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燕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NGF是一种信号分子,其生物活性受酪氨酸激酶受体A和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的调节.NGF能调节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的生存和生长,并且NGF能选择性地营养小神经纤维感觉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在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中,均有证据表明NGF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关系密切.研究NGF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系将有助于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贾彩霞;王元松 刊期: 2012年第19期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其亚族主要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近年来研究发现,ERK5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调节细胞功能有重要作用,并参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故阐明ERK5通路的作用机制,将为一些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现重点对ERK5的蛋白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盛晓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自愿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4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CRP)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和CRP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1.9%,低于对照组的26.3%(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手术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海林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根本目标是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阻断HBV复制,只有清除HBV才能阻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发展,减少并发症.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抑制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制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近年来核苷类似物成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热点,该类药物抗HBV作用较强.现主要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的疗效比较、联合用药、安全性等进行简要的介绍.
作者:路显锋;王晓丹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尤其是胸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在胸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心脏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从而引起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近年来,随着大剂量放疗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RIHN也日益增多,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临床并发症,同时也是影响放射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姜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在上消化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常规内镜检查提示消化道病变的302例患者行MPS检查,包括内镜发现的隆起性病变、溃疡以及糜烂怀疑癌变、内镜诊断肿瘤而病检不支持的患者,了解病变的性质及来源.结果 超声微探头检查的302例患者中,食管病变76例,胃部病变178例,十二指肠病变48例.对于病变位于黏膜层至黏膜下层的患者均行病理活检或由外科术后确定病变性质及范围.结论 MPS可清晰地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及结构,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起源定位准确,并能提示病变的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马医安;李继昌;刘海霞;吴育美;王鸿轲;杨诚;徐彩霞;陈西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病因,HBV感染诱导的宿主基因组甲基化及病毒自身DNA甲基化改变可能是病毒感染慢性化及慢性肝病形成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HBV基因组及HBV共价闭合环状DNA的甲基化在调控病毒复制和蛋白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探讨HBV DNA甲基化对于研究病毒的致病机制、指导HBV感染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敏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一种遗传异常所致,以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非对称性肥厚,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特点的心肌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晕厥甚至猝死,其猝死率高,为青壮年猝死的主要原因.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治疗HOCM的方法已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十余年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并且已成为治疗HOCM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此主要对HOCM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尽管对旋转暴力型踝关节骨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并且基本治疗策略已较为成熟,但向纵深和细微发展,还存在较多的争议,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如某些骨折类型的手术指征并未获得广泛的认同,如何精准评估下胫腓联合的损伤还值得深入探讨,在下胫腓联合固定和后踝固定方面也还存在不同意见.随着技术的进步,可吸收内固定及微创技术的应用可望在骨折治疗中取得更好的结果,但对其手术经验和远期治疗效果还需更多的观察与总结.
作者:楼永坚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影响肠伤寒穿孔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为改善预后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援尼日尔医疗队工作点玛拉迪地方医院外科295例肠伤寒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295例均手术治疗,病死率为20.7%(61/2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穿孔-手术间隔、穿孔数量和术后肠瘘与肠伤寒穿孔手术治疗的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穿孔-手术间隔(OR=4.723,95% CI=1.403 ~15.897,P<0.05)、术后肠瘘(OR=3.334,95% CI=1.102 ~10.087,P<0.05)与肠伤寒穿孔手术治疗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穿孔-手术间隔、术后肠瘘是肠伤寒穿孔手术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作者:杨洪范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特征对临床组织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8 ~2010年经手术、支气管镜检及痰检等病理证实的8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对其中30例周围型小肺癌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并与横断薄层扫描对比分析,统计CT边缘有毛刺征的例数.结果 短细毛刺多见于周围型肺癌的组织学类型-腺癌,毛刺以背离肺门方向分布为特点.MPR显示病灶内的微小钙化及小空泡征明显高于薄层扫描.结论 多层螺旋薄层扫描及MPR图像可清楚地显示肺内小病灶影象特征,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为临床病理分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陈萍;李小民;周和平;朱亚男;周元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有效地评价心肌存活性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状态的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新的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出现,超声心动图在识别存活心肌中的临床应用受到日益关注.目前,超声心动图主要是通过检测心肌收缩储备功能及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等方法来评价心肌的存活性.现就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存活心肌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杨四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儿童罹患脊柱结核行手术治疗后出现脊柱后凸畸形是其主要的可能并发症之一,后凸畸形可导致患儿形态改变、身材矮小,甚至导致迟发性的神经、脊髓损伤,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近年来,人们在应用不同手术方式(如单纯前路、后路、植骨融合、前后路联合手术等)治疗儿童脊柱结核过程中,观察到不同手术方式对后凸畸形形成有不同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不同手术方式对后凸畸形形成的影响,进而采用更为理想的术式及方法来预防后凸畸形是研究的热点.
作者:彭小忠 刊期: 2012年第19期
1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检测是一种新用于临床、评估中耳功能的检测手段,对于婴幼儿中耳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一点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同.目前,对选择哪种判断方法用于分析检测得到的鼓室图仍存在分歧.现就近年来有关1000 Hz探测音声导抗的研究予以综述,对比分析基于Linder/Jerger法的直观声导抗分类法、Kei直观声导抗分类法、Baldwin基线法及Vanhuyse分类法四种诊断方法.
作者:苏仁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影响基因的表达模式,这种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一般发生在体细胞的增殖和发展过程中,并通过有丝分裂逐代传递,表观遗传包括至少两个方面,即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的重要内容,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发生、发展、预后及药物反应密切相关.现就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的甲基化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胡婉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胃癌癌前病变是近年来胃癌防治学研究的重点,及早发现和治疗,阻止其发生癌变,对降低胃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成为胃癌防治研究中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国内外应用手术或西药治疗并不理想,而中医药治疗在这一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余紫静;曾纪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内脂素是一种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具有类胰岛素、参与炎症应答、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体内的一种炎性反应标志物,还是强烈的促炎性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已经证实有多种因素参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其中炎性反应就是一个深受广泛关注的因素.研究上述两者与T2DM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探讨内脂素与hsCRP之间的潜在联系,将为早期诊断及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提供依据.
作者:刘树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近年来,Genistein(金雀异黄素/染料木素)的血管活性作用越来越受到的重视.目前研究表明,Genistein可通过内皮依赖性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缩系统调节血管平滑肌舒缩,这些影响涉及基因组和非基因组机制.Genistein还可与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通过多信号转导通路发挥类雌激素作用.另外,Genistein可作用于肾脏,增加肾血流量及尿钠排泄.Genistein也可针对体液调节系统(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作用.动物研究数据显示,以上作用相互协同可以达到降压的效果.
作者:林静涵;周珊珊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以引起全身(或肺外)的不良反应.2009年版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强调每例患者临床病情取决于症状严重程度、全身效应和各种合并症,而并非仅仅与气流受限程度相关.对COPD的阐述更注重肺外效应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在COPD的临床管理中也更关注对其肺外效应和合并症的处理.
作者:田立芝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活性氧簇与自噬的关系复杂,近年的科学研究发现,活性氧簇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具有多种功能,不仅参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还参与细胞内自噬的形成.现对活性氧簇与自噬的相关联系,包括调节自噬的活性氧分子,活性氧簇介导自噬的机制,以及活性氧簇和自噬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肿瘤和感染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黄雷招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