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现状

曹燕

关键词:孤独症, 感觉统和训练, 康复治疗
摘要: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疾病.这些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承受着痛苦和不幸,需要社会的关怀、支持和帮助.此病的治疗采用以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在教育或训练过程中要对孩子行为表示宽容和理解.向家长传播有关知识,以家庭为中心,同时注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孩子进行训练,是目前孤独症教育和治疗的主要措施.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腺恶性肿瘤.由于其起病隐匿,生物学特性多变,恶性程度高低不一,极易误诊,早期诊断是临床中的难点.目前已发现了许多甲状腺癌相关分子标志物,包括甲状腺癌相关癌基因如BRAF、Ret、Ras、Trk基因和可能具有抑制甲状腺癌生长的基因如p53、PTEN等.对这些基因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建立可靠、可行的甲状腺癌早期诊断的检测手段.

    作者:胡淑阳;吴艺捷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危重症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肠黏膜具有选择性渗透吸收营养物质和防御肠道内微生物及致炎园子入侵等屏障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屏障功能使细菌和内毒素局限在肠道内,防止机体受内源性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侵害.在严重感染、创伤、手术、休克、重症胰腺炎等应激状态或长期进行肠外营养的情况下,肠黏膜发生缺血缺氧损伤,其结构和功能可能受到严重损害,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生肠道细菌易位,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甚至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肠屏障功能已成为判断危重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肠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对于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璇;吴坚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基础研究新进展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它具有增殖能力强、杀瘤活性高和杀瘤谱广、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更为有效的杀瘤效应细胞.本文综述了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等基础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孔炯;蒋敬庭;吴昌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容量切换与压力切换两种呼吸切换模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中应用的观察对比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期间容量切换与压力切换两种呼吸管理模式对术中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L组和P组,L组全麻呼吸管理采用容量切换模式,P组全麻呼吸管理采用压力切换模式,观察术中气腹和体位改变后患者呼吸、循环、血气分析及球结膜的变化情况.结果 L组气腹后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峰压、气道阻力、PETCO2较气腹和体位改变前增加(P<0.05).血压、心率升高(P<0.05).P组气腹后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增加(P<0.05).气道峰压、PETCO2无明显改变.血压、心率基本稳定,与L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组较P组球结膜水肿发生率高(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中压力切换模式呼吸管理较容量切换模式有一定优越性.

    作者:刘志学;余剑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处理,减轻并存病对手术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牡丹江医学院附属二院1999年5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96例>70岁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围术期处理.结果 96例患者中77例行根治手术(8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病死率为2.1%.结论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处理至关重要,对提高手术切除术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韩延亮;王淑萍;王梅;许焕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以粒系增生为主要表现的恶性克隆性疾病.CML的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症状,控制血液和遗传学异常,大限度地延长生存期,常规治疗包括羟基脲、白消安、干扰素、联合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CML的治疗已发展为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系统.本文就CML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谷云;姚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是一种我国近年新兴的手术方法,并且已经逐步成为甲状腺外科手术的热点.腔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不仅安全可靠,并发症少.而且相比传统手术,术后疼痛轻、渗出少、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作者:李波;肖倩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64层螺旋CT、MRCP和ERCP在肝内胆管占位中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RCP和ERCP在肝内胆管占位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52例均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内胆管占位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后,对原始数据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胆管三维容积重建(SCTC)处理,对胆管占位原因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其中有12例患者还进行了MRCP和ERCP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和随访观察.结果 64层螺旋CT对肝内胆管占位病变定位及定性的准确率分别为100%及94%,MRCP和ERCP对肝内胆管占位病变定位及定性的准确率分别为100%、100%及78%、80%.结论 64层螺旋CT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无创、清晰、立体显示胆管结构,提高术前对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率,对肝内胆管占位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是一种很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ERCP和MRCP对64层螺旋CT很难作出定性诊断的病例起到一个辅助诊断的方法.

    作者:王玉成;单叔煤;徐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婴幼儿良性惊厥并轻度胃肠炎研究进展

    耍幼儿良性惊厥并轻度胃肠炎是与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相关的一种无热惊厥,胃肠炎症状表现多较为轻微,不伴有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惊厥发生时体温正常或<38℃,多以强直-阵挛为主要发作形式.本病预后良好,无需长期抗惊厥药物治疗.本病的病因及机制的研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路新国;李冰;廖建湘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23例输尿管病变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输尿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输尿管病变,所有病例均用64层螺旋CT进行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进行曲面重建、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结果 23例输尿管病变中,肾癌侵及集合系统致对比剂外渗1例,输尿管癌1例,膀胱癌复发侵及输尿管1例,结肠癌复发侵及输尿管及膀胱1例,输尿管结石12例,输尿管结核1例,先天性发育异常5例,迷走血管压迫输尿管1例.结论 64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输尿管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强;巩晓艳;魏秀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效果的比较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与芬太尼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55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快速诱导后经口插入气管导管,麻醉维持均为静脉持续泵注异丙酚4~12 mg/(kg·h),A组采用0.2~0.6μg/(kg·min)瑞芬太尼静脉泵入.B组采用芬太尼0.2 mg/kg静脉滴注.于麻醉前、插管即刻、插管后、气腹后、停药及睁眼时记录心排血量、心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值.结果瑞芬太尼组对心排血量、心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均较芬太尼组轻(P<0.05).结论临床麻醉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较轻,此麻醉方法更适合腹腔镜手术.

    作者:孙建刚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热休克蛋白27在调控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热休克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生物进化高度保守、在生理和应激条件下均能表达的蛋白质家族.HSP27是该家族中重要成员之一,它的表达与应激条件下增加细胞的存活率相关.HSP27通过与凋亡通路中的一些重要蛋白相互作用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

    作者:刘金娟;崔毓桂;刘嘉茵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灶区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19例和甘露醇等常规治疗组17例.局部亚低温组在甘露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施子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72 h.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术(SPECT)显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高峰期(发病第4天)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并对患者入院时及第3、7、14、21天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脑出血患者病灶区脑SPECT血流灌注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局部亚低温与常规治疗组两组病灶区平均血流灌注对比,常规治疗组明显低于局部亚低温组(P<0.05),NIHSS评分在常规治疗组和亚低温治疗组患者在入院时,第3天和第7天无明显差异(P>0.05),第14天和第21天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急性期病灶区的脑血流灌注,减轻神经损伤,保护和改善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

    作者:郑坤木;童绥君;马琪林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采血量不准确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真空定量采血管采血不准确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方法在4 mL真空定量采血管中分别采血1、1.5、2、2.5、3 mL全血,分别检测重组凝血酶原时间(R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4项指标,与标准血量2 mL所得结果对比.结果血量不足时结果比标准的2 mL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血量在>2 mL时部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四项质量控制重要的前提是呆血量要准确,如采血量不足或过多时均对所测结果有影响.

    作者:何卫恒;龙峰;林兵英;梁绮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Raf激酶抑制蛋白与肿瘤

    Raf激酶抑制蛋白(Raf kinase inhihitor protein,RKIP)是磷酯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家族的成员.RKIP在Raf、核因子KB及G蛋白耦联受体(GPCR)等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中起重要调节作用.RKIP在膜的生物合成、精子发生、神经发育和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了老年痴呆症及糖尿病等的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RKIP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减弱或丢失,且RKIP可以抑制前列腺痛、人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细胞的转移,其在恶性肿瘤中作用机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RKlP与肿瘤的研究将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就此研究状况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张海威;姚志强;周永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妊娠期间运动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

    孕妇适度运动,可使肌肉力量保持良好,妊娠和分娩更轻松.胎儿心率无明显改变;还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更有利于产后恢复.依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对孕妇有益无害,也不会给胎儿带来危害.

    作者:赵学静;李永强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阿司匹林与华法令联合抗凝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中的地位评价

    再灌注策略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对于降低再发心肌梗死的病死率至关重要.目前抗凝治疗在再发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华法令-阿司匹林再梗死研究Ⅱ的解读以及对近年文献的回顾,认为对于有较高卒中和血栓事件危险的患者,口服抗凝药物与阿司匹林联用在心肌梗死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李世军;李小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刍议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医学英语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建构主义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其教学理念、教学目的与传统的教学观有很大的区别,对医学英语教育的诸多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本文简析我国医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介绍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探讨建构主义原则指导下的医学英语教学.

    作者:刘伟荣;王俊林;常蕾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电子病案管理发展现状趋势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病案信息管理发展的趋势.为了使病案管理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顺应医学科学发展的潮流,就必须寻求现代管理方法和模武.电子病案将成为未来卫生信息管理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目前电子病案的优点和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予以综述.

    作者:黄建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现状

    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疾病.这些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承受着痛苦和不幸,需要社会的关怀、支持和帮助.此病的治疗采用以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在教育或训练过程中要对孩子行为表示宽容和理解.向家长传播有关知识,以家庭为中心,同时注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孩子进行训练,是目前孤独症教育和治疗的主要措施.

    作者:曹燕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