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溃疡药膜治疗口腔溃疡96例疗效观察

陈淑梅;程艳杰;李俊巍

关键词:口腔溃疡, 四季青, 黄连, 克霉唑, 甲硝唑, 罗哌卡因, 冰片
摘要:目的:观察口腔溃疡药膜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96例按口腔溃疡面大小剪取略大于溃疡面的一小块贴于患处,每天2~3次.对照组73例局部溃疡面用10%硝酸银水溶液灼烧,每天1次,口服维生素B20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我院自制口腔溃疡药膜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应用方便、安全、值得推广.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中龙胆苦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美国XDBC18色谱柱(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水-醋酸(20:80:1),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龙胆苦苷在20~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1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快速.可用于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明;孙菲;隋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甲型副伤寒89例临床表现与药敏分析

    目的:通过对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为临床诊断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89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血液及骨髓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药敏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9例患者均有发热,血自细胞正常或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50%有转氨酶升高、对多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尤其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头孢三代(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氯霉素敏感率大于90%,其中,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敏感率为100%,平均疗程10 d,平均退热时间5.4 d.结论:甲型副伤寒以发热为主,对多种药物敏感,考虑药物副作用、疗效、费用等因素,建议首选喹诺酮类,次选头孢类,合并肺部感染者町二者联用.

    作者:李文全;康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英药理学教学手段与考核方式的比较

    药理学是医药学院校主干课程之一,教学内容丰富,教学难度大.本文对中英两国药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以资交流.

    作者:崔红燕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润燥止痒胶囊口服,4粒,3次/d,同时口服依巴斯汀10 mg,1次/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单独口服依巴斯汀,方法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7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1.96,P<0.05).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作者:卢斌珠;潘延斌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骨痛消刺散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骨痛消刺散的制备,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骨关节疼痛病症患者389例(其中,颈椎病125例,腰椎骨质增生58例,腰椎间盘脱出23例,膝关节炎153例,肩周炎30例)进行观察,15 d为一疗程,随访3个月.结果:临床治愈率为90.23%,总有效率为98.46%.结论:骨痛消刺散治疗骨关节疼痛病症,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舒筋止痛的作用.

    作者:张桂艳;韩铁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养血胶囊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9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养血胶囊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口服养血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每个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8.9%,治疗后患者的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例数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血胶囊治疗肿瘤放、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无明显毒副作用,临床应用疗效明显.

    作者:宋振民;宋会群;陈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儿童保健的开展关键——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对婴幼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促进儿童保健实施的关键.医护人员应利用各种机会,对婴幼儿家长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传授儿童保健技术.通过对婴幼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大大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重视,从而减少儿童患病率,降低死亡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查晓梅;曾德秀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太原市1299例牙齿楔状缺损病因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本市健康体检者楔状缺损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楔状缺损发生的状况及相关原因,为进一步防治楔状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年龄在23~79岁的1299例体检者按年龄分组进行楔状缺损调查.结果:楔状缺损总患病率为34.95%,其中,23~39岁患病率为1.5.58%,40~49岁患病率为31.56%,50~59岁患病率为41.24%,60~69岁患病率为41.49%,70~79岁患病率为42.11%,各年龄组患病率总体上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且横刷牙者,患病率高.患者左侧牙楔状缺损发病率与右侧相比有差别.结论:楔状缺损与年龄,刷牙方法有明显关系.

    作者:王莎莎;任吉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低钠血症的诊断水平,以便及时治疗、改善预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方法:4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于入院24 h内抽取股静脉血2 ml,测定血清钠浓度.诊断标准为低钠血症血清钠浓度<130 mmol/L.结果:所有病例经针对性输液治疗1~3 d后,血钠均恢复正常:治疗2周后,治愈43例,好转3例,自动放弃2例.结论:在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时,一定要及时查血清离子,血钠低者要及时补钠,以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刘凤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66例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FNF)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7年4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FNF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66例FNF患者手术均全部成功,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无一例出现肺部感染,患者均顺利全部出院,平均住院(20.6±5.4)d,随访6个月~2年,骨折治愈,康复良好.结论:正确有效的术前指导、精心的术后护理、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地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期康复,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素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胃肠道术后经鼻肠管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的观察,评价其疗效、并发症及可行性.方法:68例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瑞素,持续7d,胃肠外营养组(PN组)从外周静脉输入卡文,观察临床表现和测定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血糖、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及其他有关营养状况的指标,比较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发生率及肝功能情况,并对比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肝功能、血糖无明显差异;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早于PN组.各组术后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略有下降,差异不明显,前清蛋白PN组较EN组有明显下降.结论: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对于改善胃肠道术后营养状况、降低蛋白质分解均有一定的作用,总体效果相当,短期内缓解负蛋平衡EN组略优,EN在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方面具有优越性.

    作者:何明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思密达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思密达口服.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4%和96.2%,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7.5%和8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梅红;刘应渡;程冬兰;邓慕仪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产房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要点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造成的损害.产房是观察产妇产程及接产的场所,具有工作压力大、变化快、风险高的特点,是临床风险事件高发区,不只会加重患者负担,危及患者生命,也会影响产房护理工作的开展,造成护患关系恶化.因此,认识潜在的产房护理风险,对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阿丽亚·阿斯哈提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针刺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2007-2008年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应用针刺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例,并与单纯应用弥可保治疗的患者做对照观察.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血流变指标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改善.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显效率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针灸配合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明显改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亚龙;何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7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常规治疗予以禁食、补液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抑酸、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必要时予以胃肠减压、镇痛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对照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善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评判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消失天数、血淀粉酶恢复天数、尿淀粉酶恢复天数、白细胞计数恢复天数以及总有效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过敏、皮疹、白细胞下降至正常以下等不良反应.结论:乌司他丁作为一种新型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对于治疗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骨巨细胞瘤X线诊断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平片X线特征,以及时诊断.方法:对23例骨巨细胞瘤进行X线平片分析.结果:骨巨细胞瘤有呈偏心性生长、膨胀性发展、骨皮质膨胀变薄如骨壳的特征,单房性溶骨破坏10例,皂泡征13例.结论:根据骨巨细胞瘤的X平片线特征,可作出诊断.

    作者:向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B型超声对中老年脂肪肝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B型超声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Medis加SA600实时B型超声显像仪通过观察肝大小、形态、包膜、边界,肝区回声光点是否增密增高及分布均匀与否、后轮廓显示情况、管道结构的变化等,诊断37例脂肪肝患者.结果:本组37例脂肪肝患者中弥漫性脂肪肝29例(78.4%),局限性脂肪肝8例(21.6%).其中,≥40岁22例,占59.5%;<40岁15例,占40.5%.37例患者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三酰甘油升高26例(70.3%),卵磷脂升高3例(8.1%),胆固醇5例(13.5%),正常3例(8.1%).结论:B超作为脂肪肝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经济、迅速、准确、无创等优点.根据B超探查和对血脂含量的分析,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可以对脂肪肝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作者:于红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治疗(抗感染、祛痰、平喘、应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治疗组42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无创正压通气4h,每日2次,共2 d.结果:治疗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PaO2上升和:PaCO2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使用简便,并发症少,提前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避免气管插管,减少院内感染及抗生素的应用.

    作者:张家彭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尿微量清蛋白测定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散射比浊法对150例糖尿病患者和74例健康体检者的mAlb进行检测分析.检测数据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中尿mAlb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患者中常规尿蛋白检测阳性组尿mAlb含量与常规尿蛋白检测阴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尿mAlb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和肾功能损伤的指标之一.

    作者:穆亚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胆囊结石合并胃癌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胆囊结石合并胃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胆囊结石合并胃癌患者36例,详细介绍该合并症的发病特点,分析延误诊治的原因,详述减少延误诊治的措施.结果:延迟诊断胆囊结石合并胃癌29例,延迟诊断率为80.6%.结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患者可能会合并胃部病变,认真分析病史及临床资料,是合并胃癌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以免延误诊治,影响疗效.

    作者:方灿军;徐林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