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处理体会

韩延亮;王淑萍;王梅;许焕才

关键词:结直肠癌, 高龄, 围术期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处理,减轻并存病对手术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牡丹江医学院附属二院1999年5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96例>70岁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围术期处理.结果 96例患者中77例行根治手术(8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病死率为2.1%.结论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处理至关重要,对提高手术切除术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以粒系增生为主要表现的恶性克隆性疾病.CML的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症状,控制血液和遗传学异常,大限度地延长生存期,常规治疗包括羟基脲、白消安、干扰素、联合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CML的治疗已发展为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系统.本文就CML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谷云;姚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离体心脏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心脏保存在心脏移植过程中维持离体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扮演重要的角色.改进供心的保存技术可以延长供心的保存时间,扩大供心的来源.本文简介了心脏保存的现状和原则;总结了各种离体心脏保存方法,从保护离体心脏功能的角度分析各种保存方法的机制和优缺点.但是,目前心脏保存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明和争议,尚需进一步探究.

    作者:贺铭;曹西南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腺恶性肿瘤.由于其起病隐匿,生物学特性多变,恶性程度高低不一,极易误诊,早期诊断是临床中的难点.目前已发现了许多甲状腺癌相关分子标志物,包括甲状腺癌相关癌基因如BRAF、Ret、Ras、Trk基因和可能具有抑制甲状腺癌生长的基因如p53、PTEN等.对这些基因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建立可靠、可行的甲状腺癌早期诊断的检测手段.

    作者:胡淑阳;吴艺捷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治体会

    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少见,发病原因不明.局部表现酷似炎性乳癌,易漏诊、误诊,确诊依赖病理.组织病理学:病变以乳腺小叶为中心,呈多灶性分布.一般局限在小叶内,主要由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构成.本病的佳治疗方法目前并不明确.难以完全排外乳腺癌时,应积极进行手术切除,既有利于明确诊断,又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居敏;杨昆宪;吴迪;王建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按摩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症,肢体的任何部位损伤均可造成周围神经的损伤.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是按摩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中较为常见,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四种病症.推拿手法可以通过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水肿和渗出、调整局部的解剖位置等外周刺激的形式,改善神经受压症状,并激活神经修复因子,终实现功能恢复和行为改善.本文就临床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机理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吴凡;郑慧敏;于天源;张蓓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效果的比较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与芬太尼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55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快速诱导后经口插入气管导管,麻醉维持均为静脉持续泵注异丙酚4~12 mg/(kg·h),A组采用0.2~0.6μg/(kg·min)瑞芬太尼静脉泵入.B组采用芬太尼0.2 mg/kg静脉滴注.于麻醉前、插管即刻、插管后、气腹后、停药及睁眼时记录心排血量、心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值.结果瑞芬太尼组对心排血量、心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均较芬太尼组轻(P<0.05).结论临床麻醉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较轻,此麻醉方法更适合腹腔镜手术.

    作者:孙建刚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基础研究新进展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它具有增殖能力强、杀瘤活性高和杀瘤谱广、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更为有效的杀瘤效应细胞.本文综述了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等基础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孔炯;蒋敬庭;吴昌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是一种我国近年新兴的手术方法,并且已经逐步成为甲状腺外科手术的热点.腔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不仅安全可靠,并发症少.而且相比传统手术,术后疼痛轻、渗出少、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作者:李波;肖倩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婴幼儿良性惊厥并轻度胃肠炎研究进展

    耍幼儿良性惊厥并轻度胃肠炎是与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相关的一种无热惊厥,胃肠炎症状表现多较为轻微,不伴有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惊厥发生时体温正常或<38℃,多以强直-阵挛为主要发作形式.本病预后良好,无需长期抗惊厥药物治疗.本病的病因及机制的研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路新国;李冰;廖建湘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23例输尿管病变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输尿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输尿管病变,所有病例均用64层螺旋CT进行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进行曲面重建、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结果 23例输尿管病变中,肾癌侵及集合系统致对比剂外渗1例,输尿管癌1例,膀胱癌复发侵及输尿管1例,结肠癌复发侵及输尿管及膀胱1例,输尿管结石12例,输尿管结核1例,先天性发育异常5例,迷走血管压迫输尿管1例.结论 64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输尿管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强;巩晓艳;魏秀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处理,减轻并存病对手术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牡丹江医学院附属二院1999年5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96例>70岁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围术期处理.结果 96例患者中77例行根治手术(8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病死率为2.1%.结论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处理至关重要,对提高手术切除术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韩延亮;王淑萍;王梅;许焕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应用放大内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胃小凹的特征性改变,尤其是D型、E型胃小凹的出现极大地提示胃黏膜萎缩的形成.B型到E型4种基本形态胃小凹与肠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之间呈明显正相关,E型是肠化生的特征性改变.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黏膜萎缩的关键因素.本文综合近几年有关放大内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文章,总结既往研究结果,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作者:段东来;张斌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容量切换与压力切换两种呼吸切换模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中应用的观察对比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期间容量切换与压力切换两种呼吸管理模式对术中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L组和P组,L组全麻呼吸管理采用容量切换模式,P组全麻呼吸管理采用压力切换模式,观察术中气腹和体位改变后患者呼吸、循环、血气分析及球结膜的变化情况.结果 L组气腹后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峰压、气道阻力、PETCO2较气腹和体位改变前增加(P<0.05).血压、心率升高(P<0.05).P组气腹后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增加(P<0.05).气道峰压、PETCO2无明显改变.血压、心率基本稳定,与L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组较P组球结膜水肿发生率高(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中压力切换模式呼吸管理较容量切换模式有一定优越性.

    作者:刘志学;余剑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许多人认为中药无毒性反应,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本文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通过分析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总结出提高质量、合理用药、建立通报制度和加强研究的对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雪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针灸治疗偏瘫机制的功能性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是反映活体脑神经细胞活动的新兴技术,是目前人们所掌握的惟一无侵入、无创伤、可精确定位的人脑高级功能研究手段.针灸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穴位刺激在长期偏瘫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神奇的疗效,但是针灸治疗机制未能阐明一直影响着针灸的推广应用.本文对磁共振成像在针灸治疗偏瘫的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袁博;郑少钦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腔镜甲状腺手术径路的评价

    甲状腺疾病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常需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手术术后颈部留有永久性疤痕,影响美观.腔镜技术以其手术切口小、手术径路隐蔽等优点,满足了中青年女性患者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本文就国内外常见的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主要径路予以简要概述.

    作者:王璋;陆文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研究进展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调节血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重要的介质,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对心脏和血管功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近年来,人们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分型、分子特征、生物学功能、信号转导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李传方;高东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灶区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19例和甘露醇等常规治疗组17例.局部亚低温组在甘露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施子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72 h.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术(SPECT)显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高峰期(发病第4天)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并对患者入院时及第3、7、14、21天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脑出血患者病灶区脑SPECT血流灌注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局部亚低温与常规治疗组两组病灶区平均血流灌注对比,常规治疗组明显低于局部亚低温组(P<0.05),NIHSS评分在常规治疗组和亚低温治疗组患者在入院时,第3天和第7天无明显差异(P>0.05),第14天和第21天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急性期病灶区的脑血流灌注,减轻神经损伤,保护和改善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

    作者:郑坤木;童绥君;马琪林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64层螺旋CT、MRCP和ERCP在肝内胆管占位中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RCP和ERCP在肝内胆管占位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52例均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内胆管占位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后,对原始数据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胆管三维容积重建(SCTC)处理,对胆管占位原因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其中有12例患者还进行了MRCP和ERCP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和随访观察.结果 64层螺旋CT对肝内胆管占位病变定位及定性的准确率分别为100%及94%,MRCP和ERCP对肝内胆管占位病变定位及定性的准确率分别为100%、100%及78%、80%.结论 64层螺旋CT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无创、清晰、立体显示胆管结构,提高术前对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率,对肝内胆管占位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是一种很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ERCP和MRCP对64层螺旋CT很难作出定性诊断的病例起到一个辅助诊断的方法.

    作者:王玉成;单叔煤;徐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程度病变冠心病患者的肱动脉内径,探讨冠心病与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关系,以期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化,定量化指导.方法选取在行冠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0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造影正常组28例;冠心病组78例.通过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内经、加压后30、60 s的内径值.结果冠心病组与造影正常组基本资料均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加压后30、60 s的内径值与冠心病的危险分层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加压后30 s冠心病的危险分层中的单支、双支、多支病变均有相关性(P<0.05).冠心病患者肱动脉三种状态下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吸烟三级、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肱动脉三种状态下的平均血流速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负相关.冠心病组与吸烟1、2级、载脂蛋白及高胆固醇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增加,动脉内皮功能损害的危险性亦增加;冠心病的病变程度越重吸烟级别、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值越大,高密度脂蛋白越低;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检测方法能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方面有所帮助.

    作者:刘俊明;黄文军;谢伟;李科;邹琦;赵亮;窦清惠;王明建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