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哮喘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刘淑芹;张凤林

关键词:儿童, 支气管哮喘, 病因, 预防措施
摘要: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尤其是儿童哮喘,其病因复杂,目前认为哮喘为宿主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疾病.包括遗传、肥胖、气道高反应性、特应性、感染、变应原、空气污染、烟草烟雾、饮食等.近年来,气道炎症学说的建立是理论机制的进展.预防措施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有助减少哮喘的发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下积液手术方式的改良

    目的:探讨硬膜下积液手术方式的改良.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硬膜下积液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的效果比较.结果:45例患者中,早期25例采用单纯钻孔引流术,术后8例复发再次手术,其中5例行开颅切除部分囊壁,打开蛛网膜下腔使CS下循环通畅.另外3例行积液腹腔分流术,后期的20例采用扩大骨孔、蛛网膜开窗、侧裂池打开术式,术后均无复发,积液消失,效果良好.结论:对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采用改良的扩大骨孔、蛛网膜开窗、侧裂池打开术式效果较其他手术方式好.

    作者:杨建晓;沙亚荣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低温季节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治疗护理特点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病毒引起的多脏器损伤性传染病,发病年龄20~50岁,全年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北方于10~12月份,南方则为11月份到次年1月份,发病高峰季节或在5~7月份出高峰,EHF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过去在治疗EHF休克时,常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休克期治疗方法一致,没有注意液体温度和室温的问题.特别是乡村医院在换季期间室内一般只有16℃左右,温度与体温一般相差20℃以上,在EHF休克时要保持正常体温,不能在体表加温,体表加温可使皮肤管理扩张,破坏了机体的调节作用,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存放在室内的补液温度一般与室温基本相同,EHF休克时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器官的氧合血液灌注不足,乏氧代谢和末稍循环衰竭,这就需要补充大量液体,一般需3500~5000ml以上的液体,而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低温液体会吸走大量的热量,才能使液体温度与机体温度基本相同,休克期若输入大量低温液体可引起机体严重反应.

    作者:李延秋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

    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的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护士因职业暴露而引发血原性疾病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加重.护士职业特点决定了护士是职业暴露而致职业感染发生率高的职业群体.为此提出暴露风险及防范措施与大家商榷.

    作者:沈丽萍;苏文萍;张瑛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晴明穴针刺治疗急性结膜炎与常规治疗的比较

    目的:观察晴明穴针刺治疗急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结膜炎患者78例(61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40例(32眼)单纯应用睛明穴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38例(29眼)应用抗生素眼液或抗病毒眼液局部点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单纯针刺晴明穴治疗急性结膜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代莉伟;杨建春;覃郁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头痛宁胶囊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与头痛宁胶囊联合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方法:对105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阿米替林片与头痛宁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用阿米替林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末记录前1周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同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组头痛指数明显降低(P<0.01),同时能显著减少HAMD及HAMA评分(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与阿米替林片联合治疗紧张型头痛,效果明显,远期疗效显著.

    作者:李国祥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艾滋病患者护理关怀探讨

    目的:通过全球基金艾滋病小额项目实施,探讨艾滋病患者护理关怀措施,达到为艾滋病防治提供有效策略的目的.方法:分析平凉市在册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和有关人文关怀资料,总结护理关怀措施和效果.结果:在册26例艾滋病患者度过患病后的恐惧、愤怒、焦虑、孤独、悲观、失望等心理危机,能主动配合疾控部部门进行CD4检测和抗病毒药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得到家人和亲朋的理解和关怀.结论:在艾滋病患者管理中不断加强随访工作,主动开展病人心理护理、反歧视和家庭疏导,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是提高患者CD4检测率和药物治疗依从性、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姚春丽;王植霖;郑雅琼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中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对照分析

    目的:对脑瘫患儿病例进行综合分析,探求中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效果.方法:11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脑瘫患儿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显效率为94.6%,对照组8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中药辅助治疗增加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促进功能恢复.

    作者:王风梅;石磊;王新华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烧伤科门诊换药室的管理

    目的:做好烧伤专科门诊换药室工作的管理,更好的发展专科特色,完善烧伤病区的外部形象.方法: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做好换药室及各类人员的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结果:烧伤专科门诊换药管理工作到位,患者在烧伤门诊换药对就诊环境、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及服务态度满意.结论:烧伤专科门诊换药工作管理者在人力资源配合、物质上有的放矢,管理到位.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的管理,提高了烧伤患者的救治水平.

    作者:张美红;韩凤玉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压力可控式止血带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介绍压力可控式止血带辅助足背浅静脉穿刺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观察临床疗效,探索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应用自制的压力可控式止血带,在患肢的踝关节上及膝关节下阻断浅静脉并做足背浅静脉穿刺,予尿激酶持续微量泵入,监测患肢外周静脉压,观察溶栓效果.结果:患者在溶栓治疗后3天,患肢外周静脉压较溶栓前下降33%;4~7天患肢肿胀消退,疼痛消失;1周后复查彩超示深静脉血流部分恢复或完全畅通.结论:压力可控式止血带可有效阻断浅静脉,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药物溶栓的效果.

    作者:陈顺毛;陈春萍;潘丽君;王晓云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急诊科护士如何规避工作中的人身侵害

    急诊科是患者接受治疗的第一站,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医疗纠纷.急诊科又是特殊服务的窗口,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科室,患者病情重,迫切想得到救治,导致对医疗护理的要求比一般人要高,容易产生矛盾纠纷[1].急诊科护士应规避工作中的人身侵害,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急诊科护理中常见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李福娥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健康行为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出院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健康行为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90例;出院前两组均予以基本治疗,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并进行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社区健康行为教育为基础,戒烟、运动训练、呼吸功能训练、营养供应指导、心理护理为干预重点的社区护理干预;常规组未予主动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出院12个月后两组健康行为状况及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干预组显著优常规于组(均P<0.01).结论: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保持健康行为,改善肺功能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袁英;侯懿玲;董俊文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不同流产方法对流产后盆腔感染及不孕的影响

    目的:比较两种人工流产方法终止早孕对盆腔感染及不孕的影响.方法:340例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时分别于宫颈3、9点处注入2%利多卡因5ml+山莨菪碱2ml,3~5分钟后进行手术.B组术前静脉推注丙泊酚按2~3mg/Kg,待受术者进入睡眠状态时进行手术.结果:B组术后感染率及不孕率较A组高.

    作者:谢云芝;李树全;李云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母乳喂养与产妇心理健康

    从不同角度对喂养行为与乳母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多数研究支持两者之间却有明显联系,并且不少研究支持母乳喂养有益于产妇的心理健康.

    作者:邓广博;孟洁;汪福玲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总结在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自2009年5月~2011年5月采用椎间盘镜行髓核摘除术共56例,通过我们术前充分的准备及术中娴熟、认真、准确、及时的配合,缩短了手术时间,保证了手术质量.结果:通过术后半年随访,优良率为92.9%.结论:与传统开放式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只要选择好适应证,通过认真仔细的操作和精心密切的配合,手术就能获得成功.

    作者:袁素萍;刘爱芹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依托泊苷联合顺铂对肺癌化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依托泊苷是鬼臼毒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晚S期及G2期,其作用点是拓扑异构酶二,形成本品酶和DNA三者间稳定的可裂性复合物,干扰DNA拓扑异构酶二的功能,使DNA损伤后难以重新恢复.依托泊苷血药浓度持续时间长短比峰浓度更重要,且高峰浓度(>5~10μg/ml)与严重的骨髓抑制有关,故一般采用静滴,而不用静脉推注.口服VP-16软胶囊疗程长,可提高抗癌活性.特别是EP方案,不管是对小细胞肺癌还是非小细胞肺癌都是一线化疗方案,因此在临床中经常应用,对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5月~2010年12月应用依托泊苷治疗肺癌患者10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观察结果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孟伟青;程文莺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MX-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例夹层动脉瘤均进行了16排螺旋CT(MS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并将原始数据在MD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阴影表面显示(SSD)、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处理(VR)等后处理.结果:2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并得到满意显示.结论:MSCTA是诊断夹层动脉瘤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英志;班秀丽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巨大面神经鞘瘤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腮腺、乳突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对1例巨大腮腺、乳突面神经鞘瘤及相关文献分析总结.结果:文献中67例腮腺中面神经鞘瘤病例中均有腮腺区肿块,男:女=1:1.1,平均年龄36.8岁,术前B超、CT及MRI均无明显诊断意义,术前确诊者极少,术中冰冻病理切片确诊约97%.本例术后患者面瘫无明显改善,随访15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腮腺、乳突面神经鞘瘤临床较罕见,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术前检查无特异性,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具有显著临床意义,术前做好面神经吻合手术的准备,有条件尽可能行神经吻合术,以期尽快恢复或者改善面神经功能.

    作者:夏洪伟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膀胱癌的超声诊断体会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并寻找一些超声诊断规律.方法:对109例患者经膀胱镜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能显示肿瘤的数目、大小、位置、分期,结合CDFI能大致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质;超声诊断膀胱癌符合率93.5%(102/109),漏诊率2.8%(3/109),误诊率3.7%(4/109);对造成漏误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论:超声对膀胱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膀胱癌的首选检查方法,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方鸿;周梦默;蒋霞;杨嵘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索利那新联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防治TURP术后膀胱痉挛

    目的:通过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使用索利那新联合盐酸曲马缓释片对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探讨索利那新联合盐酸曲马多预防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患者TURP手术后当天开始口服索利那新5mg,每天1次;盐酸曲马多缓释片100mg,每天2次.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当天开始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25mg,每天3次.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第2~3天膀胱痉挛次数、平均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索利那新联合应用盐酸曲马缓释片用于预防和治疗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从而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医疗费用.

    作者:李悦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管理

    目的:加强急诊护理管理工作.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计划、实施、检查、纠正).结果:患者满意率明显增高,差错事故率明显减少.结论:应用PDCA循环模式管理,使急诊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和持续改进.

    作者:徐东辉 刊期: 2011年第27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