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ei指数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评价甲亢患者左心功能的对比性研究

唐文峰;范存芳

关键词:Tei指数,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心, 左心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甲亢的63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分为单纯甲亢组(n=35)和甲亢心组(n=28),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测算出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二尖瓣瓣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及E/A;Tei指数.并与正常对照组(n=34)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甲亢组相比,甲亢心组的LVDD、LVSD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甲亢组相比,甲亢心组的LVEF及LVF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甲亢心组的E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甲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心组的A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甲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亢心组的E/A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甲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甲亢各组的Tei指数较正常对照组均升高,甲亢心组高于单纯甲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亢患者早期即有收缩及舒张功能改变;Tei指数能敏感、客观、无创、早期评价甲亢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异常.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香丹注射液与拜阿司匹林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香丹注射液与拜阿司匹林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9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香丹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拜阿司匹林治疗组)各48例,治疗周期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6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为85.4%;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7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4.39,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香丹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效果较拜阿司匹林为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黎艾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奥扎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和颈部血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和颈部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6例和观察组(加用奥扎格雷组)36例,将两组患者总有效率、颈动脉斑块及颈部血流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80.56%)(χ2=5.367,P<0.05),颈动脉斑块总数[(1.95±0.29)个]少于对照组[(2.41±0.30)个](t=6.458,P<0.05),斑块大小[(12.02±2.09)mm]小于对照组[(18.97±2.31)mm](t=6.386,P<0.05),管腔狭窄比[(27.6±3.5)%]低于对照组[(44.6±3.7)%](t=5.983,P<0.05);颈总动脉近端和远端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92.3±10.2)cm/s,(72.3±9.6)cm/s]、平均血流速度[(24.1±4.2)cm/s,(21.8±3.6)cm/s]、血管阻力指数[(0.80±0.19,(0.77±0.14)]均优于对照组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86.1±10.3)cm/s、(68.2±9.4)cm/s]、平均血流速度[(20.6±3.8)cm/s、(17.3±3.5)cm/s] 及血管阻力指数[(0.47±0.20)、(0.54±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21、5.862、5.779、5.689、6.635、7.148,均P<0.05).结论:奥扎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和颈部血流的影响较明显,可显著改善血流循环及减小斑块.

    作者:马金焕;郝俊华;冯卫华;李秋革;陈薇;赵春英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宫颈微偏腺癌1例报道

    宫颈微偏腺癌(MDA),组织学上为高分化腺癌,然而在生物学行为上被称为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的侵袭性,该疾病在临床表现特点上以转移快、恶性度高以及疗效及预后差等为主,因此被称为恶性腺瘤(adenoma)[1].该病是一种较特异的、少见的宫颈腺癌,发病率只占宫颈腺癌的1%~3%,很易误诊.笔者通过1例该病确诊病例的临床分析,总结其诊断经验.

    作者:江玲;翁时秋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与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与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电针者,能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作者:梁剑凌;李少棉;贝云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脐血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探讨

    目的:探讨阴道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分娩两种分娩方式的新生儿出生时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4~12月在我院分娩的足月新生儿251例,其中,阴道分娩组100例,剖宫产组151例,分娩后立即抽取新生儿脐血2 ml,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脐血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结果:两组新生儿脐血FT3、FT4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血TSH值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重与TSH、FT3、FT4水平相关系数(r)分别为:0.006 1、0.222 8、0.115 1,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不同性别新生儿脐血甲状腺激素FT3、FT4及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脐血甲状腺激素水平不受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性别的影响,两种不同的分娩方式对新生儿TSH造成不同影响,FT3、FT4不受影响.加强对胎儿期甲状腺功能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润环;卢海英;黄艳萍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索综合素质培养新途径

    面对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如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是当前摆在医学院校面前的首要难题,因此抓好综合素质教育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结合医学生特点,力争在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中做到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增加亮点,积极探索有医学特色的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作者:马春雨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肝脾破裂术中自体血液回输32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肝脾破裂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临床价值,为自体血液回输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9W-3000P3000P型血液回收机对32例肝脾破裂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并在术前、术后进行血常规、凝血三项检测.结果:本组平均每例患者回输血液1 150 ml,死亡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回输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均有了明显改善[(3.82±0.85)×1012/L vs (3.53±0.71)×1012/L;(112.93±24.12)g/L vs (106.86±21.38)g/L;(218.57±108.6)×109/L vs (192.35±80.34)×109/L](P=0.025、0.012、0.036).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前与术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2),均达到了正常水平.本组术后纤维蛋白原(FIB)平均值[(3.41±1.53)g/L]高于术前[(2.54±1.64)g/L](P=0.021).结论:自体输血是血液保护的主要组成部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又可减少输注异体血造成的经济负担与不良反应,且对患者的血常规与凝血指标有很大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彦;张宇飞;张明昌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中风的中医辨证施护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中风患者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8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中风的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后进行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价两组的护理效果,调查患者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汤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小鼠铜绿假单胞菌慢性肺部感染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变化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在小鼠铜绿假单胞菌慢性肺部感染中的功能变化.方法:选取54只小鼠,将含有铜绿假单胞菌(PA)的琼脂糖珠经气管灌注小鼠,建立PA慢性感染的动物模型为PA组(30只).将给予无菌琼脂糖珠灌注气管的小鼠设为对照组(24只).检测两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23(IL-23)的浓度,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CD11c的表达情况,对部分肺匀浆行细菌培养.结果:PA组出现病理改变,肺匀浆培养出PA.对照组病理改变不明显,细菌培养阴性.PA组肺泡灌洗液IL-23的浓度、树突状细胞标志物CD11c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多(P<0.05),它们在3 d达到峰值,7 d后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在小鼠的PA慢性肺部感染中,突树状细胞对宿主的免疫系统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与其分泌的免疫调节因子IL-23有很大的关系.IL-23可能是阻止慢性炎症反应的一个有效靶标.

    作者:朱松雷;丁凤鸣;沈策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评价肺结核临床疗效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评价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08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并比较分析血沉(ESR)和 hs-CRP水平.结果:在治疗后1个月对92例好转和16例病情未见好转的患者中ESR和hs-CRP检测后发现:ESR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P>0.05),而hs-CRP在好转患者中治疗后水平远远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7,P<0.01).结论:hs-CRP较ESR更能反映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并且稳定性高,检测简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黄承乐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河南省医药行业企业技术中心投入产出问题研究

    2004~2009年,河南省医药行业建立的企业技术中心数量以及在投入产出的总量上均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利用2004~2009年的数据,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评价了河南省医药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并在对河南省医药行业技术创新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应重视R&D人力资源投入的质量,重视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中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比例构成;政府要继续增强R&D经费投入以及增加R&D经费中政府资金的投入等.

    作者:张慧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HPLC法测定氯霉素滴眼液中氯霉素及其氯霉素二醇物含量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氯霉素滴眼液中氯霉素及其分解产物氯霉素二醇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Eclipse XDB-C18柱(5 μm,4.6 mm×150 mm);流动相:乙腈-水-冰醋酸(40.0∶60.0∶0.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2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氯霉素与氯霉素二醇物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8%、100.36%,RSD值分别为0.40%、0.42%;氯霉素的线性范围为10.96~109.60 μg/ml(r=0.999 9),氯霉素二醇物的线性范围为1.95~39.00 μg/ml(r=0.999 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建议作为医院制剂含量测定的检验方法.

    作者:倪晓霞;郑绍忠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低感染风险剖宫产产妇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佳方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544例,回顾性分析低感染风险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生素的不同用药方案.将其分为三组,A组190例,术前30 min一次给药,术后不再使用;B组180例,术前30 min开始给药,术后继续使用2 d;C组174例,手术结束后开始给药,共5 d.抗生素应用头孢唑林钠或林可霉素,均为静脉给药.比较三组产妇术后感染、术后病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544例产妇术后感染、术后病率分别为0.92%(5/544)和3.68%(20/544),三组产妇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产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均分别显著低于C组[A组为(41.9±11.6)h、1.05%(2/190)、(4.8±1.1)d;B组为(41.1±16.5)h、1.11%(2/180)、(4.7±0.9)d;C组为(70.1±19.9)h、9.20%(16/174)、(5.9±1.1)d](均P<0.01).但A、B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感染风险产妇剖宫产术前30 min静脉使用抗生素能显著降低术后病率的发生,术后无需重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作者:爨米荣;侯彩云;柳栾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贺苏注射液治疗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贺苏(7.2%氯化钠加6%羟乙基淀粉200/0.5注射液)用于异位妊娠破裂休克复苏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4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贺苏组)和对照组(0.9%氯化钠加6%羟乙基淀粉200/0.5注射液组),每组22例,15 min内快速注入250 ml液体,在给药前、给药后即时、给药后10 min、给药后20 min、给药后30 min分别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计算休克指数(SI=HR/SBP),开始前和给药后30 min检测血Na+、血Cl-和凝血常规.结果:两组SBP、DBP用药后明显升高,SI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各时间点SBP、D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I下降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给药后30 min测定值低于用药前(P<0.05),凝血指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较用药前延长(P<0.05),但上述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药后30 min时血Na+、血Cl-水平较用药前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贺苏对异位妊娠破裂休克复苏治疗效果确切、安全.

    作者:刘金波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以及护理进展

    小儿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对小儿影响较大,积极做好护理工作有利于促进疾病痊愈.本文从对该疾病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护理依据.

    作者:梁红玉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低分子肝素在冠脉造影和PCI术中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在冠脉造影和PCI术中鞘内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6~2009年290例单独行冠脉造影或造影同时需行PCI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40例,对照组150例.实验组在冠脉造影和PCI术中应用LMWH,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的普通肝素.观察入选后30 d内的主要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中风)及次要终点(血肿、假性动脉瘤、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介入手术经鞘管弹丸式推注低分子肝素,入选后30 d内两组术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0.67%,实验组无终点事件发生,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动脉穿刺部位的假性动脉瘤6例(4.00%),皮下血肿13例(8.67%);实验组分别为2例(1.43%)和4例(2.8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冠脉造影和PCI术中应用安全,且明显减少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魏友平;高招波;范剑峰;郑春华;万明勇;张春花;熊旭华;涂群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层粘连蛋白和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为给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对不同个体的子宫内膜中是否存在层粘连蛋白(LN)及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表达的差异进行探讨,同时探讨这种差异可能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留取的子宫内膜组织标本来源于2009年10月~2011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的76例盆腔EMs、非盆腔EMs及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三组,即盆腔EMs组、非盆腔EMs组、子宫腺肌症组.内膜病理诊断以子宫切除或诊刮送病检的病理结果为准.结果:对子宫内膜匀浆液中LN水平进行两两比较,经Q检验结果显示,盆腔EMs组与非盆腔EMs组、子宫腺肌症组与非盆腔EMs组、盆腔EMs组与子宫腺肌症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盆腔EMs的子宫内膜、子宫腺肌症及盆腔EMs的在位内膜中LN水平存在差异且依次减低,在Ⅲ~Ⅳ期EMs中LN水平低.

    作者:李彦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氯吡格雷在PCI术后的长期抗血小板应用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长期抗血小板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成功行PCI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等常规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30 d内不同时间段血小板的聚集率.结果:服药后30 d内,试验组不同时间段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的长期抗血小板应用中,氯吡格雷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增强血小板活化程度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永祺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剖宫产率上升的循证评价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剖宫产率上升的循证评价.方法:本文研究了我院2000~2009年这10年间剖宫产构成比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并通过循证医学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结果:剖宫产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4.63%上升至2009年的12.34%,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巨大儿剖宫产率则由45.00%上升至72.92%,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因素是2000~2009年里变化明显的一个剖宫产指征.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与巨大儿发生率上升有关,更与非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有关.

    作者:张琳;董明珍;熊爱保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随着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对讲好第一节课,突出主线、详解重点、多媒体和板书有机结合,课前导入和课中高潮法、比较、联系、归纳教学方法,课后布置习题、综合考核知识和能力等理论课教学方面和增开设计性实验,安排综合性实验等实验课教学方面的认识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玉明;李彩文 刊期: 2011年第26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