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龙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缝合术应用可吸收合成缝线皮内连续缝合、皮外缝合与传统丝线皮外缝合3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应用可吸收合成缝线皮内连续缝合组100例,皮外缝合组100例,传统丝线皮外缝合组100例.记录3组术中、术后伤口疼痛情况、伤口愈合及产后住院时间.结果:3组临床观察结果,皮内缝合、皮外缝合较丝线皮外缝合组伤口疼痛轻、伤口愈合理想且术后住院时间短.结论:会阴侧切缝合术使用可吸收合成缝线皮内连续缝合、皮外缝合均优于丝线皮肤外缝合.
作者:何冬卉 刊期: 2011年第27期
鼻胃管置入过程中有3种特殊表现,胃管虽然在胃内但用教课书中的3种方法无法判断,并且胃管末端溢出较多气泡;胃管在胃内打成活结;胃管插入到气管中,并且注入100ml生理盐水+0.5g氟尿嘧啶后患者无呛咳、无呼吸困难、无紫绀表现.经讨论其原因有深昏迷患者胃内滞留大量空气、术后胃肠不规则的蠕动及个体差异等.
作者:王小明 刊期: 2011年第27期
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及自身的特点,重要的生命器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修复、愈合等功能低下,因此对手术的耐受力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胸外科手术往往又会对病人身体产生较强的压力和刺激,有计划的术前护理是增强耐受力,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针对中老年人,术前的护理重点在于建立病人接受手术的信心,同时尽可能的使病人的生理状态接近正常,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作者:李影;于介然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8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围手术期重视心理护理,加强患肢的保护、观察并预防早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注重克氏针及肿胀的护理,重视宣教患肢正确功能锻炼.结果:8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6例术后并发尺神经损伤,早期发现及处理后皆恢复.术后随访6个月~18个月,平均11个月.功能评定结果优良率达97.7%.结论: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注意并发症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俊明 刊期: 2011年第27期
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1996年和1997年Straka RJ、Benson SR等学者就分别提出了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和冠心病的时间治疗学,主张应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节律性变化,结合药物作用进行治疗.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就是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晨峰现象、结合降压药物不同的药动学、药效学,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及给药时间,使降压药物作用效应与高血压发生的节律相一致,增加疗效、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24小时全程控制血压.通过这样的治疗措施尽量恢复正常血压节律,减少血压波动,抑制晨峰现象,提高降压质量,大限度地保护靶器官,降低临床事件的发生.所以对于高血压时间治疗学而言,降压治疗至少应达到以下3个目的.
作者:马庆春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回顾分析超声心动图对8例永存动脉干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二维及多普勒多切面观察共干的内径及起源的部位、肺动脉的发出部位、室缺的部位及大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有无合并其他畸形.结果:8例患者中,经手术证实5例,2例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证实,1例5天的患儿检查结束后8天死亡.8例患者中,合并的畸形有室缺(8例均有)、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单心室、右位主动脉弓、冠状动脉开口异常、动脉导管未闭、房缺、主动脉缩窄,左位上腔静脉等.结论:超声在永存动脉干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确诊价值,但它的分型及其合并畸形诊断不太容易,但仔细分析声像图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作者:徐亚兰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与头痛宁胶囊联合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方法:对105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阿米替林片与头痛宁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用阿米替林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末记录前1周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同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组头痛指数明显降低(P<0.01),同时能显著减少HAMD及HAMA评分(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与阿米替林片联合治疗紧张型头痛,效果明显,远期疗效显著.
作者:李国祥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误诊情况及原因,以减少误诊.方法:对27例患者误诊疾病、误诊时间及原因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误诊脑血管疾病14例,急性胃肠炎6例,神经性头痛4例,感冒3例.术后视力≥0.5者6例,视力≤0.1者3例,误诊时间2~15天.本组27例患者术后视野均不同程度受累.结论:误诊率脑血管疾病高,其次是急性胃肠炎.误诊原因查体不全面,忽失眼部检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误诊对患者视功能的损害应该引起非眼科医生的重视.
作者:袁立全;刘希才;史秀贞 刊期: 2011年第27期
新疆焦煤集团自建矿以来,近50年历史,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正式启动于1986年,当时严格按照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煤炭部的有关对职业病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并统一要求,系统管理,为此当时职业病防治工作,井井有条,对全矿从事煤炭行业工作多年的在职职工进行了一次广泛的普查并进行造册登记,发放药品、规范治疗,曾在1986年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部尘肺流调工作会议.
作者:徐志强;张晓军;张淑云 刊期: 2011年第27期
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的压力性溃疡,又名压疮,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难点.常见于年老体弱、高度水肿、昏迷、瘫痪及恶病质的患者.褥疮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其预防和护理尤为重要,现将褥疮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做一介绍.
作者:孙丽 刊期: 2011年第27期
R-500摄影专用X光机系GE公司产品,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故障率低,本人在维修当中,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详细介绍,使大家对R-500X光机有更深的了解,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遇到类似问题可自行解决.
作者:李宏伟;秦东阳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骨科外伤患者急诊术前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收治的急诊骨科手术患者500例,分析存在的心理反应,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结论:骨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前多存在恐惧、紧张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评估常见心理反应,及时提供有效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病人对手术的依从性.
作者:朱艳红 刊期: 2011年第27期
随着超声检查在急腹症中的广泛应用,术前应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十分重要,B型超声检查是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一项有价值的影像检查方法.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20例,其中男55例,65例,年龄11~72岁,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收入院,全部病例都在超声检查后48小时内施行阑尾切除术.
作者:余小芳 刊期: 2011年第27期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引起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不仅是局部炎症病变,而且是涉及多个脏器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尿淀粉酶增高,大多数患者病情轻,有自限性,数天后可完全恢复,预后良好,这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患者病情严重,胰腺出血坏死、伴有腹腔炎、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这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该病是常见急腹症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
作者:周燕芳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正确的临床肠外营养治疗与肠内营养的干预的常见的问题及护理对策分析、与解决.方法:患者均通过全胃肠外营养的输注和肠内营养的干预来提供营养,保持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结果:使危重患者及家属对进行肠外与肠内营养的干预后的可靠性及有效性认知度增加,使患者对干预后依从性增加,而营养干预是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医嘱依从性的有效方法,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可促使患者康复能力增加.
作者:王凤英;陈静玲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各种皮肤软组织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总结经病理证实的13例皮肤软组织血管瘤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软组织血管瘤根据结构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的特点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淋巴血管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皮肤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淑香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彩超观察42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对照组EF、FS、E、A、E/A及Tei指数.结果:冠心病组EF、FS、E和E/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组A和Te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超声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中具有重要价值,Tei指数是评价左室整体功能简便、可靠的指标.
作者:陈强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注射用炎琥宁.结果:观察组病人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愈率显著提高.结论:注射用炎琥宁能够有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
作者:李会兰 刊期: 2011年第27期
2009年9月~2010年9月对600例次肿瘤患者进行分析评估,制订护理对策,收到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9年9月~2010年9月收治恶性肿瘤患者随机抽取600例次,男350例,女250例,年龄18~79岁,平均51.9岁.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舒适护理组:常规组300例次,男175例,女125例,年龄21~79岁,平均48.5岁.舒适护理组300例次,男170例、女130例,年龄18~77岁,平均55.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玉琴;谢稚军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2007~2010年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肝损害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儿以血清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草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为主.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有肝损害,以转氨酶升高为主.
作者:洪杨文 刊期: 2011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