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房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要点

阿丽亚·阿斯哈提

关键词:护理风险, 防范, 产房
摘要:护理风险是指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造成的损害.产房是观察产妇产程及接产的场所,具有工作压力大、变化快、风险高的特点,是临床风险事件高发区,不只会加重患者负担,危及患者生命,也会影响产房护理工作的开展,造成护患关系恶化.因此,认识潜在的产房护理风险,对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产房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要点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造成的损害.产房是观察产妇产程及接产的场所,具有工作压力大、变化快、风险高的特点,是临床风险事件高发区,不只会加重患者负担,危及患者生命,也会影响产房护理工作的开展,造成护患关系恶化.因此,认识潜在的产房护理风险,对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阿丽亚·阿斯哈提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喜炎平治疗354例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喜炎平、利巴韦林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63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4例,对照组285例,治疗组用喜炎平注射液0.2~0.4 ml/(kg·d).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疗程为3~7d.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8.07,P<0.01).结论:喜炎平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而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冬;张艳楠;苏占军;徐枫;张广平;姚瑶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两种治疗方法在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在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2008年5月40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处于妊娠早、中期33例,晚期7例.38例表现为右下腹痛,40例均有腹部压痛及消化道症状,33例伴发热.25例诊断后立即手术者均治愈,术后切口感染1例,流产1例.15例行保守治疗,其中,早、中期妊娠12例,治愈5例,好转4例,保守治疗失败3例症状加重转手术治疗,3例均流产,其中1例合并切口感染;晚期妊娠3例,均症状加重转手术治疗,3例均早产,2例早产儿死亡.无一例孕妇死亡.结论:对于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处理本病的关键,手术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伟民;杨绿舜;郑定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66例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FNF)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7年4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FNF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66例FNF患者手术均全部成功,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无一例出现肺部感染,患者均顺利全部出院,平均住院(20.6±5.4)d,随访6个月~2年,骨折治愈,康复良好.结论:正确有效的术前指导、精心的术后护理、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地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期康复,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素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骨痛消刺散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骨痛消刺散的制备,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骨关节疼痛病症患者389例(其中,颈椎病125例,腰椎骨质增生58例,腰椎间盘脱出23例,膝关节炎153例,肩周炎30例)进行观察,15 d为一疗程,随访3个月.结果:临床治愈率为90.23%,总有效率为98.46%.结论:骨痛消刺散治疗骨关节疼痛病症,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舒筋止痛的作用.

    作者:张桂艳;韩铁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太原市1299例牙齿楔状缺损病因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本市健康体检者楔状缺损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楔状缺损发生的状况及相关原因,为进一步防治楔状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年龄在23~79岁的1299例体检者按年龄分组进行楔状缺损调查.结果:楔状缺损总患病率为34.95%,其中,23~39岁患病率为1.5.58%,40~49岁患病率为31.56%,50~59岁患病率为41.24%,60~69岁患病率为41.49%,70~79岁患病率为42.11%,各年龄组患病率总体上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且横刷牙者,患病率高.患者左侧牙楔状缺损发病率与右侧相比有差别.结论:楔状缺损与年龄,刷牙方法有明显关系.

    作者:王莎莎;任吉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低钠血症的诊断水平,以便及时治疗、改善预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方法:4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于入院24 h内抽取股静脉血2 ml,测定血清钠浓度.诊断标准为低钠血症血清钠浓度<130 mmol/L.结果:所有病例经针对性输液治疗1~3 d后,血钠均恢复正常:治疗2周后,治愈43例,好转3例,自动放弃2例.结论:在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时,一定要及时查血清离子,血钠低者要及时补钠,以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刘凤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曲马多及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的观察

    目的:探讨曲马多及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 Ⅰ~Ⅱ级)上腹部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F组采用芬太尼1 mg+恩丹西酮8 mg;T组采用曲马多1000 mg+恩丹两酮8 mg;F+T组采用芬太尼0.5 mg+曲马多500 mg+思丹西酮8 mg.比较三组术后4、8、12、24、36 h 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瘙痒等的发生率,36 h用药总量,静脉自控镇痛(PCA)有效按压次数.结果:术后4、8、12、24、36 hVAS评分三组问无统计学差异;36 h用药总量,PCA有效按压次数均相似;嗜睡、尿潴留、皮肤瘙痒发生率三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但恶心、呕吐发生率F组和T组明显高于F+T组.F+T组曲马多及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F组和T组.结论:曲马多及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是一种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少而又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陈业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对12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护理进行总结.认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痰菌阳性率高,抗结核治疗时间长,二重感染率高,药物副作用易出现,抗结核治疗效果取决于糖尿病的控制.提示在护理工作中,要重视患者的血糖检测,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和运动;加强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感染;做好心理护理及用药护理.

    作者:牛凤珍;毕秀云;毋志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100例患者的紧急抢救措施和快速有效的护理.结果:抢救成功95例,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95%.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护理、及时彻底洗胃、合理恰当应用阿托品、防止反跳现象,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继红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儿童保健的开展关键——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对婴幼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促进儿童保健实施的关键.医护人员应利用各种机会,对婴幼儿家长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传授儿童保健技术.通过对婴幼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大大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重视,从而减少儿童患病率,降低死亡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查晓梅;曾德秀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126例肝性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肝性脑病(HE)的相关因素.方法:同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H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比较不同数量发病因素HE患者之间的预后.结果:HE发病因素依次为上消化道出血、各种感染、高蛋白饮食及电解质紊乱,且HE的病死率随发病因素数量的增多而升高.结论:HE诱因多,要指导肝硬化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诱发因素,以减少HE的发生.

    作者:孙健;殷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胸部不同X线检查方法在诊断呼吸道非金属异物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胸部不同X线检查方法在诊断呼吸道非金属异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支气管镜证实的57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胸部X线检查结果,根据检查方法分组并观察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结果:胸透组诊断正确率为66.0%,摄片组诊断正确率为22.2%,CT组诊断正确率为100.0%.结论:CT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胸透和摄片,应为呼吸道异物患者的首选方法.

    作者:翟峰;邢成颜;曹新山;王旭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适当调整血液净化(灌流+透析)中的肝素、温度、血流量防止灌流器凝血堵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适当调整血液净化中的肝素、温度、血流量,防治灌流器凝血堵塞.方法:将药物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上机时给与肝素首剂.透析液温度采用常温的36.0~36.5℃.血流量在150 ml/min以下.治疗组:采取上机前10~15 min给予肝素首剂,透析液温度采用37.0℃,血流量在150~180 ml/min.观察两组在透析过程中灌流器凝血堵塞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20%的患者在净化过程中发生灌流器凝血,需更换灌流器.而治疗组在净化过程中无一例发生灌流器凝血.对照组在下机后灌流器明显堵塞者大于50%,治疗组只占20%.结论:即适当调整血液净化中的肝素、温度、血流量可有效防治灌流器凝血堵塞.

    作者:国春玲;戚拥军;崔秀娴;张春林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目前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很多,因为其机制的复杂性导致了对其保护的多元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方法的研究的文献,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保护的进展作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作者:王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胆囊结石合并胃癌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胆囊结石合并胃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胆囊结石合并胃癌患者36例,详细介绍该合并症的发病特点,分析延误诊治的原因,详述减少延误诊治的措施.结果:延迟诊断胆囊结石合并胃癌29例,延迟诊断率为80.6%.结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患者可能会合并胃部病变,认真分析病史及临床资料,是合并胃癌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以免延误诊治,影响疗效.

    作者:方灿军;徐林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几种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股骨髁钢板、微创内固定系统和逆行绞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01年1月~2009年1月采用股骨髁钢板、微创内固定系统和逆行绞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33例患者资料进行比较,对3种内固定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对膝关节疗效评定采用kolmert评定,比较疗效.结果:股骨髁钢板12例,其中,优3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66.6%;微创内固定系统8例,其中,优4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75.0%;逆行绞锁髓内钉13例,其中,优8例,良3例,可2,差0例,优良率为84.6%.对3组患者优良率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手术方法均为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好方法,但相比而言,逆行绞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更具有明显治疗的优势.

    作者:吴景春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米索前列醇和维生素E联合应用防治药物流产后流血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和维生素E联合应用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临床优势.方法:将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就诊的118例早孕女性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为术后米索前列醇和维生素E联合应用者.对照组58例为术后加服中成药益母草膏者.观察两组妊娠物排出后阴道出血量、持续时间,与正常经期平均日月经量比较,分别进行评分.结果:两组的显效时间、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无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米索前列醇和维生素E联合应用,在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方面效果较其他方案更为明显,能够有效缩短药物流产后流血时间,减少流血量.

    作者:马丽英;赵齐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48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发生的原因与相应处理.方法:对2007年4月~2008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4482例剖宫产患者中,术中出血量≥1 000 ml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出血量1000~1499 ml者40例;1500~2000 ml者5例;≥2 000 ml者3例.结论: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术中正确使用宫缩剂、及时缝合和压迫止血可减少出血,B-lynch缝合以及介入治疗可明显减少子宫切除,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术前识别出血的高危因素,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马斐飞;於利刚;熊琴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尿毒症患者合并心力衰竭血清TNF-α、NO与E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时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58例尿毒症合并心衰患者透析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水平,NO与ET水平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心功能.设56例正常查体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尿毒症患者合并心衰时多伴有心脏多瓣膜反流,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小,患者TNF-α和E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NF-α与ET水平呈正相关.血清TNF-α与NO、ET与NO均呈负相关.透析后在干体重状态时TNF-α、ET浓度下降,心脏功能有所改善.结论:透析前TNF-α、ET浓度与LVEF值呈负相关,TNF-α、ET浓度的升高可使心室收缩不良并舒张受限.TNF-α、ET是尿毒症患者心衰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检测患者TNF-α、NO与ET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指标.

    作者:侯慧珍;司廷林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