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间综合征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罗小波;梁平华;黄文伶

关键词:中间综合征, 急性有机磷中毒, 发病机制
摘要:中间型综合征多在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后1-4 d出现,急性胆碱能危象消失后,于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之前,出现屈颈肌、颅神经支配肌肉及呼吸肌无力.自1987年Senanayake等报道了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出现的中间综合征以来,人们在认识中间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方面逐步有所发展.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常压高氧疗法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缺氧可致机体损害,过多的氧也会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和脏器功能损害,称为氧中毒.危重患者的治疗需要积极、主动、大限度地提升氧分压,挽救受累的组织器官,改善预后.由于高压氧治疗在危重病领域受到限制,很多学者由基础到临床,从氧中毒的机制、监测和药物预防对常压高氧治疗进行多渠道、多角度的探索,力求通过早期、安全、有效地供氧来满足机体的需要.I艋床上对高浓度氧疗仍存在许多误区和不足,有必要评估常压高氧在危重病治疗中的功与过.

    作者:刘玉琪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多西他赛微乳制剂的研究

    目的制备多西他赛微乳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法确定微乳区域,通过对微乳的含量、粒径考察筛选优处方,根据含量、粒径、电导率及折光率等理化性质考察微乳的稳定性.结果佳微乳处方组成为Docetaxel/Miglyol 812/SbPC/HS-15/PEG400/Ethanol/Water(6.4/9.6/6/6/8.4/3.6/60g),大载药量为64 mg/mL,该微乳体系稳定性良好.结论多西他赛微乳制剂工艺合理,稳定性好.

    作者:赵秀峰;武洪林;任岩海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轻型35例、中型36例、重型25例,均采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hs-CRP进行检测;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方法同上.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各组间血清hs-CRP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与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hs-CRP作为一种炎症标志物,在脑梗死的形成和进展中起关键性的作用,能反映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定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钟桂香;张英芬;杨洪亮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包括抗氧化剂、抗炎药物、激素替代疗法、神经保护疗法、胆碱酯酶抑制剂、抗淀粉样蛋白的治疗和精神药理学药物等.本文主要阐述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尤其是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泽峰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健康人格构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化,培养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健康人格.本文分析了医学入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医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以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促进医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作者:吕世军;谷朝霞;王廷华;姚庆梅;王新;马娟;马博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小病变活检的应用及进展

    乳腺病变活检是乳腺癌术前确诊的重要环节,对于影像学(X线或超声成像)检查所发现的可疑恶性的微小钙化或小结节,需活检定性,但往往由于病变小,临床医师触诊阴性,造成活检困难或假阴性结果.本文对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乳腺微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茂谊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临床药师对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的实践及体会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和健康教育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的积极意义.对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对患者用药治疗上的误区进行合理用药指导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实施药学监护,可明显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吴参;吴惠金;王秀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97例输血反应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输血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北海市97例输血反应的病例资料.结果共28 922例次接受输血治疗,发生输血反应97例,输血反应率为0.34%,其中全血为2.00%,红细胞悬液为0.41%,洗涤红细胞为0.51%,血浆为0.19%,血小板为1.14%,冷沉淀为0;输血反应类型:变态反应24例,发热反应65例,呼吸困难3例,其他5例.结论红细胞、血小板的输血反应以发热反应为主,血浆的输血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输血次数越多,输血反应发生率越高.

    作者:陈辉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成绩分析及其对教学管理的指导作用

    考试成绩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量化指标,直接反映了学生对某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学习状态.成绩分析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可以据此评价本学科的教学效果、试卷是否合理,了解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存在缺陷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通过成绩分析的反馈,为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开拓了反思的新视野.本文从成绩分析的常用方法出发,探讨了成绩分析对教学管理的指导作用.

    作者:李凯军;冯修猛;闫实;王晓东;王俊林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骨肉瘤的治疗进展

    骨肉瘤是一种临床常见恶性骨肿瘤,尽管骨肉瘤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展,近B0%患者能保留病肢,且5年生存率由20%左右提高到近80%,但仍有半数以上的患者死于骨肉瘤的转移和复发.治疗上采用术前、后辅助化疗,假体植入,自身骨移植及骨肉瘤灭活肢体再植等方法使保肢术成为可能,生物调节、免疫、基因治疗的应用将为骨内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途径.

    作者:孟琳;李新志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星形胶质细胞(Ast)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对各种损害产生强烈反应的特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Ast的骨架蛋白.在生理情况下脑内少有表达,而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反应性表达增强.GFAP的表达增强是Ast活化增殖的特征性标志,在神经系统发育及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神经元的存活、突起的再生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回顾了Ast中GFAP的一般生物学功能,阐述了其与神经系统病变有关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作者:梁彦涛;张敬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扶他林缓释片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好转29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为90.O%;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25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为78.3%.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82,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uc=2.184,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

    作者:黄志芬;修忠标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多参数监护下可控多次电抽搐疗法对抑郁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多参数监护下可控多次电抽搐疗法对抑郁症的疗效与一般电针抽搐治疗疗效对比.方法采用YA-11型电针抽搐治疗仪,对49例抑郁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其中多参数监护下可控多次电抽搐疗法组(观察组)25例;一般电针抽搐治疗组(对照组)24例.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第4天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量表)进行评分.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 =2.03,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障碍、阻滞及绝望感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参数监护下可控多次电抽搐疗法较一般电针抽搐治疗对抑郁症症状改善更快,可在较短时期内消除自杀观念及企图.

    作者:董琳;赵倩;杜卫涛;林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及其进展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频繁复发、激素依赖和耐药病例的总称.其病理类型多教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由于该病本身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脂质代谢紊乱及免疫力低下,激素使用酎药,且多数已加用免疫抑制剂但疗效不理想,同时免疫抑制剂又使免疫力进一步降低且易引起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属于目前临床治疗为棘手和预后差的病种之一.

    作者:李艳伟;夏天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随着肥胖儿童人数的增加,儿童代谢综合征(MS)发生率不断地升高.儿童期肥胖是成人肥胖的危险因素,也是MS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肥胖儿童的MS发生率明显高于体质量超标及正常的儿童,并且MS及其各组分(如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的发病率)随着体质量指数的上升而增高.肥胖已经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及早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遏制儿童肥胖和MS的流行和发展.治疗包括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增加运动,必要时辅以药物.

    作者:陈少科;范歆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应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促排卵引起的医源性并发症,是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刺激所表现出的过度反应.由于过多的卵泡发育而引起双侧卵巢增大及血管通透性增加,终导致血管内液体稽出、胸腔积液、腹水、血液浓缩、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者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生殖辅助技术的不断开展和促超排卵技术的广泛应用,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研究也获得很大进展.

    作者:黄琼中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抗肿瘤中药靶向制剂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癌症等疑难病有较大的优势.与西药相比,在疗效确切的情况下,有较少的不良反应.靶向制剂目前被认为是搭载抗癌药的适宜剂型,是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富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新剂型.本文对各种抗肿瘤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商磊;郭伟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糖尿病肾病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细胞因子

    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小管间质的损伤程度已成为反映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重要病理指标.糖尿病肾病时在尿糖、尿蛋白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细胞因子异常表达,使其相互关系失衡.终导致不可逆转的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朱万军;付虹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联合用药

    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几种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总结,包括止泻药与解痉剂联用、止泻药与微生态制剂联用、止泻药与离子通道调节剂联用、离子通道调节剂与微生态制剂联用、离子通道调节剂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联用、离子通道调节剂与抗焦虑抑郁药联用、离子通道调节剂与抗过敏药联用、微生态制剂与抗抑郁药联用、微生态制剂与黄连素联用这九种临床常用的药物联用方式,从新的视角阐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联合用药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用药.

    作者:杨艳;林志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改良利尿合剂持续泵入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2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利尿合剂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和心内科住院的50例符合诊断的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利尿合剂治疗组28例和常规治疗组22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对症支持治疗,利尿合剂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改良利尿合剂持续泵入.两组均7 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近期治愈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临床近期治愈率及心功能指标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伴随症状胸闷、喘促、水肿等积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利尿合剂持续泵入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劲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