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令奎;付燕
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做出正确的诊断对疾病的治疗与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膀胱癌中,90%以上是移行细胞癌(TCC),超过70%的TCC在治疗后复发,复发肿瘤中约30%出现恶性度增加.目前,用于膀胱癌诊断、监测的传统手段是尿液分析、膀胱镜和尿细胞学检查.它们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尿液分析缺乏特异性、敏感性;膀胱镜检查并做组织活检是膀胱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这是有创检查,并且患者依从性差,价格比较昂贵,不宜作为常规检查;尿细胞学检查(UC)有较高的特异性,在不同的分级中检测率为50%~90%,但敏感性低,低度表浅性的肿瘤往往为假阴性,即使流式细胞学检查在临床上也没有发现比已往的细胞学检察存在更有价值的地方.膀胱癌生物学标记作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监测以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王世先;惠长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绝经后妇女因雌激素(ERT)水平下降,患骨质疏松症ⅱ(PMO)的风险增加.雌激素替代疗法(HRT)可改善妇女更年期症状,降低骨折率,有效治疗因ERT缺乏引起的PMO.但长期补充ERT增加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风险[1],乳房触痛、阴道流血、情绪波动及血栓栓塞等一系列副作用也降低了治疗顺应性.2003年欧洲与国际绝经学会、北美妇科学会提出,不主张将ERT作为绝经后妇女防治PMO的首选药物[2].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药物雷洛昔芬(raloxifene,RLX)与ERT对骨骼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十分相似,但可完全拮抗ERT对子宫内膜的刺激[3],并能降低绝经后妇女患浸润性乳腺癌的相对风险[4].近年来国内外关于RLX及其治疗PMO的研究很多,现将其防治PMO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高峰;衣志勇;曲建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受累部位分布广泛,各级肺动脉均可受累,病变分布不均,肺动脉干少受累,亚段肺动脉次之,左/右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较常受累.肺动脉栓塞右肺多于左肺.
作者:孙芳;陈美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功能除为血流提供光滑的表面、维护正常血流状态外,还起屏障作用,调节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此外,还促进或抑制平滑肌生长;摄取、转换或灭活循环与局部产生的活性物质,合成和释放舒、缩血管物质等.VEC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AS会造成血管舒缩性降低、管腔变窄甚至阻塞以及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是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近年来确认的一种新的独立的促AS危险因子[1].现仅从Hcy对VEC损伤的病理生理及其与AS的关系,以及近年来有关Hcy对VEC损伤及平滑肌增殖的拮抗试验概况简要综述.
作者:滕晓茗;李吕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0%~40%[1~3],临床和病理诊断一般没有困难.但是,当平滑肌瘤出现特殊的组织学形态或独特的生长方式时,可能造成诊断困难[4].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文献中陆续报道了一些形态怪异的子宫平滑肌瘤大体类型,由于这些肿瘤相当罕见,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对其了解不多,在诊断和治疗中可能将其误为恶性肿瘤.这也是Clement[5]所指出的病理医生在子宫平滑肌瘤诊断方面面临挑战的含义之一.了解这些具有特殊大体形态的罕见子宫平滑肌瘤类型的特点,可以减少误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避免过度治疗.
作者:李新功;温黎;付静;董艳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亦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许多血管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15岁以上城乡人口高血压患病率为4.85%,而90年代,15岁以上城乡人口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了约25%,已达到11.26%,估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1亿人以上,而且每年新增高血压病例20余万人,高血压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故对患者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和积极的治疗,对上述疾病的一级预防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随着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病率的持续上升和由此而来的心脑血管病病死率的持续增加,高血压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受到重视,对高血压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目前,关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仍在不断探索中,除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精神社会心理压力以及神经内分泌机制外,近年来发现炎性机制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能为阐明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对疾病的进一步干预提供新的有意义的途径,本文就炎性细胞因子与高血压的关系的研究进展简要阐述如下.
作者:李忠臣;于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聚集蛋白(agrin),早因为能促进培养肌组织表面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聚集而被发现,后从电鳐电器官的基底膜中分离出来.从结构上看,agrin是一种肝素硫酸酯类糖蛋白分子(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220×103.其N末端含有一个与K型蛋白酶抑制剂同源的序列区,介导了agrin与基底膜层粘连蛋白(laminin)的结合,而C端含有与相应受体作用的功能区,包括3个与laminin-α链的G区同源的序列和4个富含半胱氨酸残基的类表皮样生长因子(EGF)重复序列区,前者可能介导了agrin与α-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α-dystroglycan)的结合,并能促进细胞之间的黏附,而后者主要提供二硫键的结合位点.从第3个类EGF序列区到C末端之间相对分子质量长55×103的片段,主要与乙酰胆碱受体(AChR)簇集活性有关[1].
作者:张盈帆;江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严重肝病患者肝细胞广泛受损、功能衰竭所致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以计算力和定向力下降、意识障碍以及神经肌肉运动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HE的发生提示病情加重,预后不良.HE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以假性神经递质学说和氨中毒学说较受推崇[1,2].绝大多数HE都是有诱因可循的,例如高蛋白饮食、上消化道出血和严重感染等.预防HE是肝病病房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要预防HE,必须针对各种可能的诱因采取积极的护理对策,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4].
作者:李健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病的主要病症,长期以来人们对冠心病的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但近些年大量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发现,其与冠脉病变造成狭窄的程度没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提出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概念.
作者:耿令奎;付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高血压病5年治疗结果显示,SBP下降10~14mmHg(1mmHg=0.133kPa)、DBP下降5~6mmHg可减少脑卒中40%,减少冠心病17%,并可减弱肾功能减退[1].显然,合理有效的降压治疗确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危险性.目前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众多,现结合文献就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黄云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光导纤维及电子技术的发展,60年代末诞生了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并逐渐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我国自70年代初开展纤支镜检查,现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1].为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纤支镜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近年来的进展情况,特予简要综述.
作者:王立红;顾岩;李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1997年O'Reilly从鼠的血管内皮细胞瘤(EOMA)培养液提取出内皮抑素--一种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经过7年的实验动物研究和Ⅰ期、Ⅱ期临床试验证明,内皮抑素能促使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很强的抗肿瘤特性.近年来,内皮抑素基因治疗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疗法的联合疗法已经成功用于实验动物和临床试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就内皮抑素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基础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思维;尹宜发;邹立勇;胡远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阿司匹林(aspirin,acetylsalicylic acid,ASA)应用于临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初主要用于疼痛或炎症的治疗,自20世纪70年代因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其临床疗效近年来得到了循证医学的强力支持,阿司匹林可减少心、脑及外周血管等血栓和栓塞事件的25%.然而,近年许多实验研究发现,有的患者尽管服用常规剂量甚至较大剂量的阿司匹林,但仍不能完全抑制血栓素的生成和血小板聚集,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或阿司匹林失败(aspirin failure)[1].现将对AR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董瑞剑;赵仁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于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侵入人体引起的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自1944年日本野村和林氏在我国台湾报道第一例病例以来,已相继在太平洋及东南亚国家等地区发现同样病例,但相关报道相对较少,我国已报道病例3000多例[1],主要集中在大陆南方地区及台湾省.1997年我国温州曾出现一次该病小流行,这也是我国大陆首次暴发[2],2003年底我国昆明市也出现一种以急性头痛和肢体皮肤游走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经初步查明,广州管圆线虫病可能性大.因此病种有明显的区域性和饮食习惯的相关性,所以相对罕见,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目前研究现状,现对其临床表现,发病情况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韩剑虹;吉维忠;朱榆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原发性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的疾病,有很多的多态性的基因参与它的发病机制.本文重点叙述可能的候选基因与其相关性及其对调脂药物的疗效产生的不同,预测临床患者对药物反应,使医生为患者选择佳的药物和确定佳的剂量.
作者:姚友权;徐力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美国,结直肠癌在癌死亡中占第二位.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转移和复发是结直肠癌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行根治术的患者有30%~40%在5年内出现转移和复发[1].对于这些群体,辅助治疗不失为一种标准治疗方案.遗憾的是,只有60%~65%的患者单纯接受手术治疗,余下的不到1/3行辅助治疗[2].也就是说,只有很小一部分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要求或得到了辅助治疗,肿瘤分期与预后结果密切相关.然而,一些特定分期的患者,尤其是Ⅱ、Ⅲ期患者,预后的差别也很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内在本质和患者的基因背景.
作者:王华;季加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是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性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梗死、脑缺血、感染性疾病、多发性神经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中显著升高.近年来研究发现,它也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ia encephalopathy,HIE)密切相关.本文重点就NSE与新生儿HIE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阐述.
作者:刘春艳;董文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的常见的病因.糖尿病神经病变在临床上表现多种多样,糖尿病并发动眼神经麻痹属于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单神经病变,临床少见.若糖尿病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易导致误诊.我院于1992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15例此类患者,均被误诊,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丛;李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仪测定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内径、血流、内膜,以探讨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阳新;赵玉婷;周黎黎;赵迎春;刘光英;何丽;古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支气管哮喘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近通过大量病理学研究表明,哮喘反应的发生不仅存在着呼吸道炎症,还包括呼吸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airway remodeling),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平滑肌和基底膜增厚;气道重构是诱发呼吸道高反应性和哮喘慢性化的主要原因.白三烯(leukotrienes,LTs)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经5-脂加氧酶(5-lipoxygenase,5-LO)途径代谢的一系列产物,在支气管哮喘发病和气道重构过程中是重要炎症介质,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现主要对LTs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黄琰;李淑兰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