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三烯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研究进展

黄琰;李淑兰

关键词:白三烯, 支气管哮喘, 气道重构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近通过大量病理学研究表明,哮喘反应的发生不仅存在着呼吸道炎症,还包括呼吸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airway remodeling),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平滑肌和基底膜增厚;气道重构是诱发呼吸道高反应性和哮喘慢性化的主要原因.白三烯(leukotrienes,LTs)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经5-脂加氧酶(5-lipoxygenase,5-LO)途径代谢的一系列产物,在支气管哮喘发病和气道重构过程中是重要炎症介质,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现主要对LTs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具有特殊构形的罕见子宫平滑肌瘤类型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0%~40%[1~3],临床和病理诊断一般没有困难.但是,当平滑肌瘤出现特殊的组织学形态或独特的生长方式时,可能造成诊断困难[4].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文献中陆续报道了一些形态怪异的子宫平滑肌瘤大体类型,由于这些肿瘤相当罕见,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对其了解不多,在诊断和治疗中可能将其误为恶性肿瘤.这也是Clement[5]所指出的病理医生在子宫平滑肌瘤诊断方面面临挑战的含义之一.了解这些具有特殊大体形态的罕见子宫平滑肌瘤类型的特点,可以减少误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避免过度治疗.

    作者:李新功;温黎;付静;董艳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广州管圆线虫病研究现状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于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侵入人体引起的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自1944年日本野村和林氏在我国台湾报道第一例病例以来,已相继在太平洋及东南亚国家等地区发现同样病例,但相关报道相对较少,我国已报道病例3000多例[1],主要集中在大陆南方地区及台湾省.1997年我国温州曾出现一次该病小流行,这也是我国大陆首次暴发[2],2003年底我国昆明市也出现一种以急性头痛和肢体皮肤游走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经初步查明,广州管圆线虫病可能性大.因此病种有明显的区域性和饮食习惯的相关性,所以相对罕见,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目前研究现状,现对其临床表现,发病情况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韩剑虹;吉维忠;朱榆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治及新进展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internal carotid-cavernoussinus fistulas)是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其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多因外伤引起,占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75%~85%.由于常伴头部外伤或以眼征为首发症状,故常易漏诊或误诊,而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关系.现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和治疗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王同新;范一木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宫腔镜手术并发症及防治

    宫腔镜技术以其安全、有效、微创、保留子宫等优点,已被广大妇科医生所接受.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宫内良性病变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首选方法.随着宫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手术器械的更新,手术的安全性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年下降.文献报道[1,2],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28%~2.7%不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诊治中心报告[3],各类宫腔镜手术1747例,术中发生并发症17例,发生率为0.97%.上海市14所医院10年内宫腔镜手术18306例,发生并发症16例,年发生率0.04%~0.20%[4].随着宫腔镜技术的普及,大量的临床病例报道及手术方法已见于各种杂志,但并发症的报道文章却很少,可能认为并发症的出现说明手术质量不高,而非正常医疗情况怕招来非议之缘故.宫腔镜手术同任何手术一样,并发症的发生是必然的,其发生率取决于手术的复杂程度和医师的经验.所以重视基本操作的培训,提倡术中监护及术前预处理,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刘小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是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性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梗死、脑缺血、感染性疾病、多发性神经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中显著升高.近年来研究发现,它也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ia encephalopathy,HIE)密切相关.本文重点就NSE与新生儿HIE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阐述.

    作者:刘春艳;董文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肌肉内神经源性聚集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聚集蛋白(agrin),早因为能促进培养肌组织表面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聚集而被发现,后从电鳐电器官的基底膜中分离出来.从结构上看,agrin是一种肝素硫酸酯类糖蛋白分子(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220×103.其N末端含有一个与K型蛋白酶抑制剂同源的序列区,介导了agrin与基底膜层粘连蛋白(laminin)的结合,而C端含有与相应受体作用的功能区,包括3个与laminin-α链的G区同源的序列和4个富含半胱氨酸残基的类表皮样生长因子(EGF)重复序列区,前者可能介导了agrin与α-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α-dystroglycan)的结合,并能促进细胞之间的黏附,而后者主要提供二硫键的结合位点.从第3个类EGF序列区到C末端之间相对分子质量长55×103的片段,主要与乙酰胆碱受体(AChR)簇集活性有关[1].

    作者:张盈帆;江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Apelin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Apelin是日本学者Tatemoto等[1,2]于1998年用反向药理学方法首次从牛胃分泌物中提取到的新的活性肽.Apelin在血液循环中含量较低但心血管组织含量较高,并且其受体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组织,表明Apelin可以通过旁分泌和(或)自分泌方式调节心血管功能.研究发现,与已往发现的小分子心血管活性肽如内皮素、尾加压素等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不同,Apelin在显著增加心肌收缩力的同时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对心脏泵功能的改善和血压的调节起着独特的双重有利作用,因而Apelin及其受体可望成为急、重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治疗新靶点.现仅就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简要综述.

    作者:江海龙;吴宏超;唐朝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仪测定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内径、血流、内膜,以探讨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阳新;赵玉婷;周黎黎;赵迎春;刘光英;何丽;古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NMDA受体对学习记忆影响的双向性

    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是一种特殊的离子通道蛋白,分布在突触后膜上,既受突触电压的调控也受神经递质如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甘氨酸(glycine,Gly)、NMDA的控制,是学习记忆的关键物质[1].Glu是哺乳动物脑内含量高的一种氨基酸,并作为主要的中枢兴奋性氨基酸递质介导一系列高级神经活动,其作用是通过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而实现的.目前根据受体特异性激动剂将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分为NMDA受体、海人藻酸(kainic acid,KA)受体、α-氨基-3-羧基-5-甲基异嗯唑-4-丙酸(alpha-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 acid,AMPA)受体等,其中NMDA受体与长时程突触增强(l0ng-term potentiation,LTP)、学习记忆、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可塑性、缺血缺氧损伤及老年性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都有密切关系[2].

    作者:董晓华;张丹参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基因多态性对血脂及调脂疗效的影响

    原发性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的疾病,有很多的多态性的基因参与它的发病机制.本文重点叙述可能的候选基因与其相关性及其对调脂药物的疗效产生的不同,预测临床患者对药物反应,使医生为患者选择佳的药物和确定佳的剂量.

    作者:姚友权;徐力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尼古丁依赖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世界上将近有11亿尼古丁和烟草制品的消费者,吸烟所致死亡占死因分析的首位,每年约有400万人死于吸烟.尽管如此,只有部分吸烟者能够戒烟,一部分仍然不能戒掉.辅助戒烟的标准药物疗法(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缓释安非他酮)对许多吸烟者无效.近期对尼古丁依赖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证实,几种神经递质系统可能有助于吸烟的维持和复吸.而近来对尼古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效应的基础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为临床药理学家开发治疗尼古丁依赖的新药物提供了理论指导.

    作者:程玉芳;徐江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结直肠癌氟尿嘧啶工具酶的研究现状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美国,结直肠癌在癌死亡中占第二位.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转移和复发是结直肠癌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行根治术的患者有30%~40%在5年内出现转移和复发[1].对于这些群体,辅助治疗不失为一种标准治疗方案.遗憾的是,只有60%~65%的患者单纯接受手术治疗,余下的不到1/3行辅助治疗[2].也就是说,只有很小一部分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要求或得到了辅助治疗,肿瘤分期与预后结果密切相关.然而,一些特定分期的患者,尤其是Ⅱ、Ⅲ期患者,预后的差别也很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内在本质和患者的基因背景.

    作者:王华;季加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胃癌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对上皮细胞及许多肿瘤细胞有促进分裂和促进移动的作用.原癌基因c-met编码的蛋白(c-Met)是HGF的主要受体,HGF与上皮或内皮细胞上的c-Met结合,导致细胞分裂或分化增加,细胞分离,运动能力增强,细胞连接消失.近年国外对HGF及c-Met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发现HGF/c-Met与胃癌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就HGF/c-Met与胃癌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作者:陈俊忠;徐嘉凤;叶红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aspirin,acetylsalicylic acid,ASA)应用于临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初主要用于疼痛或炎症的治疗,自20世纪70年代因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其临床疗效近年来得到了循证医学的强力支持,阿司匹林可减少心、脑及外周血管等血栓和栓塞事件的25%.然而,近年许多实验研究发现,有的患者尽管服用常规剂量甚至较大剂量的阿司匹林,但仍不能完全抑制血栓素的生成和血小板聚集,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或阿司匹林失败(aspirin failure)[1].现将对AR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董瑞剑;赵仁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嗜铬粒蛋白A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意义

    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是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产物,在多种内分泌肿瘤中都有升高,这些肿瘤包括嗜铬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类癌和甲状腺髓质瘤等.近几年,嗜铬粒蛋白A已被作为这些肿瘤有用的标志物.随免疫组化技术运用于神经内分泌分化标志物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前列腺癌也存在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别是在有远隔转移中,其分化率可达50%~100%[1].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产物有嗜铬粒蛋白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5-HT、CT、SS、蛙皮素等,其中嗜酪粒蛋白A的临床意义尤其明显.现综述如下.

    作者:蔡运林;王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肺栓塞诊断新进展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受累部位分布广泛,各级肺动脉均可受累,病变分布不均,肺动脉干少受累,亚段肺动脉次之,左/右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较常受累.肺动脉栓塞右肺多于左肺.

    作者:孙芳;陈美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内皮抑素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1997年O'Reilly从鼠的血管内皮细胞瘤(EOMA)培养液提取出内皮抑素--一种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经过7年的实验动物研究和Ⅰ期、Ⅱ期临床试验证明,内皮抑素能促使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很强的抗肿瘤特性.近年来,内皮抑素基因治疗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疗法的联合疗法已经成功用于实验动物和临床试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就内皮抑素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基础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思维;尹宜发;邹立勇;胡远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疗进展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因其引起急性症状和死亡并有后期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听力系统和视觉系统受损而得到重视.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抗病毒治疗很可能在未来的CMV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先天性CMV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疗,重点是新生儿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周霖;方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转化生长因子与肝硬化

    肝硬化是绝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终末期表现,突出的病理特点是假小叶形成,间质纤维化,血管结构形态重新改建.其中,重要的是间质纤维化在此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这个过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一氧化氮(NO)、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其中TGF-β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参与了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文献报道TGF-β能导致肝硬化[1].因此TGF-β与肝硬化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者:陆浩;周建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白三烯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近通过大量病理学研究表明,哮喘反应的发生不仅存在着呼吸道炎症,还包括呼吸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airway remodeling),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平滑肌和基底膜增厚;气道重构是诱发呼吸道高反应性和哮喘慢性化的主要原因.白三烯(leukotrienes,LTs)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经5-脂加氧酶(5-lipoxygenase,5-LO)途径代谢的一系列产物,在支气管哮喘发病和气道重构过程中是重要炎症介质,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现主要对LTs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黄琰;李淑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