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DK-5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张红丽

关键词: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 神经变性疾病, CDK-5的调节
摘要: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家族成员,它既不受细胞周期素调节,也不调节细胞周期,而是受非细胞周期蛋白p35和p39的调节.研究表明CDK-5可调节多种底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起重要作用.然而,CDK-5激酶活性异常升高会导致一些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因此,CDK-5活性的调节可能成为治疗神经变性疾病的靶点,现就其与神经变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治疗进展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一种遗传异常所致,以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非对称性肥厚,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特点的心肌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晕厥甚至猝死,其猝死率高,为青壮年猝死的主要原因.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治疗HOCM的方法已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十余年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并且已成为治疗HOCM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此主要对HOCM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与临床病理分型

    目的 评价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特征对临床组织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8 ~2010年经手术、支气管镜检及痰检等病理证实的8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对其中30例周围型小肺癌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并与横断薄层扫描对比分析,统计CT边缘有毛刺征的例数.结果 短细毛刺多见于周围型肺癌的组织学类型-腺癌,毛刺以背离肺门方向分布为特点.MPR显示病灶内的微小钙化及小空泡征明显高于薄层扫描.结论 多层螺旋薄层扫描及MPR图像可清楚地显示肺内小病灶影象特征,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为临床病理分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陈萍;李小民;周和平;朱亚男;周元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氯法齐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92例

    目的 探究化疗基础上加服氯法齐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5年9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172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80例,服用传统药物卷曲霉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丙硫异烟胺联合治疗;观察组92例,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氯法齐明强化,治疗后判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等.结果 治疗6个月后行痰菌及病灶检查,观察组痰菌阴转48例,阴转率为52.2%,对照组痰菌阴转21例,阴转率为26.3%,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痰菌阴转55例,阴转率为59.8%;对照组痰菌阴转26例,阴转率为32.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病灶好转85例,好转率为92.4%;对照组病灶好转38例,好转率为47.5%.两组均出现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受损、血象异常、皮肤色素沉着等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率为98.9%,复发率为1.9%;对照组并发症率为100.0%,复发率为7.7%.观察组6个月、1年时两次检查痰菌阴转率、病灶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后者,而对比并发症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氯法齐明联合卷曲霉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丙硫异烟胺等传统药物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较好,能够在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患者的痰菌阴转和病灶好转率,建议临床广泛试用并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洪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内脂素是一种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具有类胰岛素、参与炎症应答、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体内的一种炎性反应标志物,还是强烈的促炎性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已经证实有多种因素参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其中炎性反应就是一个深受广泛关注的因素.研究上述两者与T2DM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探讨内脂素与hsCRP之间的潜在联系,将为早期诊断及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提供依据.

    作者:刘树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原位新膀胱术后尿道肿瘤复发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目前原位新膀胱手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手段,但是术后仍有尿道肿瘤复发等可能性.其复发机制涉及多种学说,危险因素亦包括多种.研究显示,注重术前对膀胱颈进行活检,术中对切缘行冰冻切片检查可能提高肿瘤的根治率.对复发尿道肿瘤的患者,行二次手术、免疫治疗、化疗或基因治疗常能获得较好疗效.随着对原位新膀胱术的认识更加深入,尿道肿瘤的复发率将明显降低.

    作者:石军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调节高密度脂蛋白治疗的研究进展

    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和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认为,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呈负相关,其机制包括胆固醇的逆向转运、抗氧化、抗血栓、调节内皮功能等.但是,由于高密度脂蛋白组成成分复杂,调节其功能比升高其总体水平更重要.目前调节高密度脂蛋白的治疗主要有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以及新近的生物制剂,以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作者:李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氯胺酮对盐酸左旋布比卡因椎管内镇痛治疗带状疱疹低有效浓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硬膜外镇痛治疗带状疱疹的适氯胺酮剂量,及与之配伍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的浓度和剂量.方法 选择ASAⅠ ~Ⅱ级124例发生在胸部和腰部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3 mg/kg氯胺酮;Ⅱ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6 mg/kg氯胺酮;Ⅲ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9 mg/kg氯胺酮;Ⅳ组:对照组,单纯使用盐酸左旋布比卡因.选择相应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5 ~4.0 cm,分别注入15 mL盐酸左旋布比卡因与不同剂量氯胺酮混合液.按双盲、序贯的方法,以前一例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定下一例患者所用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药液浓度,各组初始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浓度均定为0.12%.结果 各组镇痛后48 h与镇痛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Ⅲ组镇痛后48 h内,收缩压、心率与镇痛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镇痛后收缩压、心率变化比较明显,与镇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各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镇痛的EC50值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0.3 mg/kg 和0.6 mg/kg的氯胺酮得到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的低有效镇痛浓度分别为0.075%和0.058%,两组均可达到满意镇痛,不良反应小.结论 硬膜外镇痛治疗带状疱疹疼痛,适氯胺酮剂量是0.3 mg/kg 和0.6 mg/kg,与之配伍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的浓度分别为0.075%和0.058%.

    作者:姜建利;冯硕;刘轩;张铁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尤其是胸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在胸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心脏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从而引起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近年来,随着大剂量放疗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RIHN也日益增多,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临床并发症,同时也是影响放射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姜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小探头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在上消化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常规内镜检查提示消化道病变的302例患者行MPS检查,包括内镜发现的隆起性病变、溃疡以及糜烂怀疑癌变、内镜诊断肿瘤而病检不支持的患者,了解病变的性质及来源.结果 超声微探头检查的302例患者中,食管病变76例,胃部病变178例,十二指肠病变48例.对于病变位于黏膜层至黏膜下层的患者均行病理活检或由外科术后确定病变性质及范围.结论 MPS可清晰地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及结构,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起源定位准确,并能提示病变的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马医安;李继昌;刘海霞;吴育美;王鸿轲;杨诚;徐彩霞;陈西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及其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SPN是一种罕见的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本病预后良好,影像学检查是其主要的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对其手术方式的选择不统一,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尚不清楚.现就SPN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刘长瑞;牛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临床上有些青光眼难以应用传统手术和药物来解决,睫状体破坏性手术对于难治性青光眼,尤其是晚期青光眼是一种佳的治疗方法.目前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睫状体破坏术手术方法,用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显著,并发症少,而且价格低、体积小、便于携带、操作简单.现就其适应证、作用机制、能量参数、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发展前景予以综述.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胃癌癌前病变是近年来胃癌防治学研究的重点,及早发现和治疗,阻止其发生癌变,对降低胃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成为胃癌防治研究中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国内外应用手术或西药治疗并不理想,而中医药治疗在这一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余紫静;曾纪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新发糖尿病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由于其症状隐匿,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改善预后十分重要.近年来,糖尿病与胰腺癌的相关性成为研究热点,而新发糖尿病作为胰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以新发糖尿病患者为高危人群,筛查胰腺癌相关性糖尿病,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现就近年新发糖尿病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吴健婷;荆雪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进展

    尽管对旋转暴力型踝关节骨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并且基本治疗策略已较为成熟,但向纵深和细微发展,还存在较多的争议,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如某些骨折类型的手术指征并未获得广泛的认同,如何精准评估下胫腓联合的损伤还值得深入探讨,在下胫腓联合固定和后踝固定方面也还存在不同意见.随着技术的进步,可吸收内固定及微创技术的应用可望在骨折治疗中取得更好的结果,但对其手术经验和远期治疗效果还需更多的观察与总结.

    作者:楼永坚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子宫内膜癌的血管生成和靶向治疗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依赖血管生成,故抗血管生成治疗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研究热点.血管生成在子宫内膜癌的生长、浸润、转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靶向治疗的进一步研究,许多药物开始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其中包括贝伐单克隆抗体、siRNA及各种酶抑制剂等.现就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闫玉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人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鼠模型研究

    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ALL)是一种具有高侵袭性特征的恶性血液肿瘤,建立稳定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其发病机制及进行潜在治疗药物的前临床研究的重要前提.日益广泛应用的稳定的T-ALL小鼠动物模型主要有小鼠的异种移植模型和转基因小鼠模型.现就T-ALL的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从小鼠品系、移植用细胞株、建模方式及模型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肖田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CDK-5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家族成员,它既不受细胞周期素调节,也不调节细胞周期,而是受非细胞周期蛋白p35和p39的调节.研究表明CDK-5可调节多种底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起重要作用.然而,CDK-5激酶活性异常升高会导致一些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因此,CDK-5活性的调节可能成为治疗神经变性疾病的靶点,现就其与神经变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张红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神经生长因子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NGF是一种信号分子,其生物活性受酪氨酸激酶受体A和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的调节.NGF能调节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的生存和生长,并且NGF能选择性地营养小神经纤维感觉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在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中,均有证据表明NGF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关系密切.研究NGF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系将有助于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贾彩霞;王元松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甲基化与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影响基因的表达模式,这种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一般发生在体细胞的增殖和发展过程中,并通过有丝分裂逐代传递,表观遗传包括至少两个方面,即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的重要内容,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发生、发展、预后及药物反应密切相关.现就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的甲基化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胡婉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芹菜素对人CIK细胞杀伤结肠癌SW1116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芹菜素对人结肠癌细胞SW1116及CIK细胞的作用,探讨芹菜素对人CIK细胞杀伤结肠癌SW1116细胞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芹菜素分别诱导人CIK细胞和结肠癌细胞SW1116细胞24、48、72 h,四甲基偶唑蓝(MTT)法检测上述两种细胞的生长.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CIK细胞对结肠癌SW1116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体外培养10 d后,CIK细胞比例由3.12%增加到17.55%.与对照组比较,浓度1.17 ~4.7 μmol/L芹菜素作用后的CIK细胞的增殖率显著提高(P<0.05),浓度37.5 ~600 μmol/L的芹菜素对SW1116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提高(P<0.05),三个时间段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浓度2.35 ~9.4 μmol/L的芹菜素作用48 h后,CIK细胞对结肠癌SW1116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芹菜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CIK细胞的生长,明显提高CIK细胞对SW1116细胞的杀伤作用,且抑制结肠癌SW1116细胞的生长.

    作者:魏沛;陈剑群;陈复兴;刘军权;陈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