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立峰;范高云
目的:加强病历质量的全程监控,以提高医疗质量;加强防范医疗安全的意识.方法:病历质量三个阶段的监控,医务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结果:通过对病历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大大提高病历书写质量,从而提高医疗质量,树立了防范纠纷和应诉意识.结论:通过抓好医疗文件的书写和管理,提高了医疗质量,避免了医疗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作者:黄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聘用护理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已成为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和新生力量.因此,他们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在裁员后出现的心理波动,应积极给予应对,以保证临床工作的安全和稳定,并使聘用护理人员努力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出色的成绩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作者:王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和精心的护理.结果:通过上述护理措施,急性左心衰发作明显减少,无死亡病例.至今发作住院1次5例,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治疗措施,及时缓解病情,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避免进一步加重发展为急性肺水肿.
作者:谭春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小针刀组(治疗组)30例和骶管封闭组(对照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0.0%,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36.7%,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具有手术刀及针刺的作用,其疗效优于骶管封闭,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
作者:刘海帆;刘小卫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生物交联剂京尼平对脱细胞牛心包基质作为支架材料的影响及意义,为心肌组织工程心脏补片的构建提供较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方法:实验分为三组,A组(25块)为新鲜未脱牛心包组织,B组(25块)为脱细胞牛心包组织,C组(25块)为京尼平交联的脱细胞牛心包组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脱细胞效果和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改变;以组织厚度、热皱缩温度和抗拉力测试观察基质的物理性能变化.结果: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去污剂-酶消化法去细胞百分率达98.63%,能够有效脱除细胞,完整保留牛心包组织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组织厚度测试结果为,A组(3.8±1.0)mm,B组(3.8±1.2)mm,C组(4.0±1.0)mm;组织热皱缩温度测定结果为,A组(78.50±0.50)℃,B组(67.90±0.60)℃,C组(85.90±0.40)℃;组织抗拉力测试结果显示,经交联剂京尼平处理后C组大载荷、大应力、弹性模量、大应变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新型生物交联剂京尼平交联的脱细胞牛心包大载荷增加显著,可以弥补脱细胞牛心包力学性能的减少,作为较理想的心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作者:陈平;李新华;邢万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以探讨麻痹性斜视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6例(56只眼)麻痹性斜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复方樟柳碱联合针刺组,对照组为单用复方樟柳碱组,14 d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后,分别比较两组眼球运动、眼位、复视等症状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11例,好转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1.4%.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针刺的方法治疗麻痹性斜视,起效快,疗程短,其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夏清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烧伤患者的心理特点,为提高烧伤的成功率累积经验.方法:本组44例患者,均采用深静脉置管术,患者都能迅速平稳地渡过休克期,为医师的早期削痂植皮术创造有利条件,加强置管的护理.结果:治愈36例,死亡8例.结论:烧伤患者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做好心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桐;李蓉;刘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虽然由于治疗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乳腺癌出现复发转移.一旦发生转移,治疗相当困难.本研究结合近年来晚期乳腺癌(MBC)的治疗进展,深入探讨MBC的合理治疗策略和手段,以期规范MBC的治疗,从而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
作者:徐兵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医院药房拆零药品规范化管理之科学、合理和可行的方案.方法:针对目前医院药房拆零药品管理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建立合理而规范的管理模式,尤其是药品效期的追踪查询.结果:建立了一种较为规范的医院药房拆零药品管理模式,可确保医嘱拆零药品的安全发出,并能有效追踪拆零药晶的相关信息.结论:建立规范的拆零药晶管理模式是必要的.
作者:石凤鸣;陈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09年4月经桡动脉行冠状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39例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39例经桡动脉成功置入了47枚支架,置入的支架成功率为100%.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所有患者穿刺侧手的功能均正常.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安全可靠,全面有效的细致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马惠贤;李灵军;马恒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副鼻窦炎患者,均行副鼻窦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得到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图像,观察鼻副窦结构及病变范围,对图像资料进行影像分析.结果: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从各种角度、多切面地显示副鼻窦的解剖、病变部位、范围及气道情况,清楚显示各鼻窦及窦口.结论:重组冠状位图像可获得与直接冠状位扫描相同的图像效果,可以取代直接冠状位扫描,为鼻副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作者:王国庆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颅脑创伤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接受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施用异丙酚麻醉方案,B组施用异氟醚麻醉方案.观察并分析术前、术中、术后各项生理指标.结果: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在组内和组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PO2在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统计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案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采用异丙酚麻醉方案血压变化稳定,更适合于老年患者,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沛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2007年8月~2009年9月经胃镜检查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发现的消化性溃疡21例作为实验组,对溃疡部位、溃疡检出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血压病程长短等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并与80例单纯消化性溃疡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1、2、3级高血压者消化性溃疡检出率分别为14.29%、24.00%、40.74%,随着高血压加重,溃疡检出率升高;高血压病程与消化性溃疡发生无关;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溃疡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随血压升高有增加的趋势.
作者:刘旭东;廖晨红;封木忠;吴俊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的182名骨科卧床并发便秘的患者进行观察与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对骨科卧床的患者早期采取干预及护理措施,降低了患者便秘的发生.结论:进行对证有效的护理治疗可以降低便秘的发生率.
作者:许艾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本文探讨了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案和佳治疗时机,提出了对本病进行筛查的重要性.
作者:姚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药物导入治疗仪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小儿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药物导入治疗仪治疗(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平均止泻时间、平均脱水纠正时间、止吐和退热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80%),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药物导入治疗仪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安全、无痛苦,护理简单易行.
作者:敖迎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血清MPAb-IgM与IL-6、TNF-α的关系.方法:采用EUSA法测定患儿血清IL-6、TNF-α因子.结果:MP感染患儿MpAb-IgM阳性,即感染早期IL-6、TNF-α水平较正常儿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与临床表现的升高一致.结论:MP感染患儿血清MPAb-IgM与IL-6、TNF-α水平的升高可以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急性阶段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马琼麟;曾维;牛承荣;黄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苦豆子油搽剂对小儿湿疹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就诊的湿疹患儿,定期随诊.结果:苦豆子油搽剂治疗小儿湿疹总有效率为92.5%.结论:苦豆子油搽剂治疗小儿湿疹疗效好,副作用少,不含激素,家长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周建芹;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温度冲洗液对老年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老年TURP患者随机分为等温组和室温组,各7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37℃恒温5%葡萄糖注射液灌洗膀胱,而室温组术中采用室温5%葡萄糖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命体征、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毕时等温组的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降低、室温组的体温和MAP亦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t=25.827、3.852、4.409,P<0.01);等温组术毕时体温显著高于室温组(t=12.914,P<0.01),而心率、MAP和ET-1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温组寒战和电切综合征(TUR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室温组(X2=30.179、5.833,P<0.01或P<0.05).结论:采用37℃恒温5%葡萄糖注射液灌洗膀胱有助于预防老年TUVP患者术中低体温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凤鸣;曾伶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内服外用中药对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门诊近年经治的7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药内服外用的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结果:78例患者中,Ⅰ度糜烂患者治愈率为100%;Ⅱ度糜烂患者治愈率为40.4%,显效率为59.6%;Ⅲ度糜烂患者治愈率为18.75%,显效率为43.75%.结论:中药内服外用对慢性宫颈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孔爱姣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