进行血流速度与管腔狭窄程度的分析得出,斑块不大时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斑块较大时会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加快.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的进展速度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判断,可以尽早发现颈部血管病变的存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作者:梁莉;苏金花;寇海燕;陶丹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结肠镜联合腹腔镜切除结直肠癌的优越性,为结直肠癌切除术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入住迁安人民医院的75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肠镜联合腹腔镜切除患者的结直肠.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包括腹痛、腹胀、异常迟发性出血、吻合口瘘、肠穿孔).结果 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01 ~290 min,平均256 min;出血量为230 ~325 mL,平均292 mL;住院时间为7 ~15 d,平均11.2 d.出现腹胀腹痛的患者31例(41.3%),异常迟发性出血4例(5.3%),未见吻合口瘘和肠穿孔.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型的无需开腹的外科新技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腹壁创伤小,术后没有刀口疼痛感,干扰少,且恢复快.
作者:郝晓尊;赵伟;蔡青山;王瑞江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