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杨艳丽;张方征;尹春霞

关键词:肝硬化, 医院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的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1年6月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肝硬化患者未合并医院感染的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可能引起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进行比较.结果:80例医院感染包括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6例,呼吸系统感染22例,消化系统感染22例,其他10例;症状、体征或腹水检验多不典型,常表现为乏力、纳差加重、低热、黄疸加深、腹水增加等.观察组年龄大、Child-Pugh分级差、侵袭性操作及并存症多、预防应用抗生素比例高、住院时间长等均为医院感染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硬化并发医院感染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护理中应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老年患者实施营养支持;尽量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诊疗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缩短住院时间.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不同根管充填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根管充填中分别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与热牙胶垂直加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同期急性牙髓炎患者70例,经患者同意后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5例.A组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进行根管充填,B组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进行根管充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充填质量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根管充填满意率分别为82.9%和9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率分别为77.1%和9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40).结论:根管充填治疗急性牙髓炎时,应首选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的方式,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施汉平;陈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步长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对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治疗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以1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变化.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TG[(1.74±0.45)mmol/L vs(2.33±1.02)mmol/L]、CHOL[(6.34±0.58)mmol/L vs(7.57±2.37)mmol/L]、LDL-C[(2.36±0.32)mmol/L vs(2.99±0.79)mmol/L]、Apo-A1[(1.35±0.67)mmol/L vs(1.59±0.78)mmol/L]、Apo-B[(1.57±0.37)mmol/L vs(3.08±1.09)mmol/L]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上述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水平具有理想的调节作用,作用确切,恢复较快,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吴结红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PICC培训综合知识考试模块建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护理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软、硬件两方面把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护士培训基地建设成一流的信息管理、教育教学的平台.笔者设计开发的考试管理系统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该系统本着减轻带教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护生考试的流程,增强参加考试学生的身份识别,这比传统的考试模式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系统分为三大模块:考试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和用户注册模块.系统管理模块是进行题目的添加、存储和删除,是系统运行的基础;考试模块是通过姓名或考号以及密码登陆系统,从题库中随机抽取适合的题目,形成试卷;用户注册模块的任务是完成师生的注册和删除.

    作者:张一鸣;乔爱珍;陈玉静;马威;余国钊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CTA成像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及继发血栓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及继发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经下肢静脉血管造影(DSA)证实的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因其他病行下腹部及盆腔CTA检查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髂静脉内径及受压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受压髂静脉前后内径为左侧(2.7±1.3)mm,右侧(2.6±1.2)mm,对照组患者对应髂静脉前后内径为左侧(7.3±1.5)mm,右侧(7.8±2.1)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5、12.46,P<0.05).观察组30例患者CTA诊断与DSA检查结果一致,其中,左髂总静脉受压26例,右髂静脉受压4例,其中,14例患者继发血栓形成.结论:CTA检查与DSA检查的一致性较高,并且无创方便,可以准确显示受压髂静脉内径及受压程度及下肢静脉继发血栓情况,值得应用.

    作者:张鹏举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内窥镜与常规切开法采集大隐静脉的组织学比较

    目的:对比内窥镜和常规切开两种方法采集的大隐静脉组织学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110例,分为内窥镜静脉采集组(EVH组,48例)和常规切开静脉采集组(CVH组,62例),比较两种静脉采集方法的切口局部并发症情况,光镜下观察静脉管壁的结构完整性,应用扫描电镜观察静脉内膜,评估内膜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H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VH组(P<0.05),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方法采集的血管组织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H组对静脉壁的损伤情况与CVH组相似,但能够明显减少患者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金洪;董建德;高峰;李志坚;滕哈乐;支永辉;崔水森;万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下颌骨恶性骨母细胞瘤误诊牙龈瘤2例的临床分析

    下颌骨恶性骨母细胞瘤较为罕见,临床常易误诊.本文中2例首诊时均误诊为牙龈纤维瘤.通过分析病例及复习文献,在此探讨引起误诊的原因以及避免误诊的方法.

    作者:黎昌学;孙斌;徐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经膈肌与经胸食管癌手术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食管癌患者相对5年生存率在过去的30年中得到了提高,这可能与手术技术提高、系统放化疗方案改进以及综合治疗不断被接受等因素有关.手术治疗目前仍然是食管癌主要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食管癌的多种手术方案可以归为经胸入路、经膈肌入路手术两类,主要矛盾在于经胸手术手术切除更广泛,与并发症和死亡率较少的经膈手术相比是否能达到更好的预后.先前已有大量关于这些争议的验证,结论是这两种手术的任一种方案都没有证实优于另一种,在经验丰富的术者操作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短期效果.有关文献还提示,术者经验以及医院食管癌手术管理经验是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重要影响因素,前者可能超过了不同手术方案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经胸、经膈肌两种手术方案的手术结果相似.

    作者:郭俊刚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输尿管上段(41例)、中段(109例)、下段结石患者(187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中、下段结石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上段结石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及清除率高于上段结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37%(8/337).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具有排石容易安全、可靠、有效、排石率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尤其更适合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治疗.

    作者:张清荣;廖伟强;陈志权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瘀浊清颗粒对男性高血压患者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以化瘀浊益肝肾法组成的瘀浊清颗粒对男性高血压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患高血压和勃起功能障碍(ED)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琥珀酸美托洛尔25 mg(bid)+瘀浊清颗粒1包(tid)]和对照组40例[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琥珀酸美托洛尔25 mg(bid)].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性功能评估及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4.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勃起功能、性欲和总体满意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性交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除达到性高潮能力外,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疗程结束后,ED的发生率由25.50%增加到32.5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ED的发生率分别为26.18%和16.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瘀浊清颗粒除降压疗效确切外,还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性功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德桓;陈文鑫;叶靖;郭伟聪;吴志阳;丘月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arge protein,HBV-L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irus-DNA,HBV-DN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LP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V e antigen,HBeAg),比较HBV-DNA、HBV-LP及HBeAg的检出率,比较HBeAg阴性患者HBV-LP、HBV-DNA血清学检出率,分析HBV-DNA、HBV-LP及HBeAg的相关关系.结果:HBV-LP检出率为87.50%,显著高于HBV-DNA(70.00%)(χ2=10.980 4,P<0.01)和HBeAg检出率(38.33%)(χ2=62.165 3,P<0.01);HBeAg阴性患者HBV-LP阳性检出率为82.43%,显著高于HBV-DNA检出率(44.59%)(χ2=22.858 9,P<0.01);相关性检验显示HBV-LP与HBV-DNA及HBeAg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0.573,P<0.05;rs=0.681,P<0.05).结论:HBV-LP是评价HBV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展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

    作者:赵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以外的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临床分离的193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判定依据NCCLS(2004版).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逐年升高,除万古霉素、呋喃妥因、丁胺卡那、米诺环素以外,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等6种抗生素耐药率高达65%~92%.结论:连续监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袁红萍;周文俊;朱奋勇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论大型医疗设备采购的成本控制

    卫生医疗事业的改革,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机遇,而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又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政府对其投入有限,控制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成本就成了医院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手段.为此,医院应建立成本控制的理念,做好一系列的基础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使医院以合理的投入购买到理想的设备.

    作者:戴红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非杓型高血压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的时间治疗学研究

    目的:观察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后各血压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佳用药时间.方法:采用随机排列表将8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每晨7:00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B组每晚19:00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剂量均为1粒/d.随访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6个月3个时点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检查,以收缩压为观察指标,计算并比较两组的诊室收缩压下降均值、白昼收缩压下降均值、夜间收缩压下降均值、谷峰比值、平滑指数、白昼和夜间收缩压达标率、杓型血压转变率.结果:①治疗后各时点两组的诊室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两组各时点谷峰比值均>70%;平滑指数均>1;③治疗后8周A、B两组的夜间收缩压的下降均值分别为(14.66±4.37)、(16.47±3.14)mm Hg(1 mm Hg=0.133 k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收缩压达标率分别为25.00%、4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杓型血压转变率分别为20.00%、4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6个月A、B两组的夜间收缩压的下降均值分别为(20.15±4.59)、(22.45±3.76)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收缩压达标率分别为42.50%、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杓型血压转变率分别为45.00%、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无论何时用药均能平稳有效降压,但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用晚间给药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控制夜间血压水平,并使其血压的昼夜节律由非杓型纠正为正常的杓型.

    作者:陈振强;笱晓葵;王小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基于正交试验的野木瓜中反丁烯二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正交试验L9(34)探究野木瓜中有机酸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运用正交试验对贵州野木瓜干燥根茎的提取条件进行探究,采用HPLC测定反丁烯二酸的含量.结果:极差分析表明,在各提取条件中,对反丁烯二酸的含量影响的顺序是:溶剂种类>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体积比;方差分析表明,溶剂种类的差异性大于其他三个因素.结论:运用正交试验得到野木瓜佳提取工艺是:9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2 h,料液体积比8倍量较为合适,且各项考察结果均符合要求,提示该提取工艺切实可行,为野木瓜中反丁烯二酸的含量测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胡书平;刘同祥;刘世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肝癌伴双肺转移TACE治愈一例

    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面已取得显著的进展,其中外科治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仅10%~15%的患者有进行外科手术的机会,绝大多数患者往往因肝功能状况差、恶性程度高、肿瘤体积大以及肿瘤的扩散和转移等诸多因素,延误了手术时机.近年来肝癌的介入治疗已成为行之有效的肝癌治疗手段,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肝癌已成为目前临床首选.

    作者:邵爱东;张彦;张平文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药物应用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甲状腺药(ATD)甲巯咪唑(MMI)和丙基硫氧嘧啶(PTU),β受体阻滞剂盐酸普萘洛尔,碘剂复方碘溶液,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如何合理应用这些药物是临床医生应慎重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药物选择的佳方案要从药物的安全性、剂量、给药方式、激素伍用时机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查阅文献得出,与PTU相比,MMI不良反应显著低于PTU,而且MMI的不良反应大多与剂量有关,而PTU的不良反应与剂量无显著相关性,特别是PTU可能导致致命性肝损害,因此,笔者认为治疗甲亢应首选MMI,尤其对儿童和青少年甲亢患者,而PTU主要应用于孕妇和甲亢危象;盐酸普萘洛尔可按说明书服用;碘剂用于甲状腺术前准备和甲亢危象;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在严重甲亢、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皮肤过敏时可小剂量应用2~8周.

    作者:徐海燕;邵迎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丹红、硫酸镁注射液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和硫酸镁注射液联用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8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9).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和硫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动脉压方面有无差异.结果:两组都有明显疗效,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肺功能及血气结果的改善更加显著,肺动脉压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和硫酸镁注射液联用对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显著疗效.

    作者:董芳;杨钦清;马瑞斌;柯颖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芬太尼静脉输注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芬太尼静脉输注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ASA Ⅰ~Ⅱ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对照组)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15 μg/h;B组(实验组)术前15 min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 mg/kg,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15 μg/h.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3、6、12、18、24 h视觉模糊(VAS)评分,镇痛满意度,追加补救镇痛药的例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术后1、3、6、12 h B组镇痛VAS评分低于A组(P<0.01或P<0.05),18 h后两组镇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优良率为64%,B组为96%,两组镇痛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12 h内A组有18例需肌注哌替啶来缓解疼痛,B组仅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15 min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 mg/kg增强了小剂量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同时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段宗伟;黄海玲;代景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食管癌放疗前后外周血癌胚抗原mRNA与蛋白检测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食管癌放疗前后外周血癌胚抗原(carcinogenic embryonic antigen,CEA)mRNA与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根治性放疗前后外周血,应用巢式RT-PCR检测CEA mRNA的表达,放免法检测血清CE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放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放疗前CEA mRNA阳性者与CEA蛋白升高者分别占47.2%(34/72)与22.2%(16/72),CEA mRNA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CEA蛋白.并且,放疗前CEA mRNA阳性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46),而CEA蛋白升高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无关.放疗后CEA 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均与放疗疗效有关(P=0.034、0.037).结论:如检测方法得以改进,食管癌外周血CEA mRNA有望成为替代血清CEA蛋白的有效分子标记.

    作者:薛金俊;袁昕;殷旭东;汪瑞;张正荣;夏广鑫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湛江市公务员高尿酸血症及相关性疾病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在公务员中的分布特点及相关疾病的检出率,为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湛江市7 943例公务员HUA及相关性疾病(超体重、高血压、脂肪肝、血糖、血脂异常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湛江市公务员HUA检出率为22.01%(1 748/7 943),男性公务员HUA检出率(29.24%,1 654/5 657)显著高于女性公务员(4.11%,94/2 28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且男性HUA主要分布在30~49岁年龄组.HUA患者组的超体重、高血压、脂肪肝、血糖、血脂异常检出率(45.65%、24.54%、70.42%、12.87%、50.69%)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24.44%、15.37%、42.11%、9.35%和3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公务员HUA检出率较高,HUA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HUA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检出率性高于正常人群.

    作者:廖梅;梁巧莹 刊期: 2011年第34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