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应用

张桂芳

关键词:B-Lynch缝合术, 剖宫产, 产后出血
摘要:目的:观察B-lynch缝合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达500~1500ml患者10例,均采用B-lynch术缝合止血,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行B-lynch缝合术均有效,阴道流血减少,生命体征平稳.随访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B-lynch缝合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出血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显著,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置管药物灌注治疗及护理结核性腹膜炎临床研究

    观察微创置管药物灌注治疗渗出、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简称结腹)疗效.39例随机分成A、B两组,在接受30天时间的相同常规抗结核化疗中,A组采用微创置管药物灌注尿激酶后再抽放腹水,B组采用以往腹穿针穿刺抽放腹水,7天后互换治疗方法.结果表明,A、B组有显者差异,A组腹水7天内基本消失,且肠粘连痛明显减轻:B组腹水7天内多为明显减少,但少数患者腹腔内仍存有少量积液,腹痛症状无明显减轻.另外,此项技术解决了以往穿刺针造成肠管划伤可能;应用尿激酶腹腔内灌注可减轻或避免肠管粘连分隔的形成,尿激酶用量及次数与疗效有密切相关.全身及局部出血倾象是常见的不良反应.

    作者:杨宏旭;姜作良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术前谈话的重要性与艺术性

    术前谈话是避免手术科室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防范措施之一,术前谈话是医务人员应履行的必要的告知义务,术前谈话的必要性,术前谈话的艺术性.

    作者:马金瑞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麻醉复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观察组)与全身麻醉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常规肌肉注射阿托品、苯巴比妥钠,均给予咪达唑仑、丙泊酚、阿曲库铵、芬太尼诱导插管.对照组给予芬太尼、丙泊酚,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组气腹前静脉注射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观察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术后清醒时间,术后疼痛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疼痛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薇青;石江海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皮试的问题,为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和29份药品说明书,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机制与目前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目前使用头孢菌素类时有采用青霉素G作皮试剂进行皮试、采用头孢唑啉皮试、原药进行皮试或不皮试4种情况,皮试液的浓度为300μg/ml或500μg/ml.结论: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头孢菌素类皮试的标准,目前情况下可采用原药皮试.

    作者:刘作涛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疗效观察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其胃肠道动力发育较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发育相对迟缓[1],故生后1~2周内容易发生胃潴留、呕吐、腹胀、胃食管反流等喂养不耐受症状,而喂养不耐受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生长发育,肠道喂养的进展缓慢可导致肠外营养时间延长,肠内营养的缺乏可能削弱胃肠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可使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血源感染及肝功能损害的风险增高,并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本文对我院NICU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64例中32例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传金;谢贵阳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注射用炎琥宁.结果:观察组病人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愈率显著提高.结论:注射用炎琥宁能够有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

    作者:李会兰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宫外孕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宫外孕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2例宫外孕患者做护理配合.结果:治疗及时,护理措施得当,均痊愈出院.结论: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有效护理是患者身心康复的关键.每例患者都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统一体.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技术和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作者:葛华胜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我院门诊输液患者药品安全管理改进的体会

    门诊是医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输液是医院接待患者的大窗口,门诊输液区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医院服务规范和整体质量.2009年10月以来,为了方便患者,将护理工作落实到位,从多天输液患者的药品管理入手,想患者所想,改进门诊输液流程,提高医疗水平,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经过近1年多的临床实践与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流程介绍如下.

    作者:安奕青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导管的意外拔除已成为ICU中常见问题,国外报道其发生率占置管患者3%~16%.有资料表明,意外拔管后需要重新置管的患者病死率达25%,插管重置病死率明显高于计划性拔管的患者,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对ICU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资料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分述如下.

    作者:梁雁;黄玉凤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检查价值及影像特征.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声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8例有典型声像图改变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者95例(80.5%).结论:超声检查对临床疑诊的急性阑尾炎具有明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李桥福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新疆焦煤集团中级以上管理人员工程系列知识分子中层管理人员163人体检分析

    2007年对焦煤集团中级以上管理人员及工程系列知识分子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一次健康体检,共检163人,其中男124人,女性39人,年龄32~55岁,平均42.55岁;汉族153人,少数民族10人,焦煤集团公司部分领导因工作关系,未在此体检之列,检查结果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晓军;徐志强;张淑云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高寒地区826例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0~14岁儿童微量元素检测,了解缺乏情况,并指导临床给予合理补充.方法:利用原子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儿童末梢血、镁、锌、铁、钙、铜,进行测定.2007年5月~2009年5月从微量元素检测中随机抽取0~14岁儿童826例结果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在该地区儿童中缺铁普遍存在,钙、锌仅次之,镁、铜缺乏者较少见.结论: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较快,需要补充大量的微量元素,如补给不足,会造成严重的缺乏,且年龄越小,钙、铁、锌的缺乏也越严重,也越普遍,该地区因高寒,光照时间短,户外活动少,维生素D缺乏,钙吸收少,血钙元素缺乏较普遍,应加大宣传力度,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做好早期预防工作,选择佳时期合理补充微量元素.

    作者:肖宝敏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多发性重复胃1例

    病历资料患儿,女,2岁.体重10kg,患儿因呕吐伴黑便7天,于2009年1月13日入院.入院查体:T 37.2℃,P 85次,R 19次.神志清,精神好,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腹平坦,未见胃肠型,腹肌不紧,肝脾肋下为触及,脐周压疼,无反跳疼,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作者:王兆阳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心肌梗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40岁以后.该病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因此,临床护理人员恰当地做好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秀兰;尹玉华;焦萌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中成药静脉滴住,经14天治疗后,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中有较好疗效.

    作者:田传智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探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开展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有利于医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不断扩展志愿者服务项目,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构建志愿服务保障体系,以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

    作者:曲相艳;陈康;蒲丽娜;张秋梅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低分子右旋糖苷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低分子右旋糖苷因其覆盖于红细胞表面和血管内壁,增加了红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膜外的负电荷致红细胞之间及红细胞与血管之间相互排斥而不聚凝,阻止血小板凝集和释放凝血因子,降低了血液黏度,而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药物,能防止微血栓形成.广泛用于失血、创伤、烧伤和中毒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预防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血管栓塞性病变等.由于应用较广泛,其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据统计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为0.03%~4.75%,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0.008~0.6%[1].但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报道并不多,有报道为1.58%[2].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资料作复习,探索使用经验.

    作者:田进;李长武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探讨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

    目的:探讨目前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方法:170例出院后在门诊随访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按是否参加过健康讲座或(和)接受过电话回访分为4组,电话回访组85例,参加健康讲座组83例,两者均参加54例,两者均未参加66例(对照组).对其哮喘病常识考试、肺功能(PEF、FEV1)、年住院日、年急性发作次数、年医疗费进行比较.结果:接受电话回访或(和)健康讲座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各方面好于对照组,且健康讲座组在哮喘常识考试、年医疗费效果优于电话回访组.结论:健康讲座和电话回访是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健康讲座电话回访各有优点,两者结合较优.

    作者:唐国民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的价值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彩超观察42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对照组EF、FS、E、A、E/A及Tei指数.结果:冠心病组EF、FS、E和E/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组A和Te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超声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中具有重要价值,Tei指数是评价左室整体功能简便、可靠的指标.

    作者:陈强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体会

    目的:观察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骨髓炎患者12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经随访12例患者6个月~5年,除1例股骨干骨髓炎,皮肤、软组织条件差,神经失营养,分泌物时间较长,窦道经久不愈,X线显示病灶有发展而截肢,其余患者近期及远期效果良好.结论:彻底清除炎性病灶是治愈慢性骨髓炎的必要措施.可靠地固定,消除死腔,保持有效灌洗、局部有效的药物浓度,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调补气血、清化余毒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根本.

    作者:池岩峰 刊期: 2011年第27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