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治及新进展

王同新;范一木

关键词:颈内动脉, 海绵窦, 瘘, 诊断, 治疗
摘要:颈内动脉海绵窦瘘(internal carotid-cavernoussinus fistulas)是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其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多因外伤引起,占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75%~85%.由于常伴头部外伤或以眼征为首发症状,故常易漏诊或误诊,而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关系.现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和治疗简要综述如下.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白三烯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近通过大量病理学研究表明,哮喘反应的发生不仅存在着呼吸道炎症,还包括呼吸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airway remodeling),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平滑肌和基底膜增厚;气道重构是诱发呼吸道高反应性和哮喘慢性化的主要原因.白三烯(leukotrienes,LTs)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经5-脂加氧酶(5-lipoxygenase,5-LO)途径代谢的一系列产物,在支气管哮喘发病和气道重构过程中是重要炎症介质,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现主要对LTs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黄琰;李淑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内皮抑素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1997年O'Reilly从鼠的血管内皮细胞瘤(EOMA)培养液提取出内皮抑素--一种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经过7年的实验动物研究和Ⅰ期、Ⅱ期临床试验证明,内皮抑素能促使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很强的抗肿瘤特性.近年来,内皮抑素基因治疗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疗法的联合疗法已经成功用于实验动物和临床试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就内皮抑素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基础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思维;尹宜发;邹立勇;胡远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老年性高血压病诊断及治疗进展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高血压导致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等生活质量,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2].老年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与年轻患者相比,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成为了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因此进一步了解老年性高血压的诊治非常有必要.

    作者:黄筱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转化生长因子与肝硬化

    肝硬化是绝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终末期表现,突出的病理特点是假小叶形成,间质纤维化,血管结构形态重新改建.其中,重要的是间质纤维化在此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这个过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一氧化氮(NO)、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其中TGF-β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参与了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文献报道TGF-β能导致肝硬化[1].因此TGF-β与肝硬化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者:陆浩;周建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乳腺增生病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

    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的常见乳腺疾病,本病好发于25~50岁妇女,以35~45岁为发病高峰,基本病因被认为是女性体内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随着生活和饮食习惯的逐渐西化,我国城市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已越来越高,且部分乳腺囊性增生病可由典型增生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文献报道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癌变率为2%~4%,故被临床医师关注.由于引起女性内分泌激素特别是性激素水平紊乱的病因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临床上至今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加强对乳腺增生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非常必要.

    作者:陈雪琴;王晓稼;马胜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高半胱氨酸对血管损伤及药物保护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功能除为血流提供光滑的表面、维护正常血流状态外,还起屏障作用,调节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此外,还促进或抑制平滑肌生长;摄取、转换或灭活循环与局部产生的活性物质,合成和释放舒、缩血管物质等.VEC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AS会造成血管舒缩性降低、管腔变窄甚至阻塞以及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是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近年来确认的一种新的独立的促AS危险因子[1].现仅从Hcy对VEC损伤的病理生理及其与AS的关系,以及近年来有关Hcy对VEC损伤及平滑肌增殖的拮抗试验概况简要综述.

    作者:滕晓茗;李吕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基因多态性对血脂及调脂疗效的影响

    原发性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的疾病,有很多的多态性的基因参与它的发病机制.本文重点叙述可能的候选基因与其相关性及其对调脂药物的疗效产生的不同,预测临床患者对药物反应,使医生为患者选择佳的药物和确定佳的剂量.

    作者:姚友权;徐力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具有特殊构形的罕见子宫平滑肌瘤类型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0%~40%[1~3],临床和病理诊断一般没有困难.但是,当平滑肌瘤出现特殊的组织学形态或独特的生长方式时,可能造成诊断困难[4].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文献中陆续报道了一些形态怪异的子宫平滑肌瘤大体类型,由于这些肿瘤相当罕见,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对其了解不多,在诊断和治疗中可能将其误为恶性肿瘤.这也是Clement[5]所指出的病理医生在子宫平滑肌瘤诊断方面面临挑战的含义之一.了解这些具有特殊大体形态的罕见子宫平滑肌瘤类型的特点,可以减少误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避免过度治疗.

    作者:李新功;温黎;付静;董艳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肌肉内神经源性聚集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聚集蛋白(agrin),早因为能促进培养肌组织表面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聚集而被发现,后从电鳐电器官的基底膜中分离出来.从结构上看,agrin是一种肝素硫酸酯类糖蛋白分子(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220×103.其N末端含有一个与K型蛋白酶抑制剂同源的序列区,介导了agrin与基底膜层粘连蛋白(laminin)的结合,而C端含有与相应受体作用的功能区,包括3个与laminin-α链的G区同源的序列和4个富含半胱氨酸残基的类表皮样生长因子(EGF)重复序列区,前者可能介导了agrin与α-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α-dystroglycan)的结合,并能促进细胞之间的黏附,而后者主要提供二硫键的结合位点.从第3个类EGF序列区到C末端之间相对分子质量长55×103的片段,主要与乙酰胆碱受体(AChR)簇集活性有关[1].

    作者:张盈帆;江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大肠癌的流行病学和病因研究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对人类危害严重.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肠癌的发病因素进行了广泛探索,但迄今病因未明,而发病率和病死率却逐年上升,治愈率提高不大.因此,对其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深入研究、做好阻断病因措施的一级预防具有深远意义.现对大肠癌的流行特征和发病高危因素总结.

    作者:徐永成;许岸高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尼古丁依赖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世界上将近有11亿尼古丁和烟草制品的消费者,吸烟所致死亡占死因分析的首位,每年约有400万人死于吸烟.尽管如此,只有部分吸烟者能够戒烟,一部分仍然不能戒掉.辅助戒烟的标准药物疗法(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缓释安非他酮)对许多吸烟者无效.近期对尼古丁依赖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证实,几种神经递质系统可能有助于吸烟的维持和复吸.而近来对尼古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效应的基础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为临床药理学家开发治疗尼古丁依赖的新药物提供了理论指导.

    作者:程玉芳;徐江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首发动眼神经麻痹之糖尿病15例误诊分析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的常见的病因.糖尿病神经病变在临床上表现多种多样,糖尿病并发动眼神经麻痹属于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单神经病变,临床少见.若糖尿病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易导致误诊.我院于1992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15例此类患者,均被误诊,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丛;李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结直肠癌氟尿嘧啶工具酶的研究现状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美国,结直肠癌在癌死亡中占第二位.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转移和复发是结直肠癌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行根治术的患者有30%~40%在5年内出现转移和复发[1].对于这些群体,辅助治疗不失为一种标准治疗方案.遗憾的是,只有60%~65%的患者单纯接受手术治疗,余下的不到1/3行辅助治疗[2].也就是说,只有很小一部分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要求或得到了辅助治疗,肿瘤分期与预后结果密切相关.然而,一些特定分期的患者,尤其是Ⅱ、Ⅲ期患者,预后的差别也很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内在本质和患者的基因背景.

    作者:王华;季加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Apelin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Apelin是日本学者Tatemoto等[1,2]于1998年用反向药理学方法首次从牛胃分泌物中提取到的新的活性肽.Apelin在血液循环中含量较低但心血管组织含量较高,并且其受体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组织,表明Apelin可以通过旁分泌和(或)自分泌方式调节心血管功能.研究发现,与已往发现的小分子心血管活性肽如内皮素、尾加压素等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不同,Apelin在显著增加心肌收缩力的同时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对心脏泵功能的改善和血压的调节起着独特的双重有利作用,因而Apelin及其受体可望成为急、重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治疗新靶点.现仅就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简要综述.

    作者:江海龙;吴宏超;唐朝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胃癌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对上皮细胞及许多肿瘤细胞有促进分裂和促进移动的作用.原癌基因c-met编码的蛋白(c-Met)是HGF的主要受体,HGF与上皮或内皮细胞上的c-Met结合,导致细胞分裂或分化增加,细胞分离,运动能力增强,细胞连接消失.近年国外对HGF及c-Met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发现HGF/c-Met与胃癌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就HGF/c-Met与胃癌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作者:陈俊忠;徐嘉凤;叶红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疗进展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因其引起急性症状和死亡并有后期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听力系统和视觉系统受损而得到重视.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抗病毒治疗很可能在未来的CMV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先天性CMV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疗,重点是新生儿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周霖;方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肝性脑病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严重肝病患者肝细胞广泛受损、功能衰竭所致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以计算力和定向力下降、意识障碍以及神经肌肉运动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HE的发生提示病情加重,预后不良.HE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以假性神经递质学说和氨中毒学说较受推崇[1,2].绝大多数HE都是有诱因可循的,例如高蛋白饮食、上消化道出血和严重感染等.预防HE是肝病病房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要预防HE,必须针对各种可能的诱因采取积极的护理对策,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4].

    作者:李健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肺栓塞诊断新进展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受累部位分布广泛,各级肺动脉均可受累,病变分布不均,肺动脉干少受累,亚段肺动脉次之,左/右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较常受累.肺动脉栓塞右肺多于左肺.

    作者:孙芳;陈美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硫酸镁的脑保护作用

    随着对脑损伤机制的认识的深入,硫酸镁(MgSO4)作为一种价廉而有效的脑保护剂备受人们关注,由于其所含的Mg2+与Ca2+的化学性质相似,可以特异地竞争Ca2+,拮抗Ca2+的作用,抑制其神经化学的传递,具有阻断各种损伤机制诱发的Ca2+内流,细胞内Ca2+超载,从而保护血脑屏障、保护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恢复能量代谢、减轻脑水肿、缩小梗死体积,终改善神经功能.新研究[1]显示,MgSO4具有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管的循环功能.目前,对于MgSO4的临床应用价值还存在异议[2],但大量的动物试验研究证实MgSO4是一种有效的脑保护剂.

    作者:季占胜;唐学东;闵连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雷洛昔芬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绝经后妇女因雌激素(ERT)水平下降,患骨质疏松症ⅱ(PMO)的风险增加.雌激素替代疗法(HRT)可改善妇女更年期症状,降低骨折率,有效治疗因ERT缺乏引起的PMO.但长期补充ERT增加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风险[1],乳房触痛、阴道流血、情绪波动及血栓栓塞等一系列副作用也降低了治疗顺应性.2003年欧洲与国际绝经学会、北美妇科学会提出,不主张将ERT作为绝经后妇女防治PMO的首选药物[2].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药物雷洛昔芬(raloxifene,RLX)与ERT对骨骼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十分相似,但可完全拮抗ERT对子宫内膜的刺激[3],并能降低绝经后妇女患浸润性乳腺癌的相对风险[4].近年来国内外关于RLX及其治疗PMO的研究很多,现将其防治PMO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高峰;衣志勇;曲建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