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节苷脂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的实验研究

靳凌;张晓雷;李继民

关键词:弥散磁共振成像,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节苷脂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对实验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分别对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神经节苷脂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大鼠脑组织缺血、水肿等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在缺血90min再灌注1h、3h、6h神经节苷脂组高信号区的体积显著小于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银杏叶提取物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为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脑保护剂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精确的神经影像学信息.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与肺部疾病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基因的表达调控相关,参与了各种肺部疾病的病变过程.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由一对功能相互拮抗的蛋白酶--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负责.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在特定条件下被破坏,会导致基因转录的失调,引起基因表达的异常.

    作者:邹志;李万成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寻常疣、跖疣的针灸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寻常疣、跖疣的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针灸中直刺法及齐刺法于阿是穴治疗的方法 .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针灸治疗寻常疣、跖疣的治疗方法 治愈率高,复发低,疗效明显优于其它方法;没有其它治疗方法 中治疗后影响日常工作、可能继发感染等优点.该方法 非常值得推广.

    作者:池华云;朱小娟;王鲁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槽状带齿自动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78例报道

    我院自1995年以来和吉林省第二荣复军人医院外科协作应用自制槽状带齿自动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

    作者:全健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急性胰腺炎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腹症,是由于在胰腺分泌细胞内、导管系统或间质内的胰酶原过早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

    作者:王燕华;李新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免疫功能和血粘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血粘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原则将1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分为2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250mL/d,14d为1疗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行一般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内科治疗,治疗前后观察T琳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以及血粘度.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丁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血粘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以及血粘度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粘度.增强疗效.

    作者:苏琳;王静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吻合口瘘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相关于更高的局部复发率和0~25%的病死率.许多因素被认为是影响该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吻合口高度、术前放疗或放化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性别(男性)、急症手术和梗阻性癌等.许多尝试被用作吻合口瘘的预防或治疗,如腹盆腔的通畅引流、粪便转流造口、短的结肠囊袋、负压灌洗引流等.

    作者:岳欣;刘凯;王家仓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慢性乙醇中毒75例临床分析

    通过对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2001~2006年间75例慢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分析,以期为诊断治疗康复提供依据.

    作者:张春红;杨文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正畸矫治后患者口腔习惯的改变

    目的 了解正畸矫治后患者对口腔知识的知晓情况,从而养成的卫生习惯与非矫治者的不同.方法 从正畸治疗后患者和人群中随机选中从未进行过正畸治疗者各15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经过口腔正畸治疗后的患者口腔卫生习惯比如刷牙次数及方法 等都有所改善.结论 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口腔卫生宣教对患者口腔卫生习惯有积极影响.

    作者:李洪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青年与老年肺癌的临床表现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与青年肺癌的临床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近7年来我院肿瘤科经病理学证实的住院肺癌患者,对符合条件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分类、临床症状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组中男性116例,女性22例,患鳞癌79例,腺癌38例,小细胞肺癌18倒.青年组中男性52例,女性32例,患鳞癌16例,腺癌49例,小细胞肺癌16例.结论 ①老年组中女性患者的比例较青年组低;②青年组中胸痛症状的比例较高,组织分型以腺癌为主,分期较晚,转移率高,预后性较差;③老年组表现症状较复杂,组织分型以鳞癌为主,合并症较多.

    作者:林萍;单利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1例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亚叶酸钙方案化疗,200mg/(m2·d),静脉注入后续用5-氟尿嘧啶400mg/(m2·d),连用5d为1周期.间隔21d重复使用,连用2个周期.治疗组患者化疗同时和间歇期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入,每天1次,26d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 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有效率为51.61%,单用化疗有效率26.66%,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是一种治疗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有效的药物.

    作者:罗金键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缺血修饰白蛋白的研究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致使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引起心肌缺血和梗死的病理现象.心肌缺血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常见的发病原因.现有的心肌生化标志物(如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等)只能在不可逆的细胞损害以及细胞膜的完整性破坏之后才能被检出,而在短期和可逆的缺血发作时,这些标志物血中水平不升高.缺血修饰白蛋白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反映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可作为灵敏的缺血指标辅助早期诊断,以便在疾病的可逆阶段干预治疗,达到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作者:王长友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再出血原因分析与护理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原因,探讨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在预防再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我科在1996年至2005年间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31例中23例再次出血的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情况,探讨再出血原因.结果 头痛烦躁、血压不稳定、过早下地活动、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探视过多人员及兴奋等均可诱发再出血.其中止血剂应用未超过7d,不恰当的腰穿+脑脊液置换术也是诱发的重要原因.结论 卧床休息、镇静药物、有效控制血压、合理控制颅内压、正确使用抗纤溶药物、恰当的应用脑脊液置换疗法、及其加强基础护理,对预防再出血都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司国英;路文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平痤汤治疗寻常痤疮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平痤汤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 平痤汤治疗寻常痤疮60例,总有效率93.3%,同时设对照组丹参酮治疗30例进行观察.结果 临床观察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平痤汤在临床治疗寻常痤疮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可广泛使用.

    作者:支楠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中医药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与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发育等)密切相关,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MAPK分为4个家族,即细胞外调节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p38和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细胞外调节激酶5.综述近几年来从p38 MAPK信号通路角度进行的中医药研究,提示从细胞信号转导角度进行中医药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妍;郑燕林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神经节苷脂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对实验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分别对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神经节苷脂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大鼠脑组织缺血、水肿等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在缺血90min再灌注1h、3h、6h神经节苷脂组高信号区的体积显著小于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银杏叶提取物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为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脑保护剂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精确的神经影像学信息.

    作者:靳凌;张晓雷;李继民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胃癌的侵袭和转移依赖于肿瘤间质中的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所知的作用强的促血营生成园子之一,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血管生成的每个环节.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一种与胃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的蛋白酶,它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引起胃癌的侵袭和转移.现以VEGF、MMP-9的主要生物学效应、与肿瘤侵袭转移(尤其是胃癌)的关系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杨喜凤;张明亮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电磁穴位联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电磁穴位联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随机选临床诊断乳腺增生症125例,分为口服药物组、电磁穴位治疗组、综合治疗组.对比观察电磁穴位联合中药疗法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意义.结果 口服药物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电磁穴位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分别为P<0.05、P<0.01 .随访3个月显示:口服药物仅对病程短于3年的病例效果显著.电磁穴位治疗疗效与病期的长短无显箸关系,并且治疗后的复发率较低.结论 结合祖国传统阴阳学说理论与现代电磁科学技术的电磁穴位疗法,对乳腺增生症具有比较理想的物理治疗效果.

    作者:陈国庆;王忠和;谈玉婷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神经导航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神经导航是将影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它可确定术前病变的位置、选择佳手术入路、术中实时了解病变的范围,可以更精确、大范围地切除病变组织,有效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达到佳疗效.兹将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卞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康俊龙;张俊卿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阿片样物质与心肌保护研究进展

    阿片类物质及其受体在心肌组织中能够产生缺血预适应作用,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Gi/o蛋白、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蛋白激酶C、环氧化酶2等都有关.现综述近年来关于阿片类物质参与心肌保护的信号转导及其机制;阿片类物质心肌保护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徐亮;吕国义;邓迺封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宁心安神方治疗室性期前收缩31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宁心安神方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探讨室性期前收缩更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门诊室性期前收缩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选用自拟宁心安神方口服治疗,对照组口服心律平治疗,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7.1%,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头晕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失眠的有效率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服药后出现头晕、便秘、心动过缓、口干的副作用,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宁心安神方有益气温阳、活血化痰、清心安神之功效,能够有效控制室性期前收缩.

    作者:赵海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