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身抗体阳性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刘晖;孔贺利;张世杰;孙琳;吕福东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 自身抗体, 临床资料, 病理学
摘要: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阳性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及肝脏病理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临床确诊并经肝穿刺病理证实的DILI患者130例,统计临床资料、肝脏生化结果、自身抗体检测结果,观察光镜下病理改变,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自身抗体阳性患者53例,阴性患者77例.其中,伴自身抗体产生者女性占88.7%,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者的61.0%(P=0.001);自身抗体阳性者的发病年龄明显年长于阴性者(P=0.001);患者病程、用药种类、临床表现(包括皮疹、发热、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肝脏生化指标(包括ALT,AST,TBiL,GGT,ALP)以及所表现的病理类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身抗体阳性者小叶炎症坏死的程度及汇管区炎症程度均较阴性者重(P<0.01),其凋亡小体的数量亦明显增多(P=0.012),且浆细胞浸润更多见(P=0.000).结论 与无自身抗体产生的患者比较,伴自身抗体产生的DILI患者女性更多见,更为年长,在病理上,其小叶内炎症坏死程度、汇管区炎症均较重,凋亡小体和浆细胞更为丰富.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碘油联合Embosphere微球对肝癌患者TACE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碘油联合Embosphere微球对行TACE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接收的肝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患者TACE治疗中使用碘油栓塞,联合组使用碘油联合Embosphere微球栓塞,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甲胎蛋白(AFP)、肝功指标水平,并对1、3、5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F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F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为(47.21±6.3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6.42±6.36)个月;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30.65±4.5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位(18.69±4.38)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3.55%)与联合组(90.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碘油联合Embosphere微球可使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肿瘤缩小明显,远期生存率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小华;朱小庆;储玉山;张玉宇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牵正散加麻黄、生石膏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牵正散加麻黄、生石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9月~2016年6月在河北省三河市医院中医科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牵正散加麻黄、生石膏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以House-Brackmann(H-B)评分作为观察指标,2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B评分[(3.46±1.13)、(8.23±3.01)分]均较治疗前[(14.50±6.89)、(15.78±6.65)分]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B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正散加麻黄、生石膏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

    作者:尹杰;吕秋玉;刘海永;陈志军;康玉萍;刘海侠;马春花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人工气道湿化的研究进展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鼻腔、口或气管切开插入气道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其目的是保证气道通畅,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有效连接,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纠正机体缺氧状态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人工气道湿化是气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人工气道湿化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人工气道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国内外关于人工气道湿化技术的研究较多.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通过比较气道滴注湿化、气泡湿化、加温蒸汽型湿化、雾化吸入等多种湿化方式的优缺点,总结影响湿化效果的各种因素和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评价方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梁娟;白博;胡雪慧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新霉素氯己定软膏的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 建立新霉素氯己定软膏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HTAB)-溴试液显色法和乙酰丙酮-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显色法对新霉素氯己定软膏中的醋酸氯己定和硫酸新霉素进行鉴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在254 nm处测定,对新霉素氯己定软膏中的醋酸氯己定进行测定;采用旋光法对新霉素氯己定软膏中的硫酸新霉素进行测定.结果 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均有良好的专属性.醋酸氯己定的含量测定中,线性范围为5.02~15.06 mg/L,线性相关系数(r)为1.0000,精密度、重复性和12 h稳定性的RSD分别为0.03%、0.73%和0.11%,百分回收率在100.5%和101.1%之间;硫酸新霉素的含量测定中,线性范围为0.50~8.00 mg/L,r=0.9999,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分别为0.61%和0.44%,溶液在4h内稳定,百分回收率在99.67%和100.7%之间.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新霉素氯己定软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金鹏飞;何笑荣;吴学军;邝咏梅;姜文清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受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受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简表(WHOQOL-BREF)为研究工具,对2016年3~9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肝移植门诊随访的64例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受者进行测评.结果 ①64例随访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全国常模(P<0.01),在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中,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于全国常模(P<0.01),主观支持高于全国常模(P<0.01).②在生存质量的4个维度中,生理领域得分低于全国常模(P<0.01),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③社会支持总分与生存质量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主观支持对生存质量总分呈显著正向影响(P=0.018).④客观支持与社会关系领域呈正相关(P<0.05);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呈正相关(P<0.05);单项低分项对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呈负相关(P<0.05).结论 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受者社会支持水平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两者受多种因素影响,医务人员应注重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并采取方法有效利用.

    作者:范琳琳;黄海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济川涌泉散穴位烫熨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疗效

    目的 观察济川涌泉散穴位烫熨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84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92例.治疗组给予济川涌泉散穴位烫熨,对照组给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穴位照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强尿意时间点、首次排尿时间及尿量、导尿率.结果 治疗组术后导尿23例次(11.98%),对照组导尿58例次(30.21%),两组术后导尿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强尿意时间、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结论 济川涌泉散穴位烫熨能明显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操作简便,易于推广,是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有效的中医外治法.

    作者:罗超兰;胡正昌;杨向东;袁学刚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高血压病的病因及日常预防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发病率高、对人们健康危害大的疾病之一,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高血压病的病因和预防进行总结,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的主要原因:活跃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同酮系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小板功能受损,血栓形成.多数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病名属眩晕、头痛的范畴,基本病机可分为虚实两个方面.应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病的认知,从饮食习惯、情志作息、身体锻炼等几个方面来预防高血压病.

    作者:戴娜;胡晶;何迎春;谢雪姣;庹勤慧;陈剑雄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药枕方”眼部敷贴对调节及辐辏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药枕方”眼部敷贴对调节及辐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眼科就诊的视疲劳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药枕方组、眼保健操组、信流丁组、安慰剂组,各30例.分别给予“药枕方”眼部敷贴,眼保健操每日2次自行眼部操作按摩,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每日2次滴用,生理盐水+赋形剂局部敷贴.对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1周调节灵敏度、辐辏近点、调节储备进行检测.结果 ①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药枕方组治疗2周、治疗结束1周的调节灵敏度、调节储备与眼保健操组、信流丁组及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辏近点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药枕方组治疗2周、治疗结束1周与信流丁组、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眼保健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药枕方组调节灵敏度、辐辏近点、调节储备治疗2周、治疗结束1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眼保健操组辐辏近点治疗2周、治疗结束1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节灵敏度治疗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治疗结束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枕方对调节灵敏度、调节储备、辐辏力具有改善作用,且疗效具有持续性.眼保健操对辐辏近点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石晶琳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EGCG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保护肾功能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只.Control组给予正常饮食,DN组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腹腔注射建立DN模型,EGCG组给予EGCG 50 mg/kg每天灌胃治疗,同DN组大鼠予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分别在6周和12周处死大鼠各半,收集血清和肾脏,采用ELISA、RT-q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相关因子.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DN组血清中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以及血脂水平升高(P<0.05),EGCG治疗6周后,与DN组比较,EGCG组上述指标下降(P<0.05);与Control组比较,DN组大鼠血清中抗氧化因子含量降低(P<0.05),治疗6周后,与DN组比较,EGCG组上述指标升高(P< 0.05);与Control组比较,DN组大鼠肾脏组织中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下调(P<0.05),治疗6周后,与DN组比较,EGCG组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治疗12周后上述指标进一步改善.结论 EGCG可通过减少体内炎症反应与脂质沉积,改善肾功能、增加抗氧化能力以及抗细胞凋亡等途径治疗DN大鼠肾脏损伤.

    作者:李易;叶曦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胰岛素降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总疗程2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Cr、BUN、UAER、β2-MG、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UAER、β2-MG、IL-6、TNF-α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CD3+、CD4+、CD4+/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8+、CD4 +/CD8+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 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控制尿蛋白.

    作者:李敏;郭毅飞;汪哓芬;王娜娜;李雪锋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基因启动子-232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基因(PCK1)启动子-23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28例为脑梗死组,同时选择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7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PCK1启动子-232基因多态性分析;测定血糖、血脂;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结果 脑梗死组GC、GG基因型餐后2h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水平均高于C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GC、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GG+GC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在易损斑块和非易损斑块中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基因型之间左、右侧颈总动脉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K1启动子-232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人群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密切,G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易感因素.

    作者:刘秦;邵明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8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医院诊治的96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同定组及置换组,其中内固定组44例,置换组52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术后早期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及远期并发症(股骨头缺血坏死、骨不连),术后1个月和12个月的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评分.结果 内同定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明显少于置换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内同定组股骨头缺血坏死、骨不连发生率均高于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ADL评分、WHO-QOL评分均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ADL评分、WHO-QOL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远期肢体功能恢复、ADL及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内同定患者,其应作为老年移位型股骨颈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李漌涼;李章华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视觉质量研究

    目的 比较非球面与球面人工晶体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晶体植入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白内障患者60例共计72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的人工晶体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36眼.两组患者均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其中对照组36眼选择球面人工晶体,观察组36眼选择非球面人工晶体.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力恢复情况,术后1个月角膜、晶状体及全眼高阶像差(瞳孔直径分别为3 mm和5 mm时)和术后满意度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视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 mm及5 mm瞳孔直径时观察组角膜、晶状体和全眼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夜间视力、眩光、视物变色、单眼复视和视觉舒适度等方面的术后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术后视力和减少术后高阶像差,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优化推广.

    作者:赖文娟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病因与诱因研究进展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指冠状动脉内膜自发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滋养血管出血形成血管夹层,临床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源性猝死,其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激素水平变化、肌纤维发育不良、全身性炎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缺陷等因素相关,可累计单支、多支冠状动脉,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成像技术等明确诊断.

    作者:孙元隆;王肖龙;阮小芬;郭蔚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右美托咪定对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腹内压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需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腹内压(IAP)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 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需机械通气治疗的腹腔感染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DEX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20例.DEX组予负荷剂量1.0 μg/kg,以0.2~0.8μg/(kg·h)的剂量维持;咪达唑仑组予负荷剂量0.05 mg/kg,以0.06~0.2 mg/(kg·h)剂量维持,两组均使Ramsay镇静评分维持在3~4分,分别记录患者镇静治疗前、镇静后24及48 h的IAP水平,并检测血浆D-乳酸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结果 镇静前两组I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于镇静后24及48 h的IAP水平显著低于同时间点咪达唑仑组(P<0.05).DEX组24及48 h的D-乳酸含量和DAO活性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 与咪达唑仑相比,DEX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的IAP,且能有效降低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减少肠道细菌易位,改善肠功能障碍.

    作者:尹江涛;万兵;孙志伟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变化对兔注食前后血压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CA)导致的兔压力感受器敏感性(BRS)变化,及其对注食前后血压的影响.方法 17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A组(普通喂养)、B组(高脂喂养)、C组(高脂喂养+单侧手术)和D组(高脂喂养+双侧手术);其中A组2只,其余每组5只,喂养8周.C组、D组均于喂养1周后行右侧颈动脉内膜气体干燥术,D组再于5周后行左侧手术.喂养前和喂养结束称重并测定总胆同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喂养结束后,记录4组兔注食前及注食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计算平均动脉压(MAP)、BRS.术后取颈动脉段做病理观察.结果 喂养结束时,B组、C组、D组的TG、TC、LDL-C均高于A组(P<0.05),C组、D组体重分别较各自喂养前增加(P<0.05),B组、C组、D组的TG、TC、LDL-C较喂养前升高(P<0.05).光镜下观察,经气体干燥术的颈总动脉至窦部段形成CA病变.4组兔注食前及注食后的BR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食前D组HR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注食后D组SBP、DBP、MAP均较注食前下降,C组MAP较注食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D组注食前后SBP、MAP变化均与BRS相关(P<0.05).结论 双侧CA与注食后血压降低相关,可能与双侧CA导致的BRS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卢水焕;邓泽熙;詹球;刘学员;赵蕾;廖立;何杰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药物洗脱支架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药物洗脱支架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SinoMed等数据库中国内外关于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DES-PCI)和CABG治疗多支病变对比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 5.2分析,主要结果为死亡、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等.结果 纳入12篇文献,31 980例研究对象,结果显示DES-PCI组的病死率(OR=0.92,95%CI:0.84~1.00,P=0.06)、心肌梗死率(OR=1.14,95%CI:0.91~1.44,P=0.25)与CAB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ES-PCI组脑血管事件(OR=0.52,95%CI:0.38~0.72,P=0.002)、靶血管血运重建(OR=3.66,95%CI:2.23~5.76,P<0.000 01)、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OR=1.46,95%CI:1.00~2.14,P=0.05)显著增高.结论 DES-PCI与CABG在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上病死率与心肌梗死率相当,但使用DES-PCI的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靶血管血运重建与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较高.

    作者:李扬;杨渊;高东平;杜然然;魏晓瑶;孙晓北;池慧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示范全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天津模式”——访天津市胸科医院胸痛中心总监李春洁教授

    2016年12月2日,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等单位主办,天津市胸科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协办的“京津冀胸痛中心工作小组成立及座谈会”在天津召开;当天,京津冀胸痛中心工作小组宣布成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郭志刚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傅向华教授担任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颜红兵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齐晓勇教授和天津市胸科医院李春洁教授担任执行组长.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组织的成立,为进一步加速京津冀地区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作者:刘志学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循证医学理论在我院药学工作中的实践应用

    本文拟探讨运用循证医学指导医院药学工作的具体实践和意义.总结循证医学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的新药引进制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和药学管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对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循证医学为临床药学服务提供了科学可行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不断完善制度和方式方法,全面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张虹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自身抗体阳性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阳性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及肝脏病理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临床确诊并经肝穿刺病理证实的DILI患者130例,统计临床资料、肝脏生化结果、自身抗体检测结果,观察光镜下病理改变,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自身抗体阳性患者53例,阴性患者77例.其中,伴自身抗体产生者女性占88.7%,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者的61.0%(P=0.001);自身抗体阳性者的发病年龄明显年长于阴性者(P=0.001);患者病程、用药种类、临床表现(包括皮疹、发热、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肝脏生化指标(包括ALT,AST,TBiL,GGT,ALP)以及所表现的病理类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身抗体阳性者小叶炎症坏死的程度及汇管区炎症程度均较阴性者重(P<0.01),其凋亡小体的数量亦明显增多(P=0.012),且浆细胞浸润更多见(P=0.000).结论 与无自身抗体产生的患者比较,伴自身抗体产生的DILI患者女性更多见,更为年长,在病理上,其小叶内炎症坏死程度、汇管区炎症均较重,凋亡小体和浆细胞更为丰富.

    作者:刘晖;孔贺利;张世杰;孙琳;吕福东 刊期: 2016年第36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